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陜西省西安中學高考語文一模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大題共9小題,共3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古詩之妙,專求意象”,這是明代詩美學家胡應麟在《詩藪》中對“古詩”美學特點的概括。最初的“意
象”是在“立象以盡意”中產(chǎn)生的。它既不同于自然物理的“物象”概念,也不同于文學理論的“形象”
概念,而是一個審美概念。意象作為中國民族文化的一個因子,來自《易》?!耙住睂W作為中國文化學之
一,被不斷地張揚和傳播著,“易”學已成為無所不包的大雜學,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因子,因其內核和
推演方式,使得它具備了極為廣泛的周延性、適用性和實用性。
胡適《先秦名學史》說:“‘意象’是古代圣人設想并且試圖用各種活動、器物和制度來表現(xiàn)的理想形
式?!薄跋蟆钡膫€體能夠代表、規(guī)范、表征群體或無數(shù)的類似個體,于是“象”具備了“象征”性特征,
這是一種廣義的文化學象征,而不限于一般的技巧象征手段,以某種特定符號來表示普遍物相,應該視作
后來文學美學“以小見大”說的文化張本及南朝梁代劉勰“以少總多,情貌無遺”論的審美淵源。劉勰也
是把文化意義上的“意象”導入審美學的第一人。
“意”“象”是一種聯(lián)結體,合成為“意象”這一文化學范疇?!跋蟆笔俏锵竽M體,“取象”不是終極,
其功能是以“象”而盡“意”。所謂“意”是對于事相及其關系的體認。孔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p>
這里對“象”的功能作出了說明?!跋蟆睘榱吮M“意”,把握了“象”就能把握到對于事相及其關系的體
認。魏晉玄學的開創(chuàng)者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說:“夫象者,出意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尋象以觀意?!?/p>
這樣,“意”“象”之間就構成了關系,即體認和對象的統(tǒng)一體。中國文化學的“意象”論,便在關系上
強調二者的結合、統(tǒng)一,使其成為一個不可分解的概念。何景明《與李空同論詩書》說:“夫意象應曰合,
意象乖曰離?!彼窍鄳嗪?,而不是互悖互離。意象既有象的具體性,又有意的觀念性。它是比物象更
高了一個層次或者說是更推進了一步的范疇。
“文王拘而演《周易》”,這個“演”字頗引人注目。演即運演、推繹。“象”經(jīng)過推演以后,它幾乎囊
括了宇宙間的所有現(xiàn)象。所謂推演,即意象的建構。
“意象”是一個文化范疇,它何以會被“引渡”到文學美學領域,成為文學美學的重要審美原則和批評標
準,產(chǎn)生胡應麟所作出的“古詩之妙,專求意象”的評價呢?
不了解中國文化學就不能或無法了解中國文學美學。中國的文體在最初,是作為文化范疇存在的。詩歌一
開始的功能是認知功能,約束在興、觀、群、怨范圍內,是文化智慧甚或知識來源之一。其審美功能是在
后來被確定,這種確定包含著對原初的文化意義的擺脫。作為詩美學的一個細胞的“意象”建構,也在這
第1頁,共23頁
樣的總趨向中被裹挾而下作同一個走向。文學美學的意象建構和文化學的意象在建構方式上也就不可避免
地留下了后者的胎記。
(摘編自吳功正《中國文學美學》)
材料二:
在很長時間里,象可以說是彌補語言局限性的一個替代方式。所謂言不盡意,故立象以盡意。《系辭》說: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圣人立象以盡意。”這里有一個邏輯環(huán)節(jié),就是“立象以盡意”,是因為言不
盡意所造成的缺陷難以克服,故采用此道。那么象就是超越語言的局限性的一個重要形式,或者說象是為
了超越語言而存在的。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說:“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若
象,盡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于意,故可尋象以觀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故言
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痹谕蹂龅囊狻⑾?、言結構中,意是表達的對
象,意自身無法顯現(xiàn),須借象來表達;而象又是需要語言的幫助作用得以顯現(xiàn)的。言是象的媒介,象是意
的媒介。這里存在著兩層超越,一是由象對言的超越,一是由意對象的超越,即所謂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言和象都是捕魚之筌,都是需要拋棄的媒介。
要表意,為何不直接以言去表達,在言和意之間插入一個象的層次?雖然它是就特殊的對象一一意象而言
的,但在中國哲學中具有獨特的意義。象的特殊媒介地位因此被突出了出來。和語言相比,語言是界定的,
但象卻可以象征,具有很強的暗示性。如錢錦書所說:“象雖一著,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
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應多,守常處變?!本拖瘛断缔o傳》所說的“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簡,以極簡
單的符號,希圖在極其有限的符號形式中,概括天下一切可見的事、不可見的事、可感的理、不可感的理,
而中國美學的立象盡意、象外之象等學說,也確立了象在展現(xiàn)無限世界意義方面的特殊功能。劉勰在談到
意象的隱的特點時說:“夫隱之為體,義生文外,秘響旁通,伏采潛發(fā),譬爻象之變互體,川瀆之鎘珠玉
也。故互體變爻,而化成四象。”“辭生互體,有似變爻”,就是就象的無限可延展性來談的。
(摘編自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重點論述意象與文化學的關系及被引進文學美學的原因,材料二重點論述意、象、言之間的聯(lián)系。
B.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提到了王弼的《周易略例》,但兩則材料中探討的側重點不完全相同。
C.“立象盡意、象外之象”等學說,確立了象在展現(xiàn)無限世界意義方面的特殊功能,象具有很強的暗示性。
D.作為捕魚之筌的“言”和“象”,是必須拋棄的媒介,這個觀點與“立象以盡意”是徹底矛盾對立的。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意象”來源于《易》,卻在詩學領域綻放光彩,最能體現(xiàn)古詩的美學特點。
B.意象作為中國民族文化的一個因子有著極為廣泛的周延性、適用性和實用性。
第2頁,共23頁
C.“互體”和“變爻”,是就象的無限可延展性而言的,是作品中的未申之意。
D.胡適在《先秦名學史》中認為南朝梁劉勰是把“意象”導入審美學的第一人。
3.根據(jù)材料,下列詩句中的“水”不能體現(xiàn)“古詩之妙,專求意象”觀點的一項是(
A.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跳樓餞別校書叔云》)
B.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
C.落花不語空辭樹,流水無情自入池。(白居易《過元家履信宅》)
D.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閡送青來。(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4.請根據(jù)材料一,給“意象”下一個定義。
5.請根據(jù)材料二,簡析下面這首宋詩的“意、象、言”結構。
寒菊
關B思肖0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咀ⅰ竣汆嵥夹ぃ核文┰娙?、畫家,連江(今屬福建)人。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
馬格比的小堂信
[英]狄更斯
我是馬格比的小堂信,這就是我的身份。
你不明白我的意思嗎?多么可憐!但我想你明白,你應當明白。瞧這兒,我是馬格比車站飲食店的伙計,
我們最大的驕傲便是從沒讓一個人吃飽過肚子O
這是個快活的場所!真的,我們是馬格比的模范餐室。我本人原來對顧客也客客氣氣。但我們的老板娘
一下子把我改造好了。
這真是個逍遙自在的地方!我認為,我們飲食業(yè)者在整個鐵路線上,是唯一真正享有獨立自主地位的。
只有在勇敢之島和自由之土(當然,我這是指我們大不列顛),飲食業(yè)才合乎養(yǎng)生之道,對顧客的口腹之
欲發(fā)揮了如此顯著的節(jié)制作用。有一個彬彬有禮的外國人,摘下帽子,要求我們的老板娘和女士們給他“一
小杯白蘭地”,她們只是透過他望著他背后的鐵路,毫無反應,他只得親自動手,大概這是他本國的習慣,
這可不得了,我們的老板娘頓時怒火直冒,來不及搽發(fā)蠟,便豎起眼睛,劈手奪下了盛酒器,喊道:“放
下!不準自己動手!”外國人嚇得臉色發(fā)白,聳起肩膀驚呼道:“我的上帝!這是怎么回事?"我想,就
是為了對付這些外國佬,我們的老板娘才想上法國實地考察,看看那些吃青蛙的家伙[注]怎么經(jīng)營飲食業(yè),
好做個比較,明確認識到勇敢之島和自由之土的飲食業(yè)如何出類拔萃。我們幾個女招待,噴夫小姐、吹夫
小姐和嗤夫太太,一致表示反對,因為正如她們每人說的,盡人皆知,除了英國,沒有一個國家精通做生
第3頁,共23頁
意的門檻。既然如此,何必自找麻煩,要證明業(yè)已證明的真理?然而老板娘固執(zhí)己見,不聽勸告,買了一
張船票,動身走了。
斯尼夫是嗤夫太太的丈夫,是我們店里一名無足輕重的正式職工。有時我們忙得不可開交,便讓他拿著
開塞鉆站在柜臺后面;但是只要應付得了,從不請他幫忙,因為他對顧客低聲下氣,實在叫人受不了。幾
個女招待對他很不客氣,看到他低聲下氣討好顧客,把食物遞給他們,便把東西從他手上拍掉;看到他卑
躬屈節(jié)打算回答顧客的問題,便把他的話打斷,不讓他往下說。這樣,她們弄得他老是眼淚汪汪的,仿佛
他沒有把芥末撒進三明治,卻撒進了自己的眼睛。
我們的老板娘出國考察期間,店務便由嗤夫太太負責。她常把顧客弄得哭笑不得,真是妙不可言!
老板娘回來了,據(jù)說,帶回了不少駭人聽聞的信息,她宣布:在一星期中生意最清淡的時刻,在梳洗室報
告她出國考察的見聞。
梳洗室布置得莊嚴肅穆。兩個學員用花在墻上布置了三組花紋。一組的文字是:“英國永遠不向外國學
習!”另一組是:“不讓顧客得逞!”還有一組是:“這是我們飲食業(yè)的大憲章。”整個設計華麗美觀,
可以與舒坦的心情互相媲美。
老板娘登上了莊嚴的講臺,正襟危坐,目不斜視。噴夫小姐和吹夫小姐坐在她的腳邊。
她們后面,一般人不易看到的地方,是一位小堂信,那便是在下。
老板娘板著臉,向周圍掃視了一眼,問道:“斯尼夫在哪里?”
嗤夫太太當即答道:“我想最好還是別讓他參加。他是一頭蠢驢?!?/p>
老板娘贊同道:“他的確是一頭蠢驢。但正因為這樣,不是更加應該對他加強教育嗎?”嗤夫太太說道:
“可惜什么教育對他也不起作用?!?/p>
但老板娘自有主張:“以西結,叫他進來?!?/p>
我把他叫了進來。這家伙垂頭喪氣的,一進屋便遭到了眾人的呵斥,因為他仍隨身帶著開塞鉆。他辯解
說這是“習慣力量”。
“力量!”嗤夫太太道,“我的上帝,請你別再談什么力量。聽著!站在這兒別動,把背靠在墻上?!?/p>
老板娘開始道:“我本來不打算講那些令人作嘔的見聞,但我還是決定談一下,因為我相信,這能使你
們更加堅定不移地行使你們在一個憲政國家中的權力,更加忠于我們的格言。”
那些學員,作為格言的制造者,當即響應道:”對,對,說得對!”斯尼夫剛為參加這大合唱表現(xiàn)了一
點意向,所有的眉毛已向他皺了起來,嚇得他只好半途而廢。
老板娘接著道:“法國人的卑賤無恥,從他們飲食業(yè)中奉承顧客的風氣看來,已相等于拿破侖臭名遠揚
的任何卑鄙行徑了?!?/p>
“信不信由你們,但我得告訴你們,當我踏上,”說到這里,她狠狠瞪了斯尼夫一眼,“那個大逆不道
第4頁,共23頁
的國土后,我立即給領進了一家飲食店,那里——我毫不夸張——出售的食物是真正可以吃的食物!”
大家喊道:“可恥!”只有斯尼夫沒有作聲,卻用安撫的手在揉他的肚子。
老板娘繼續(xù)補充道:“我要求你們以最大的憤怒注意我的話:他們對顧客服務周到,不,簡直可以說彬
彬有禮!”
我和女招待們無一例外,一致發(fā)出了憤怒的狂叫。
騷動的會場突然安靜了。原來,討好顧客的天性使斯尼夫再也忍耐不住,在頭頂上揮舞著開塞鉆,奔出了
屋子。
你如果到馬格比車站附近飲食店來,你假裝不認識我,我會把右手的大拇指伸到肩上,向你指出哪位是
我們的老板娘,哪位是噴夫小姐,哪位是吹夫小姐,哪位是嗤夫太太。但是你再也見不到斯尼夫了,因為
那天夜里他就失蹤了。,
(有刪改)
【注】“食蛙者”是法國人的外號。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兩段交代了“我”的身份,以嘲諷的口氣與讀者對話,指出馬格比車站飲食店最大的驕傲是從不讓
一個人吃飽過肚子,確立了全文諷刺的行文風格。
B.小說中將幾個女招待取名為噴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這樣的命名頗具嘲諷意味,直白形象地寫
出了她們對待客人的服務態(tài)度。
C.小說通過種種夸張描寫表現(xiàn)事物的本來面目,襯托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存在,人們更易反思自我、他人和
社會,達到教化的作用。
D.小說通過細節(jié)刻畫人物心理,如“只有斯尼夫沒有作聲,卻用安撫的手在揉他的肚子”這一細節(jié)反映了
在老板娘的淫威下斯尼夫的順從心理。
7.下列關于文本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是小說中的線索人物,起到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同時也通過“我”與店中其他服務人員的
對比揭示了小說的主題。
B.小說稱呼法國人為“吃青蛙的家伙”,認為法國人“卑賤無恥”,反映出英國人的傲慢、自大的心態(tài),
恰恰暴露其自身的頑固與愚昧。
C.小說以車站上的一個小小飲食店為故事背景,將鋒芒指向了整個英國社會和制度,體現(xiàn)了強烈的現(xiàn)實主
義色彩。
第5頁,共23頁
D.這篇小說在情節(jié)設置上給人以非?;恼Q的感覺,但實則是作者對荒誕現(xiàn)實的批判,諷刺了英國人自詡為
文明人的丑態(tài)。
8.結合文本,談談你對小說結尾畫橫線的句子的理解。
9.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必然帶著時代的精神印記,從他身上,可以看到那個社會的某一類人的縮影,這
就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概括分析文中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及其社會意義。
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5小題,共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選自《論語?子罕篇》)
材料二:
孔子疾道不行于中國,恚?恨失意,故欲之九夷也?;蛉穗y之曰:“夷狄之鄙陋無禮義,如之何?”孔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言以君子之道居而教之,何為陋乎?
問之曰:孔子欲之九夷者,何起乎?起道不行于中國,故欲之九夷。夫中國且丕在,安能行于夷狄?“夷
狄之有君,不若諸夏之亡?!毖砸牡抑y,諸夏之易也。不能行于易,能行于難乎?且孔子云:“以君子
居之者,何謂陋邪?”謂修君子之道自容乎?謂以君子之道教之也?如修君子之道茍自容,中國亦可,何
必之夷狄?如以君子之道教之,夷狄安可教乎?禹入裸國,裸入衣出,衣服之制不通于夷狄也。禹不能教
裸國衣服,孔子何能使九夷為君子?或孔子實不欲往,患道不行,動發(fā)此言?;蛉穗y之,孔子知其陋,然
而猶曰“何陋之有”者,欲遂已然,距或人之諫也。
實不欲往,志動發(fā)言,是偽言也?!熬佑谘詿o所茍矣?!比缰渎堄运?,此子路對孔子以子羔也。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社稷焉,有民人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
子曰:“是故惡夫佞者?!弊勇分洳豢桑堄运?,孔子惡之,比夫佞者??鬃右嘀洳豢?,茍應或人。
孔子、子路皆以佞也。
(節(jié)選自王充《論衡?問孔篇》)
材料三:
守仁以罪謫龍場。龍場,古夷蔡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國@往,將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處之旬月,安而
樂之。始予至無室以止居于叢棘之間則郁也。遷于東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陰以濕。予嘗圓于叢棘之右,
民相與伐木閣之材,就其地為軒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檜竹,蔚之以卉藥,琴編圖史,學士之來游者,亦
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軒者,若觀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繩之木,雖粗礪頑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為欲居也歟?
第6頁,共23頁
(節(jié)選自王守仁《何陋軒記》)
【注】①恚:憤恨,怨恨,怨情。②夷蔡:夷為夷人(古代指少數(shù)民族)所居住地,蔡為流放罪人的所居
之地。③上國:這里指京城。因王守仁自京官貶龍場。
10.材料三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始予A至B無C室以止D居于叢E棘F(xiàn)之間G則郁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橫線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行,與《六國論》“刺客不行”和《陳情表》“九歲不行”中的“不行”意思都不相同。
B.安,指怎么,與蘇軾《赤壁賦》中“而今安在哉”的“安”意思相同。
C.患,與《五代史?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于忽微”的“患”意思不相同。
D.居,讓……居住,使動用法,與《鴻門宴》“從百余騎”的“從”用法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充以禹為例,指出其入裸國雖暫時改變其風俗,終因文化差異巨大,無法從根本上教化夷狄,是為了
證明孔子高于大禹之論。
B.孔子反對子路讓子羔為費宰,子路明知自己不對,卻還要勉強堅持以自圓其說,所以孔子說討厭強詞奪
理的人。
C.王守仁雖然被貶至偏遠的龍場,面對艱苦環(huán)境,他仍能保持樂觀,在困境中尋得樂趣,甚至忘卻了自己
正身處夷地。
D.王守仁描寫了自己在龍場生活條件的前后變化,強調了環(huán)境并非生存的決定因素,關鍵在于人的心態(tài)和
能否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孔子疾道不行于中國,恚恨失意,故欲之九夷也。
②人皆以予自上國往,將陋其地,弗能居也。
14.對孔子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王充和王守仁的觀點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
三、詩歌鑒賞:本大題共2小題,共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白鷹
杜甫
雪飛玉立盡清秋,不惜奇毛恣遠游。
在野只教心力破,于人何事網(wǎng)羅求?
第7頁,共23頁
一生自獵知無敵,百中爭能恥下鞫注。
鵬礙九天須卻避,兔藏三穴莫深憂。
注:鞫(gou)鷹,指調教于臂鞫之上的鷹;鞫,皮制袖套。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的畫面描繪極富立體感,在清秋時節(jié),如雪似玉的白鷹傲立雄視,恣意遠飛,身姿矯健。
B.頷聯(lián)中運用反問,寫白鷹神奇而靈異,竭盡心力爭破獵人的羅網(wǎng),表達對獵人行為的強烈不滿。
C.頸聯(lián)寫白鷹天下無敵,百戰(zhàn)百勝,不甘任人驅使,既表現(xiàn)了它外在的勇猛又表現(xiàn)了它內在的桀鷲。
D.尾聯(lián)運用典故,寫白鷹遨游九天,使大鵬望而退避、野兔深藏不出的雄姿,筆調高揚,意味深遠。
16.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請說說詩人是如何借白鷹寄托心志的。
四、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詩人鄭珍有“水色秋前靜,山容雨后新?!钡脑娋洌屓寺?lián)想到王維《山居秋暝》中“,”
也描繪了雨后深山的秋景。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抒寫與琵琶女素昧平生卻同病相憐的句子是“,
(3)《諫逐客書》中,作者先后列舉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是為了說明:“,。”
五、語言表達:本大題共3小題,共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揚州高水平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努力把大運河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同
大運河航道提檔升級。大運河揚州段均已實現(xiàn)二級航道改造,通航能力大幅提升,年運輸量4.22億噸,相
當于萊茵河兩倍的運量。為提升航道品位,沿岸景觀建設中融入了運河文化因素,每個靠墩上都刻著運河
詩詞,讓運河文化隨著南來北往,①的船隊廣泛傳播。
大運河古鎮(zhèn)煥發(fā)新姿。河為線,城為珠,線穿珠,珠帶面。揚州明清古城的市井氣、文藝范,吸引不少背
包客自駕游;高郵古城以盂城驛為文化IP,將明清風貌的北門大街恢復原樣,引得周邊城市游客②—;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瓜洲著力復原古鎮(zhèn)風貌,修復后的古渡公園面貌③O
大運河環(huán)境逐漸改善。揚州人打響了藍天碧水保衛(wèi)戰(zhàn),針對運輸船只的生活垃圾,在沿線設置垃圾回收站,
以垃圾稱重換取生活物資補貼,還派出垃圾回收船收取船舶垃圾,清澈的河水保證了南水北調的水質。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表達不當,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努力把大運河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提升、運河航運轉型發(fā)展、沿線名城名鎮(zhèn)保護修復統(tǒng)一起來,
第8頁,共23頁
扎實推進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B.努力把大運河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同運河航運轉型發(fā)展、沿線名城名鎮(zhèn)保護修復、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提升統(tǒng)一起來,
扎實推進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C.努力把大運河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同運河航運轉型發(fā)展、沿線名城名鎮(zhèn)保護修復、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提升統(tǒng)一起來,
扎實推進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各項工作。
D.努力把大運河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提升、運河航運轉型發(fā)展、沿線名城名鎮(zhèn)保護修復統(tǒng)一起來,
扎實推進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各項工作。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富有特色,請簡要分析。
六、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
2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人認為中國人“土”,并把“土”當做貶義詞。而文評人劉瓊在評價女作家葛水平的作品時卻說:“寫
作土性的葛水平一直是我喜歡的作家。土性,在我的詞匯庫里是贊美,相當于根性?!边€有人說,無論中
國社會如何變化,中國人依舊具有“土性”,這里的“土性”并非貶義,而是對中國人傳統(tǒng)固守的一些東
西的最好比喻。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樣的理解與感悟。請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七、其他:本大題共2小題,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2021年7月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首次完成出艙活動。()機械臂相當于空間站的左膀左臂,主要用來
完成載荷搬運、大范圍轉移等任務,能夠輔助對接實驗艙和核心艙。
作為我國首個可長期在太空軌道運行的機械臂,空間站核心艙機械臂肩部設置了3個關節(jié)、肘部設置了1
個關節(jié)、腕部設置了3個關節(jié),①。每個關節(jié)對應1個自由度,就如同人的手臂一般,具有7個自由度的
活動能力。②,機械臂能夠實現(xiàn)自身前后左右任意角度與位置的抓取和操作,為航天員順利開展出艙任務
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為擴大任務觸及范圍,③。機械臂的肩部與腕部各安了一個末端執(zhí)行器,配合各關節(jié)的聯(lián)合運動,從而實
現(xiàn)在艙體上的爬行轉移。
2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機動靈活的機械臂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為這次出艙活動取得成功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B.在這次出艙活動中,機動靈活的機械臂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成了很多人關注的對象。
第9頁,共23頁
C.這次出艙活動,很多人發(fā)現(xiàn)不僅航天員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機械臂也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D.航天員和機械臂是這次出艙活動的兩大亮點,他們出色的表現(xiàn)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23.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
字。
第10頁,共23頁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D、C、D、、
【解析】(1)D.”是徹底矛盾對立的”錯誤,“立象以盡意“強調通過象來表意,而言和象雖是媒介最后
可拋棄,但二者目的都是為了達意,并非徹底矛盾對立,該項曲解文意。
故選D。
(2)A.“最能體現(xiàn)古詩的美學特點”于文無據(jù),材料一第一段是說“'古詩之妙,專求意象’,這是明代
詩美學家胡應麟在《詩藪》中對‘古詩’美學特點的概括",“意象”能體現(xiàn)古詩的美學特點,但并未說
“最能體現(xiàn)”;
B.“意象……有著極為廣泛的周延性、適用性和實用性”張冠李戴,原文在材料一第一段,“'易’學已
成為無所不包的大雜學……使得它具備了極為廣泛的周延性、適用性和實用性”,可見“有著極為廣泛的
周延性、適用性和實用性”的不是“意象”,而是“易”學;
C.正確。
D.“胡適在《先秦名學史》中認為“錯,非胡適觀點,而是作者觀點。原文在材料一第二段最后一句,“劉
勰也是把文化意義上的‘意象'導入審美學的第一人”。
故選C。
(3)A.借“水”的意象寫“愁”,能體現(xiàn)觀點;
B.借“春水”的意象寫“愁”,能體現(xiàn)觀點。
C.借“落花”“流水”的意象表達對元稹的思念,能體現(xiàn)觀點;
D.寫一條流水護著田將叢綠纏繞如帶,兩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來,此處“水”是景物描寫,不能體
現(xiàn)觀點。
故選D。
(4)材料一第一段有“‘意象’……是一個審美概念”,這是“意象”的本質特征;
材料一第二段有“'意象'是古代圣人設想并且試圖用各種活動、器物和制度來表現(xiàn)的理想形式"“‘象'
的個體能夠代表、規(guī)范、表征群體或無數(shù)的類似個體,于是‘象'具備了‘象征'性特征”“以某種特定
符號來表示普遍物相”,可概括出“意象”是人們賦予自然物象以某種特定含義而得到的概念;
材料一第二段有“于是'象'具備了‘象征'性特征,這是一種廣義的文化學象征,而不限于一般的技巧
象征手段,以某種特定符號來表示普遍物相”,可概括出“意象”具有廣義的文化學象征性特征;
材料一第三段有“意象既有象的具體性,又有意的觀念性”,可概括出“意象”具有具體性和觀念性特點;
材料一第五段有“‘意象’……何以會被‘引渡'到文學美學領域……”,可見“意象”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
第H頁,共23頁
美學的一個概念。
最后整理這些特點,給“意象”下定義為:意象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美學中賦予自然物象以某種特定含義,使
其具有廣義的文化學象征性特征,具有具體性和觀念性特點的審美概念。
(5)“所謂‘意'是對于事相及其關系的體認”“意是表達的對象”,可見“意”是作者的某種認知或者
思想情感;“'象'的個體能夠代表、規(guī)范、表征群體或無數(shù)的類似個體,于是'象'具備了‘象征'性
特征”,可見“象”是作者借助的具有特定含義的自然物象;而“言是象的媒介”,可見“言”是描述“象”
的語言、方式等。
①鄭思肖是南宋末年的愛國詩人,南宋滅亡以后,作者隱居在蘇州一個和尚廟里,終身不出來做官,連坐
著、躺著都朝著南方,表示不忘宋朝,這首詩就是在南宋滅亡以后寫的?!皩幙芍︻^抱香死,何曾吹落北
風中”,詩句用隱喻手法,是說寧可為堅持氣節(jié)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統(tǒng)治集團,表現(xiàn)了“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的凜然正氣,真誠地剖白了詩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據(jù)此可知詩歌表達了國破家
亡,舊朝覆滅,詩人堅守高尚節(jié)操,具有效忠故國、寧死不降之“意”;
②再看“象”。詩中描寫了菊花,“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盛開,
獨有菊花挺立在凌厲的風霜之中,不與百花爭妍斗艷??梢娫姼杳鑼懥酥辉谏钋镩_放,不與百花爭春,菊
花具有傲骨凌霜、不隨時媚俗之“象”;
③最后分析“言”。這首詠物詩,狀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語言簡潔質樸,言簡意賅地刻畫出菊花
的獨特形象;同時詩歌將菊的自然物性與詩人高尚的情操關聯(lián)起來,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國決不向新朝俯首
的凜然氣節(jié)。詩中句句扣緊寒菊的自然物性來寫,妙在這些自然物性又處處關合、暗示出詩人的情懷?!把浴?/p>
的形式和菊花形象共同支撐起詩人的忠君愛國之“意”。
答案:
(1)D
(2)C
(3)D
(4)意象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美學中賦予自然物象以某種特定含義,使其具有廣義的文化學象征性特征,具有
具體性和觀念性特點的審美概念。
(5)①國破家亡,舊朝覆滅,詩人堅守高尚節(jié)操,具有效忠故國、寧死不降之“意”;
②只在深秋開放,不與百花爭春,菊花具有傲骨凌霜、不隨時媚俗之“象”;
③詩歌將菊的自然物性與詩人高尚的情操關聯(lián)起來,言簡意賅地刻畫出菊花的獨特形象,“言”的形式和
菊花形象共同支撐起詩人的忠君愛國之“意”。
第12頁,共23頁
(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
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說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
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論據(jù)和相應觀點的關系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觀點,仔細比對各個選
項,正確選擇。
(4)本題考查學生給相關概念下定義的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提取概念的相關信息,用簡潔的語言下
定義。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內容及題干中的詩歌,結合具體
內容進行分析。
選擇題干擾項設置常見錯誤類型:
1.擴大范圍。2.偷換概念。3.無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為一談。5.強加因果。6.答非所問。7.相互矛盾。8.張
冠李戴。9.過于絕對。10.斷章取義。
6?9.【答案】D、A、“我說不清楚”表明“我”對斯尼夫不幸命運是存疑的,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②
而“開塞鉆”最后依然留在店里,則暗示了英國這種荒誕的觀念最終會被歷史掃進垃圾堆,而以“開賽鉆”
為典型的服務意識遲早會到來。、①文中的老板娘自大傲慢,專制蜜橫,代表著當時的英國統(tǒng)治階層。②
噴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完全聽從于老板娘,狐假虎威,阿諛奉承,代表著英國社會中統(tǒng)治階層的
幫兇及爪牙。③“我”原本有自己的主張,但懾于淫威而屈從于老板娘,代表著英國社會中具有奴性特征,
不敢反抗的人,④斯尼夫一直有自己的主見,最終反抗老板娘的“教導”,代表著英國社會中覺醒的具有
正義感的人。
【解析】I.D.“這一細節(jié)反映了在老板娘的淫威下斯尼夫的順從心理”分析錯誤,從下文“在頭頂上揮舞
著開塞鉆,奔出了屋子”的信息可知,斯尼夫并未順從老板娘。故選D。
2.A.“通過我與店中其他服務人員的對比揭示了小說的主題”錯,從文中描寫來看,“我和女招待們無一
例外,一致發(fā)出了憤怒的狂叫",“我”與那些女招待并沒有什么不同,小說并未通過“我”與其他服務
人員的對比來揭示主題。故選A。
3.“她是遇難了,還是給撕成碎塊拋棄了,這我說不清楚”,“說不清楚”是因為斯尼夫最后結局如何“我”
第13頁,共23頁
并不知道,表明“我”對斯尼夫不幸命運是存疑的;這樣寫讓讀者自己去猜測和想象,給讀者留下想象的
空間。“開塞鉆作為他一味奉承顧客的罪證,依然留在店里”,“開塞鉆”是斯尼夫手里拿的工具,結合
“他對顧客低聲下氣“她低聲下氣討好顧客,把食物遞給他們”“他卑船屈節(jié)打算回答顧客的問題”可知
斯尼夫身上具有服務意識,而“開塞鉆”就代表這種服務意識。那么“開塞鉆”最后依然留在店里,就意
味著典型的服務意識遲早會到來;與之相對的“我們最大的驕傲便是從沒讓一個人吃飽過肚子”“對顧客
的口腹之欲發(fā)揮了如此顯著的節(jié)制作用”,對顧客豪無禮貌等英國這種荒誕的觀念最終會被歷史掃進垃圾
堆。
4.文中主要涉及了四類人物。
首先是老板娘,她是馬格比車站飲食店的主人,在這個店里具有絕對權威,代表著當時的英國統(tǒng)治階層。
她去法國考察餐飲業(yè),回來卻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本來不打算講那些令人作嘔的見聞,但我還是決定談
一下,因為我相信,這能使你們更加堅定不移地行使你們在一個完政國家中的權力,更加忠于我們的格
言”“法國人的卑賤無恥,從他們飲食業(yè)中奉承顧客的風氣看來已相等于拿破侖臭名遠揚的任何卑鄙行徑
了“,可見她是多么自大傲慢;她開會時板著臉,向周圍掃視了一眼,問道,“斯尼夫在哪里?”并認為
應當讓這頭套驢接受教育,她對顧客拿“一小杯白蘭地”的要求置之不理,并對自己動手去拿的顧客怒火
直冒,“豎起眼睛,劈手奪下了盛酒器,喊道:,放下!不準自己動手!'“,可見她專制蠻橫。
其次是“女招待們”,噴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完全聽從干老板娘,狐假虎威,當斯尼夫對顧客任
聲下氣時,她們覺得“實在叫人受不了“,看到他低聲下氣討好顧客,把食物遞給他們,“便把東西從他
手上拍掉”;看到他卑躬屈節(jié)打算回答顧客的問題,“便把他的話打斷,不讓他往下說”,她們還阿諛奉
承,老板娘要開會,她們把“梳洗室布置得莊嚴肅穆”“兩個學員用花在墻上布置了三組花紋。一組的文
字是:‘英國永遠不向外國學習!’另一組是「不讓顧客得逞!'還有一組是:“,這是我們飲食業(yè)的大憲章'”;
當老板娘講話時,“那些學員,作為格言的制造者,當即響應道:'對,對,說得對’”,她們代表著英
國社會中統(tǒng)治階層的幫兇及爪牙。
再次是“我”,“我”與那些女招待們本來不同,懾于淫威而屈從于老板娘,“我本人原來對顧客也客客
氣氣。但我們的老板娘一下子把我改造好了",“我”最后也跟女招待一樣了,“我和女招待們無一例外,
一致發(fā)出了憤怒的狂叫"?!拔摇贝碇鐣芯哂信蕴卣鞑桓曳纯沟娜?。
最后是斯尼夫,他與店里的人都不同,他對顧客客氣,甚至低聲下氣,“他對顧客低聲下氣”“他低聲下
氣討好顧客,把食物遞給他們”“她卑躬屈節(jié)打算回答顧客的問題”,盡管他受到老板娘和包括自己的妻
子在內的人的嘲諷和打擊,但他一直有自己的主見,最終反抗老板娘的“教導”,“討好顧客的天性使斯
第14頁,共23頁
尼夫再也忍耐不住,在頭頂上揮舞著開塞鉆,奔出了屋子”,斯尼夫代表著英國社會中覺醒的具有正義感
的人。
10?14.【答案】B、A、、、
【解析】(1)句意:我剛來的時候,沒有房子居住,住在荊棘叢中,感到很郁悶。
“始予至"中的“至”是動詞,表示到達的動作完成,其后B處應斷開。
“無室以止”中的“無”是表示否定的詞,其后“室以止”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表達,說明沒有居住的地方
可以安頓,故D處應斷開。
“居于叢棘之間”,狀語后置句,表意完整,句子前后DG處分別斷開。
故選BDGo
(2)A.正確。不能施行;/不去;/不能行走。句意:試想在中原各國尚且行不通。/刺客沒有前去行刺。/
九歲時不能走路。
B.錯誤?!耙馑枷嗤卞e誤,“夷狄安可教乎”中的“安”作副詞,意思是“哪里,怎么”;“而今安在
哉”中的“安”是疑問代詞,意思是“哪里,什么地方”。句意:那少數(shù)民族怎么能被教化得了呢?/可是
如今在哪里呢?
C.正確。擔心;/禍患,災難。句意:只是擔心他的政治主張行不通。/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
D.正確?!皬陌儆囹T”的“從”是使動用法,使(讓)……跟隨。句意:就在這地方建造了一座房子讓我
居住。/使一百多人馬跟從。
故選B。
(3)A"暫時改變其風俗”“是為了證明孔子高于大禹之論”錯誤。王充以禹為例,主要是為了質疑孔子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句話,即認為孔子也不能使九夷變?yōu)榫?,并非是為了證明孔子高于大禹之論。
故選Ao
(4)①“疾”,痛惜;“道不行于中國”,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道不于中國行”;“之”,前往。
譯文:孔子對(他的)政治主張不能在中原地區(qū)施行感到痛惜,心里感到怨恨和失意,因此想前往少數(shù)民
族地區(qū)。
②“以”,以為;“陋”,以……為陋;“弗”,不。譯文:人們都以為我從京城到這里,一定會認為這
里(龍場)偏僻簡陋,不能居住。
(5)王充認為孔子并非真心想去九夷之地。他指出孔子因道不行于中國而有去九夷的想法,但又覺得中國
尚且不行,怎能在夷狄之地推行呢?且王充認為夷狄難以教化,如“禹不能教裸國衣服,孔子何能使九夷
為君子”,還認為孔子說這句話只是志動發(fā)言的偽言,是為了拒別人的勸諫,就像子路明知不可為卻茍欲
自遂一樣,孔子也因此被比作佞者。
第15頁,共23頁
而王守仁則認為孔子是真心實意說出這句話。王守仁自己被貶至龍場,龍場在古夷蔡之外,人們都認為此
地簡陋不能居住,但王守仁處之旬月,安而樂之。他看到夷地之民如未琢之璞、未繩之木,雖粗礪頑梗但
仍可教化,“斯孔子所為欲居也歟”,由此認為孔子說這句話是真心的,并且也相信夷狄可以通過教化而
得到改善。
答案:
(1)BDG
(2)B
(3)A
(4)①孔子對(他的)政治主張不能在中原地區(qū)施行感到痛惜,心里感到怨恨和失意,因此想前往少數(shù)民
族地區(qū)。
②人們都以為我從京城到這里,一定會認為這里(龍場)偏僻簡陋,不能居住。
(5)①王充認為孔子只是說說而已,并非真心想去九夷,而且王充認為夷狄難以教化。
②王守仁則認為孔子是真心實意地說出這句話,而且王守仁認為夷狄可以通過教化而得到改善。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從前孔子想搬到九夷(偏遠的地方)去居住。有人說:“那兒太落后,怎么好???”孔子說:“君子住
在那兒,有什么偏僻的呢?”
材料二:
孔子對(他的)政治主張不能在中原地區(qū)施行感到痛惜,心里感到怨恨和失意,因此想前去九夷地區(qū)。
有人責難他說:“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偏鄙落后,沒有禮義,怎么辦?”孔子說:“君子住在那兒,怎么會落后
呢?”這是說居住在那里并以“君子之道”教化他們,怎么還會粗鄙落后呢?
請問:孔子想搬到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去住,起因是什么?是他的政治主張在中原各國行不通引起的,所以他
想去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試想在中原各國尚且行不通,怎么能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施行呢?“少數(shù)民族雖然有君主,
還不如中原地區(qū)還沒有君主?!边@是說少數(shù)民族難以治理,中原地區(qū)容易治理。不能在容易治理的地方實
現(xiàn),能夠在難以治理的地方施行嗎?況且孔子說:“有君子住在那兒,怎么會落后呢?”這話是在說以“君
子之道”進行修養(yǎng)使自己能安身呢?還是在說用“君子之道”去教化他們呢?如果是以“君子之道”進行
修養(yǎng)使自己能安下身來,那么在中原各國也可以,何必要去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呢?如果用“君子之道”去教化
他們,那少數(shù)民族怎么能被教化得了呢?禹到裸國去,要脫掉衣服進去,出來后再穿衣服,這是因為要穿
第16頁,共23頁
衣服的規(guī)定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行不通。禹尚且不能教化裸國人穿衣服,孔子又怎么能讓少數(shù)民族成為君子呢?
或許孔子本來不想去,只是擔心他的政治主張行不通,一時激動說出這樣的話?;蛟S是有人責難孔子,孔
子也知道那兒落后,然而還要說“怎么會落后”,是想堅持已經(jīng)說過的話,拒絕別人的勸告。
孔子實際上并不想去,但意志動搖后說出了這樣的話,這是假話?!熬釉谡f話上不會馬虎草率。“就
像知道自己的不足,但為了滿足自己的愿望而隨意行事,這就是子路對孔子提到子羔的情況。子路讓子羔
擔任費地的宰官,孔子說:“這是在害人家的兒子?!弊勇坊卮鹫f:“那里有國家社稷,有百姓人民,何
必非得讀書才算學習呢?”孔子說:“這就是我討厭那些巧舌如簧的人的原因?!弊勇分肋@樣做不對,
但為了自己的愿望而隨意行事,孔子對此表示厭惡,把他比作那些巧舌如簧的人??鬃右仓雷约翰粦?/p>
答應,但為了應付那個人而隨便答應了??鬃雍妥勇范急憩F(xiàn)出了巧舌如簧的態(tài)度。
材料三:
我因為獲罪被朝廷貶到龍場。龍場,在古代的邊遠地區(qū)。人們都以為我從京城到這里,一定會認為這里
偏僻簡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生活了十個月左右,過得安寧而快樂。我剛來的時候,沒有房子居住,
住在荊棘叢中,感到很郁悶。遷到東峰,就著石洞住下,又陰暗潮濕。我曾在叢棘的右邊開園種菜,老百
姓紛紛砍伐木材,就在這地方建造了一座房子讓我居住。我于是種上檜柏、竹子以遮陰,又栽上芍藥等花
卉,(擺上)琴書和圖冊史書,來交往的文人學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軒中的人,好像來
到了四通八達的都市,而我也忘記了我是住在偏遠的地方。于是給房子取名為“何陋”,用來伸張孔子的
話。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百姓,就像未經(jīng)雕琢的璞玉,未經(jīng)繩索約束的樹木,雖然粗糊頑鈍,但只要有斧頭去
雕琢,他們還是可以被教化的,怎么能說他們鄙陋呢?這大概就是孔子想要到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居住的原因吧?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謂結構居多,但主語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分,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構關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明確相關文化常識
的知識及詞語含義,再判斷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篩選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理解文本的內容,再結合選項比對判斷。
(4)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譯原則:字字落實,直譯為
主,意譯為輔。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對應的信息點,再
對其進行準確翻譯的基礎上概括分析。
文言翻譯的基本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
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第17頁,共23頁
2.補:補出省略成分。
3.冊U: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jié)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
略去。
4.換: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匯。
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整過來。
15?16.【答案】B、
【解析】(1)B.“白鷹竭盡心力掙破獵人的羅網(wǎng),表達對獵人行為的強烈不滿?!崩斫忮e誤?!爸唤绦牧?/p>
破”的意思是白鷹讓想抓它的人絞盡腦汁,想盡辦法,而不是白鷹“千方百計躲避人們的抓捕”,選項曲
解詩歌意思。
故選B。
(2)這首詩歌集中筆墨塑造了白鷹的形象,如“一生自獵知無敵”“百中”等展現(xiàn)了白鷹的本領之高,而
“爭能恥下藉”又表現(xiàn)白鷹不甘心受奴役的心志,對于這樣的白鷹,詩人是贊美的;但詩人塑造白鷹的形
象不僅僅是著眼于物,而是借助對物象的刻畫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這白鷹其實是詩人的自比,詩人借助白
鷹的追求來表達自己的追求,借助白鷹的心志來表達自己的心志,所以白鷹“爭能恥下鞫”其實是表現(xiàn)詩
人不甘心被命運擺布的雄心壯志。
答案:
(1)B
(2)①借白鷹雪飛玉立、恣意遠飛的形態(tài),表達對高潔品格的堅守和對自由的向往;②借白鷹恥于下鞫,
表達詩人不愿寄人籬下、被束縛的傲骨:③借白鷹使大鵬退避、野兔深藏表達詩人不畏強敵的勇毅,昂揚
向上的精神姿態(tài)。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
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
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
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
(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詩歌的意思,在正確理解句子的意思
的基礎上把握白鷹的形象特點,從而分析作者的心志。
詩歌單項選擇題的解題方法:
要通讀詩歌,整體把握詩歌內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礎上,回歸詩歌,尋找答題點;最后精讀相關詩
句,看所給選項的內容是否能在詩歌中找到依據(jù),能否合理地推斷表述是否準確。
第18頁,共23頁
17.【答案】【小題11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小題2】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小題3】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解析】故答案為:
(1)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重點字:晚)
(2)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重點字:涯、淪)
(3)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重點字:庶)
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點包括兩個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謂“名言”是指那些廣泛
流傳的詩文、格言警句之類;所謂“名篇”,是指在人們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般為教材中要求
背誦的篇目“常見的”是為考生備考限定一個大致范圍,意思是所要考的內容并不是漫無邊際的,而是日
常的閱讀和寫作活動中常會遇到的,如中學課本所規(guī)定的背誦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山居秋暝》中的名句輯錄:
(1)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2)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3)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4)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8?20.【答案】C、、
【解析】(1)第一空:此處和“南來北往”并列使用,形容船隊來來往往很頻繁,可填“川流不息”?!按?/p>
流不息”,形容來往頻繁,交流密切。也可以形容馬路上的車流、行人來往不斷。
第二空:此處形容游客紛紛到高郵古城來游覽,可填“紛至沓來”?!凹娭另硜怼?,連續(xù)不斷地到來。
第三空:此處指古渡公園出現(xiàn)了嶄新的面貌,可填“煥然一新”?!盁ㄈ灰恍隆?,形容出現(xiàn)了嶄新的面貌,
側重客觀變化。
(2)原句語病有:
一是語序不當,后文三段依次講的是運河航運,沿岸名城以及生態(tài)保護三個方面,應按此順序排序。
二是“扎實推進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句式雜糅,可以改成“扎實推進揚州大運
河文化帶建設的各項工作”。
全部修改正確的是C項。
故選C。
(3)①畫線句“河為線,城為珠,線穿珠,珠帶面”,從修辭上看,此句運用比喻手法,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江西省金控科技產(chǎn)業(yè)集團社會招聘4人(第一批次)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山西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50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紡織工程師材料性能評估試題及答案
- 設計與創(chuàng)意合一的2024年國際商業(yè)美術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柴油履約合同協(xié)議書
- 飯店合伙合同協(xié)議書
- 飼料合同協(xié)議書
- 章程合同協(xié)議書
- 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 物業(yè)入股合同協(xié)議書
- 02R112 拱頂油罐圖集
- 水工程施工復習
- 《歸園田居》其三
- 2023年上海等級考政治試卷及答案
- GB/T 5018-2008潤滑脂防腐蝕性試驗法
- GB/T 2951.13-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13部分:通用試驗方法-密度測定方法-吸水試驗-收縮試驗
- GB/T 13793-2016直縫電焊鋼管
- GB/T 12221-2005金屬閥門結構長度
- GB/T 10125-2021人造氣氛腐蝕試驗鹽霧試驗
- 科邁ComApMRS16發(fā)電機組控制器說明書
- 石油天然氣管道系統(tǒng)治安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范要求說課講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