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輔導資料】26套2011年語文高考復習完全攻略(14)_第1頁
【高考輔導資料】26套2011年語文高考復習完全攻略(14)_第2頁
【高考輔導資料】26套2011年語文高考復習完全攻略(14)_第3頁
【高考輔導資料】26套2011年語文高考復習完全攻略(14)_第4頁
【高考輔導資料】26套2011年語文高考復習完全攻略(1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三語文名校重點班總復習講解高考語文總復習講解(14)(七)董宣傳董宣,字少平,陳留圉人也。初為司徒侯霸所辟,舉高第,累遷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孫丹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為當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殺道行人,置尸舍內(nèi),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殺之。丹宗族親黨三十余人,操兵諸府,稱冤叫號。宣以丹前附王莽,慮交通海賊,乃悉收系劇獄,使門下書佐水丘岑盡殺之。青州以其多濫,奏宣考岑,宣坐征詣廷尉。在獄,晨夜諷誦,無憂色。及當出刑,官屬具饌送之,宣乃厲色日:“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況死乎!”時同刑九人,次應及宣,光武馳使騶騎特原宣刑,且令還獄。遣使者詰宣多殺無辜,宣具以狀對,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殺臣活岑。使者以聞,有詔左轉(zhuǎn)宣懷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后特征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宣于夏門亭候之,乃駐車叩馬,以刀劃地,大言數(shù)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殺之。宣叩頭日:“愿乞一言而死。帝日:欲何言?”宣日: “陛下圣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須棰,請得自殺?!奔匆灶^擊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jù)地,終不肯俯。主日:“文叔為白衣時,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币螂窂婍椓畛?。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悚。 在縣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 (后漢書)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置尸舍內(nèi),以塞其咎 罪過,過失 B青州以其多濫,奏宣考岑 拷問 C大言數(shù)主之失 列舉 D時同刑九人,次應及宣 依次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慮交通海賊 勾結(jié) B在獄,晨夜諷誦 誦讀 C后特征為洛陽令 特意征召 D陛下圣德中興 內(nèi)心高興3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因敕強項令出 宣悉以班諸吏 宣以丹前附王莽 A與相同,與不同 B與相同,與相同 C與不同,與相同 D與不同,與不同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 ) A宣坐征詣廷尉董宣因為(這件事),被傳到廷尉那里(受審) B使宣叩頭謝主讓董宣向皇上叩頭謝恩 C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門因死罪而躲藏、逃亡,官吏不敢上門 D初為司徒侯霸所辟,舉高第當初被司徒侯霸征辟,因門第高被舉薦5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體現(xiàn)董宣不畏權(quán)貴的一組是 ( ) 宣知,即收丹父子殺之 宣以丹前附王莽,慮交通海賊,乃悉收系劇獄 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殺臣活岑 在獄,晨夜諷誦,無憂色 駐車叩馬,以刀劃地,大言數(shù)主之失 強使頓之,宣兩手據(jù)地,終不肯俯 A B C D6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董宣為人剛直,蔑視權(quán)貴,因為打擊豪強,遭到了貶謫。 B皇帝聽了董宣攔車殺奴之事后,大怒,想殺董宣,袒護女兒。 C董宣面對盛怒的皇帝,以死直諫,最終感動了皇帝,贏得了皇帝的贊譽和褒獎。 D文章敘事簡明,剪裁得當,尤其善于運用白描手法來描述具體細節(jié),使人物栩栩如生,個性鮮明。(八)張儉亡命張儉,字元節(jié),山陽高平人。儉初舉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謝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請為東部督郵。時中常侍侯覽家在防東,殘暴百姓,所為不軌。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覽遏絕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結(jié)仇。鄉(xiāng)人朱并,素性佞邪,為儉所棄,并懷怨恚,遂上書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于是刊章討捕。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轉(zhuǎn)東萊,止李篤家。外黃令毛欽操兵到門,篤引欽謂日:“張儉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v儉可得,寧忍執(zhí)之乎?”欽因起撫篤曰:“蘧伯玉恥獨為君子,足下如何自專仁義?”篤日:“篤雖好義,明廷今日載其半矣?!睔J嘆息而去。篤因緣送儉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經(jīng)歷,伏重誅者以十數(shù),宗親并皆殄滅,郡縣為之殘破。中平元年,黨事解,乃還鄉(xiāng)里。大將軍、三公并辟,又舉敦樸,公車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獻帝初,百姓饑荒,而儉資計差溫,乃傾竭財產(chǎn),與邑里共之,賴其存者以百數(shù)。建安初,征為衛(wèi)尉,不得已而起。儉見曹氏世德已萌,乃閨門懸車,不豫政事。歲余,卒于許下。 (后漢書) 【注】刊章:在詔令上刪去告密人的姓名。 差溫:比較寬裕。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殘暴百姓,所為不軌 合法 B儉舉劾覽及其母罪 舉報 C明延今日載其半矣 分享 D伏重誅者以十數(shù) 通“服”,屈服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謝病不起 推托有病 B望門投止 慌忙逃跑 C篤因緣送儉出塞 有緣 D起家拜少府 起用3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篤雖好義,明廷今日載其半矣 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B、欽嘆息而去 吾嘗終日而思矣 C、乃傾竭財產(chǎn) 合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 D、賴其存者以百數(shù) 忽魂悸以魄動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 ) A以刺史非其人 因為刺史不是與職位相稱的人 B覽遏絕章表,并不得通 侯覽截留了張儉上遞的奏章,使他的建議不能上達到皇帝那里 C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沒有不看重自己的名聲和品行的,都不惜破家滅族來保護他 D乃闔門懸車,不豫政事 于是閉門隱去,不再參與政事 5下列句子,直接表現(xiàn)張儉不畏權(quán)貴、堅持自己做人原則的一項是 ( ) 以刺史非其人,謝病不起 儉舉劾侯覽及其母罪 張儉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公車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 乃傾竭財產(chǎn),與邑里共之 見曹氏世德已萌,乃闔門懸車,不豫政事 A B C D 6下列對文章的敘述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張儉為人梗直,不愿接受與職位不相稱的人舉薦,做官后,敢于向權(quán)貴挑戰(zhàn),揭發(fā)他們的罪狀,因此受到眾人的敬重。B張儉在得罪權(quán)貴后,受到追捕,在他出逃在外時,許多人因此受到誅連,他不能及時站出來承擔一切,他其實是一個懦夫。C李篤為了自己個人名聲,不惜破家滅族,感動了聞風前來捉拿張儉的縣令毛欽,僥幸放走了張儉,其行同樣令人敬佩。D張儉因黨事受到追殺,僥幸留下一條命后,變得膽小怕事,不愿出來做官,不敢與心生異志的曹操作斗爭,一味破財消災,令人同情。(九)嚴光拒仕嚴光,字子陵,會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钡垡善涔?,乃備安車玄繅,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軍,給床褥,太官朝夕進膳。司徒侯霸與光素舊,遣使奉書。使人因謂光日:“公聞先生至,區(qū)區(qū)欲即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獲。愿因日暮自屈語言。”光不答,乃投札與之,口授日:“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lǐng)絕。,霸得書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態(tài)也?”車駕即日聿其館。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日:“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邪?光又眠不應。良久,乃張目熟視日:“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日:“子陵,我競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輿嘆息而去。復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帝從容問光日:“朕何如昔時?對曰:陛下差增于往?!币蚬操扰P,光以足加帝腹上。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建武十七年,復特征。不至。年八十,終于家。(后漢書)1下列句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區(qū)區(qū)欲即詣造 到,往 B愿因日暮自屈語言 屈尊 C何至相迫乎 窘迫 D除為諫議大夫 授官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項是 ( ) A阿諛順旨要領(lǐng)絕 性 命 B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 品德高尚 C論道舊故,相對累日 講述道理 D建武十七年,復特征 特別征召3下列句申加點的虛詞,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 B、使人因謂光日 良久,乃張目纛視 因共雇臥 C、迫于典司 D、與光武同游學 舍于北軍 南徒侯霸與光素舊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 ) A乃令以物色訪之 于是派人帶著財物美女到處去尋訪他 B不可相助為理邪 不能幫助我治理天下嗎 C我竟不能下汝邪 我終究不能低聲下氣地求你吧 D陛下差增于往 陛下的差錯比以往略微多了些5下列句子,都能表現(xiàn)嚴光狂傲不羈、淡泊名利的一項是 ( ) 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 (帝)備安車玄縹,遣使聘之 車駕幸其館,光臥不起 復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 因共偃臥,光以足加帝腹上 除為諫議大夫,不屈 A B C D 6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光武帝稱帝后,嚴光卻改名更姓,隱居湖畔,后雖勉強來到京師,仍然是狂傲如故。B侯霸是嚴光的舊交,想邀請他來家中敘談,嚴光不去,只捎個口信提醒侯霸,一味阿諛奉承皇帝的旨意,就會走上絕路。C對光武帝親自來訪,嚴光“臥不起”“眠不應”并且“以足加帝腹上”,表現(xiàn)出對皇帝權(quán)勢的藐視。D嚴光堅辭高官不受,始終過著歸隱躬耕的生活,后人把他曾經(jīng)垂釣的地方起名叫嚴陵瀨。 (十)虞詡計安涼州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也。祖父經(jīng),為郡縣獄吏,案法平允,務存寬恕,每冬月上其狀,恒流涕隨之。嘗稱日:“東海于公高為里門,而其子定國卒至丞相。吾決獄六十年矣,雖不及于公,其庶幾乎!子孫何必不為九卿邪?”故字詡?cè)丈洹T偰晔?,能通尚書。早孤,孝養(yǎng)祖母??h舉順孫,國相奇之,欲以為吏。詡辭日:“祖母九十,非詡不養(yǎng)?!毕嗄酥?。后祖每終,服闋,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永初四年,羌胡反亂,殘破并、涼,大將軍鄧騭以軍役方費,事不相贍,欲棄涼州,并力北邊,乃會公卿集議。騭日:“譬若衣敗,壞一以相補,猶有所完。若不如此,將兩無所保?!弊h者咸同。詡聞之,乃說李修日:“竊聞公卿定策當棄涼州,求之愚心,未見其便。先帝開拓土宇,劬勞后定,而今憚小費,舉而棄之。涼州既棄,即以三輔為塞;三輔為塞,則園陵單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諺日:關(guān)西出將,關(guān)東出相。觀其習兵壯勇,實過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據(jù)三輔,為心腹之害者,以涼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鋒執(zhí)銳,無反顧之心者,為臣屬于漢故也。若棄其境域,徙其人庶,必生異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東,雖賁、盲為卒,太公為將,猶恐不足當御,棄之非計。”修日:“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幾敗國事。然則計當安出?”詡?cè)眨骸敖駴鐾翑_動,人情不安,竊憂卒然有非常之變。誠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數(shù)人,其牧守令長子弟皆除為冗官,外以勸厲,答其功勤,內(nèi)以拘致,防其邪計?!毙奚破溲裕母?,皆從詡議。(后漢書) 【注】闋:停止,終了。 劬勞:勞苦,勞累。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吾決獄六十年矣 案件 B辟太尉李修府 征召 C以軍役方費,事不相瞻 觀看 D求之愚心,未見其便 合適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務存寬恕 同情關(guān)愛 B殘破并、涼 摧傷破壞 c先帝開拓土宇 開辟擴張 D外以勸厲,答其功勤 功績辛勞3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而其子定國卒至丞相 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B、乃會公卿集議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 C、三輔為塞,則園陵單外 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D、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據(jù)三輔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雖不及于公,其庶幾乎 雖然比不上于公,但也差不多啊 B壞一以相補,猶有所完 毀了一件補另一件,還能有一件完好的 C微子之言,其敗國事 如果不是你的一番話,幾乎壞了國家的大事 D修善其言 李修認為虞詡的話很友善 5下列句子,全部表明虞詡反對放棄涼州理由的一項是 ( )竊聞公卿定策當棄涼州,求之愚心,未見其便 涼州既棄,即以三輔為塞;三輔為塞,則園陵單外 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據(jù)三輔,為心腹之患者,以涼州在后故也 若棄其境域,徙其人庶,必生異志 今涼土擾動,人情不安,竊憂卒然有非常之變 其牧守令長子弟皆除為冗官 A B C D 6下列敘述與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虞詡幼年時就失去了父母,為了孝順和奉養(yǎng)祖母,他辭謝了陳國國相想讓他做屬吏的要求,直到祖母去世后,他才接受太尉李修的征召,被任命為郎中。 B虞詡是一個不畏權(quán)勢、有膽有謀、敢于主持正義的官員形象,在東漢中期打擊宦官勢力、懲治不法官吏的斗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本文所記敘的事件發(fā)生在漢永初四年,時值羌族叛亂,大將軍鄧騭主張放棄涼州,而當時地位低下的虞詡則有力地反駁了這種錯誤主張,使朝廷采取了他的正確意見,確保了涼州的安全。D這篇選文主要表現(xiàn)了虞詡在平定羌族叛亂時的深謀遠慮,以大段言辭展現(xiàn)了他的睿智、遠見及顧全大局的氣概。四、課外提高(一)張堪不貪 張堪,南陽宛人也。早孤,讓先父余財數(shù)百萬與兄子。年十六,受業(yè)長安,志美行厲,諸儒號日“圣童”。世祖微時,見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召拜郎中,三遷為謁者。使送委輸縑帛,并領(lǐng)騎七千匹,詣大司馬吳漢伐公孫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時漢軍余七日糧,陰具船欲遁去。堪聞之,馳往見漢,說述必敗,不宜退師之策。漢從之,乃示弱挑敵,述果自出,戰(zhàn)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據(jù)其城,檢閱庫藏,收其珍寶,悉條例上言,秋毫無私。慰撫吏民,蜀人大悅。 在郡二年,征拜騎都尉。后拜漁陽太守。捕擊奸猾,賞罰必信,吏民皆樂為用。匈奴嘗以萬騎入漁陽,堪率數(shù)千騎奔擊,大破之,郡界以靜。乃于孤奴開稻田八千余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視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嘗召見諸郡計吏,問其風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計掾樊顯進日:“漁陽太守張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討奸。前公孫述破時,珍寶山積,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職之日,乘折轅車,布被囊而已?!钡勐?,良久嘆息。方征堪,會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詔褒揚,賜帛百匹。 (后漢書) 1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受業(yè)長安,志美行厲 通“勉”,勉勵 B詣大司馬吳漢伐公孫述 拜訪 C賞罰必信 誠信 D其仁以惠下 施恩 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受業(yè)長安,志美行厲 從師學習 B見堪志操,常嘉焉 志向,操守 C使送委輸縑帛 轉(zhuǎn)運 D收其珍寶,悉條例上言 依照規(guī)定 3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漢從之,乃示弱挑敵 B、見堪志操,常嘉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于是余有嘆焉 C、成都既拔 D、郡界以靜 君既為府吏 汝歿以六月二日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匈奴嘗以萬騎入漁陽 匈奴曾帶領(lǐng)上萬名騎兵入侵漁陽。 B勸民耕種,以致殷富 勸諭百姓耕種,因此使郡中富裕起來 C問其風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詢問各地的風土人情及前后守令任職的情況。 D卷握之物,足富十世 他掌握的財物,足可使十代成為巨富 5下列句子,全部表現(xiàn)張堪不貪品質(zhì)的一項是 ( ) 讓先父余財數(shù)百萬與兄子 使送委輸縑帛,并領(lǐng)騎兵七干匹 收其珍寶,悉條例上言,秋毫無私 乃于孤奴開稻田八千余頃,勸民耕種 乘折轅車,布被囊而已 帝深惜之,下詔褒揚,賜帛百匹 A B C D 6下列表述,與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 ( ) A張堪從小就養(yǎng)成清廉不貪的品格,曾把先父留下的百萬家財送給兄長的兒子。 B張堪先是幫助吳漢打敗公孫述,后又在孤奴開墾荒地,指導那里的百姓致富,在各方面都表現(xiàn)出較為突出的才能。 C張堪面對足以使自己十代成為巨富的財產(chǎn),秋毫不動心,如數(shù)上交朝廷,受到百姓、官吏的稱贊。 D張堪不貪慕錢財,不以權(quán)謀私,并能想辦法幫助百姓致富,令人可敬,但其個人結(jié)局卻頗為凄苦,讓人同情。(二)李章懲豪 李章,字第公,河內(nèi)懷人也。五世二千石。章習嚴氏春秋,經(jīng)明教授,歷州郡吏。光武為大司馬,平定河北,召章置東曹屬,數(shù)從征伐。 光武即位,拜陽平令。時趙、魏豪右往往屯聚,清河大姓趙綱遂于縣界起塢壁,繕甲兵,為民所害。章到,乃設(shè)饗會,而延謁綱。綱帶文劍,被羽衣,從士百余人來到。章與對宴飲,有頃,手劍斬綱,伏兵亦悉殺其從者,因馳詣塢壁,掩擊破之,吏人遂安。 遷千乘太守,坐誅斬盜賊過濫,征下獄免。歲中拜侍御史,出為瑯邪太守。時北海安丘大姓夏長思等反,遂囚太守處興,而據(jù)營陵城。章聞,即發(fā)兵千人,馳往擊之。掾史止章日:“二千石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發(fā)?!闭掳磩ε骸澳嫣敓o狀,囚劫郡守,此何可忍!若坐討賊而死,吾不恨也?!彼煲睬鸪窍?,募勇敢燒城門,與長思戰(zhàn),斬之,獲三百余級,得牛馬五百余頭而還。興歸郡,以狀上帝,悉以所得班勞吏士。后坐度人田不實征,以章有功,但司寇論。月余免刑歸。復征,會病卒。(后漢書)1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召章置東曹屬 安置 B坐誅斬盜賊過濫 治罪 C若坐討賊而死,吾不恨也 遺憾 D后坐度人田不實征 丈量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數(shù)從征伐 復征,會病卒 從士百余人來到 伏兵亦悉殺其從者 A與相同,與不同 B與相同,與相同 C與不同,與不同 D與不同,與相同 3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因馳詣塢壁 B、若坐討賊而死 我欲因之夢吳越 以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 C、興歸郡,以狀上聞 D、但司寇論 以嚙人,完御之者 但微頷之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經(jīng)明教授,歷州郡吏 通習經(jīng)典,教授學生,曾做過州郡的吏員。 B清河大姓趙綱遂于縣界起塢壁 清河大姓趙綱甚至在塢壁起兵謀反。 C二干石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發(fā) 做二干石官的不能走出郡界,軍隊不能擅自出動。 D悉以所得班勞吏 (光武帝命令)把所得的財物全部分發(fā)慰勞給有功的官吏士兵。 5下列句子,全部表現(xiàn)李章懲處豪強態(tài)度堅決、行為果斷的一項是( ) 召章置東曹屬,數(shù)從征伐 章與對飲,有頃,手劍斬綱 因馳詣塢壁,掩擊破之 章聞,即發(fā)兵干人,馳往擊之 若坐討賊而死,吾不恨也 悉以所得班勞吏士 A B C D 6下列表述,和文意不相符的一項是 ( ) A李章深受光武帝的信任與器重,早在他任大司農(nóng)時,就曾跟隨光武帝一起,平定河北,征伐盜賊。 B李章面對強敵,巧設(shè)饗食,不動聲色,斬強盜之首頭顱于地,突出表現(xiàn)了一個將領(lǐng)的大智大勇。 C李章不為陳規(guī)所限,寧可丟掉自己的性命,也要牟兵攻打隨意囚禁太守的地方豪強的做法得到了光武帝的肯定。 D李章屢次征伐盜賊,建立奇功,保護了地方百姓和地方官員生命,但他有時斬殺盜賊過于隨便,也因此受到朝廷的批評和彈劾。(三)孔奮力行清潔 孔奮,字君魚,扶風茂陵人。曾祖霸,元帝時為侍中。奮少從劉歆受春秋左氏傳,歆稱之,謂門人日:“吾已從君魚受道矣?!痹馔趺y,奮與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將軍竇融請奮署議曹掾,守姑臧長;八年,賜爵關(guān)內(nèi)侯。時天下擾亂,唯河西獨安,而姑臧稱為富邑,通貨羌胡,市日四合,每居縣者,不盈數(shù)月輒至豐積。奮在職四年,財產(chǎn)無所增;事母孝謹,雖為儉約,奉養(yǎng)極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時天下未定,士多不修節(jié)操,而奮力行清潔,為眾所笑,或以為身處脂膏,不能以自潤,徒益苦辛耳。奮既立節(jié),治貴仁平,太守梁統(tǒng)深相敬待,不以官屬禮之,常迎于大門,引入見母。 隴、蜀既平,河西守令成被征召,財貨連轂,彌競川澤。唯奮無資,單車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謂日:“孔君清廉佳賢,舉縣蒙恩,如何今去,不共報德!”遂相賦斂牛馬器物千萬以上,追送數(shù)百里。奮謝之而已,一無所受。(后漢書)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吾已從君魚受道矣 接受(教育) B竇融請奮署議曹掾 代理,暫任 C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謂日 交互 D士多不修節(jié)操 修:美好 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奮與老母幼弟避兵河西 B雖為儉約,奉養(yǎng)極求珍膳C躬率妻子 D而奮力行清潔 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而姑臧稱為富邑 B、不以官屬禮之 勤而無所,必有悖心 以金籠進上 C、而奮力行清潔,為眾所笑。 D、常迎于大門 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 既而得其尸于井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從劉歆受春秋左氏傳孔奮小時候跟隨劉歆學習春秋左氏傳 B市日四合集市每天有四次集會 C徒益苦辛耳只是白白地辛苦罷了 D奮既立節(jié),治貴仁平孔奮堅定自己的操守,治理轄區(qū)以仁慈公平為貴 5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孔奮清正廉潔的一組是( ) 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不以官屬禮之 單車就路 在職四年,財產(chǎn)無所增 奮謝之而已,一無所常受 A B C D 6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孔奮是劉歆的學生,但劉歆卻對他的弟子說他已經(jīng)從孔奮那兒學到了道理。 B孔奮治理姑臧非常得法,那兒的百姓生活從此變得安定而富足,而孔奮自己在職期間的財產(chǎn)卻沒有什么增加。 C孔奮的清廉受到當時許多做官人的嘲笑,只有太守梁統(tǒng)非常敬重他,還把他介紹給自己的母親認識。 D孔奮離開姑臧時單車上路:百姓們感謝孔奮的恩澤,捐送了許多物品給他,但他卻什么都沒拿。(四)高柔斷案 護軍營士竇禮近出不還營,以為亡,表言逐捕,沒其妻盈及男女為官奴婢。盈連至州府,稱冤自訟,莫有省者。乃辭詣廷尉。柔問日:“汝何以知夫不亡?”盈垂泣對曰:“夫少單特,養(yǎng)一老嫗為母,事甚恭謹,又哀兒女,撫視不離,非是輕狡不顧家室者也?!比嶂貑栐唬骸叭攴虿慌c人有怨仇乎?”對日:“夫良善,與人無仇?!庇秩眨骸叭攴虿慌c人交錢財乎?”對日:“嘗出錢與同營士焦子文,求不得?!睍r子文適坐小事系獄,柔乃見子文,問所坐。言次,曰:“汝曾舉人錢不?”子文日:“自以單貧,初不敢舉人錢物也?!比岵熳游纳珓?,遂日:“汝昔舉竇禮錢,何言不邪?”子文怪,知事露,應對不次。柔日:“汝已殺禮,便宜旱服?!弊游挠谑沁殿^,具首殺禮本末,埋藏處所。柔便遣吏卒,承子文辭往挖掘,即得其尸。詔書復盈母子為平民,班文天下,以禮為戒。(三國志)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竇禮近出不還營,以為亡 逃跑 B養(yǎng)一老嫗為母,事甚恭謹 侍奉 C稱冤自訟,莫有省者 知道 D班文天下 頒布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稱冤自訟,莫有省者 為自己辯白 B夫少單特,養(yǎng)一老嫗為母 孤單 C具首殺禮本末 全面交代(罪行) D汝已殺禮,便宜早服 應該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子文怪,知事露,應對不次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乃辭詣廷尉 承子文辭往挖掘 A與相同,與相同 B與相同,與不同C與不同,與相同 D與不同,與不同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確的一項是 ( ) A沒其妻盈及男女為官奴婢 收他的妻子盈和家中的男女仆人為官府的奴婢 B汝曾舉人錢不? 你是不是曾經(jīng)拿過別人的錢? C時子文適坐小事系獄 當時子文正好因一件小事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里 D柔察子文色動 高柔觀察到子文有悔改之意 5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體現(xiàn)高柔斷案高明的一組是( ) 又日:“汝夫不與人交錢財乎?” 詔書復盈母子為平民,班文天下,以禮為戒 柔察子文色動,遂日:“汝昔舉竇禮錢,何言不邪?” 柔便遣吏卒,承子文辭往挖掘,即得其尸 稱冤自訟,莫有省者 A B C D 6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高柔斷案手段高明,開始故意不受理禮妻的訴訟,靜觀禮妻的反應。 B竇禮少年喪父,對母親盡心侍奉。 C竇禮之妻去州府申冤,但沒有人查問此案。D焦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