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亞父中學防震應急演練預案為保證地震應急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保障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和校園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安徽省省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一、指導思想:堅持以人民生命高于一切,以保障師生安全和減輕財產損失為目標,建立健全處置地震災害事件的長效機制,按照統一指揮高效應對原則,在學校布署下組織開展防震減災工作,確保我校師生和學校財產安全。二、組織機構:組長:張保華(校長) 副組長:金正球 何輔義熊華剛 成員:劉繼文、陳永洪、劉萬長、韓祖祥、謝運海、沐賢婷劉小兵、成安平、宣家翠、張曉紅三、主要職責:1、加強領導,強化工作職責,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研究,完善各項應急預案制度和制定各項應對措施。2、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對全校師生進行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師生地震減災意識和基本技能。3、利用班隊會課和課間操宣傳防震減災知識。4、地震發(fā)生時有秩序地做好人員疏散工作。使全體學生疏散到教學樓前的空曠處。重點做好教室出口和下樓梯的疏導工作,班主任老師負責本班學生的疏散疏散順序:一樓的七年級、八年級由任課教師和班主任負責疏散到操場做操位置;二樓學生的疏散順序依次為九(1)班由教學樓中間樓梯道下和九(2)班由西邊樓梯下,二樓中間樓道口由謝運海、胡國華、王邡負責;西邊樓道口由沐賢婷、韓暉、殷光玉負責。5、地震發(fā)生時,全體教職工在學校統一指揮下迅速參加搶險救災工作。四、地震減災的準備:1、學校24小時有人值班,值班電話24小時開通,確保通訊工具暢通。2、加強對師生進行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加強對師生防震減災知識普及和技能教育。增強師生防震減災意識。切實做好思想穩(wěn)定工作。3、加強學校值班工作,保證通信暢通,及時掌握各種情況,全力維護正常教學工作和生活秩序。五、地震發(fā)生時應急行動 強烈地震發(fā)生時,一般伴有隆隆的地聲、地光及地面振動,從地震發(fā)生到房屋倒塌有幾秒到十幾秒的時間,此時要教育學生一定要沉著冷靜,不要恐懼慌亂,更不要無目的亂跑,必須在學校地震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開展應急避險。1、震時室內、外避險 聽到地震警報后,處于教學樓內的師生立即停止教學活動,教師告訴學生不要慌亂,并指揮學生將身體盡量縮成一團,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旁下,靠外墻的學生盡量往里靠。在操場或教學樓外其他地方的師生,應該到室外合適的地方去躲避,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如圍墻、電線桿等)。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2、緊急疏散避險 等到主震結束后,為了防止有較大的余震發(fā)生,應該立即進行有秩序的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去躲避余震。疏散路線要根據各自實際情況預先設定。集中地選擇在操場。用哨聲發(fā)布疏散信號,全體師生聽到疏散的信號后,立即按預定的路線有秩序地進行疏散。(1)要有順序地疏散,從就近樓梯下樓,下樓時要走樓梯內彎,不準在樓梯或走廊內互相擁擠,避免跌倒。(2)相關老師應在每層樓梯把守,指揮學生有秩序地疏散,學生和疏散人員要聽從指揮有序疏散。(3)疏散過程中,行動要迅速,但是應該排隊有秩序地前進,不要爭先恐后、慌亂奔跑。下樓梯時必須走,在平地上可以有秩序地小跑,迅速轉移到指定位置。(4)疏散過程中,可以用書包、雙手等護頭,以防被砸傷。(5)疏散途中盡可能不要穿過建筑物,要盡量避開建筑物和電線。(6)各班學生到達集中地后,要立即原地蹲下,保護頭部。等到演練結束后,以班為單位集隊,各班應立即清點人數,并向校長報告。六、震后應急行動1、無論是否有預報、警報,在本市范圍或鄰近地區(qū)發(fā)生破壞性地震后,學校領導立即趕赴學校,全體教師必須在震后20分鐘內在學校集結待命。2、全體教師在校長統一組織指揮下,迅速組織本級搶險救災。(1) 迅速發(fā)出緊急警報,組織滯留在各種建筑物內的所有人員離。(2)迅速關閉、切斷電源,供水系統(應急照明系統除外)和各種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災害。(3)迅速開展以搶救人員為主要內容的現場救護工作,及時將受傷人員轉移到附近救護站搶救。(4)加強對重要設備,重要物品的救護和保護,加強校園值班值勤和巡邏,防止各類犯罪活動。3、積極做好廣大師生的思想宣傳教育工作,迅速恢復正常秩序,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wěn)定。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單位受災情況,及時匯總上報。亞父中學2013.5.15 亞父中學防震應急演練總結2008年我國5.12汶川發(fā)生特大地震后,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又遭受了9.0級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蘆山發(fā)生7.0級地震,許多鮮活的生命瞬間被地震無情的吞噬了,而且地震引發(fā)的核電站核泄漏給世界人民帶來很大的危害。這些地震給人們敲響了警鐘,掌握危難時自救的方法是必需的,學校是人群相對密集,是事故易發(fā)地點,為了培養(yǎng)學生逃生自救技能,確保學生生命安全,我校制訂了“亞父中學防震應急預案”,并在2013年5月17日上午進行了實際演練。一、領導重視,演練活動組織到位。 為了確保演練活動落到實處,學校召開了防震演練會議,部署演練工作。會上,學校領導要求全體成員首先從思想上要引起重視,增強防震安全意識,在學生中進行安全意識教育,抓住這次演練機會,提高應對緊急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學校領導還著重強調,對于這樣的大規(guī)模的活動,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各年級要層層落實,以確保這次演練活動順利進行。 二、籌劃縝密,演練方案安全可行。 在方案中就演練的時間、地點、內容、對象都作了具體的說明。要求班主任教育學生,聽到校長的宣布后,全校師生必須服從指揮,聽從命令,立即快速、安全進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擁擠、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嘩、開玩笑;如發(fā)現有人摔倒,應將其扶起,幫助一起逃離危險地。要求各小組按照各自的職責,到達規(guī)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務。 三、師生參與,演練效果呈現良好。 5月17日上午課間操,校園鈴聲長鳴,防震逃生演習活動開始。當“地震發(fā)生”的信號發(fā)出后,全校師生就近應急避震,學生躲在課桌旁下,雙手抱頭;教師躲在講桌旁下。主震結束震感減弱,聽到“緊急疏散”信號后,在老師的指揮下,學生雙手抱頭,快速有序地向操場疏散,由任課教師緊急集中清點人數向校長匯報,校長對演習活動進行簡要總結。校長宣布防震、消防逃生演練活動結束,請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要求班主任就本班參加這次演練活動立即進行分析、小結。整個演練過程井然有序,歷時二分四十多秒,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這次活動全校師生參加,學生從教室撤離到操場(安全區(qū)域)只用了不到1分鐘,演練按預案進行,整個演練過程既緊張、激烈,又有條不紊。從總體來講,本次演練效果較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為應對突發(fā)事件做好了心理和行動上的準備。這種逃生演練在以后的教學生活中,我們還會多次演練,確保在出現危險時,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全體師生的安全。不出現人為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這次演練活動是對學校防震應急預案的一次檢驗,不僅再次落實了學校應付突發(fā)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實際應對和處置突發(fā)事件的能力,更進一步增強師生防震意識,真正掌握在危險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應對地震事件的能力,整個演練活動達到了預期目標。 亞父中學 2013年5月17亞父中學防震演練方案一、演練目的為了使全體師生了解地震發(fā)生時的應急避震知識,掌握應對地震發(fā)生時采取的防護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帶來的損失,從而提高師生緊急避險、自救自護和應變的能力。演練包括組織學習“地震應急避險常識”、震時教室及辦公室內應急避險、震后如何疏散撤離至空曠地帶三個環(huán)節(jié)。二、組織領導組長:張保華(校長) 副組長:金正球 何輔義熊華剛 成員:陳永洪、劉繼文、劉萬長、韓祖祥、謝運海、沐賢婷、劉小兵、成安平、宣家翠、張曉紅三、演練步驟1、讓師生熟悉應急避震的方法。2、讓師生熟悉震后疏散的途徑路線、集中地點。3、進行模擬發(fā)生地震的演練。四、演練安排1、演練時間:2013年5月17日上午課間操。2、演練對象:學校全體師生3、演練內容:情景模擬:全校師生在教室里,遇到較強的地震影響時。演練包括應急避震和疏散兩個內容。當地震發(fā)生時,先進行應急避震。主震一般持續(xù)十幾秒鐘。當主震結束后,再進行疏散,到預定地點(操場)集中,以防余震發(fā)生。4、警報信號:應急避震和疏散以警報聲作為啟動信號。地震發(fā)生的信號:連續(xù)長警報聲,代表發(fā)生地震,師生進行應急避震。警報聲結束,師生立即組織進行疏散,然后按預訂方案進行演練,全過程要求在2分鐘內完成。五、管理人員職責應急避震演練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老師及管理人員在演練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校領導和老師要預先做好部署,做好分工,親臨指揮,既要確保演練順利進行,通過演練來提高學生的自救自護能力,使學生得到鍛煉,也要防止在演練中發(fā)生意外事故。管理人員及老師應做到:1、明確職責,負起責任,演練開始前要到達所負責的崗位,每個教室前、疏散路線每個拐彎處,都安排專人負責。張保華總指揮、總負責 金正球 何輔義 韓祖祥負責疏散集結地點安全陳永洪負責意外事故處理。 劉萬長負責攝像、照相工作。熊華剛負責后勤保障、醫(yī)護救助。 劉繼文負責廣播信息、負責警報信號 班主任負責對自己班級學生進行演練方案的講解和疏散的指揮工作。 課任老師和本班學生同時疏散并負責本班學生疏散路線上的安全2、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當的動作。3、當發(fā)生意外事故時,要及時作出處理。4、集合后各班班主任清點人數,班長及時清點人數向學校匯報。六、地震發(fā)生時的應急避震。從你意識到這是一次地震,到地震結束,一般只有十幾秒鐘的時間,很少會持續(xù)一分鐘以上。要把握好最早的幾秒鐘,趕緊躲到最近的安全地方。躲避到地面停止搖動,再也沒有東西落下來為止。當聽到地震發(fā)生的信號后,學生們立即開始演練,應該做到:1、要保持鎮(zhèn)定,切莫驚慌失措。盡快躲避到安全地點,千萬不要匆忙逃離房屋。2、在室內的學生,應立即就近躲避,身體采用臥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體盡量小,躲到桌下或墻角,以保護身體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3、躲避的姿勢:將一個胳膊彎起來保護眼睛不讓碎玻璃擊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緊桌腿。在墻角躲避時,把雙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護自己,可以拿書包或其他保護物品遮住頭部和頸部。4、在廁所內的同學,也要采取應變措施,就近躲避。5、在室外的同學,應跑到空曠的地方,要用雙手放在頭上,防止被砸,要避開建筑物和電線。6、當班的教師要迅速打開教室門,提醒學生要冷靜,不要慌,邊指揮邊講解:“在避險時要避開玻璃、電源、燈具、電器,保持安靜,防止灰塵、煙霧進入口腔,轉變身體方向,臉朝逃生門方向”。組織學生進行緊急疏散。7、警報聲結束后,疏散開始,自靠近教室門一側開始,各組學生自然成若干小組,按順序組織學生迅速出教室,一路縱隊出教室。嚴防教室內學生因慌亂、擁擠而跌倒、踩踏。七、疏散的集中地點和路線等到主震結束后,為了防止有較大的余震發(fā)生,應該立即進行有秩序的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去躲避余震。疏散的集中地應選擇堅實、平坦的開闊地,遠離高大建筑物的場地。當聽到疏散的信號后,按預定的路線和集中地、有秩序地進行疏散。(一)、疏散路線和集中地教學樓二樓九(1)班從中間樓梯口出來,九(2)班從西邊樓梯口下同時到操場指定位置集中,一樓七(1)、七(2)、八(1)、八(2)在教師帶領下從教室門出來沿道路向操場指定位置集中。集合后各班清點人數由班長向分管領導報告,各分管領導向總指揮報告。人數報告口令:報告領導,X年級X班應到XX人,實到XX人,報告完畢。(二)、樓梯口值班人員:教學樓二樓中間樓梯口處:謝運海、胡國華、王邡負責,西邊樓梯口出:沐賢婷、韓暉、殷光玉負責一樓:劉小兵、成安平、宣家翠、張曉紅負責(三)、疏散注意事項1、要有秩序地疏散,不準學生在教室門口互相擁擠,避免跌倒。2、老師應在門口把守,指揮學生有秩序疏散。3、疏散過程中,以雙手護頭,以防被砸。4、疏散期間嚴禁喧嘩,整個過程保持精力集中,聽從指揮,有團體意識。4、疏散過程中,要迅速,要自然成隊有秩序前進,不要慌亂奔跑,不要爭先恐后。5、各班學生到達集中地后,以班為單位集隊,各班應立即清點人數,報告給分管領導,如有缺少,各分管領導應立即安排人員查找,并向總指揮報告。八、醫(yī)療救助演練工作安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出租車司機培訓補貼及職業(yè)發(fā)展合同
- 編織袋行業(yè)市場調研與分析服務合同
- 保險市場占有率提升合同
- 車輛指標租賃與車輛購置稅代繳合同
- 老兵短線技術課件下載
- 翻身技巧護理課件
- 美術種類介紹課件
- 美術教師課件介紹
- 楚辭考試題及答案
- 美縫培訓課件圖片
- 江蘇省南京市六校聯合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
- DB64∕T 1914-2023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
- 冠心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護理查房講課件
- 微風發(fā)電可行性研究報告
- 嚴格標準物質管理制度
- 體育課期末課程總結匯報
- 論語十二章 導學案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
-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防控
- 兒童籃球教學課件視頻
- 道路運輸行業(yè)員工安全考試試卷及答案
- 注塑公司規(guī)章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