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學通論試題庫及答案_第1頁
土壤肥料學通論試題庫及答案_第2頁
土壤肥料學通論試題庫及答案_第3頁
土壤肥料學通論試題庫及答案_第4頁
土壤肥料學通論試題庫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土壤肥料學試題庫與答案 土 壤 肥 料 學 試 題 庫 與 答 案 一、名詞解釋 (每小題 3 分,共 18 分)。 1、土壤肥力: 2、植物營養(yǎng)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 3、腐殖化過程: 4、限制因子律: 5、氮肥利用率: 6、土壤容重: 二、填空題:(每空 0.5分,共 24 分)。 1、土壤由、和 5 種物質組成。 2、土壤養(yǎng)分根據對作物的有效性可分為、和;根據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tài)可分為、和。 3、土壤養(yǎng)分向根表面遷移的方式有、和 3 種途徑。 4、根據成因,土壤中的礦物可分為和兩大類。 5、和三種元素被稱為“肥料三要素”。 6、土壤有機物的轉化包括和兩個完全對立的過程。 7、

2、土壤的固磷機制主要有四種、。 8、磷肥按溶解性大小可分為、3類。 9、土壤中的膠結物質主要有和。 10、土壤水分類型有、 、和 、 、 和 。 11、速效性鉀包括和兩部分。 12、土壤膠體具有、等特性。 13、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態(tài)主要是和兩種。 14、施肥方式包括、和這三個環(huán)節(jié)。 15、氮肥按氮素化合物的形態(tài)可分為氮肥、氮肥和氮肥三類。 三、判斷題(每小題 1分,共 12分)。 1、土壤中的氮素可分為無機態(tài)和有機態(tài)兩大類。() 2、不同有機質的腐殖質化系數都是相同的。() 3、硫酸銨為生理堿性肥料,硝酸鈉為生理酸性肥料。() 4、土壤全磷量是指土壤中的所有形態(tài)磷的總量,土壤有效磷是指能被當季作物

3、吸收利用的 磷素。() 5、作物只能夠吸收利用表層土壤的水分。() 6、馬鈴薯、糖用甜菜與煙草等是喜鉀作物,但不是忌氯作物,向其施用鉀肥時可用氯化鉀。 () 7、施用少量石灰就可以大幅度地改變土壤的酸堿度。() 8、作物缺鉀時,通常新葉葉尖和邊緣發(fā)黃,進而變褐,漸次枯萎。() 9、土壤有機質大部分不與礦質土壤顆粒結合,獨立存在于土壤中。() 10、一般農業(yè)土壤表層含氮量為 0.050.3,() 11、有機膠體對酸堿的緩沖能力比無機膠體要高。() 12、在酸性條件下,鋅的有效性很高。() 四、選擇題(每小題 1分,共 6分)。 1.當土壤顆粒的粒徑大于 0.01mm時, 。 A、吸附能力比較強

4、B、吸附能力比較弱 C、吸附能力沒有變化D、不表現出任何吸附能力 2、土壤中的氮素可分為。 A、水解性無機氮和非水解性有機氮兩大類 B、銨態(tài)氮和硝態(tài)氮兩大類 C、無機態(tài)和有機態(tài)兩大類 D、水溶性氮和水解性氮兩大類 3、土壤質地主要取決于土壤。 A、粘粒含量 B、砂粒含量 C、有機質含量D、大小不同的土粒組合比例 4、有機物質分解的最終產物是。 A、腐殖質 B、CO 和 HOC、褐腐酸D、胡敏酸 5、一旦表層土壤形成干土層,土壤水分蒸發(fā)損失。 A、仍然比較多 B、比較少 C、決定于土壤有機質的含量 D、決定于土壤質地 6、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 A、粘粒含量也高 B、原生礦物少 C、次生礦物多D、

5、吸附能力強 答 案 1一、名詞解釋 (每小題 3 分,共 18 分)。 1、土壤肥力:土壤能供應與協(xié)調植物正常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養(yǎng)分和水、空氣、熱的能力。 2、植物營養(yǎng)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植物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在植物體內不論數量多 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種營養(yǎng)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 3、腐殖化過程:動植物殘體被嫌氣性微生物分解又合成,從而形成新的、較穩(wěn)定的、大分 子的、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腐殖質)的過程。 4、限制因子律:增加一個因子的供應,可以使作物生長增加,但是遇到另一生長因子不足 時,即使增加前一因子也不能使作物生長增加,直到缺乏的因子得到補充,作物才能繼續(xù)增 長。

6、5、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指氮肥中氮素被當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百分率。 6、 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單位容積原狀土壤(包括孔隙) 的烘干重量。 單位g/cm 、 3 t/m 。 二、填空題:(每空 0.5分,共 24 分)。 1、土壤水分、有機質、礦物質、土壤生物、土壤空氣。 2、速效養(yǎng)分、緩效養(yǎng)分、無效養(yǎng)分;水溶態(tài)、交換態(tài)、礦物態(tài)、有機態(tài)。 3、截獲、擴散、質流。 4、原生礦物、次生礦物。 5、氮、磷、鉀。 6、礦質化、腐殖化。 7、化學固定、吸附固定、閉蓄固定、生物固定。 8、難溶性磷肥、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 9、無機膠體、有機膠體。 10、吸濕水、膜狀水、毛管水、重力水。 11、交換

7、性鉀、水溶性鉀。 12、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帶電性、分散性和凝聚性。 13、銨態(tài)氮、硝態(tài)氮。 14、基肥、種肥、追肥。 15、銨態(tài)、硝態(tài)、酰胺態(tài)。 三、判斷題(每小題 1 分,共 12分) 。 1、2、3、4、5、6、7、 8、9、10、11、12、 四、選擇題(每小題 1 分,共 6分)。 1.B2、C3、D4、B5、B6、D 五、簡答題(每小題 4 分,共 24分)。 1.作物缺乏硼、鋅的癥狀有何異同點? 作物缺硼:(1)頂芽停止生長,逐步枯萎死亡;(2)根系不發(fā)達,葉色暗綠,葉形小,肥厚, 皺縮,植株矮化;(3)花發(fā)育不健全,果穗不實。塊根、漿果心腐壞死。如油菜“花而不實”, 棉花“蕾

8、而不花”,大豆“芽枯病”,蘋果“縮果病”,柑桔“硬化病”,甜菜“心腐病”,芹菜“莖裂病”等。 作物缺鋅:葉片失綠,光合作用減弱,節(jié)間縮短,植株矮小,生長受抑制,產量降低。禾本 科作物缺鋅易形成“白苗病”。 果樹缺鋅幼葉變小直立, 由于節(jié)間縮短而呈簇狀和叢生, 稱“花 葉病”或“小葉病”。有的作物缺鋅時,葉片常是青銅色,故也有稱“青銅病”的。 2.植物必需礦質營養(yǎng)元素有那些?其確定標準是什么? 植物必需的礦質營養(yǎng)元素,有 N、P、K、Ca、Mg、S、Fe、Mn、Zn、Cu、Mo、B、C1,此外,還需要 C、H、O 共 16 種。分為大量營養(yǎng)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磷、鉀;中量營養(yǎng)元素:鈣、鎂和

9、硫;微量營養(yǎng)元素:鐵、鋅、銅、錳、鉬、硼和氯。確定作物必需營養(yǎng)元素有三條標準:第一、這種元素是完成植物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 第二、缺少時呈現專一的缺素癥,其它化學元素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補充它后才能恢復或預防。 第三、在植物營養(yǎng)上具有直接作用的效果, 并非由于它改善了植物生活條件所產生的間接效果。 3.最小養(yǎng)分律的中心內容是什么? 其中心內容是:植物為了生長發(fā)育,需要吸收各種養(yǎng)分,但是決定植物產量的,卻是土壤中 那個相對含量最小的有效養(yǎng)分。無視這個限制因素,即使繼續(xù)增加其它營養(yǎng)成分,也難以提 高植物產量。 4.根細胞對養(yǎng)分離子的主動吸收和被動吸收有何區(qū)別? 離子進入根細胞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即

10、被動吸收階段和主動吸收階段。 被動吸收不需要消耗能量,屬于物理的或物理化學的作用,是植物吸收養(yǎng)分的初級階段。是 養(yǎng)分離子通過擴散作用,不直接消耗代謝能量而透過質膜進入細胞內的過程。植物細胞的質 膜是半透膜,離子可由濃度較大的膜外向濃度較低的膜內擴散,當達到平衡后,被動吸收就隨 即終止,轉向主動吸收。 主動吸收需要消耗能量,且有選擇性。是指養(yǎng)分離子逆濃度梯度,利用代謝能量透過質膜進 入細胞內的過程。是植物吸收養(yǎng)分的高級階段。植物吸收養(yǎng)料常常是兩者結合進行的。 5.供氮過多或虧缺時作物生長發(fā)育有何異常癥狀? 作物氮素缺乏的癥狀:作物缺氮一般表現是生長受阻,植株矮小,葉色變黃。氮在植株體 內是容易轉

11、移的營養(yǎng)元素,故缺氮癥狀,首先,出現在下部的葉子,而后逐漸向上發(fā)展。 缺氮引起葉綠素含量降低,使葉片的綠色轉淡;嚴重缺氮時,葉色變黃,最后死亡。作物 缺氮,蛋白質形成減少,導致細胞小而壁厚,特別是抑制了細胞分裂,使生長緩慢,植株矮 小。 氮素供應過多的癥狀:對作物供應氮素過多,營養(yǎng)生長旺盛,營養(yǎng)體徒長。整個植株柔軟 多汁;作物容易倒伏和發(fā)生病蟲危害;營養(yǎng)生長延長,出現貪青晚熟。對于塊根、塊莖 作物,氮素過多則莖、蔓、葉生長旺盛,地下塊根、塊莖小而少,且淀粉與糖分含量下降, 水分多而不耐貯藏。糖類作物含糖量下降。油料作物結莢雖多,但籽粒小而少,含油量低。 棉花植株高而蕾鈴脫落嚴重,產量降低,纖維

12、品質變劣。 6.如何提高過磷酸鈣的肥效? 為提高過磷酸鈣的肥效,必須針對其易被固定的特點,盡量減少其與土壤的接觸面和增加其 與根系的接觸面的原則,進行合理施用。 (1)集中施用。過磷酸鈣可以作基肥、種肥和追肥,都以集中施用效果好。將磷肥集中施用 在根際附近,既可減少磷肥和土壤的接觸面而減少固定,又有利于植物吸收利用。 (2)與有機肥料混合施用。過磷酸鈣與有機肥料混合施用,能減少與土壤的接觸面,并且有 機肥料中的有機膠體對土壤中三氧化物起包被作用,減少水溶性磷的接觸固定。 (3)制成顆粒磷肥。顆粒磷肥表面積小可減少土壤對磷的吸附和固定作用。 (4)分層施用。由于磷在土壤中移動性小以及作物在不同生

13、育期根系的發(fā)育與分布狀況不同, 因此最好將磷肥分層施到作物活動根群附近。 (5)根外追肥。過磷酸鈣作根外追肥,不僅避免了磷肥在土壤中的接觸固定,而且用量省, 見效快,尤其在作物生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減弱,且不易深施的情況下,效果更好。 土 壤 肥 料 學 綜 合 測 試 試 題 與 答 案 (二)一、名詞解釋 (每小題 3 分,共 18 分) 1、土壤退化: 2、土壤質地: 3、限制因子律: 4、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帶性: 5、土壤鹽基飽和度: 6、田間持水量: 二、填空 (每空 0.5 分,共 19 分) 2、硫銨為肥料,硝酸鈉為肥料。 3、氮肥按氮素化合物的形態(tài)可分為、和三類。 4、養(yǎng)分隨著水

14、分的流動而遷移至根表的現象被稱為。 5、馬鈴薯、糖用甜菜與煙草等是喜鉀作物,也是忌氯作物,向其施用鉀肥時不能用。 6、土壤開始表現可塑性的含水量稱為,土壤失去可塑性時的含水量稱為,差值為。 7、根部對無機養(yǎng)分的吸收包括離子和兩個過程。 8、土壤養(yǎng)分向根表面遷移的方式有、和 3 種途徑。 9、停止供水后土壤水分的蒸發(fā)一般分為、和三個階段。 10、有機物質的 C/N 值為時,比較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11、土壤中鉀的存在形態(tài)可分為、和三種。 12、土壤水分類型有、和。 13、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態(tài)主要是和。 14、土壤的固磷機制主要有、四種。 15、作物缺鉀時,通常葉尖和邊緣發(fā)黃,進而變褐,漸次枯萎。

15、三、判斷題(每小題 3 分,共 15分) (1)毛管水是存在于毛管及大于毛管的孔隙中的水。() (2)土壤水吸力越大,對作物的有效性就越大。() (3)作物只能夠吸收利用表層土壤的水分。() (4)土壤有機膠體的緩沖能力小于無機膠體。() (5)施用少量石灰就可以大幅度地改變土壤的酸堿度。() (6)在酸性條件下,鋅的有效性很低。() (7)土壤 PH 值每差一個單位,氫離子濃度相差一個單位。() (8)無論是無機膠體還是有機膠體,都帶正負兩種電荷,但以正電荷為主。() (9)有機膠體對酸堿的緩沖能力比無機膠體要高。() (10)土壤中有機膠體和無機膠體都是單獨存在的。() (11)土壤顆粒大

16、小差別非常大,但都是圓球形的。() (12)土壤中的活性酸一般多于潛性酸。() (13)我國北方大部分土壤是鹽基不飽和的,但南方大部分土壤是鹽基飽和的。() (14)施用少量石灰就可以大幅度地改變土壤的酸堿度。() (15)鹽基飽和度高的土壤對酸堿的緩沖能力強。() 四、選擇題(每小題 1 分,共 10分) 1、為了提高煙草品質,氮肥宜用。 A、尿素 B、氯化銨 C、硝酸銨 2、 氮素肥料進入還原層后主要以那種形態(tài)損失。 A、NO B、N C、NO D、NH 3、 大白菜的“干燒心病”可能缺。 A、鐵(Fe)B、錳(Mn)C、鋅(Zn) D、鈣(Ca)E、硼(B) 4、過磷酸鈣與草木灰。 A、

17、可以混合 B、不能混合 C、能混合不能久放 5、土壤有效水的上限是_。 A、最大分子持水量 B、田間持水量 C、最大吸濕量D、毛管持水量 6、土壤的 PH值在地理分布上有_。 A、南堿北酸 B、南酸北堿 C、南酸北酸D、南堿北堿 7、作物缺 Fe時_。 A、老葉發(fā)黃 B、頂芽壞死 C、葉片出現棕色斑點D、幼葉發(fā)黃 8、_屬于生理酸性肥料。 A、(NH)SO B、NHNO C、KNO D、NHHCO 9、土壤水吸力相同時,_。 A、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高 B、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低 C、砂土與黏土的含水量差不多D、決定于其它因素 10、不屬于鹽基離子的是_。 A、NH B、K C、Na D、H 答

18、案 2一、名詞解釋 (每小題 3 分,共 18 分) 1、土壤退化: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種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下,導致土壤生產力、環(huán)境調控潛 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喪失的過程。或指土壤數量減少和質量降低的過程。 2、土壤質地:土壤中各粒級土粒含量(重量)百分率的組合,稱為土壤質地。 3、限制因子律:增加一個因子的供應,可以使作物生長增加,但是遇到另一生長因子不足 時,即使增加前一因子也不能使作物生長增加,直到缺乏的因子得到補充,作物才能繼續(xù)增 長。 4、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帶性:土壤垂直地帶性分布是指山區(qū)的土壤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呈現 有規(guī)律的更替的現象。 5、土壤鹽基飽和度:土壤吸附的交換性鹽基

19、離子占交換性陽離子總量的百分數,稱為鹽基飽和度。 6、田間持水量:毛管懸著水的最大量稱為田間持水量,是在自然條件下,使土壤孔隙充滿水 分,當重力水排除后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 二、填空 (每空 0.5 分,共 19 分) 1、礦物質、有機物質、生物、水分、空氣。 2、生理酸性,生理堿性。 3、銨態(tài)氮肥、硝態(tài)氮肥、酰胺態(tài)氮肥。 4、質流。 5、氯化鉀。 6、可塑下限或下塑限、可塑上限或上塑限、塑性值或可塑指數。 7、被動吸收、主動吸收。 8、截獲、擴散、質流。 9、大氣控制階段、土壤導水率控制階段、擴散控制階段。 10、小于等于 25:1。 11、礦物態(tài)鉀、緩效性鉀、速效性鉀。 12、吸濕水

20、、膜狀水、毛管水、重力水。 13、銨態(tài)氮、硝態(tài)氮。 14、化學固定、吸附固定、閉蓄固定、生物固定。 15、老葉。 三、判斷題(每小題 3 分,共 15分) 1、2、3、4、5、6、7、8、 9、10、11、12、13、14、15、 四、選擇題(每小題 1 分,共 10分) 1、C2、D3、D4、B5、D6、B7、D8、A9、B10、D 五、簡答題(每小題 4 分,共 24分): 1、簡述土壤氮素調節(jié)措施? 答:加強生物固氮,豐富土壤N素貯量??赏ㄟ^種植豆科作物、接種固N菌、增施有機肥來豐富C源,創(chuàng)造土壤生物固N條件,豐富土壤N素貯量。 改變 C/N 比,協(xié)調土壤 N 素的供、保關系。C/N比越

21、大,有機質的礦化作用越弱,有效N 越少。C/N比越小,有機質的礦化作用越強,土壤有效 N 越多??梢罁@一規(guī)律,通過施肥調節(jié)土壤氮的釋放和保持,以改善作物營養(yǎng)和維持土壤肥力。 科學管理,合理施肥,減少N 素損失。科學確定N 肥的施用量、施用時期和施用方法, 避免 N 素因積累而淋失或被固定。還可使用硝化抑制劑、脲酶抑制劑等方法,減少N 的損失。 2、為什么土壤具有保肥性? 答:因為土壤具有對養(yǎng)分的機械阻留、物理吸附、化學沉淀、生物吸收、物理化學吸附性, 因此使土壤養(yǎng)分得到保存。 機械阻留:隨水進入土壤的固體物質,如有機殘體、肥料顆粒和細小的黏粒等被土壤孔隙 截留,保存于土壤中,就是養(yǎng)分的機械阻

22、留。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指物質分子 借助土壤表面張力而吸附在土壤顆粒表面。被吸附的物質, 避免隨水流失,擴散揮發(fā)的可能性也減小。 化學沉淀:指進入土壤溶液的某些成分經過化學反應,生成難溶性化合物,因而保存于土 壤中的現象。 生物吸收:指土壤生物(包括植物、微生物和一些小動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把有效性養(yǎng) 分吸收、同化,并以生物有機質的形態(tài)保存在生物體中的現象,又稱為養(yǎng)分生物固定。 物理化學吸附:土壤膠體通過表面靜電引力,把土壤溶液中的離子吸附在膠體的表面上而 保存下來,避免水溶態(tài)養(yǎng)分的流失。 3、植物必需營養(yǎng)元素有那些?如何分類? 答:作物所必需的元素有 C、H、O、N、P、K、Ca、Mg、S

23、、Fe、Mn、Zn、Cu、Mo、B、 C1,共 16 種。 植物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分為大量營養(yǎng)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磷、鉀;中量營養(yǎng)元素:有 鈣、鎂和硫;微量營養(yǎng)元素:包括鐵、鋅、銅、錳、鉬、硼和氯。 4、主動吸收和被動吸收有何區(qū)別? 答:被動吸收是指養(yǎng)分離子通過擴散作用, 不直接消耗代謝能量而透過質膜進入細胞內的過程。離子可由濃度較大的膜外向濃度較低的膜內擴散,當達到平衡后,被動吸收就隨即終止, 轉向主動吸收,因此,被動吸收是植物吸收養(yǎng)分的初級階段。 主動吸收是指養(yǎng)分離子逆濃度梯度,利用代謝能量透過質膜進入細胞內的過程。是植物吸收 養(yǎng)分的高級階段。 5、供氮過多或虧缺時作物生長發(fā)育有何異常癥

24、狀? 答:作物氮素缺乏癥狀:一般表現是生長受阻,植株矮小,葉色變黃。 氮在植株體內是容易轉移的營養(yǎng)元素,故缺氮癥狀,首先,出現在下部的葉子,而后逐漸 向上發(fā)展。 缺氮引起葉綠素含量降低,使葉片的綠色轉淡?嚴重缺氮時,葉色變黃,最后死亡。 作物缺氮,蛋白質形成減少,導致細胞小而壁厚,特別是抑制了細胞分裂,使生長緩慢, 植株矮小。 氮素供應過多的癥狀:營養(yǎng)生長旺盛,營養(yǎng)體徒長。 作物吸收氮素用于組成蛋白質、葉綠素及其它含氮化合物,構成細胞壁的原料如纖維素、 果膠等物質的形成受到嚴重的抑制,整個植株柔軟多汁; 作物容易倒伏和發(fā)生病蟲危害; 營養(yǎng)生長延長,出現貪青晚熟。 6、農業(yè)生產中為什么要進行肥料

25、的混合配比? 答:可以一次使作物得到多種適合比例的營養(yǎng)元素,而且可以根據作物的需要和土壤條件 臨時混配,具有靈活性,克服了化成復合肥料的雖然養(yǎng)分種類多而養(yǎng)分比例固定的缺點。 養(yǎng)分含量高,副成分少?;旌戏柿弦话沭B(yǎng)分總量都比較高,而且是根據混合肥料混配原則 進行的。所以得到的混成肥料克服了不良性質,使有效成分增多,副成分減少。 可以改善肥料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使肥料發(fā)揮更好的作用。例如,硝酸銨與氯化鉀混合后 生成硝酸鉀和氯化銨,較之硝酸銨具有較好的物理性狀,其吸濕性較小,便于貯存和施用。 可以節(jié)省施肥時間和勞動力,混合肥料中養(yǎng)分含量高且種類多,副成分少,這樣就可以一 次滿足作物的多種營養(yǎng)元素需要,因

26、此可以節(jié)省施用時間和勞動力。 六、論述題(每小題 7 分,共 14分) 1、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 答:氮肥利用率是指施入的氮肥中的氮素被當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百分率。氮肥利用率的高低 與土壤類型、氣候條件、作物種類、栽培技術、肥料品種以及施肥方法有關。據統(tǒng)計每年施 入土壤中的氮肥,有一半左右沒被利用,這不僅造成經濟和能源的浪費,而且損失的氮索還 會污染大氣和水質,有損人體健康。因此,減少氮的損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是現代農業(yè)迫 切需要解決好的一個重要課題。具體措施有: 氮肥深施:氮肥深施不僅減少肥料的揮發(fā)、淋失及反硝化損失,還可減少雜草對氮肥的消 耗。氮肥深層施用的肥效穩(wěn)長,后勁足,有利于根系發(fā)育、

27、下扎,擴大營養(yǎng)面積。保證了后 期植株有較好的營養(yǎng)條件,可鞏固有效分蘗,增加穗粒數,從而獲得高產。 氮肥與其它肥料配合施用:作物的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需要多種養(yǎng)分的均衡供應,氮肥配 合其它肥料施用對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增產作用均很顯著。 如氮磷配合、 氮肥配合有機肥料等,都可獲得較好的增產效果。有機肥與氮素化肥配合施用,兩者可取長補短,緩急相濟,互相促進,能及時滿足作物各生育期對氮素和其它養(yǎng)分元素的需要。同時,有機肥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質和生物性質,為提高氮肥利用率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氮肥增效劑的應用:氮肥增效劑是一種殺菌劑,能抑制土壤中亞硝化細菌的生命活動,從而 抑制硝化作用,使施人土壤中的銨態(tài)氮在較

28、長時間內仍以銨的形態(tài)存在,減少硝態(tài)氮的淋失 和反硝化脫氮作用。如 CP、AM 等與適量細土混合,再與氮肥拌勻,作基肥或追肥。 2、 作物營養(yǎng)臨界期和最大效率期的意義及其在合理施肥中的作用? 答:植物營養(yǎng)的臨界期:在植物生育過程中,有一時期對某種養(yǎng)分要求絕對量不多,但很敏 感需要迫切。此時如缺乏這種養(yǎng)分,對植物生育的影響極其明顯,并由此而造成的損失,即 使以后補施該種養(yǎng)分也很難糾正和彌補。這一時期就叫植物營養(yǎng)臨界期。 一般來說,植物在這一生長發(fā)育時期,對外界環(huán)境條件較為敏感,此時如遇養(yǎng)分不足,往往 會有很強烈的反應,這些反應表現在生長勢上,嚴重時還會表現在產量上。同一種植物,對 不同養(yǎng)分來說,其

29、臨界期也不完全相同。 (1)大多數植物磷的臨界期都在幼苗期,但土壤中的有效磷通常含量不高且移動性差,幼 苗需磷十分迫切,用少量速效磷肥作種肥常能收到極顯著的效果。 (2)植物氮的臨界期則稍向后移。如冬小麥在分蘗和幼穗分化時期如果缺氮則分蘗少,花 數少,生長后期補施氮肥只能增加莖葉中氮素含量,對增加籽粒數和產量已不起太大作用。 (3)植物鉀營養(yǎng)臨界期研究較少。因為鉀在植物體內流動性大,再利用能力強,一般不易 從形態(tài)上表現出來。 植物營養(yǎng)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有一個時期,植物需要養(yǎng)分的絕對數量最多, 吸收速率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增產效率最高,這時就是植物營養(yǎng)最大效率期。此時植物 生長旺

30、盛,對施肥的反應最為明顯。如玉米氮素最大效率期在喇叭口到抽雄初期,小麥在拔 節(jié)到抽穗期,在植物營養(yǎng)最大效率期追施肥料效果較好。 植物對養(yǎng)分的要求雖有其階段性和關鍵時期,但決不能不注意植物吸收養(yǎng)分的連續(xù)性。除了 營養(yǎng)臨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外,在各個生育階段中適當供給足夠的養(yǎng)分都是必要的。忽視植物 吸收養(yǎng)分的連續(xù)性,作物的生長和產量都將受到影響。 土 壤 肥 料 學 綜 合 測 試 試 題 與 答 案 (三) 一、名詞解釋 (每小題 3 分,共 18 分) 1、養(yǎng)分歸還學說: 2、磷的固定: 3、生理酸性肥料: 4、土壤沙化: 5、限制因子律: 6、土水勢: 二、填空(每空 0.5分,共 21分) 1

31、、根據質量分數的高低,將植物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分為元素、元素和元素。被稱為植物營養(yǎng)三要素。 2、施肥按施用時期分為、和追肥三個環(huán)節(jié)。 3、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態(tài)主要是、和。 6、土壤全磷量是指,有效磷是指。 7、我國土壤鉀素的地域性分布規(guī)律是。 8、土壤肥力根據來源分為和。 9、土壤腐殖質包括、和 3 個組成成分。 10、成土巖石根據成因分為、和 3 大類。 11、馬鈴薯等是喜鉀作物,也是忌氯作物,向其施用鉀肥時不能用。 13、土壤的保肥機制有、和五個方面。 14、硫銨為肥料,硝酸鈉為肥料。 15、土壤養(yǎng)分向根表面遷移的方式有、和 3 種途徑。 三、判斷題 (每小題1分,共15分) 1、土壤有機質大部

32、分不與礦質土壤顆粒結合,獨立存在于土壤中。() 2、土壤水吸力越大,對作物的有效性就越大。() 4、土壤空氣比大氣含有較多的氧氣。() 5、粘質土由于升溫快,稱為熱性土;砂性土由于升溫慢,稱為冷性土。() 6、有機質含量比較高的土壤,溫度比較穩(wěn)定,變化慢。() 7、無論是無機膠體還是有機膠體,都帶正負兩種電荷,但以正電荷為主。() 8、土壤中的粘土礦物只有層狀硅酸鹽類礦物一種。() 9、大小不同的土?;瘜W成分差別很大,但所表現出來的性質非常相近。() 10、高嶺石在南方熱帶土壤中較多,蛭石在北方土壤中含量較高。() 11、礫質土壤的礫石含量不少于 10%。() 12、一般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

33、壤要高,所以農民比較喜歡砂性土壤。() 13、不同有機質的腐殖質化系數都是相同的。() 14、土壤有機質比粘土礦物帶有較多的負電荷。() 15、向土壤施用石灰,可使膠體顆粒分散,加入鈉鹽會使土壤顆粒聚合。() 四、選擇題(每小題 1 分,共 10分) 1、一般微量元素的缺素癥狀首先表現于。 A、老葉 B、幼葉 C、老葉和幼葉D、根部。 2、下列幾種肥料屬于生理酸性肥的是。 A、NHHCOB、NHNOC、NHClD、NaNO 4 3 4 3 4 3 3、油菜花而不實是缺什么元素。 A、CuB、MnC、ZnD、B 4、柑橘黃斑病是缺什么元素。 A、CuB、MoC、ZnD、B 5、下列哪個元素是品質

34、元素。 A、NB、PC、KD、B 6、果樹枯頂病是缺什么元素。 A、CuB、MnC、ZnD、B 7、下列何種畜禽糞屬于冷性廄肥_。 A、馬糞 B、牛糞 C、羊糞 D、雞糞 8、養(yǎng)分歸還學說是由下列學者_提出的。 A、李比希 B、施普林蓋爾 C、米采利希D、泰爾 9、土壤類型在地球表面自北而南呈有規(guī)律的更替,這種土壤分布規(guī)律稱為。A、土壤的緯度地帶性 B、土壤的垂直地帶性 C、土壤的非地帶性分布D、土壤的經度地帶性 10、屬于原生礦物的是。 A、白云母 B、高嶺石 C、伊利石D、蒙脫石 答 案 3 一、名詞解釋 (每小題 3 分,共 18 分) 1、養(yǎng)分歸還學說:要點是:第一、隨著作物的每次收獲

35、必然要從土壤中取走一定量的養(yǎng)分。 第二、如果不正確地歸還養(yǎng)分于土壤,地力必然會逐漸下降。第三、要想恢復地力,就必須 歸還從土壤中取走的全部東西。第四、為了增加產量,就應該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 2、磷的固定:所謂磷的固定是指可溶性磷酸鹽轉變?yōu)殡y溶性磷酸鹽,即有效態(tài)磷轉化為無 效態(tài)磷的過程。其結果導致磷的有效性降低。 3、生理酸性肥料:生理酸性肥料是指化學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選擇性地吸收養(yǎng)分離子, 導致有些養(yǎng)分離子殘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變酸的肥料。 4、土壤沙化:土壤沙化指良好的土壤或可利用的土地,在風蝕和風力堆積作用下,變成含 沙很多的土壤或土地甚至變成沙漠的過程。 5、限制因子律:增加一個因

36、子的供應,可以使作物生長增加,但是遇到另一生長因子不足時, 即使增加前一因子也不能使作物生長增加,直到缺乏的因子得到補充,作物才能繼續(xù)增長。 6、土水勢:在標準大氣壓下,可逆并且等溫地將無窮小單位數量的指定高度的純水,移至 土壤中所必須做的功。 二、填空(每空 0.5分,共 21分) 1、大量營養(yǎng)、中量營養(yǎng)、微量營養(yǎng),氮、磷和鉀。 2、為基肥、種肥、追肥。 3、銨態(tài)氮、硝態(tài)氮、酰胺態(tài)氮。 6、土壤中的所有形態(tài)磷的總量、能被當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磷素。 7、由北向南,由西向東漸減。 8、自然肥力、人工肥力。 9、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 10、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 11、氯化鉀。 12、吸濕水、

37、膜狀水、毛管水、重力水。 13、機械吸附、物理吸附、化學吸附、物理化學吸附、生物吸附。 14、生理酸性、生理堿性。 15、截獲、擴散、質流。 三、判斷題 (每小題1分,共15分) 1、2、3、4、5、6、7、8、9、10、 11、12、13、14、15、 四、選擇題(每小題 1 分,共 10分) 1、C2、C3、D4、B5、C6、A7、B8、A9、A10、A 五、簡答題(每小題 4分,共 20 分) 2、根系的主動吸收和被動吸收有何區(qū)別?主動吸收的機理有哪些? 答:被動吸收是指養(yǎng)分離子通過擴散作用, 不直接消耗代謝能量而透過質膜進入細胞內的過程。離子可由濃度較大的膜外向濃度較低的膜內擴散,當達

38、到平衡后,被動吸收就隨即終止, 轉向主動吸收,因此,被動吸收是植物吸收養(yǎng)分的初級階段。 主動吸收是指養(yǎng)分離子逆濃度梯度,利用代謝能量透過質膜進入細胞內的過程。是植物吸收 養(yǎng)分的高級階段。主動吸收的機理有載體學說和離子泵學說。 3、銨態(tài)氮肥與硝態(tài)氮肥有何異同點? 答:共同點:易溶于水,是速效性氮素肥料。 不同點:銨態(tài)氮肥:銨離子能被土壤吸附,并可與膠體上吸附的各種陽離子進行交換; 與堿性物質接觸易形成氨氣而揮發(fā);可硝化轉化為硝態(tài)氮。 硝態(tài)氮肥:吸濕性強;硝酸根易隨水移動或隨地表水流失;嫌氣條件下,硝酸根易反 硝化形成NO2 和 N 2等氣體而損失;易燃易爆;不宜做基肥和種肥,只能作追肥,也不宜用

39、于水田等淹水土壤。 4、在磷素脅迫的條件下,作物生長發(fā)育有何異常癥狀? 答:磷素缺乏的癥狀: 植株生長緩慢,延遲成熟,分枝或分蘗減少,結實狀況很差。 葉片變小,葉色暗綠或灰綠,缺乏光澤。 株內糖類累積,形成較多花青素,莖葉出現紫紅色條紋或斑點。 嚴重缺磷時,葉片枯死脫落。磷的再利用能力強,癥狀從老葉表現出來。 磷素過多的癥狀: 禾谷類作物無效分蘗多,癟粒多。 豆科作物莖葉中蛋白質增加,籽實中蛋白質減少。 生殖器官過早發(fā)育,莖葉生長受抑制,植株早衰。 葉用蔬菜纖維增多,煙草的燃燒性變差。 土壤中鋅、鐵、鎂等營養(yǎng)元素有效性降低,表現出缺鋅、缺鐵、缺錳等的失綠癥。 5、 有機肥料主要可分為哪幾類?對

40、作物和土壤有何作用? 答:有機肥料按其來源、特性和積制方法,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糞尿肥。包括人糞尿、畜糞尿、禽糞、廄肥等, 堆漚肥。包括秸稈還田、堆肥、漚肥和沼氣肥。 綠肥。包括栽培綠肥和野生綠肥。 雜肥。包括城市垃圾、泥炭及腐殖酸類肥料、油粕類肥料、污水污泥等。 施用有機肥料對增加作物營養(yǎng)和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的作用。 有機肥料在作物營養(yǎng)中的作用:有機肥含有無機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可以直接供給作 物吸收利用;有機肥中的有機物質,可以作為作物養(yǎng)料的來源;有機肥料腐解過程中形成的 胡敏酸、纖維素、酶等活性物質,可以改善作物營養(yǎng),加強作物新陳代謝,促進根系發(fā)育, 刺激作物生長,提高作物對養(yǎng)分的利用率

41、。 有機肥料在提高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增加土壤養(yǎng)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促進土壤微 生物活動;刺激作物生長。 六、論述題(每小題 5 分,共 10分) 1、如何提高過磷酸鈣的肥效? 答:為提高過磷酸鈣的肥效,必須針對其易被固定的特點,盡量減少其與土壤的接觸面和增加 其與根系的接觸面的原則,進行合理施用。 集中施用。過磷酸鈣可以作基肥、種肥和追肥,都以集中施用效果好。將磷肥集中施用在 根際附近,既可減少磷肥和土壤的接觸面而減少固定,又有利于植物吸收利用。 與有機肥料混合施用。過磷酸鈣與有機肥料混合施用,能減少與土壤的接觸面,并且有機 肥料中的有機膠體對土壤中三氧化物起包被作用,減少水溶性磷的接觸固

42、定。 制成顆粒磷肥。顆粒磷肥表面積小可減少土壤對磷的吸附和固定作用。 分層施用。由于磷在土壤中移動性小以及作物在不同生育期根系的發(fā)育與分布狀況不同,因此最好將磷肥分層施到作物活動根群附近。 根外追肥。作根外追肥,不僅避免了磷肥在土壤中的接觸固定,而且用量省,見效快,尤 其在作物生育后期,效果更好。 2、什么是作物營養(yǎng)期、養(yǎng)分臨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它們在施肥中有何指導意義? 答:植物通過根系由土壤中吸收養(yǎng)分的整個時期,就叫植物的營養(yǎng)期。 作物營養(yǎng)臨界期是指某種養(yǎng)分缺乏、 過多或比例不當對作物生長影響最大的時期。 在臨界期,作物對某種養(yǎng)分的需求量雖不多,但很迫切,若因某種養(yǎng)分缺乏、過多或比例不當而受

43、到損失,即使在以后該養(yǎng)分供應正常也很難彌補。 在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需要養(yǎng)分的絕對數量最多,吸收速率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增產 效率最高的時期是植物營養(yǎng)最大效率期。此時植物生長旺盛,對施肥的反應最為明顯。 作物營養(yǎng)臨界期對養(yǎng)分最為敏感,影響最大,應根據作物營養(yǎng)臨界期特點,靈活掌握施用適 量速效性肥料,以滿足作物營養(yǎng)臨界期對養(yǎng)分的需求;植物營養(yǎng)最大效率期對養(yǎng)分需求量最 大,吸收速率最快,應及時追施肥料,盡量滿足所需,發(fā)揮肥料的最大增產作用;植物對養(yǎng) 分的要求雖有其階段性和關鍵時期, 但也不能不注意植物吸收養(yǎng)分的連續(xù)性, 任何一種植物,除了營養(yǎng)臨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外,在各個生育階段中適當供給足夠的養(yǎng)

44、分都是必要的。忽視植物吸收養(yǎng)分的連續(xù)性,作物的生長和產量都將受到影響。 七、分析題(6 分) 黃土高原區(qū)廣泛分布黃綿土,黃綿土土層較厚,且大多為坡耕地,土壤呈石灰性,而本區(qū) 習慣氮肥施用類型為尿素,試分析尿素施入到黃綿土坡耕地中的去向及其環(huán)境效應。同時設計相應減少氮素損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答:尿素施入到黃綿土坡耕地中的去向:尿素施入土壤后,以分子形態(tài)存在。它可以分子的 形態(tài)進入植物體,也可被土壤粘?;蚋迟|吸附,也可被尿素分解細菌分泌的脲酶將其水解轉 變?yōu)樘妓釟滗@,進一步被植物吸收,也會揮發(fā)損失(黃綿土呈石灰性),也可在硝化細菌的作用下 氧化為硝酸,在坡耕地上隨水分徑流損失。 環(huán)境效應

45、:尿素轉化形成的硝酸鹽,在植物體內的積累,會通過食物鏈危及動物和人,引起 人類潛在性致癌突變體。污染水體,造成水體富營養(yǎng)化,使水生生物死亡,破壞生態(tài)平衡。 污染大氣。反硝化作用產生的 NO2 ,在平流層參與大氣反應而消耗臭氧,破壞臭氧層。反硝化作用產生的 NO2 會加劇溫室效應。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作物吸收肥料氮的數量占總施氮量的百分率,稱為氮肥利用率。提高氮肥利用率,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根據作物種類合理分配氮肥: 應根據作物種類和品種特性及不同生育期對氮素的要求,掌握好適宜的施肥時期和施肥量。葉萊類作物、小麥、玉米等需氮量較多作物適當多施,豆科等需氮量較少作物應少量施用;耐肥品種少施,不

46、耐肥品種適當多施。需氮多的時期適當多施,需氮少的時期少施。 根據土壤條件靈活施用氮肥: 堿性土壤選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氮肥,酸性土壤選用堿性或生理堿性氮肥。 肥力高的土壤,施氮量和次數要少些,施氮時期不宜過晚;肥力低的土壤,應增加氮肥施用量,特別注意種肥的施用,促苗發(fā)根,提高單產。 根據氮肥品種準確選擇氮肥:銨態(tài)氮肥易揮發(fā),宜作基肥深施;硝態(tài)氮肥易淋失,宜作旱 田追肥;旱地宜分配硝態(tài)氮肥,水田宜分配銨態(tài)氮肥和尿素。 根據氮肥特性適當深施氮肥:氮肥深施不僅可減少肥料的揮發(fā)、淋失及反硝化損失,還可 減少雜草對氮肥的消耗。另外,氮肥深施肥效穩(wěn)長,后勁足,有利于根系發(fā)育、下扎,擴大營 養(yǎng)面積。 氮肥與

47、其它肥料配合施用:與有機肥配合施用,既滿足作物營養(yǎng)所需,又改良土壤,使土 壤氮的供應與保存處于良好的動態(tài)平衡, 防止無機氮的損失。 與磷鉀肥配合施用, 平衡施肥,協(xié)調供給。 應用氮肥增效劑:抑制土壤中亞硝化細菌的生命活動,抑制硝化作用,使施入土壤中的銨態(tài) 氮在較長時間內仍以銨的形態(tài)存在,減少硝態(tài)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脫氮作用。 土 壤 肥 料 學 綜 合 測 試 試 題 與 答 案 (四)1、 名詞解釋 (各 2分,共 14 分) 2、化學風化: 3、腐殖質: 5、土壤熱容量: 6、同晶代換: 7、硝化作用: 二、填空題(各 0.5 分,共 14 分) 1、土壤的固相組成有、,我們通常把稱之為土壤的

48、骨架。 3、卡制土壤質地分類制利用兩級分類法,即和的相對含量不同將土壤質地劃分為、三類。 4、土壤孔隙按其孔徑大小可以分為、 。 6、土壤的通氣機制有和兩種,從而實現土壤空氣與大氣之間的換氣和土壤空氣的更新。 7、土壤養(yǎng)分在土壤中的遷移方式有、和三種,其中這種遷移方式與蒸騰作用密切相關。 8、氮肥按其氮素存在形態(tài)不同可劃分為、和四種,尿素屬于氮肥。 三、判斷題。 (各分,共 7分) 1、土壤容重大于土壤密度。 () 2.溶解作用屬于化學風化的一種方式。 () 3.通氣不好的土壤環(huán)境有利于有機質的積累。 () 4.對于粘質土而言,松散狀態(tài)比分散狀態(tài)好。 () 5.含水量相同 (假設均為 10%)

49、的 A、B 兩塊土壤,A代表沙土,B 代表黏土,那么水分移動方向為從 B到 A。 () 6.堿性土不一定是堿化土,而堿化土肯定是堿性土。 () 7.在華北的褐土及栗鈣土中 2:1 型脹縮性層狀鋁硅酸鹽蒙脫石的含量較多。 () 四、選擇題(各分,共 10分): 1、土壤水吸力相同時。 A、砂土比粘土含水量高 B、砂土比粘土含水量低 C、砂土與粘土的含水量差不多 D、決定于其它因素 2、 連續(xù)不斷地向土壤供水時,水的入滲速度。 A、逐漸提高B、逐漸降低 C、保持不變D、略有變化 3、 土壤質地主要取決于土壤。 A、粘粒含量B、砂粒含量 C、有機質含量 D、大小不同的土粒組合比例 4、有機質含量比較

50、高的土壤。 A、溫度比較容易升高 B、溫度比較容易降低 C、與溫度的變化無關 D、溫度比較穩(wěn)定,變化慢 5、土壤有機質中的主要成分是。 A、植物殘體B、腐殖酸 C、胡敏酸 D、半分解的植物殘體 6、向土壤加入一定濃度的鈉鹽,土壤顆粒會。 A、更加分散B、團聚在一起 C、沒有任何變化 D、帶有更多的電荷 7、當土壤顆粒的粒徑大于 0.01mm 時。 A、吸附能力比較強 B、吸附能力比較弱 C、吸附能力沒有變化 D、不表現出任何吸附能力 8、砂土的砂粒質量分數一般在。 A、50%以上 B、50%以下 C、70%以上 D、70%以下 9、粘重的土壤一般含有。 A、比較多的原生礦物 B、比較多的次生礦

51、物 C、比較多的有機質 D、比較多的石英 10、蒙脫石比高嶺石的吸附能力。 A、要強 B、要弱 C、差別不大D、完全相同 答 案4 一、名詞解釋 (各 2分,共 14 分) 2、化學風化:成土巖石在各種因素作用下,改變其化學組成或內部構造的過程。 3、腐殖質:進入土壤的有機質在微生物的參與下被轉化成的結構更復雜、性質更穩(wěn)定的高 分子含氮有機化合物。 4、土壤容重:單位體積原狀烘干土壤的質量。 5、土壤熱容量:單位數量的土壤溫度升高或降低 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熱能。 6、同晶代換:在層狀鋁硅酸鹽形成過程中,在晶形不變的前提下,其晶格中的硅離子或鋁 離子被大小相近、性質相似的其它陽離子所代替的現象。

52、 7、硝化作用:在通氣良好的條件下銨離子或氨分子被硝化細菌氧化成硝態(tài)氮的過程。 2、 填空題(各 0.5 分,共 14 分) 1、礦物質、有機質、土壤微生物、礦物質。 3、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粘粒、沙土、壤土、黏土。 4、通氣孔隙、毛管孔隙、非活性孔隙。 6、擴散作用、整體流動。 7、截獲、質流、擴散、質流。 8、銨態(tài)氮肥、硝態(tài)氮肥、酰胺態(tài)氮肥、長效氮肥、酰胺態(tài)。 三、判斷題。 (各分,共 7分) 1.2.3.4.5.6.7. 四、選擇題(各分,共 10分): 1、B2、B3、D4、D5、B6、A7、B8、A9、B10、A 五、簡答題(每小題 5 分,共 35分) 1.說明黏土的生產特性? 答:

53、因黏土中砂粒含量少、黏粒含量多,因而呈現以下特性: (1)黏土的保蓄性好、通透性差。 (2)黏土中施肥后肥效穩(wěn)定,不易脫肥。 (3)黏土的溫度狀況穩(wěn)定,屬于冷性土。 (4)黏土中發(fā)老苗,不發(fā)小苗。 (5)黏土中易積累還原性物質。 2.團粒結構的特點及作用? 答:團粒結構的根本特點是具有多級孔隙,其作用有: (1)增強土壤的保蓄性。 (2)調節(jié)土壤的保肥與供肥矛盾。 (3)調節(jié)土壤的保水與供水矛盾。 (4)改善土壤的多種物理形狀如:熱性質、結構性、耕性。 3.土壤空氣的組成特點? 答:土壤空氣與大氣相比, (1)CO2 濃度比大氣高,O2 濃度比大氣低。 (2)土壤空氣幾乎總是呈水氣飽和狀態(tài)。

54、(3)土壤空氣中有時會積累一些還原性氣體。 (4)土壤空氣因四季或晝夜發(fā)生周期性變化。 4.陽離子交換的概念及特點? 答: 陽離子交換是指土壤陰性膠體的擴散層陽離子與土壤溶液中的自由陽離子之間的交換過 程。 特點是:(1)該過程為可逆反應。(2)該交換過程為等電量交換。 (3)該交換過程受質量作用定律支配。 5.陽離子交換量的概念及影響因素? 答:陽離子交換量指:單位數量土壤 (通常指每千克烘干土壤)所能吸收保持的全部交換性陽離子的數量(通常用厘摩爾數表示)。 其影響因素為:(1)膠體的數量:土壤質地越粘重,有機質含量越多,陽離子交換量越大。 (2)膠體的種類:有機膠體的陽離子交換量大于無機膠體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