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整體解讀與教學建議_第1頁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整體解讀與教學建議_第2頁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整體解讀與教學建議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部編版四上第一單元整體解讀與教學建議整體解讀發(fā)現(xiàn)不同學習板塊間的聯(lián)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北締卧獓@“自然之美”這一人文主題,編排了四篇課文,其中觀潮走月亮是精讀課文,現(xiàn)代詩二首繁星是略讀課文。描寫自然之美的文本,通過文字展現(xiàn)的當然是自然中的美麗景象,讀者閱讀這樣的文本,只有通過文字結合已有經驗展開想象,才能在腦海中構建出具體自然景觀的畫面,感受到自然多姿多彩的美。因此,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重點讀寫目標之一,就順理成章地定位為:“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將文字轉換成畫面,既需要讀者運用想象思維,還需要讀者有相應的或可溝通的生活經驗,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閱讀也是豐富經驗的手段之一

2、。經驗是建構想象的基礎。如果沒有見過月光透過葉縫將一個個圓圓的月影投到地面上的經驗,就很難想象出“月影團團”的果園是什么樣子;從不知馬兒為何物,就很難對“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產生共鳴文字的神奇在于,只要讀者能讀懂詞句的基本意思,就能調動相關的經驗,激活想象,幫助讀者自主建構文字描繪的畫面、情景。這就是描繪自然景觀的文本為什么總是能給讀者帶來美好閱讀體驗的原因。也因此,這個單元的四篇課文,最好的閱讀姿態(tài)是慢慢地讀,細細地品,在讀和品之間,架設的是一座想象之橋。邊讀邊想象,并不是一個新的閱讀方法,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就是“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那個單元的課文(古詩三首燕子荷

3、花昆蟲備忘錄)描寫的都是自然之景色、物象。此時再次將“邊讀邊想象”定位為重點學習目標,應該是在三年級基礎上的進一步運用,落腳點在于能夠比較熟練地想象畫面,能夠在想象的同時感受到文字描繪的自然景象之美?!斑呑x邊想象”是一種常用的閱讀方法,不僅在閱讀描寫自然景觀的文章時要運用,寫人記事的文章同樣需要想象思維的參與,但前者的閱讀理解更加依賴想象,想象是讀懂寫景文章并讀出切身感受的基礎。還有一類文章的閱讀也離不開想象思維的參與,那就是以各種藝術為描述對象的,如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人文主題是“藝術之美”),“語文要素”之一就是“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具體閱讀方法的運用,具體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4、,都是循序漸進的,“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這一學習目標的落實,既要聯(lián)系之前相關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又要為之后相關目標的進一步落實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在單元學習之初,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時,要有意識地回顧三年級相關的學習經歷和經驗,幫助學生建構有聯(lián)系的學習體驗。理清了每一個年級在這一閱讀訓練要素上需要達到的程度,再結合單元人文主題和選文內容共性的特點,即可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閱讀學習目標細化如下:1.閱讀描寫自然景觀的詩文,感受自然的多姿多彩,有親近自然的愿望,欣賞自然之美。2.閱讀時,根據(jù)文章中的描寫,聯(lián)系生活經驗,調動多種感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想象具體的畫面。3.結

5、合想象的畫面,通過有情有趣的朗讀,感受自然之美,積累文中形象生動的詞句和片段。四篇課文之外,本單元還編排了“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統(tǒng)編版教材努力構建相對獨立的口語交際和習作課程體系,很多單元的口語交際和習作不再與課文學習在內容和目標上“藕斷絲連”,口語交際也不再是習作的“附庸”。本單元的口語交際的話題、習作的內容與文本閱讀也僅僅都是統(tǒng)一于“自然之美”這一人文主題之下,在目標和操作上的聯(lián)系,至少從內容呈現(xiàn)上看并不明顯。但這并等于說它們之間沒有聯(lián)系或者說不需要建立聯(lián)系有聯(lián)系的母語學習才是單元學習價值最大化的保障。口語交際的話題是“我們與環(huán)境”,這個話題具有現(xiàn)實意義,同時也可以看出是課文主

6、題的延伸,從話題導語中就能發(fā)現(xiàn)這種聯(lián)系。結合具體的交際任務,從學習角度考量,這里的口語交際訓練要素可細化為以下具體目標:1.針對具體的話題(如環(huán)境問題)有自己的看法,交流時圍繞話題發(fā)表看法,注意不跑題。2.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判斷是否與話題相關,提醒對方不要跑題。3.討論后,根據(jù)話題進行歸納總結。習作是“推薦一個好地方”,表達訓練目標是“寫清楚推薦的理由”,習作內容與“自然之美”可以有聯(lián)系也可以沒聯(lián)系,因為一個好地方不一定非得是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獨特的地方,也可以是游樂場、書店等非自然場所,不過,單元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富有畫面感的描寫是可以遷移運用到習作中來的。至于“語文園地”,原本就是對單元學習內容

7、的整理、鞏固、提升和遷移。這樣看來,整個單元內的所有學習內容板塊,正是因為可以在不同維度建立起聯(lián)系來,單元整體意識也就應該成為認識、規(guī)劃、實踐單元學習內容、目標和活動的必需。科學、準確地細化本次習作的具體學習目標:1.回憶自己去過的好地方,從中選擇一個印象深刻的地方推薦給他人。2.想清楚自己要推薦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特別之處,運用表格或思維導圖等把推薦的理由列舉出來(風景、風俗、特產等)。3.根據(jù)列舉的理由,把這個地方介紹清楚,嘗試描寫得有聲有色,使讀者產生去這個地方的愿望。4.認真傾聽同學的習作,贊賞同學習作中的優(yōu)點,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議。積極主動地策劃和參與最受歡迎的“好地方”推薦會。教學建

8、議一建構有聯(lián)系的母語學習生活1、溝通閱讀經驗,自主品讀,促進閱讀方法運用的自覺、自如在進入四年級之前,學生閱讀的寫景文已經不少了。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雷雨,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古詩三首燕子荷花、第七單元的火燒云等,都是比較典型的寫景詩文。學習這些詩文的時候,學生已經有了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嘗試和實踐體驗。學習這個單元的文本,首先要溝通學生的閱讀經驗,可以選擇一兩個讀過的文本,回顧當時體會文中景物之美的閱讀方法,比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比如葉圣陶筆下的荷花。單元導語以王維的名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開啟,在回顧以往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再來欣賞這兩句詩,充分激活學生的想象思維,為單元文本

9、閱讀學習奠定方法和興趣基礎。閱讀寫景文,最好的感覺是循著文字的引領邊讀邊想象,讓自己身臨其境。從學生讀者的角度考慮,課堂閱讀最好的選擇,是先讓學生自主品讀,借助想象去發(fā)現(xiàn)文字所描繪的景象,感受景物的特點。所以,在開啟環(huán)節(jié)之后,讓學生自己靜靜地、一篇一篇地自主閱讀單元內的四篇課文,把自己覺得很美的景象圈畫出來,多讀幾遍,豐富想象,體會文字描繪的景象特點。讓學生自主品讀,一是可以使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策略以很自然的方式得到運用,二是能夠調動學生相關的生活經驗參與到閱讀中來,三是可以為接下來目標聚焦的學習活動提供準確的學情。學生自主品讀之后,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發(fā)現(xiàn)和感受,聚焦學生感興趣的、印象深

10、刻的文本內容和文字形象,逐篇課文組織深入閱讀,落實閱讀訓練要素“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雖然單元內四篇課文前兩篇是精讀課文,后兩篇是略讀課文,但“邊讀邊想象畫面”這一閱讀方法,并不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和運用,所以精讀與略讀之間不必機械地定位為先學習方法再運用方法,而是以閱讀經驗的積累促進方法運用的更加自覺、自如。2、溝通生活經驗,整體設計,借助情感和主題線索建構板塊間的聯(lián)系口語交際的話題,是以生活經驗和體驗的為基礎的。當學生生活中遇到過環(huán)境被破壞、自然不再美好的事實,對照本單元文本閱讀帶來的美好情感體驗,這個話題就將文本閱讀與口語交際建立起了密切的聯(lián)系,情感體驗就是聯(lián)系的線索。習作的內容是

11、“推薦一個好地方”。一個“好”字,最容易讓讀過四篇課文,聊過“我們與環(huán)境”話題的學生,想到自然環(huán)境美好的地方。這也是情感線索起到的積極作用。考慮到不同學生學生的生活經驗,習作導語不是將“好”限定在自然環(huán)境方面,還有人文環(huán)境,比如游樂場、書店。這是兒童立場的積極體現(xiàn),讓不同的學生真實地展示自己眼中的“好”,學生就都能有自己樂意推薦的“好地方”了。習作與口語交際、文本閱讀除了在情感線索上能夠很自然地建立起聯(lián)系來,繼而在主題內容上建立起聯(lián)系,在表達方法,尤其是具體的詞句運用上,習作也可以從課文中“借力”。用文字推薦一個好地方,寫出來的文字要能讓讀者想象出這個“好地方”的樣子、特點,即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12、。觀潮走月亮繁星中描寫準確、細膩、具有畫面感的句段,就是學生習作時最好的模仿或遷移對象走月亮課后安排了一個“小練筆”,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進行練筆時,讓有過月下體驗的學生按題目內容要求練筆外,還可以有意識地拓展不同的情景,選擇學生自己熟悉的其他情景來寫一寫,既尊重學生的經驗,又為習作埋下伏筆。3、根據(jù)文本特性,多維拓展,創(chuàng)造豐富的教室課程生活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既是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也是母語學習的應然訴求。有些單元的文本,或者由于本身的經典性,或者因為主題內容的獨特性,或者表達方法的典型性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和成長需要,圍繞具體文本進行多維拓展、多元整合,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教室課程生活。這個單元中的觀潮,就

13、是一篇在描寫對象上具有多維拓展價值的文本。教材已經關注到了這一點,觀潮的課后思考題中,補充安排了劉禹錫的浪淘沙這首詩,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與詩句相關的內容;“資料袋”既是幫助學生理解錢塘江潮形成的原因,同時也為學生了解此處地形特點和更多潮汛知識信息提供了切入點和興趣點。受教材內容啟發(fā),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創(chuàng)造一段以“錢塘江潮”為探究主題的教室課程生活。課程內容可以包括:閱讀有關錢塘江潮的更多詩文,如補充周密的浙江之潮等;觀看有關錢塘江潮的新聞視頻,并與詩文中的相關詞句建立聯(lián)系;借助地圖等資料,結合天文知識,探究八月十八錢塘江潮形成的具體原因;進行任務寫作,嘗試撰寫一份錢塘江潮觀潮“攻略”走月亮是

14、吳然的作品。吳然選入小學教材的作品不少,因為他的散文文字親切,情感真摯,意境優(yōu)美,內容與小學生生活經驗契合。三年級讀過他的大青樹下的小學,這次讀到詩意盎然的走月亮,可以接著推薦學生讀一讀吳然的開花的季節(jié)我們去香格里拉等書,組織開展吳然散文班級朗誦會活動。到底如何進行多維拓展的母語教室課程創(chuàng)造,最關鍵的是要從學生的實際和需要出發(fā),為學生成長服務。教學建議二循序漸進,落實目標根據(jù)以上解讀,為了循序漸進、扎扎實實落實本單元人文主題、語文要素所指向的學習目標,可以這樣規(guī)劃整個單元的學習活動:板塊一 喚醒閱讀經驗,感受自然之美1、閱讀本單元的目錄,明確本單元的重要學習目標?;貞浰哪昙壷皩W過的寫景類詩文

15、,喚醒已有的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及實踐體驗,激活學生的想象思維。2、瀏覽本單元的學習篇目,結合課文內容、插圖、課后練習題,初步明晰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做好學習準備。3、學生自主品讀單元內的四篇課文,把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描寫景物的句子畫出來,簡單批注感受。4、多讀文中描寫美景的句子,邊讀邊想象畫面,通過豐富的想象體會文字描繪的景象特點,感受自然之美。5、結合精讀課文的課后習題,及略讀課文的閱讀提示,繼續(xù)強化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觀潮一文中,在解決課后第二題“錢塘江大潮的描寫順序”時,在引導學生關注一些重點詞句,并結合插圖想象畫面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想象到的畫面再營造情境,想象大潮的聲音,讀出大潮的聲音

16、,進一步感受大潮的氣勢。走月亮課后的“小練筆”要求仿照第6自然段寫下某個月下的情景。從第6自然段來看,題干中的“所見”,除了眼睛所見,還可以是耳朵所聽,鼻子所聞,可以是多種感官感受到情景。略讀課文現(xiàn)代詩二首啟發(fā)學生借助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繁星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滿天的畫面。6、結合整個單元的學習體會,并結合自己已有的閱讀體驗,梳理總結“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結合“交流平臺”的內容,交流自己是如何“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板塊二 聯(lián)系“自然之美”,再聊“我們與環(huán)境”1、回顧本單元學習的“自然之美”的文章,創(chuàng)設人與自然親密接觸的種種情景,喚醒學生的美好體驗。2、出示課本圖片,直觀展現(xiàn)人類破

17、壞環(huán)境的行為亂扔垃圾、亂排污水、亂排廢氣、濫砍濫伐。與課文中的美好做對比,激發(fā)學生交流的欲望。3、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環(huán)境問題??梢韵葘ι磉叺沫h(huán)境問題進行簡單、大致分類,再由小組選取一個問題進行組內交流,并圍繞問題想想解決辦法,最后派代表班級交流。4、歸類匯總,選出保護環(huán)境小建議。板塊三 勾連生活經驗,推薦“好地方”1、理解習作板塊之“好地方”:組織學生說說對“好地方”的理解,以此喚醒學生對某個地方的情感體驗,突出它的特別之處:一個旅游景點(游玩過的景點)一個可以吃美食的好地方(品嘗過美食的餐館、街道等)一個可以學習的好地方(圖書館、博物館等)一個好玩的地方(小花園、小樹林等)2、選定“好地方”

18、,表格列出提綱:建構有聯(lián)系的母語學習生活四上第一單元整體解讀與教學建議整體解讀發(fā)現(xiàn)不同學習板塊間的聯(lián)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北締卧獓@“自然之美”這一人文主題,編排了四篇課文,其中觀潮走月亮是精讀課文,現(xiàn)代詩二首繁星是略讀課文。描寫自然之美的文本,通過文字展現(xiàn)的當然是自然中的美麗景象,讀者閱讀這樣的文本,只有通過文字結合已有經驗展開想象,才能在腦海中構建出具體自然景觀的畫面,感受到自然多姿多彩的美。因此,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重點讀寫目標之一,就順理成章地定位為:“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將文字轉換成畫面,既需要讀者運用想象思維,還需要讀者有相應的或可溝通的生活經驗,包括直接經驗和

19、間接經驗閱讀也是豐富經驗的手段之一。經驗是建構想象的基礎。如果沒有見過月光透過葉縫將一個個圓圓的月影投到地面上的經驗,就很難想象出“月影團團”的果園是什么樣子;從不知馬兒為何物,就很難對“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產生共鳴文字的神奇在于,只要讀者能讀懂詞句的基本意思,就能調動相關的經驗,激活想象,幫助讀者自主建構文字描繪的畫面、情景。這就是描繪自然景觀的文本為什么總是能給讀者帶來美好閱讀體驗的原因。也因此,這個單元的四篇課文,最好的閱讀姿態(tài)是慢慢地讀,細細地品,在讀和品之間,架設的是一座想象之橋。邊讀邊想象,并不是一個新的閱讀方法,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就是“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

20、”,那個單元的課文(古詩三首燕子荷花昆蟲備忘錄)描寫的都是自然之景色、物象。此時再次將“邊讀邊想象”定位為重點學習目標,應該是在三年級基礎上的進一步運用,落腳點在于能夠比較熟練地想象畫面,能夠在想象的同時感受到文字描繪的自然景象之美?!斑呑x邊想象”是一種常用的閱讀方法,不僅在閱讀描寫自然景觀的文章時要運用,寫人記事的文章同樣需要想象思維的參與,但前者的閱讀理解更加依賴想象,想象是讀懂寫景文章并讀出切身感受的基礎。還有一類文章的閱讀也離不開想象思維的參與,那就是以各種藝術為描述對象的,如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人文主題是“藝術之美”),“語文要素”之一就是“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具體

21、閱讀方法的運用,具體閱讀能力的發(fā)展,都是循序漸進的,“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這一學習目標的落實,既要聯(lián)系之前相關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又要為之后相關目標的進一步落實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在單元學習之初,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時,要有意識地回顧三年級相關的學習經歷和經驗,幫助學生建構有聯(lián)系的學習體驗。理清了每一個年級在這一閱讀訓練要素上需要達到的程度,再結合單元人文主題和選文內容共性的特點,即可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閱讀學習目標細化如下:1.閱讀描寫自然景觀的詩文,感受自然的多姿多彩,有親近自然的愿望,欣賞自然之美。2.閱讀時,根據(jù)文章中的描寫,聯(lián)系生活經驗,調動多種感官(視覺、聽覺、味覺

22、、嗅覺等),想象具體的畫面。3.結合想象的畫面,通過有情有趣的朗讀,感受自然之美,積累文中形象生動的詞句和片段。四篇課文之外,本單元還編排了“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統(tǒng)編版教材努力構建相對獨立的口語交際和習作課程體系,很多單元的口語交際和習作不再與課文學習在內容和目標上“藕斷絲連”,口語交際也不再是習作的“附庸”。本單元的口語交際的話題、習作的內容與文本閱讀也僅僅都是統(tǒng)一于“自然之美”這一人文主題之下,在目標和操作上的聯(lián)系,至少從內容呈現(xiàn)上看并不明顯。但這并等于說它們之間沒有聯(lián)系或者說不需要建立聯(lián)系有聯(lián)系的母語學習才是單元學習價值最大化的保障。口語交際的話題是“我們與環(huán)境”,這個話題具

23、有現(xiàn)實意義,同時也可以看出是課文主題的延伸,從話題導語中就能發(fā)現(xiàn)這種聯(lián)系。結合具體的交際任務,從學習角度考量,這里的口語交際訓練要素可細化為以下具體目標: 1.針對具體的話題(如環(huán)境問題)有自己的看法,交流時圍繞話題發(fā)表看法,注意不跑題。 2.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判斷是否與話題相關,提醒對方不要跑題。 3.討論后,根據(jù)話題進行歸納總結。習作是“推薦一個好地方”,表達訓練目標是“寫清楚推薦的理由”,習作內容與“自然之美”可以有聯(lián)系也可以沒聯(lián)系,因為一個好地方不一定非得是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獨特的地方,也可以是游樂場、書店等非自然場所,不過,單元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富有畫面感的描寫是可以遷移運用到習作中來的。

24、至于“語文園地”,原本就是對單元學習內容的整理、鞏固、提升和遷移。這樣看來,整個單元內的所有學習內容板塊,正是因為可以在不同維度建立起聯(lián)系來,單元整體意識也就應該成為認識、規(guī)劃、實踐單元學習內容、目標和活動的必需??茖W、準確地細化本次習作的具體學習目標:1.回憶自己去過的好地方,從中選擇一個印象深刻的地方推薦給他人。2.想清楚自己要推薦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特別之處,運用表格或思維導圖等把推薦的理由列舉出來(風景、風俗、特產等)。3.根據(jù)列舉的理由,把這個地方介紹清楚,嘗試描寫得有聲有色,使讀者產生去這個地方的愿望。4.認真傾聽同學的習作,贊賞同學習作中的優(yōu)點,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議。積極主動地策劃

25、和參與最受歡迎的“好地方”推薦會。教學建議一建構有聯(lián)系的母語學習生活1、溝通閱讀經驗,自主品讀,促進閱讀方法運用的自覺、自如在進入四年級之前,學生閱讀的寫景文已經不少了。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雷雨,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古詩三首燕子荷花、第七單元的火燒云等,都是比較典型的寫景詩文。學習這些詩文的時候,學生已經有了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嘗試和實踐體驗。學習這個單元的文本,首先要溝通學生的閱讀經驗,可以選擇一兩個讀過的文本,回顧當時體會文中景物之美的閱讀方法,比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比如葉圣陶筆下的荷花。單元導語以王維的名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開啟,在回顧以往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再來欣賞這兩

26、句詩,充分激活學生的想象思維,為單元文本閱讀學習奠定方法和興趣基礎。閱讀寫景文,最好的感覺是循著文字的引領邊讀邊想象,讓自己身臨其境。從學生讀者的角度考慮,課堂閱讀最好的選擇,是先讓學生自主品讀,借助想象去發(fā)現(xiàn)文字所描繪的景象,感受景物的特點。所以,在開啟環(huán)節(jié)之后,讓學生自己靜靜地、一篇一篇地自主閱讀單元內的四篇課文,把自己覺得很美的景象圈畫出來,多讀幾遍,豐富想象,體會文字描繪的景象特點。讓學生自主品讀,一是可以使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策略以很自然的方式得到運用,二是能夠調動學生相關的生活經驗參與到閱讀中來,三是可以為接下來目標聚焦的學習活動提供準確的學情。學生自主品讀之后,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

27、閱讀發(fā)現(xiàn)和感受,聚焦學生感興趣的、印象深刻的文本內容和文字形象,逐篇課文組織深入閱讀,落實閱讀訓練要素“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雖然單元內四篇課文前兩篇是精讀課文,后兩篇是略讀課文,但“邊讀邊想象畫面”這一閱讀方法,并不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和運用,所以精讀與略讀之間不必機械地定位為先學習方法再運用方法,而是以閱讀經驗的積累促進方法運用的更加自覺、自如。2、溝通生活經驗,整體設計,借助情感和主題線索建構板塊間的聯(lián)系口語交際的話題,是以生活經驗和體驗的為基礎的。當學生生活中遇到過環(huán)境被破壞、自然不再美好的事實,對照本單元文本閱讀帶來的美好情感體驗,這個話題就將文本閱讀與口語交際建立起了密切的聯(lián)

28、系,情感體驗就是聯(lián)系的線索。習作的內容是“推薦一個好地方”。一個“好”字,最容易讓讀過四篇課文,聊過“我們與環(huán)境”話題的學生,想到自然環(huán)境美好的地方。這也是情感線索起到的積極作用??紤]到不同學生學生的生活經驗,習作導語不是將“好”限定在自然環(huán)境方面,還有人文環(huán)境,比如游樂場、書店。這是兒童立場的積極體現(xiàn),讓不同的學生真實地展示自己眼中的“好”,學生就都能有自己樂意推薦的“好地方”了。習作與口語交際、文本閱讀除了在情感線索上能夠很自然地建立起聯(lián)系來,繼而在主題內容上建立起聯(lián)系,在表達方法,尤其是具體的詞句運用上,習作也可以從課文中“借力”。用文字推薦一個好地方,寫出來的文字要能讓讀者想象出這個“

29、好地方”的樣子、特點,即是怎樣的一幅畫面。觀潮走月亮繁星中描寫準確、細膩、具有畫面感的句段,就是學生習作時最好的模仿或遷移對象走月亮課后安排了一個“小練筆”,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進行練筆時,讓有過月下體驗的學生按題目內容要求練筆外,還可以有意識地拓展不同的情景,選擇學生自己熟悉的其他情景來寫一寫,既尊重學生的經驗,又為習作埋下伏筆。3、根據(jù)文本特性,多維拓展,創(chuàng)造豐富的教室課程生活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既是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也是母語學習的應然訴求。有些單元的文本,或者由于本身的經典性,或者因為主題內容的獨特性,或者表達方法的典型性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和成長需要,圍繞具體文本進行多維拓展、多元整合,創(chuàng)造豐富

30、多彩的教室課程生活。這個單元中的觀潮,就是一篇在描寫對象上具有多維拓展價值的文本。教材已經關注到了這一點,觀潮的課后思考題中,補充安排了劉禹錫的浪淘沙這首詩,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與詩句相關的內容;“資料袋”既是幫助學生理解錢塘江潮形成的原因,同時也為學生了解此處地形特點和更多潮汛知識信息提供了切入點和興趣點。受教材內容啟發(fā),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創(chuàng)造一段以“錢塘江潮”為探究主題的教室課程生活。課程內容可以包括:閱讀有關錢塘江潮的更多詩文,如補充周密的浙江之潮等;觀看有關錢塘江潮的新聞視頻,并與詩文中的相關詞句建立聯(lián)系;借助地圖等資料,結合天文知識,探究八月十八錢塘江潮形成的具體原因;進行任務寫作,

31、嘗試撰寫一份錢塘江潮觀潮“攻略”走月亮是吳然的作品。吳然選入小學教材的作品不少,因為他的散文文字親切,情感真摯,意境優(yōu)美,內容與小學生生活經驗契合。三年級讀過他的大青樹下的小學,這次讀到詩意盎然的走月亮,可以接著推薦學生讀一讀吳然的開花的季節(jié)我們去香格里拉等書,組織開展吳然散文班級朗誦會活動。到底如何進行多維拓展的母語教室課程創(chuàng)造,最關鍵的是要從學生的實際和需要出發(fā),為學生成長服務。教學建議二循序漸進,落實目標設計/譚麥根據(jù)以上解讀,為了循序漸進、扎扎實實落實本單元人文主題、語文要素所指向的學習目標,可以這樣規(guī)劃整個單元的學習活動:板塊一 喚醒閱讀經驗,感受自然之美1、閱讀本單元的目錄,明確本單元的重要學習目標。回憶四年級之前學過的寫景類詩文,喚醒已有的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及實踐體驗,激活學生的想象思維。2、瀏覽本單元的學習篇目,結合課文內容、插圖、課后練習題,初步明晰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做好學習準備。3、學生自主品讀單元內的四篇課文,把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描寫景物的句子畫出來,簡單批注感受。4、多讀文中描寫美景的句子,邊讀邊想象畫面,通過豐富的想象體會文字描繪的景象特點,感受自然之美。5、結合精讀課文的課后習題,及略讀課文的閱讀提示,繼續(xù)強化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