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友送別詩鑒賞(共9頁)_第1頁
贈友送別詩鑒賞(共9頁)_第2頁
贈友送別詩鑒賞(共9頁)_第3頁
贈友送別詩鑒賞(共9頁)_第4頁
贈友送別詩鑒賞(共9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贈友送別詩鑒賞二概念贈友送別詩,顧名思義是指主客之間由于分別而互相贈別酬答的詩作。較簡單,是高考詩詞鑒賞常涉及的題材。重團聚、怨別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心理。千百年來,故國鄉(xiāng)土之思、骨肉親人之念、摯友離別之感牽動了很多人的心弦,"別離"自然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歌詠的重要內(nèi)容。而送別詩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內(nèi)容,那么,掌握鑒賞送別詩的方法,就非常必要。我們要從哪些角度去掌握呢?古代詩人送別的習俗折柳送別、飲酒餞別、唱歌送別1、折柳送別折柳送別習俗產(chǎn)生于漢代,產(chǎn)生原因大體有三:(1)、千絲萬縷的柳條隨風舞動與離人千絲萬縷、斬不斷、理還亂的離愁非常相似。(2)“

2、柳”與“留”諧音,因此折柳送別有挽留、惜別、不舍之意。(3)、柳枝有隨地而生的習性,折柳相贈還有祝愿友人在異地他鄉(xiāng)生活順利、欣欣向榮之意。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2、飲酒餞別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3、唱歌送別贈汪倫 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注:“踏歌”是民間的一種歌調(diào),唱歌時以腳踏地為節(jié)拍。三、送別詩常見的思想內(nèi)容及情感。下面對送別詩歌思想內(nèi)容作一較為具體的概括,大致可分為以下七種情況:1、表達對離人眷戀不舍、依依惜別之

3、情以及朋友間的真摯情意。直接抒寫離別之情的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風煙望無津”一句,用“風煙”、“望”兩個詞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蒙的風雨所遮,間接表現(xiàn)了依依惜別的感傷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襟詩作內(nèi)容以叮嚀、稱頌、體貼入微的寬慰、勸慰勉勵友人為主,兼抒別情。重在勸勉、鼓勵、安慰的別 董 大(其一) 高 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類詩歌還包含以下情感:A、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詩,同樣有一般送別

4、的惜別之情,但因朋友“西出陽關”是壯舉,所以詩中不見傷感之意,只是在“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想象中包含了詩人的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B、前途艱險的擔憂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詩的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剛出發(fā),便想到“日暮征帆何處泊”,春江渺茫,征帆一葉該停泊在哪里呢?在依依惜別中表現(xiàn)了詩人對友人艱險前途的擔憂。 C、坦陳心志的告白 有的送別詩往往借別明心志。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詩的最后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眲t在送別感傷之外另辟蹊徑,表達自己高潔的品格,孤介傲岸的堅強性格,借送別而言心志,可謂一箭雙雕。 D、積極奮發(fā)的勉勵 鑒賞詩歌,一定要能知人論世,初盛唐的詩人在詩歌中

5、總是充滿一種積極樂觀精神。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一詩寫與友人分別于繁華皇都,彼此心里總不免有些悵惘,但這種情緒只是輕輕帶過,詩人隨即把這種悵惘化為為國效力的責任。全詩以“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二句作結,作者勉勵友人建功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下漢將功績,也要有大唐將士的赫赫戰(zhàn)功。全詩一氣呵成,充滿積極奮發(fā)向上的豪情。 E、各向天涯的愁緒與思念 鄭谷的淮上與友人別與一般送別詩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向瀟湘,自己則北向長安。詩的末句“君向瀟湘我向秦”看起來只是交待各自行程,實際上在樸直的話語中,表現(xiàn)了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 3、借送別言志。這類詩以送別為題,實際目的

6、是借送別表達自己的志向或懷抱,多含身世之感。借詩吐胸中積憤或明心志的。如李白詩夢游天姆吟留別、陸龜蒙詩別離、王昌齡詩芙蓉樓送辛漸等。以送別為名,實為寫景或抒發(fā)其他情感。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讀過之后,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詩題名為送別,但全詩卻無別意,在形象的描寫中流露出對景物的喜愛之情。 5、借送別表達思古之情。于易水送人一絕駱賓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賞析:這首詩的第一聯(lián)寫“荊軻刺秦”事,戰(zhàn)國末年荊軻為燕太子丹復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歸還諸

7、侯之地。臨行時燕太子丹及高漸離、宋意著白衣冠送于易水。首句中“此地”即詩題中的易水,前兩句概括了那個悲壯的送別場面和人物慷慨激昂的心情,表達對荊軻的深深崇敬之情?!拔魰r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眱删渚涫綄φ陶?,后一句是全詩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帶比,稱頌荊軻的那種不畏強暴的高風亮節(jié)千載猶存,還隱含著詩人對荊軻式英雄的思慕。6、綜合型的,既含離別之情,又有身世命運之感,或兼勸慰警示之意。在離別之意中滲透著作者的身世際遇和人生感慨。即寄無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別之中。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

8、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賞析:此詩的重點不是寫離情別緒,而主要是感懷,抒發(fā)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xiàn)的牢騷。我們將送別詩按主題劃分為五大類,并不是說要把所有送別詩歌的內(nèi)容生硬分離歸入其中,我們應該知道,許多送別詩歌中的情感是復雜的,其內(nèi)容和情感往往不是單一的,較復雜與多元性。在表達惜別留戀之情外往往還會寄托詩人的個人身世遭遇之感,表現(xiàn)詩人的性情品質(zhì),或凸現(xiàn)時代風貌。在分析詩歌思想情感時,我們一定要學會多角度多層面思考,切勿掛一漏萬。 四、贈友送別詩的常見方法和技巧及常見 意象(134)(一)常用表現(xiàn)手法在藝術手法

9、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聯(lián)想塑造形象,或敘事抒情融為一體。1、直接抒情 一般有兩種情況:描寫離別時凄涼陰冷的景物,既交代離別的地點和季節(jié)天氣特點,又暗示人物悲傷的心境,渲染悲涼的氣氛,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描寫絢麗明快的景色,即所謂的樂景,反襯哀情。如高適的送董大中,“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兩句,直抒胸臆,“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表達自己雖不得意但滿懷信心和力量。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詩人觸而傷懷、借以言情的客觀物象,不外落日余暉、流水通波、江風引雨、平沙卷蓬、云橫秦嶺、路繞蜀山之屬,這些物象一經(jīng)帶著作者的離情別緒入詩,成

10、為“人化的自然”,便構成一種荒寒而悲涼、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表面寫去路煙靄迷茫,道路修遠,其實是要以此寄寓離愁之思,寓情于景顯得含蓄蘊藉。 3、烘托:不直接寫人的離情心緒,而是通過寫眼中物有傷離之意來烘托,言下有“物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這樣寫更能深化主題而富于魅力。如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二)“蠟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蹦菑匾沽饕绲臓T淚,都在為男女主人公離別而傷心,從側面表現(xiàn)了詩人不忍分離的篤摯感情。4、以樂景襯哀情 送別環(huán)境千差萬別,有凄風苦雨中的送別,也有良辰美景中的離別。寫凄風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別離之苦,寫良辰美景又何

11、嘗不能反襯離人的懊惱。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和離別的難堪,美好景色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歐陽修的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jié),秾艷清香相間發(fā)?!?、想象(虛擬):除情景交融的手法外,送別詩中還經(jīng)常用到想象、聯(lián)想。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送別詩常在作者觸景生情的基礎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別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這種孤寂環(huán)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則展示了自己對朋友的留戀和關切。如王昌齡的送魏二“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毕胂蠓謩e后友人月下船泊瀟湘,“愁聽清猿”,甚至在夢里也因旅夜孤獨而不得安寢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現(xiàn)離別的惆悵和對友人深切的關

12、懷。此外還有王維的送韋評事“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 6、比喻:為了將抽象的情感具體化,詩人在詩歌中還特別青睞比喻這種修辭手法,送別詩因為善于運用景物營造傷離別的氣氛,所以比喻手法更為常見。如嚴維的丹陽送韋參軍“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庇谩八朴啤北扔麟x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劉過的柳梢青·送盧梅坡用“云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xiàn)離別之苦,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xiàn)思念之切。7、細節(jié)描寫:所謂細節(jié)主要指不易為人察覺卻又最有情趣、最耐人尋味、最能引起人們想象的細微的行為。這種手法容易被人忽視。理解細節(jié)描寫的關鍵是通過外在的行為揣測人物的心理活動、情感變化

13、。如柳永雨鈴霖中的“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男女主人公緊緊握住對方的手,互相注視,淚眼汪汪,他們一句話也沒說,已經(jīng)到了哽咽不能語的地步。詞人以非常細膩的描寫,刻畫出主人公離別時愁苦的容態(tài),凄惻的內(nèi)心,極其深刻地揭示出離別時的無窮悲痛。我們在鑒賞送別詩時,除了掌握以上的知識和方法外,還應了解作者、作品風格及創(chuàng)作背景等。做到知人論世,體察詩情。在對這類詩歌進行鑒賞時,可遵循這樣的答題模式:什么景什么特點渲染什么氣氛烘托什么情感。 山水田園詩鑒賞一、 了解山水田園詩 所謂的山水詩,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詩歌;所謂田園詩是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大多以農(nóng)村的景物和農(nóng)民、牧人、漁

14、父等的勞動為題材。中國山水田園詩淵源流長,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nóng)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謝靈運、陶淵明、孟浩然、王維、范成大、楊萬里等,李白、杜甫、歐陽修、蘇軾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山水田園詩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閑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為表現(xiàn)內(nèi)容的詩歌。)二、常見意象與意境:1 炊煙、桑麻、桑榆、桃李、麥苗、豆苗、菊花、雞、犬、禽雀、眠蠶(表現(xiàn)對閑適恬淡的山水田園生活的熱愛及悠閑自在、輕松愉悅的心情)意境特點: 清新優(yōu)美、寧靜和諧、富有生活氣息。2

15、. 野徑、古木、荊扉、柴門、空林、空山、鸞鶴、孤云、禪房、古寺、暮鐘五柳、接輿、伯夷、叔齊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達希望歸隱山林、超然世外、寧靜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懷)意境特點:遠離塵俗,清幽靜謐、清冷荒僻.三、表達的思想情感主要情感:熱愛自然 向往自由 厭惡官場 憎惡黑暗 渴望歸隱  閑適淡泊 悠然自得1.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 王維漢江臨泛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ひ馗∏捌郑憚舆h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山翁即山簡,晉人,曾任征南將軍,鎮(zhèn)守襄陽) 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

16、天。 2.表達對官場仕途的厭倦,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憤怒   陶淵明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前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雜塵,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3.表達對歸隱生活、閑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的喜愛、向往  &#

17、160;  過故人莊(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社日(王駕)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4.出世與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村居(張舜民)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夕

18、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 5.對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禪意的寄托    題西林壁(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過香積寺(王維)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四、常用表現(xiàn)手法(一)描寫:1.聽覺角度:動靜結合 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以動襯靜 或以靜襯動 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花落、月出、鳥鳴突出了春澗的幽靜,王籍入若耶溪艅艎

19、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五六句用以動顯靜的手法來渲染山林的幽靜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掛”字化動為靜。2.視覺角度: 繪形、繪色 例如: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角度變化 上下、俯仰、高低、 遠近 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前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后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3.細致程度:工筆 指對事物注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杜甫江畔獨步

20、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此詩寫的是賞景,刻畫十分細微,在“花滿蹊”后,再加“千朵萬朵”,更添蝶舞鶯歌,色彩異常秾麗。白描 指以簡潔、質(zhì)樸的語言,粗線條地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繪景,往往能取得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 陶淵明歸園田居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前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4.其他方面:虛實結合、正襯反襯等虛實:景物描寫中,“虛”是聯(lián)想想象之景,如回憶、想象未來或幻想幻覺之景;“實”指當前視聽之景。詩歌常用虛實結合(虛實相生、虛實相濟)的手法。李白夢游天姥吟留

21、別“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襯托是有主次之分兩者相比較一方為另一方服務從而突出主要一方的手法,它分為正襯與反襯。夢游天姥吟留別“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就是用天臺之高映襯天姥之高的, 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就是濃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風光,山青翠,花紅艷,鳥翎白,碧波綠,景象清新,賞心悅目,卻是為反襯下文漂泊的傷感。(二)抒情: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22、 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明愛憎態(tài)度的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痹娙艘钥犊瘺龅幕{(diào),把自己因懷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憤懣、抑郁之情通過詩句噴瀉而出,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感情。 2、間接抒情,多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詩人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fā),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樂景樂情: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寫于杜甫在飽經(jīng)歷

23、亂后,暫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個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悅安寧的。這首詩通篇寫景,景色濃麗、美好,傳達出作者愉悅欣喜的感情。謝靈運登池上樓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從春草中,從園柳和鳴禽中,詩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機,透露出喜悅的感情。 哀景哀情:元稹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痹≠H謫他鄉(xiāng),又身患重病,心境本來就不佳?,F(xiàn)在忽然聽到摯友也蒙冤被貶,內(nèi)心更是極度震驚,萬般怨苦,滿腹愁思一齊涌上心頭。以這種悲涼心境觀景,一切景物也都變得陰沉昏暗了。首尾兩句,既是景語,又是情語,以哀景抒哀情,情與景融合一體。 樂景哀情:古人說過“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元稹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