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四陸地環(huán)境_第1頁
專題四陸地環(huán)境_第2頁
專題四陸地環(huán)境_第3頁
專題四陸地環(huán)境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主備:魏志林 2009.3專題四 陸地環(huán)境一、 規(guī)律和原理1. 地殼物質循環(huán)原理(三類巖石相互轉化原理)(活動)指出左圖中代號各自所代表的含義2. 地殼運動理論板塊構造學說a. 地殼運動: 水平運動 相伴發(fā)生 垂直運動 水平為主,垂直為輔b.板塊構造理論的基本觀點:地球的巖石圈不是整體一塊,而是被一些斷裂構造帶,如海嶺、海溝等,分割成許多單元,叫板塊;全球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只有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大洋板塊,板塊處于不斷的運動之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這一帶。板塊相對移動而發(fā)生彼此碰撞或張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

2、貌:張裂生長邊界裂谷(東非大裂谷)或海洋(紅海、大西洋) 陸陸山系(喜馬拉雅山系、阿爾卑斯山系)相撞消亡邊界 陸洋島?。▉問|)、海岸山脈(北美西);海溝(馬里亞納)3. 地貌的形成原理a.內力作用 地質構造 構造地貌背斜山地(喜山、安山)地 地 褶皺殼 質 向斜谷(盆)地 構造運 構 地塹塊狀山(華、泰、廬山) 地貌動 造 斷層地壘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注意)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外力作用 研究地質構造意義:(找礦、水、工程建設)b.外力作用 外力侵蝕(沉積)地貌風力 侵蝕外力 流水 作用形式 地貌冰川 沉積(舉例)4. 水循環(huán)原理(陸地水的相互轉化規(guī)律)(活動)繪制一幅水循環(huán)簡

3、圖(要求:標出水循環(huán)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講述)河流的補給形式備注:河流單一補給的很少,往往是多種水源補給。(決定水位變化的因素為最主要的水源補給類型)大氣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陸地水體最主要的補給。冰川對河流和其他陸地水體的補給主要是單向補給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間,具有水源互補關系,補給情況則取決于之間的水位高低對比。(河水和地下水之間處地上河外,如黃河下游和長江的荊江河段)5. 陸地自然帶分布規(guī)律地帶性(經度、緯度)(活動)a.繪制陸地自然帶的分布模式圖,并說出各自然帶中典型的氣候、生物和土壤(注意他們之間的關系) b.從“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上找?guī)滋幪厥獾姆植迹ǚ堑貛裕⒅赋銎溆绊懸蛩兀ǚ堑?/p>

4、帶性因素)6. 陸地地域分異規(guī)律 赤道 兩極:東西延伸,南北更替(非洲大陸沿20E)熱量(太陽輻射差異)沿海 內陸:南北延伸,東西更替(亞歐大陸中緯)水分(海陸位置的差異) 山地垂直: 水平延伸,垂直更替(珠穆朗瑪峰南坡)水熱(海拔高度的差異)二、地理技能1. 地形有關分析 地勢(海拔、起伏)地形特征 特殊性 地形類型、分布地形成因:地質作用(內力板塊構造理論、外力) (例題)橫斷山區(qū)特征、成因、影響 自然環(huán)境要素(水、氣、土、生)地形影響 人類活動(農、交、水利工程、城市區(qū)位)2.河流特征的分析 源頭、流向、注入 水系特征 流程、流域 地形 支流、分布 特殊性 水量 水位水文特征 冰期 氣候

5、、地形、植被 含沙量 開發(fā)利用(發(fā)電、灌溉、航運、養(yǎng)殖、旅游)與人類的關系 整治(水土流失與泥沙問題、洪澇與凌汛、斷流與水污染)(例題)分析“黃河”“長江”“塔里木河”的特征2. 等潛水位線分布圖的判讀(1)潛水的埋藏深度計算 潛水的埋藏深度計算=等高線數值等潛水位線數值(2)潛水流向和流速的判斷 流向:垂直、高 低 流速:密集稀疏(3)河流水與潛水的相互補給關系 取決于河流水位與潛水位間的高低對比情況(見右圖)(4)取水點(即水井)位置的選擇 地下水埋藏淺 潛水匯集區(qū) 潛水水面較大的地點(5)人類活動對潛水的影響地下漏斗區(qū)(例題)圖1中,實線是地形等高線,虛線是潛水面等高線,等高距皆為5米,

6、甲處為一口水井。讀圖回答14題。1甲處水井的水面離地面的距離可能為A.1.5米 B.2.5米 C.7.5米 D.8.5米2從圖1中內容可知,甲地出現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是A.地下水開采過度 B.地下水污染嚴重C.有鹽堿化趨勢 D.有荒漠化趨勢3甲地環(huán)境問題出現的時間可能是A.45月 B.67月 C.78月 D.121月4. 圖中河流與潛水互補關系是 A.河水補給潛水 B.潛水補給河水 C.互不補給 D.不能判斷(點撥)(1)“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2)“地上河”始終是河水補給潛水(例題分析)(36分)(2008年全國文綜)讀圖6,完成下列要求。判斷G河自N點至M點流經地區(qū)的地形類型,并說明判斷的理

7、由。(9分)說明G 河水量豐富的原因。(11分)指出G河沒有形成明顯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解析:(1)做該題最好還是準確判斷出區(qū)域所在地,便于準確推理后面題目。根據圖中經度緯度和河流特點可以得出是非洲剛果盆地和剛果河流域。(2)從水系關系呈現眾多支流向中心干流匯入,可以判斷四周高,中間低;且圖中500m等高線相對較閉合,內部登高線稀疏,地勢較平坦,而四周較密集,坡度大,符合盆地地形特點。本題較簡單,只要稍微熟悉當地氣候地形就可以做出。(3)本題難度一般,對當地環(huán)境熟悉的話一般能找到2到3點原因。答案:(1)河流流向有地形決定,水都是由高處向低處流,在圖中直接看不出流向,但可根據干支流關系(支流要匯入干流)可推斷出流向,然后反推地形,另外圖中給的500m等高線也可作為判斷依據。所以答案可以是:盆地(2):河流流域主要分布于赤道地區(qū),常年受赤道低氣壓上升氣流控制,全年多雨,降水豐富;位于盆地,形成眾多支流匯入干流,匯水面積大,匯水量大。(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