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型有軌運輸牽引機車變速箱的設(shè)計_第1頁
防爆型有軌運輸牽引機車變速箱的設(shè)計_第2頁
防爆型有軌運輸牽引機車變速箱的設(shè)計_第3頁
防爆型有軌運輸牽引機車變速箱的設(shè)計_第4頁
防爆型有軌運輸牽引機車變速箱的設(shè)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 機車的用途,特點及主要技術(shù)參數(shù)科學(xué)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社會所需求機械產(chǎn)品的結(jié)構(gòu)越來越合理,其性能和效率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為了適應(yīng)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求,提高生產(chǎn)效率,在運輸系統(tǒng)上對運輸工具相應(yīng)的提出了高性能,高技術(shù),高效率的要求。能源是國民經(jīng)濟的命脈。就我國煤炭系統(tǒng)目前發(fā)展的狀況而言,在煤礦運輸中有三種運輸類型:有軌運輸、無軌運輸和皮帶運輸。而有軌運輸以其效率高、安全性好等優(yōu)點在煤礦業(yè)中得到較廣泛的使用。在目前有軌運輸中作為動力系統(tǒng)的有三種形式:礦井電力、蓄電池和柴油機。而以防爆柴油機作為動力的軌道運輸牽引機車以其特有的防爆安全和大功率的特點作為有軌運輸?shù)闹髁?。雖然防爆柴油機軌道運輸牽引機車

2、目前已在某些礦井使用,但并未普及,而象此次設(shè)計功率18馬力的牽引機車目前還未開發(fā)生產(chǎn)。所以,此設(shè)計可以說填補了國內(nèi)空白。設(shè)計軌道運輸牽引機車的變速箱,就是為了解決過去運輸牽引機車變速復(fù)雜,變速范圍小,效率低等問題。該軌道運輸牽引技術(shù)的變速箱的工作原理是,防爆柴油發(fā)動機作為動力,通過帶傳動將高轉(zhuǎn)速傳入變速箱。高轉(zhuǎn)速在變速箱里通過撥叉使不同齒數(shù)齒輪合理相嚙合,從而使變速箱的輸出轉(zhuǎn)速達到前行33.2 km/h、6.58 km/h和后行33.2 km/h、 6.58 km/h的不同轉(zhuǎn)速。變速箱是軌道牽引機車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變速箱又是由許多不同的部分組成,其中包括一根傳入軸、二根傳遞軸、一根輸出軸和

3、一根惰輪軸、十個圓柱齒輪和三個撥叉,此外,還有變速箱殼體、軸承等其他零件。裝備此次設(shè)計變速箱的軌道運輸牽引機車一般選用常州S195M型18馬力柴油機作為動力。牽引機車上的照明、喇叭信號及蓄電池充電都是由柴油機帶動直流發(fā)電機發(fā)電來供給的。本牽引機車功率大,燃料消耗率低。此外,機車還具有催化器及水洗箱兩極凈化裝置。本次設(shè)計的變速箱在速度上具有前行和后行共4種不同的速度,使機車在不同的情況下采用不同的擋位。所以,此軌道運輸牽引機車具有節(jié)能、高效、方便、污染少、變速廣、適用面寬等優(yōu)點,可以廣泛推廣生產(chǎn)使用。但目前這種具有該設(shè)計變速箱的機車正處于研究開發(fā)階段。隨著各種技術(shù)的完善,此種大功率牽引機車的前景

4、一定輝煌!1.1 機車的用途就我國目前而言,此種機車有其非常重要的作用,應(yīng)說是填補了一項空白,我國目前還沒有此類型號的牽引機車。它使用于廣大廠礦企業(yè)的貨物、能源、資料、產(chǎn)品等的運輸。1.2 機車的特點此機車的設(shè)計適應(yīng)了當前形勢的需要,它以柴油作為燃料,投資少,效率高,可靠性高,也是一代環(huán)保產(chǎn)品;它結(jié)構(gòu)簡單,緊湊;工作靈活,方便,適應(yīng)范圍廣。此機車的變速箱與其它汽車的變速箱不同點是:a) 其它汽車的變速箱一般只有一個后退擋;b) 軌道運輸牽引機車前進擋和后退擋基本相同,速度差不多。1.3 機車的主要技術(shù)參數(shù)(1) 動力裝置:防爆柴油發(fā)動機 功 率:P=18 馬力 額定轉(zhuǎn)速:n=2200 rpm(

5、2) 高速級帶傳動傳動比為 i1=D2/D1=228/132=1.727 經(jīng)變速箱后有鏈輪驅(qū)動,鏈傳動比為 i3=Z2/Z1=17/13=1.307(3) 車輪直徑: D=300 mm(4) 牽引車速度:前進 33.2 、6.58 km/h 后退 33.2 、6.58 km/h(5) 防爆柴油機輸出轉(zhuǎn)矩: T = Td = 9.55×106 P/n=9.55×106×18/2200 n·mm T = Td = 0.07813636364 n·mm 即: T = Td = 78.14×103 n·mm(6) 變速箱的輸入轉(zhuǎn)速:

6、 n1 = n / i1 = 2200/1.727 rpm n1 = 1273.88535032 rpm 即: n1 = 1274 rpm(7) 變速箱輸入軸扭矩: TI = Td·01·i1 = 78.14×103×0.95×1.727 n·mm TI = 128.200391×103 n·mm 即: TI = 128.20×103 n·mm2 變速箱傳動方案設(shè)計2.1 傳動方案的擬訂主變速傳動系從動力機到主軸,通常為降速傳動,接近動力機的傳動件轉(zhuǎn)速較高,傳遞的扭矩較小,尺寸小一些;反之,靠近

7、主軸的傳動件轉(zhuǎn)速較底,傳遞的扭矩較大,尺寸就較大。因此在擬訂主變速傳動系時,應(yīng)盡可能將傳動副較多的變速組安排在前面,傳動副數(shù)少的變速組放在后面。這符合傳動副前多后少原則。在設(shè)計主變速傳動時,還應(yīng)盡可能做到變速組的傳動順序與擴大順序相一直。此外,變速組的降速要前慢后快,中間軸的轉(zhuǎn)速不宜超過動力機的轉(zhuǎn)速。上述原則在設(shè)計主變速傳動系時一般應(yīng)該遵循,也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加以靈活運用。防爆型有軌運輸牽引機車變速箱為四軸式,具有前行、后行各兩種速度。由于變速箱能以較少的齒輪數(shù)獲得較多的擋位數(shù)和較大的變速范圍,并且變速箱體積較小,所以選用空間型組成式變速箱。擬訂傳動方案,包括傳動型式的選擇以及開停、換向、制動、

8、操縱等整個傳動系統(tǒng)的確定。為了使牽引機車得到適當?shù)能囁僖栽鰪娺\輸能力,選擇變速級數(shù)為兩級,牽引車便有前行、后行各兩個擋位。在-軸間采用滑移齒輪,在-軸間采用雙聯(lián)滑移齒輪。2.2 齒數(shù)選擇與傳動比的分配由動力機滿載轉(zhuǎn)速nm和工作機軸的轉(zhuǎn)速nw,可得傳動裝置總傳動比為:ia = nm/nw總傳動比為各級傳動比i0 = i1·i2·i3··in傳動比分配得合理,可以減小傳動裝置的外廓尺寸、重量,達到結(jié)構(gòu)緊湊、降低成本的目的,還可以得到較好的潤滑條件。分配傳動比主要應(yīng)考慮以下幾點:(1) 各級傳動比均應(yīng)在推薦范圍內(nèi)選取,不得超過最大值。各種傳動的傳動比常用值參見

9、設(shè)計手冊(課程設(shè)計手冊P8頁2-1表)。(2) 各級傳動零件應(yīng)做到尺寸協(xié)調(diào),結(jié)構(gòu)勻稱,避免相互間發(fā)生碰撞或安裝不便。(3) 盡量使傳動裝置的外廓尺寸緊湊或重量較小。(4) 在變速箱中,各級齒輪都應(yīng)得到充分潤滑。高速級帶傳動傳動比為 i1=D2/D1=228/132=1.727經(jīng)變速箱后有鏈輪驅(qū)動,鏈傳動比為 i3=Z2/Z1=17/13=1.307(5)由于發(fā)動機的標定轉(zhuǎn)速多在1500rpm以上,目前20002500rpm較多,并有提高的趨勢。所以,變速箱的多數(shù)擋為減速檔,傳動比大于1,個別升速擋的傳動比不宜小于0.8單對齒輪的傳動比不宜小于0.6,以避免齒輪轉(zhuǎn)速過高而增大輪齒上的載荷和增加攪

10、油損失。(6)要保證拖拉機工作速度范圍,使變速箱各檔傳動比能“拉的開”距離。(7)為了減少零部件的尺寸和質(zhì)量,應(yīng)降低零部件的載荷。為此,應(yīng)盡量使前級部件的傳動比減小,而使最終傳動的傳動比增大。所以變速箱的傳動比以較小為益。綜合考慮以上各因素制定了以下的傳動比分配方案:表1 變速箱傳動比分配-前進擋Z21/Z1模數(shù)3Z22/Z1模數(shù)3Z33/Z23模數(shù)4Z41/Z31模數(shù)5Z42/Z32模數(shù)5Z5/Z1模數(shù)3總傳動比70/3061/2254/1840/3230/301擋2.333332.77273319.40909092擋2.333332.772731.258.08712121后退擋Z22/Z1

11、65/301擋2.166672. 77273318.02272732擋2.166672. 772731.257.5094697帶傳動的傳動比i=1.727鏈傳動的傳動比i=1.3072.3 機車牽引速度計算ni=n/I前進后退變速箱總傳動比1擋2擋1擋2擋19.40909098.0871212118.02272737.5094697帶傳動傳動比1.7271.7271.7271.727鏈傳動傳動比1.3071.3071.3071.307發(fā)動機轉(zhuǎn)速2200機車輪軸轉(zhuǎn)速50.2168609120.520466354.0796964129.79127機車行駛速度3.013011667.23122797

12、63.244781787.78747632.4 變速箱各軸最大功率計算 kw按前行1擋鏈傳動效率0.95帶傳動效率0.957級齒輪傳動效率0.97發(fā)動機功率KW13.42261擋時各級傳動比2.3333333332.7727272732擋時各級傳動比2.3333333332.772727271.25變速箱1軸功率12.751472軸功率12.24523663軸功率11.75910074軸功率11.29226442.5 變速箱各軸最大扭矩計算 N.mm按前行1擋發(fā)動機輸出扭矩58266.28641擋時1軸轉(zhuǎn)速1273.885351軸扭矩95594.582722軸轉(zhuǎn)速545.9508642軸扭矩2

13、16362.40563軸轉(zhuǎn)速196.9003123軸扭矩581916.52444軸轉(zhuǎn)速65.63343734軸扭矩1693377.0862.6 幾何尺寸計算齒數(shù)模數(shù)分度圓直徑中心距齒寬齒頂圓直徑齒根圓直徑齒形角全齒高Z130390150209682.520º6.75Z2170321020216202.520º6.75Z22653195與Z5142.520201187.520º6.75Z232248816635967820º899Z336142443525223420º899Z311857218035806220º11.24Z41545

14、27035280257.520º11.24Z3232516018035170147.520º11.24Z4240520035210187.520º11.24惰輪Z530390與Z190209682.520º6.752.7 各齒輪傳動的受力分析Z21/Z1Z33/Z23Z41/Z31Z42/Z32惰輪與Z1Z22與惰輪mm分度圓直徑9088721609090N.mm各軸扭矩95594.5827216362.4056581916.5244581916.524495594.58392726.74524圓周力FtN2T/d2124.324064917.32739

15、916164.34797273.9565552124.32412060.594339徑向力FrN2T/d*tg20773.2539581789.9071735883.8226362647.720186773.25396750.05633933 變速箱主要傳動零件的設(shè)計與校核3.1 齒輪的設(shè)計與校核齒輪設(shè)計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齒輪運轉(zhuǎn)性能方面:噪聲低、振動小、傳動效率高。(2)承載能力方面:具有所要求的強度和工作壽命,或在規(guī)定壽命下的可靠度。(3)工藝性方面:能采用容易得到的刀具加工,齒輪參數(shù)與刀具參數(shù)相協(xié)調(diào)。(4)經(jīng)濟性方面:在保證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條件下,加工和使用成本低。所選齒輪一般

16、不產(chǎn)生根切既Zmin17,齒輪齒根圓到鍵槽的壁厚一般取5mm,齒輪的齒寬b=·mn,齒寬系數(shù)的選擇與齒面硬度、齒向精度和支承剛度有關(guān),它直接影響輪齒的承載能力。對于變速箱齒輪=57,低檔齒輪取大值,高擋取小值。3.2 齒輪的校核拖拉機圓柱齒輪承載能力計算方法及有關(guān)系數(shù)的特點,拖拉機圓柱齒輪承載能力計算方法,是在國家標準GB348083漸開線圓柱齒輪承載能力計算方法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拖拉機齒輪的具體情況,參照ISO/DP6336車輛圓柱齒輪承載能力計算方法標準,吸取國內(nèi)外齒輪設(shè)計、制造和使用中的最近技術(shù)和積累的經(jīng)驗而提出來的。其基本公式為:(1) 接觸應(yīng)力公式:(2) 彎曲應(yīng)力公式:3.3

17、 前進擋Z1Z21齒輪設(shè)計結(jié)果報告<一>、齒輪設(shè)計輸入?yún)?shù) 1. 傳遞功率 P 12.62 (kW) 2. 傳遞轉(zhuǎn)矩 T 94.63 (N.m) 3. 齒輪1轉(zhuǎn)速 n1 1273.89 (r/min) 4. 齒輪2轉(zhuǎn)速 n2 545.95 (r/min) 5. 傳動比 i 2.33 6. 預(yù)定壽命 H 28000 (小時) 7. 原動機載荷特性 中等振動 8. 工作機載荷特性 中等振動 <二>、齒輪傳動結(jié)構(gòu)形式和布置形式 1. 結(jié)構(gòu)形式 閉式 2. 齒輪1布置形式 非對稱布置(軸剛性較小) 3. 齒輪2布置形式 非對稱布置(軸剛性較小) <三>、材料及熱處理

18、 1. 齒面類型 硬齒面 2. 熱處理質(zhì)量要求級別 MQ 3. 齒輪 1 的材料及熱處理 材料名稱 40Cr 熱處理 表面淬火 硬度范圍 4855(HRC) 硬度取值 52 (HRC) 接觸強度極限應(yīng)力 b(H1) 1186 (N/mm2) 接觸強度安全系數(shù) S(H1) 1.10 彎曲強度極限應(yīng)力 b(F1) 337 (N/mm2) 彎曲強度安全系數(shù) S(F1) 1.40 4. 齒輪 2 的材料及熱處理 材料名稱 40Cr 熱處理 表面淬火 硬度范圍 4855(HRC) 硬度取值 52 (HBS) 接觸強度安全系數(shù) S(H2) 1.10 彎曲強度極限應(yīng)力 b(F2) 337 (N/mm2) 彎

19、曲強度安全系數(shù) S(F2) 1.40 彎曲強度許用應(yīng)力 (F2) 470 (N/mm2) <四>、齒輪基本參數(shù)(mm)- 項目名稱 齒輪 1 齒輪 2 1. 模 數(shù) m 3.00 2. 齒 數(shù) z 30 70 3. 變位系數(shù) x 0.00 0.00 4. 總變位系數(shù) x 0.00 5. 齒 寬 B 20.00 20.00 6. 齒寬系數(shù) d 0.22 0.10 7. 分度圓直徑 d 90.00 210.00 8. 齒頂圓直徑 da 95.99 215.99 9. 齒根圓直徑 df 82.50 202.50 10. 基圓直徑 db 84.57 197.34 11. 節(jié)圓直徑 d

20、9; 90.00 209.99 12. 齒 頂 高 ha 3.00 3.00 13. 齒 根 高 hf 3.75 3.75 14. 全 齒 高 h 6.75 15. 齒 數(shù) 比 u 2.33 16. 標準中心距 A 150.00 17. 實際中心距 A' 150.00 18. 中心距變動系數(shù) y -0.002 19. (端面)嚙合角 ' 20.00 (度) 20. 齒高變動系數(shù) y 0.002 21. 齒頂壓力角 a 28.23 23.99 (度) 22. 端面重合度 a 1.73 23. 縱向重合度 b 0.00 24. 總重合度 1.73 25. 分度圓弦齒厚 s 4.71

21、 4.71 26. 分度圓弦齒高 h 3.06 3.02 27. 固定弦齒厚 sc 4.16 4.16 28. 固定弦齒高 hc 2.24 2.24 29. 公法線跨齒數(shù) K 3 8 30. 公法線長度 Wk 23.40 69.36 -<五>、接觸強度、彎曲強度校核結(jié)果和參數(shù) . 齒輪1接觸強度許用應(yīng)力H1 1091.64 (N/mm2) . 齒輪2接觸強度許用應(yīng)力H2 1091.64 (N/mm2) . 接觸強度計算應(yīng)力H 904.51 (N/mm2) 滿足 . 齒輪1彎曲強度許用應(yīng)力F1 469.68 (N/mm2) . 齒輪1彎曲強度計算應(yīng)力F 284.47 (N/mm2)

22、滿足 . 齒輪2彎曲強度許用應(yīng)力F2 469.68 (N/mm2) . 齒輪2接觸強度計算應(yīng)力F 275.47 (N/mm2) 滿足 1. 圓 周 力 Ft 2102.92 (N) 2. 齒輪線速度 V 6.00 (m/s) 3. 使用系數(shù) Ka 1.75 4. 動載系數(shù) Kv 1.27 5. 齒向載荷分布系數(shù) KH 1.18 6. 綜合變形對載荷公布的影響 Kbs 1.05 7. 安裝精度對載荷分布的影響 Kbm 0.13 8. 齒間載荷分布系數(shù) KH 1.10 9. 安裝處理方法 一般 10. 是否修形齒輪 0 11. 節(jié)點區(qū)域系數(shù) Zh 2.49 12. 材料的彈性系數(shù) ZE 189.8

23、0 13. 接觸強度重合度系數(shù) Ze 0.87 14. 接觸強度螺旋角系數(shù) Zb 1.00 15. 重合、螺旋角系數(shù) Z 0.87 16. 接觸疲勞壽命系數(shù) Zn 1.00 17. 是否允許有一定量的點蝕 1 18. 潤滑油膜影響系數(shù) Zlvr 0.97 19. 潤滑油粘度(50度) 120.00 20. 工作硬化系數(shù) Zw 1.00 21. 接觸強度尺寸系數(shù) Zx 1.04 22. 齒向載荷分布系數(shù) KF 1.18 23. 齒間載荷分布系數(shù) KF 1.10 24. 抗彎強度重合度系數(shù) Ye 0.68 25. 抗彎強度螺旋角系數(shù) Yb 1.00 26. 抗彎強度重合、螺旋角系數(shù) Y 0.68

24、27. 復(fù)合齒形系數(shù) Yfs 4.11 3.98 28. 應(yīng)力校正系數(shù) Ysa 1.62 1.75 29. 壽命系數(shù) Yn 1.00 1.00 30. 齒根圓角敏感系數(shù) Ydr 0.95 0.95 31. 齒根表面狀況系數(shù) Yrr 1.00 1.00 32. 尺寸系數(shù) Yx 1.03 1.03 33. 載荷類型 對稱循環(huán)載荷 34. 齒根表面粗糙度 Rz16m <六>、齒輪精度- 項目名稱 齒輪 1 齒輪 2 1. 第一組精度 7 7 2. 第二組精度 7 7 3. 第三組精度 7 7 4. 上偏差 F F 5. 下偏差 H H -<七>、檢驗項目- 項 目 名 稱 齒

25、輪 1 齒輪 2 1. 齒距累積公差 Fp 0.05121 0.07348 2. 齒圈徑向跳動公差 Fr 0.03979 0.04960 3. 公法線長度變動公差 Fw 0.03097 0.03708 4. 齒距極限偏差 fpt(±) 0.01603 0.01716 5. 齒形公差 ff 0.01213 0.01363 6. 一齒切向綜合公差 fi' 0.01690 0.01847 7. 一齒徑向綜合公差 fi'' 0.02271 0.02428 8. 齒向公差 F 0.01189 0.01189 9. 切向綜合公差 Fi' 0.06333 0.087

26、10 10. 徑向綜合公差 Fi'' 0.05571 0.06944 11. 基節(jié)極限偏差 fpb(±) 0.01507 0.01613 12. 螺旋線波度公差 ff 0.01690 0.01847 13. 軸向齒距極限偏差 Fpx(±) 0.01189 0.01189 14. 齒向公差 Fb 0.01189 0.01189 15. x方向軸向平行度公差 fx 0.01189 0.01189 16. y方向軸向平行度公差 fy 0.00595 0.00595 17. 齒厚上偏差 Eup -0.06414 -0.06864 18. 齒厚下偏差 Edn -0.1

27、2828 -0.13728 19. 中心距極限偏差 fa(±) 0.03150 -3.4 前進1擋Z31Z41齒輪設(shè)計結(jié)果報告<一>、齒輪設(shè)計輸入?yún)?shù) 1. 傳遞功率 P 11.64 (kW) 2. 傳遞轉(zhuǎn)矩 T 564.57 (N.m) 3. 齒輪1轉(zhuǎn)速 n1 196.90 (r/min) 4. 齒輪2轉(zhuǎn)速 n2 65.63 (r/min) 5. 傳動比 i 3.00 6. 預(yù)定壽命 H 28000 (小時) 7. 原動機載荷特性 中等振動 8. 工作機載荷特性 中等振動 <二>、齒輪傳動結(jié)構(gòu)形式和布置形式 1. 結(jié)構(gòu)形式 閉式 2. 齒輪1布置形式 非對稱

28、布置(軸剛性較大) 3. 齒輪2布置形式 非對稱布置(軸剛性較大) <三>、材料及熱處理 1. 齒面類型 硬齒面 2. 熱處理質(zhì)量要求級別 MQ 3. 齒輪 1 的材料及熱處理 材料名稱 40Cr 熱處理 表面淬火 硬度范圍 4855(HRC) 硬度取值 52 (HRC) 接觸強度極限應(yīng)力 b(H1) 1186 (N/mm2) 接觸強度安全系數(shù) S(H1) 0.99 彎曲強度極限應(yīng)力 b(F1) 337 (N/mm2) 彎曲強度安全系數(shù) S(F1) 1.40 4. 齒輪 2 的材料及熱處理 材料名稱 40Cr 熱處理 表面淬火 硬度范圍 4855(HRC) 硬度取值 52 (HBS

29、) 接觸強度安全系數(shù) S(H2) 1.10 彎曲強度極限應(yīng)力 b(F2) 337 (N/mm2) 彎曲強度安全系數(shù) S(F2) 1.40 彎曲強度許用應(yīng)力 (F2) 457 (N/mm2) <四>、齒輪基本參數(shù)(mm)- 項目名稱 齒輪 1 齒輪 2 1. 模 數(shù) m 5.00 2. 齒 數(shù) z 18 54 3. 變位系數(shù) x 0.00 0.00 4. 總變位系數(shù) x 0.00 5. 齒 寬 B 35.00 35.00 6. 齒寬系數(shù) d 0.39 0.13 7. 分度圓直徑 d 90.00 270.00 8. 齒頂圓直徑 da 99.99 279.99 9. 齒根圓直徑 df 7

30、7.50 257.50 10. 基圓直徑 db 84.57 253.72 11. 節(jié)圓直徑 d' 90.00 269.99 12. 齒 頂 高 ha 4.99 4.99 13. 齒 根 高 hf 6.25 6.25 14. 全 齒 高 h 11.24 15. 齒 數(shù) 比 u 3.00 16. 標準中心距 A 180.00 17. 實際中心距 A' 179.99 18. 中心距變動系數(shù) y -0.001 19. (端面)嚙合角 ' 20.00 (度) 20. 齒高變動系數(shù) y 0.001 21. 齒頂壓力角 a 32.24 25.02 (度) 22. 端面重合度 a 1.

31、65 23. 縱向重合度 b 0.00 24. 總重合度 1.65 25. 分度圓弦齒厚 s 7.84 7.85 26. 分度圓弦齒高 h 5.17 5.05 27. 固定弦齒厚 sc 6.94 6.94 28. 固定弦齒高 hc 3.73 3.73 29. 公法線跨齒數(shù) K 2 6 30. 公法線長度 Wk 23.40 84.97 -<五>、接觸強度、彎曲強度校核結(jié)果和參數(shù) . 齒輪1接觸強度許用應(yīng)力H1 1291.41 (N/mm2) . 齒輪2接觸強度許用應(yīng)力H2 1291.41 (N/mm2) . 接觸強度計算應(yīng)力H 1284.41 (N/mm2) 滿足 . 齒輪1彎曲強度

32、許用應(yīng)力F1 456.00 (N/mm2) . 齒輪1彎曲強度計算應(yīng)力F 401.07 (N/mm2) 滿足 . 齒輪2彎曲強度許用應(yīng)力F2 456.00 (N/mm2) . 齒輪2接觸強度計算應(yīng)力F 357.21 (N/mm2) 滿足 1. 圓 周 力 Ft 12546.49 (N) 2. 齒輪線速度 V 0.93 (m/s) 3. 使用系數(shù) Ka 1.75 4. 動載系數(shù) Kv 1.01 5. 齒向載荷分布系數(shù) KH 1.00 6. 綜合變形對載荷公布的影響 Kbs 1.08 7. 安裝精度對載荷分布的影響 Kbm 0.14 8. 齒間載荷分布系數(shù) KH 1.00 9. 安裝處理方法 一般

33、 10. 是否修形齒輪 1 11. 節(jié)點區(qū)域系數(shù) Zh 2.49 12. 材料的彈性系數(shù) ZE 189.80 13. 接觸強度重合度系數(shù) Ze 0.89 14. 接觸強度螺旋角系數(shù) Zb 1.00 15. 重合、螺旋角系數(shù) Z 0.89 16. 接觸疲勞壽命系數(shù) Zn 1.09 17. 是否允許有一定量的點蝕 1 18. 潤滑油膜影響系數(shù) Zlvr 0.97 19. 潤滑油粘度(50度) 120.00 20. 工作硬化系數(shù) Zw 1.00 21. 接觸強度尺寸系數(shù) Zx 1.02 22. 齒向載荷分布系數(shù) KF 1.00 23. 齒間載荷分布系數(shù) KF 1.00 24. 抗彎強度重合度系數(shù) Y

34、e 0.71 25. 抗彎強度螺旋角系數(shù) Yb 1.00 26. 抗彎強度重合、螺旋角系數(shù) Y 0.71 27. 復(fù)合齒形系數(shù) Yfs 4.49 4.00 28. 應(yīng)力校正系數(shù) Ysa 1.54 1.72 29. 壽命系數(shù) Yn 1.00 1.00 30. 齒根圓角敏感系數(shù) Ydr 0.95 0.95 31. 齒根表面狀況系數(shù) Yrr 1.00 1.00 32. 尺寸系數(shù) Yx 1.00 1.00 33. 載荷類型 對稱循環(huán)載荷 34. 齒根表面粗糙度 Rz16m <六>、齒輪精度- 項目名稱 齒輪 1 齒輪 2 1. 第一組精度 7 7 2. 第二組精度 7 7 3. 第三組精度 7 7 4. 上偏差 F F 5. 下偏差 H H -<七>、檢驗項目- 項 目 名 稱 齒輪 1 齒輪 2 1. 齒距累積公差 Fp 0.05121 0.08211 2. 齒圈徑向跳動公差 Fr 0.04259 0.05621 3. 公法線長度變動公差 Fw 0.03097 0.03945 4. 齒距極限偏差 fpt(±) 0.0178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