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六國論一、相關背景介紹1. 作者介紹: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2. 寫作背景:宋朝是我國歷史上比較軟弱的一個王朝。宋太宗以后,國勢就漸漸衰弱。宋朝初年,北邊已經有敵國契丹,宋仁宗時,西邊又出現(xiàn)了敵國西夏。宋朝受著這兩個國家的威脅和侵犯,卻不敢對他們進行堅決的抵抗,只想用屈服妥協(xié)的辦法,向他們納銀輸絹換取和平。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一四年),與契丹(后來稱遼)締結澶淵之盟,宋朝答應每年給契丹白銀十萬兩,
2、絹二十萬匹。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一四二年),契丹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割給他們晉陽(現(xiàn)在山西省太原市)和瓦橋(在河北省雄縣易水上)以南十縣的土地,結果定盟由宋朝每年給契丹增加白銀十萬兩,絹十萬匹。慶歷三年,西夏向宋朝上書請和,宋朝每年贈給西夏白銀十萬兩,絹十萬匹,茶三萬斤。宋朝這樣一再向敵人屈服妥協(xié),結果增加了敵人的財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帶來無窮的后患,而實際上并不能換得和平。蘇洵盡管不理解秦國當時已經具備了統(tǒng)一全中國的條件,不過他寫這篇文章借古諷今,向北宋統(tǒng)治者敲起警鐘,指出對敵人不用武力抵抗而只是一味屈膝求和,結果必然招致滅亡,這些意見在今天看來仍然是正確的。我們應該說,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空泛
3、的史論,它是明顯地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二、課文解析1. 字詞解析:第一段: 六國破滅,非兵( )不利,戰(zhàn)不善( ),弊( )在賂( )秦。賂秦而( )力虧,破滅之道也。或( )曰:“六國互( )喪,率( )賂秦耶?”曰:“不賂者以( )賂者喪,蓋( )失強援,不能獨完( )。故曰,弊在賂秦也。”秦以( )攻取之外,?。?)則( )獲邑,大( )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 )得者,其實( )百倍( );諸侯之所亡( ),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 )秦之( )所大欲( ),諸侯之所大患( ),固( )不在戰(zhàn)矣。思厥( )先( )祖父( ),暴( )霜露,斬荊棘,以( )有尺寸之地。子孫視(
4、)之不甚惜,舉以( )予( )人,如棄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 )后得一夕安寢,起( )視( )四境,而( )秦兵又至矣。然則( )諸侯之( )地有限,暴( )秦之欲無厭( ),奉( )之彌( )繁( ),侵( )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 )矣。至于( )顛覆( ),理固( )宜( )然( )。古人云:“以( )地事( )秦,猶抱薪( )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茫?)之。齊人未嘗( )賂秦,終( )繼( )五國遷( )滅,何哉( )?與( )贏而( )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 )矣。燕、趙之君,始( )有遠略( ),能守其土,義( )不賂秦。是故( )燕雖小
5、國而( )后亡,斯( )用兵之效( )也。至( )丹以( )荊卿為( )計,始( )速( )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 ),二敗而( )三勝。后秦擊趙者( )再( ),李牧連( )卻( )之;洎( )牧以( )讒誅( ),邯鄲為郡,惜( )其用武而( )不終( )也。且( )燕、趙處秦革滅殆盡( )之際( ),可謂智力( )孤危,戰(zhàn)敗而( )亡,誠( )不得已( )。向( )使( )三國各愛( )其地,齊人勿附( )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 ),存亡之理( ),當( )與秦相較,或( )未易量( )。嗚呼!以( )賂秦之地封( )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 )天下之奇才;并力( )西向
6、( ),則(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 )秦人積威( )之( )所劫( ),日( )削( )月( )割,以( )趨( )于亡。為( )國者無使( )為( )積威之所劫哉!夫( )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 )以( )不賂而勝之之勢。茍( )以( )天下之大,而從( )六國破亡之故事( ),是( )又在六國下矣。2. 結構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中心論點: 分論點:a ;b. 。第二部分(第2、3段):論證中心論點、分論點。第一層(2): 。第二層(3): 。第三部分(第4、5段):作出結論。第一層(4): 第二層(5): 三、課
7、堂練習(一)選擇題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洎(í)牧以讒誅 不得下咽(à) 奉之彌(í)繁B.弊在賂(ù)秦 棄之如草芥(è) 率()賂秦耶C.暴(à)霜露 革滅殆(à)盡之際 小則獲邑(ì)D.勝負之數(shù)() 思厥(é)先祖父 與(ù)嬴而不助五國也2.下面每項中有兩個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點字,意義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暴秦之欲無厭學而不厭 不愛珍器重寶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始速禍焉不速之客 革滅殆盡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或曰:六國互喪或未易量 卻匈奴七百余里李牧連卻之A.
8、 B. C. D.3.選出加點字“而”不表轉折的一項。( )A.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B.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C.故不戰(zhàn)而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D.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4.選出沒有活用現(xiàn)象的句子。( )A.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B.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C.故不戰(zhàn)強弱勝負已判矣 D.日削月割,以趨于亡5.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含有與現(xiàn)代漢語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 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思厥先祖父 然后得一夕安寢 可謂智力孤危 剌客不行,良將猶在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勝負之數(shù) 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A. B. C. D.6.下列句中“為”字,說得正
9、確的一項是( ) 而為秦人積威所劫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邯鄲為郡 圣人之所以為圣A.與讀音不同,意義一樣 B.與讀音不同,意義也不同C.與讀音不同,意義互不相同。 D.與讀音不同,意義不一樣。(二)非選擇題1、指出下面古今異義詞并解釋其含義。、其實百倍 古: 今: 、思厥先祖父 古: 今: 、后秦擊趙者再 古: 今: 、始速禍焉 古: 今: 、可謂智力 古: 今: 、而從六國破滅之故事 古: 今: 2、指出下列各句通假字并解釋、暴霜露 同 解釋: 、暴秦之欲無厭 同 解釋: 、當與秦相較 同 解釋: 3、指出下列句子中詞類活用情況并解釋字詞含義、日割月削 ( ) 活用為 解釋: 、以地事
10、秦 ( ) 活用為 解釋: 、義不賂秦 ( ) 活用為 解釋: 、不能獨完 ( ) 活用為 解釋: 、李牧連卻之 ( ) 活用為 解釋: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2)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3)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4)洎牧以讒誅 (5)舉以予人 (6)至丹以荊卿為計 (7)趙嘗五戰(zhàn)于秦 5、解釋下列多義詞a.亡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所亡者 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 b.為以荊卿為計 邯鄲為郡 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哉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c.滅六國破滅 薪不盡,火不滅 d.向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并力西向 e.軍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 f.猶以地
11、事秦,猶抱薪救火 良將猶在 g.或或曰 或未易量 h.事以地事秦 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i.始燕趙之君,始有遠略 始速禍焉 j.終終繼五國遷滅 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k.故故曰“弊在賂秦也” 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l.勝強弱勝負已判矣 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m.得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 誠不得已 h.暴暴霜露 暴秦之欲無厭 i.以不賂者以賂者喪 秦以攻取之外 以地事秦 洎牧以讒誅 至丹以荊卿為計 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滅之故事 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其一:蘇洵和六國論一、相關背景介紹1. 作者介紹: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
12、(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2. 寫作背景:宋朝是我國歷史上比較軟弱的一個王朝。宋太宗以后,國勢就漸漸衰弱。宋朝初年,北邊已經有敵國契丹,宋仁宗時,西邊又出現(xiàn)了敵國西夏。宋朝受著這兩個國家的威脅和侵犯,卻不敢對他們進行堅決的抵抗,只想用屈服妥協(xié)的辦法,向他們納銀輸絹換取和平。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一四年),與契丹(后來稱遼)締結澶淵之盟,宋朝答應每年給契丹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一四二年),契丹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割給他們晉陽(現(xiàn)在山西省太原市)和瓦橋(在河北省雄縣
13、易水上)以南十縣的土地,結果定盟由宋朝每年給契丹增加白銀十萬兩,絹十萬匹。慶歷三年,西夏向宋朝上書請和,宋朝每年贈給西夏白銀十萬兩,絹十萬匹,茶三萬斤。宋朝這樣一再向敵人屈服妥協(xié),結果增加了敵人的財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帶來無窮的后患,而實際上并不能換得和平。蘇洵盡管不理解秦國當時已經具備了統(tǒng)一全中國的條件,不過他寫這篇文章借古諷今,向北宋統(tǒng)治者敲起警鐘,指出對敵人不用武力抵抗而只是一味屈膝求和,結果必然招致滅亡,這些意見在今天看來仍然是正確的。我們應該說,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空泛的史論,它是明顯地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二、課文解析1. 字詞解析:第一段: 六國破滅,非兵(兵器 )不利,戰(zhàn)不善(得法
14、),弊(弊端)在賂(賄賂)秦。賂秦而( )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有的人)曰:“六國互(前后,陸續(xù))喪,率(都是)賂秦耶?”曰:“不賂者以(因為)賂者喪,蓋(大概 )失強援,不能獨完(保全)。故曰,弊在賂秦也。”秦以(用)攻取之外,小( )則( )獲邑,大( )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 )得者,其實( )百倍( );諸侯之所亡(丟失),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那么)秦之( )所大欲( ),諸侯之所大患( ),固(本來)不在戰(zhàn)矣。思厥(他們的)先( )祖父( ),暴(暴露 )霜露,斬荊棘,以(進而 )有尺寸之地。子孫視(對待)之不甚惜,舉以( )予(贈送)人,如棄草芥( )。今日割五城
15、,明日割十城,然(這樣)后得一夕安寢,起(起床)視(眺望)四境,而(但是)秦兵又至矣。然則(然而)諸侯之(的)地有限,暴(殘暴)秦之欲無厭(滿足),奉(贈送)之彌(越)繁(頻繁),侵(侵犯)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分別,有定論)矣。至于( )顛覆( ),理固(本來 )宜(應該)然。古人云:“以(用)地事(侍奉)秦,猶抱薪(柴火)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茫ㄟm當)之。齊人未嘗(未曾)賂秦,終(最終)繼(跟著)五國遷(破?。?,何哉(為什么呢)?與(親近)贏而( )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避免)矣。燕、趙之君,始( )有遠略( ),能守其土,義(按照道義)不賂秦。是故(因為這個原
16、因)燕雖小國而( )后亡,斯( )用兵之效(效果)也。至( )丹以(用)荊卿為( )計,始( )速(招致 )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 ),二敗而( )三勝。后秦擊趙者( )再(第二次),李牧連(連續(xù))卻(抵抗)之;洎(自從)牧以(因為)讒誅( ),邯鄲為郡,惜(可惜)其用武而( )不終( )也。且(并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消滅干凈)之際(時候),可謂智力(智慧與力量)孤危,戰(zhàn)敗而( )亡,誠(確實)不得已( )。向(如果)使(讓)三國各愛(珍惜)其地,齊人勿附(依靠)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命運),存亡之理(命運),當(倘若,假如)與秦相較,或(或許)未易量(判斷)。嗚呼!以(用)
17、賂秦之地封(賞賜)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禮遇)天下之奇才;并力( )西向( ),則(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被)秦人積威( )之( )所劫(脅迫),日(天天)削月(月月)割,以(因而)趨(走向)于亡。為(治理)國者無使( )為( )積威之所劫哉!夫(發(fā)語詞,不譯)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可以)以(用)不賂而勝之之勢。茍(假如)以(用)天下之大,而從(跟隨)六國破亡之故事(舊事),是(這)又在六國下矣。2. 結構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中心論點:六國破滅,弊在賂秦。分論點:a.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b. 不賂者以賂者喪。第
18、二部分(第2、3段):論證中心論點、分論點。第一層(2):“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第二層(3):“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第三部分(第4、5段):作出結論。第一層(4):總結歷史教訓,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第二層(5):諷諫北宋王朝,宋朝富有天下,但是卻像六國一樣賄賂強敵,此破滅之道也。三、課堂練習(一)選擇題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洎(í)牧以讒誅 不得下咽(à) 奉之彌(í)繁B.弊在賂(ù)秦 棄之如草芥(è) 率()賂秦耶C.暴(à)霜露 革滅殆(à)盡之際 小則獲邑(
19、36;)D.勝負之數(shù)() 思厥(é)先祖父 與(ù)嬴而不助五國也2.下面每項中有兩個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點字,意義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暴秦之欲無厭學而不厭 不愛珍器重寶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始速禍焉不速之客 革滅殆盡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或曰:六國互喪或未易量 卻匈奴七百余里李牧連卻之A. B. C. D.3.選出加點字“而”不表轉折的一項。( )A.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B.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C.故不戰(zhàn)而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D.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4.選出沒有活用現(xiàn)象的句子。( )A.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B.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C.故不戰(zhàn)強弱勝負已
20、判矣 D.日削月割,以趨于亡5.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含有與現(xiàn)代漢語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 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思厥先祖父 然后得一夕安寢 可謂智力孤危 剌客不行,良將猶在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勝負之數(shù) 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A. B. C. D.6.下列句中“為”字,說得正確的一項是( ) 而為秦人積威所劫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邯鄲為郡 圣人之所以為圣A.與讀音不同,意義一樣 B.與讀音不同,意義也不同C.與讀音不同,意義互不相同。 D.與讀音不同,意義不一樣。(二)非選擇題1、指出下面古今異義詞并解釋其含義。、其實百倍 古:那實際情況。今:實際上
21、、思厥先祖父 古:祖輩父輩。今:父親的父親、后秦擊趙者再 古:兩次。今:表示又一次、始速禍焉 古:招致。今:速度快。、可謂智力 古:智謀和力量。今:智慧。、而從六國破滅之故事 古:前例、舊事。今:真實的或虛構的有人物有情節(jié)的事情2、指出下列各句通假字并解釋、暴霜露 “暴”同“曝”。讀pù,曬,引申為“暴露”,意為“冒著”、暴秦之欲無厭 “厭”同“饜”。讀yàn,滿足。、當與秦相較 “當”通“倘”,讀“tng”,如果3、指出下列句子中詞類活用情況并解釋字詞含義、日割月削 “日”“月”,名詞作狀語、以地事秦 名詞“事”帶賓語“秦”,用作動詞:侍奉、義不賂秦 “義”,用作動詞:堅持正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骨質疏松的主要護理措施
- 健康生活指導與實踐路徑
- 腦出血患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 社區(qū)店店長培訓大綱
- 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基礎
- 病人健康教育新理念
- 【課件】科學記數(shù)法課件++2025-2026學年+人教版(2024)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
- 【臨汾】2025年山西臨汾大寧縣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幼兒教師13名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教學課件制作
- 文庫發(fā)布:稅務課件語
- 2025至2030中國礦用卡車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zhàn)略咨詢研究報告
- 氟骨癥課件教學課件
- 腳手架知識試題集及答案
- 宣城宣州區(qū)“政聘企培”人才引進筆試真題2024
- 診后疾病管理行業(yè)體系構建
- 成都東方廣益投資有限公司下屬企業(yè)招聘筆試真題2024
- 中國鄉(xiāng)村建設運動課件
- 2025至2030年中國高純氮化硅行業(yè)市場全景評估及發(fā)展策略分析報告
- 2024年四川省高校畢業(yè)生“三支一扶”計劃真題
- 2025年農作物種植與管理專業(yè)考試試題及答案
- SL631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