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機械設計綜合實踐報告機械設計綜合實踐報告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姓名: 趙君學號:02008525指導老師:陳敏華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2011年1月 18 日摘要摘要內容:根據(jù)具體任務,完成了輸送系統(tǒng)的減速器設計。設計內容包括傳動系統(tǒng)總體方案的確定,傳動系統(tǒng)的設計,重要零件的設計計算,以及箱體的結構設計和一些輔助零件的設計,使自己對機械設計課程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初步掌握了機械設計的一般過程,訓練了繪圖能力以及應用AutoCAD的能力關鍵詞:機械設計,減速器,傳動系統(tǒng)AbstractThe abstract contents:Completed to transport the design of
2、 the deceleration machine of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mission, design a contents to include to spread to move a total project of system to really settle, spread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design calculation and box body of main spare parts of move the system with some designs that lend
3、support to zero partses. Pass this design makes the oneself design the process contents to have depper understanding to the machine, the first step controlled the general process of the machine design, traning the painting ability and applying an AutoCAD ability.Keyword:Design, machine, principle, m
4、achine,Spare parts, decelerate a machine and spread to move system.目 錄摘要 2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41.2 目的4第二章 設計項目2.1 設計任務52.2 傳動方案的設計6 2.3 電動機的選擇6 2.4 傳動比的計算與分配6 2.5 傳動參數(shù)的計算7 2.6 各級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7 2.7 軸的尺寸設計按許用應力計算16 2.8 聯(lián)軸器的選擇18 2.9 鍵的選擇按軸頸選擇18 2.10 滾動軸承的選擇19 2.11 箱體及減速器附件說明20 2.12 滾動軸承的外部密封裝置21第三章裝配圖設計21第四章零件圖設計
5、22第五章 小結23第六章 參考文獻24附頁: 軸的強度校核受力分析圖25第一章 緒論1.1 引言機械設計綜合課程設計是對我們一個學年內學習狀況的考察,也是鍛煉同學自主創(chuàng)新、設計及思考的一項課題。對我們也是一種學習后的提高。本次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主題為“二級展開式圓柱齒輪減速器”,在設計過程中涉及到了很多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所學到的知識,例如齒輪、軸和與它們相關的知識。這次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實際進行設計,相信無論對于我們知識的強化還是創(chuàng)新能力、思考能力都是一次鍛煉和挑戰(zhàn)。同時,也是我們正式開始以自己能力設計的實踐機會。 1.2 目的綜合運用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的知識和繪圖技能,完成傳動裝置的
6、測繪與分析,通過這一過程全面了解一個機械產(chǎn)品所涉及的結構、強度、制造、裝配以及表達等方面的知識,培養(yǎng)綜合分析、實際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第二章 設計項目2.1 設計任務設計任務書帶式運輸機雙級閉式齒輪傳動裝置設計設計圖例:1電動機 2V帶傳動 3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4聯(lián)軸器 5卷筒 6運輸帶設計要求:1設計用于帶式運輸機的傳動裝置2連續(xù)單向運轉,載荷較平穩(wěn),空載起動,運輸帶允許誤差為5%3使用期限為10年,小批量生產(chǎn),兩班制工作設計基本參數(shù):數(shù)據(jù)組編號5工作機軸輸入轉矩 800運輸帶工作速度 1.4滾筒直徑 400設計任務: 1完成裝配圖1張(A1),零件圖(低速軸齒輪和低速軸)2張(A3)。 2
7、編寫機械設計綜合實踐報告。2.2 傳動方案設計傳動方案:電動機通過帶傳動輸入到雙級圓柱齒輪減速器,其中高速級用圓柱斜齒輪,低速級采用圓柱斜直齒輪。然后低速級通過聯(lián)軸器輸入到滾筒上。2.3 電動機的選擇(1) 類型選擇:由于生產(chǎn)單位普遍使用三相交流電源,所以一般多選用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此外,還應該根據(jù)電動機的防護要求,選擇電動機的機構形式;根據(jù)電動機的安裝要求,選擇其安裝形式。(2) 定功率選擇:電動機輸出功率為 Pw=Tv/1000=8001.4/200KW=5.6KW工作機所需功率為Pd=k Pw/ (載荷平穩(wěn)時k=1)由電動機至工作機之間的總效率為a=1 *24*32*4*5式中,1、2
8、、3、4、5分別為帶傳動、軸承、齒輪傳動、聯(lián)軸器和卷筒的效率。查指導書表1可取1=0.96,2=0.99,3=0.97,4=0.99,5=0.96。則a=0.960.9940.9720.990.96=0.8246所以, Pd=P/a=6.788KW依照Pd選擇Y132 M1-4型電機所以得到 P額=7.5kw滿載轉速n=1440r/min伸出端直徑D=38mm 伸出端長度E=80mm中心高H=132mm鍵槽寬度F=10mm2.4 傳動比的計算與分配(1) 計算總傳動比 輸送機滾筒的轉速n=601000v/D=6010001.4/(400)=66.845r/min 總傳動比ia= nm/ n=1
9、440/66.845=21.54(2) 分配傳動比 (取i0=2.5) 齒輪減速器傳動比i=ia/i0=21.54/2.5=8.616 由課程設計指導書中圖12查得減速器高速級齒輪傳動的傳動比i1=3.3,因此低速級齒輪傳動的傳動比i2=8.616/3.3=2.612.5 傳動參數(shù)的計算1. 各軸轉速:軸 n1=1440/2.5=576r/min軸 n2= n1/ i1=576/3.3=174.54r/min軸 n3= n2/i2=174.54/2.61=66.87r/min2. 各軸輸入功率:軸 p1=Pd*1=7.40.94=7.104kw軸 p2= p1*2*3 =7.1040.990.
10、97=6.822kw軸 p3 = p2*2*3=6.8220.990.97=6.551kw3. 各軸輸出功率: 軸 P1=7.1040.99=7.033kw軸 P2= 6.8220.99=6.754kw軸 P3=6.5510.99=6.485kw4. 各軸輸入轉矩:電機輸出轉矩 Td=95507.41440=49.08Nm軸 T1=Td*i0*1=49.082.50.96=117.79Nm軸 T2= T1*i1*2*3=117.793.30.990.97=373.28Nm軸 T3= T2*i2*2*3=373.282.610.990.97=935.58Nm滾筒軸 T4=T3*2*4=935.5
11、80.990.99=916.97Nm2.6 各級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 高速級大小齒輪均選用硬齒面漸開線斜齒輪(左旋) 低速級大小齒輪均選用硬齒面漸開線直齒輪一 高速級斜齒輪的設計計算(1) 齒輪材料、熱處理及精度大小齒輪材料均采用20CrMoTi,齒面滲碳淬火,硬度5862HRC,有效硬化層深0.50.9mm根據(jù)圖9.55和圖9.58, 齒面最終成形工藝為磨齒。齒輪精度按GB/T10095-1986,6級,齒面粗糙度0.8um,齒根噴丸強化。裝配后齒面接觸率為70%。(2) 計算小齒輪傳遞的轉矩T1=9.55106P1n1=9.551067.104576=117783Nmm(3) 確定齒數(shù)z取Z
12、1=28 Z2= i1Z1=3.328=92(取z2=92)傳動比誤差i1= Z2/ Z1=92/28=3.286=(3.286-3.3)/3.3100%=0.43%5% 允許(4) 初選齒寬系數(shù)d由非對稱布置,查表9.16得d =0.5(5)初選螺旋角=12(6) 載荷系數(shù)K使用系數(shù)KA可由表9.11查得KA=1.0 動載荷系數(shù)KV 假設齒輪圓周速度v=2m/s查圖9.44得 KV=1.04 齒向載荷分布系數(shù)KF預估齒寬b=40mm,查表9.13得KH=1.170初取b/h=6,再由圖9.46查得KF=1.13。 齒間載荷分配系數(shù)KF由表9.12得KH= KF=1.1。 載荷系數(shù)K K=KA
13、KVKFKF=1.01.041.11.13=1.29(7) 齒形系數(shù)YFa和應力修正系數(shù)Ysa 當量齒數(shù)Zv1=Z1/cos=28/cos12=29.91 Zv2=Z2/cos=92/cos12=98.30 查圖9.53得YFa1=2.54,YFa2=2.18 由圖9.54得Ysa1=1.62,Ysa2=1.78。(8) 重合度系數(shù)Y 端面重合度近似為 則重合度系數(shù)為 (9)螺旋角系數(shù)Y軸向重合度 (10)許用彎曲應力 安全系數(shù)查表9.15得 SF=1.25(按1%實效概率考慮) 小齒輪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 大齒輪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 查圖9.59得壽命系數(shù),實驗齒輪應力修正系數(shù) 預取尺寸系數(shù) 許用彎曲應力
14、= =比較與,取=0.0055907(11)計算模數(shù) Mn32KT1dz12YFaYSaFPYYcos2=1.3645mm按表9.3取mn=2.0mm(12)計算主要尺寸 初算中心距 取=123mm 修正螺旋角 分度圓直徑 齒寬 取 b2=29mm, b1=29+6=35mm齒寬系數(shù) (13)驗證載荷系數(shù)K 圓周速度 由圖9.44查得Kv=1.04,不變。 按,由表9.13查得又因為:b/h=由圖9.46查得,不變又和不變,則K=1.28與1.29接近故無需校核大小齒輪齒根彎曲疲勞強度(14)確定載荷系數(shù)K 其中,=1.0,=1.04,=1.170K=(15)確定各系數(shù) 材料彈性系數(shù)ZE,由表
15、9.14查得ZE =189.8 節(jié)點區(qū)域系數(shù)ZH,由圖9.48查得ZH=2.45 重合度系數(shù), 由圖9.49查得Z=0.773 螺旋角系數(shù), (16)許用接觸能力 試驗齒輪的齒面接觸疲勞極限 壽命系數(shù),由圖9.56查得,工作硬化系數(shù)Z=1尺寸系數(shù),由圖9.57查得 安全系數(shù),由表9.15查得則許用接觸應力?。?7)校核齒面接觸強度 滿足齒面接觸強度(18)計算幾何尺寸 分度圓直徑d1=mZ1/cos=57.40mm d2=m Z2/cos=188.60mm 標準中心距a=(d1+d2)/2=123mm嚙合角齒頂高2029齒根高齒頂圓直徑齒根圓直徑二 低速直齒輪設計計算(1) 齒輪材料、熱處理及
16、精度:大小齒輪材料均采用20CrMoTi,齒面滲碳淬火,硬度5862HRC,有效硬化層深0.50.9mm根據(jù)圖9.55和圖9.58, 齒面最終成形工藝為磨齒。齒輪精度按GB/T10095-1986,6級,齒面粗糙度0.8um,齒根噴丸強化。裝配后齒面接觸率為70%。(2)計算小齒輪傳遞的轉矩T2=9.55106P3n2=9.551066.551174.54=358439Nmm(3)確定齒數(shù)z取=28 = i2=2.6128=73(取=73)傳動比誤差i2= /=73/28=2.607=(2.607-2.61)/2.61100%=0.11%5% 允許(4) 初選齒寬系數(shù)d由非對稱布置,查表9.1
17、6得d =0.5(5)載荷系數(shù)K使用系數(shù)KA可由表9.11查得KA=1.0 動載荷系數(shù)KV 假設齒輪圓周速度v=2m/s查圖9.44得 KV=1.04 齒向載荷分布系數(shù)KF預估齒寬b=40mm,查表9.13得KH=1.170初取b/h=6,再由圖9.46查得KF=1.13。 齒間載荷分配系數(shù)KF由表9.12得KH= KF=1.1。 載荷系數(shù)K K=KAKVKFKF=1.01.041.11.13=1.29(6) 齒形系數(shù)YFa和應力修正系數(shù)Ysa 當量齒數(shù)Zv3=Z1=28 Zv4=Z2=73 查圖9.53得YFa3=2.52,YFa4=2.2 由圖9.54得Ysa3=1.63,Ysa4=1.7
18、6。(7) 重合度系數(shù)Y 端面重合度近似為=1.88-3.21z3+1z4=1.88-3.2128+173=1.72t=arctantann=arctantan20=20b=arctantan 0cost=0 則重合度系數(shù)為 Y=0.25+0.75=0.25+0.751.72=0.686(8)螺旋角系數(shù)Y軸向重合度=0Y=1(9)許用彎曲應力 安全系數(shù)查表9.15得 SF=1.25(按1%實效概率考慮) 小齒輪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N3=60n2kth=60174.5411030028=5.03108 大齒輪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 查圖9.59得壽命系數(shù),實驗齒輪應力修正系數(shù) 預取尺寸系數(shù) 許用彎曲應力 = =比
19、較與,取=0.00546(10)計算模數(shù) Mn32KT2dz12YFaYSaFPYY=2.07mm按表9.3取mn=3.0mm(11)計算主要尺寸 初算中心距 a=mnz3+z42=151.5mm取=152mm 分度圓直徑 d3=mnz3=328=84mm d4=mnz4=373=219mm齒寬 b=dd3=0.584=42mm 取 b4=42mm, b3=42+6=48mm齒寬系數(shù) d=b4d3=4283=0.506(12)驗證載荷系數(shù)K 圓周速度 v=d3n260000=0.758m/s由圖9.44查得kv=1.02,不變。 按d=0.5, b=42mm,由表9.13查得又因為bh=b2.
20、25mn=422.253=6.22由圖9.46查得,不變又和不變,則K=1.27與1.29接近故無需校核大小齒輪齒根彎曲疲勞強度(13)確定載荷系數(shù)K 其中,=1.0,=1.02,=1.170K=(14)確定各系數(shù) 材料彈性系數(shù)ZE,由表9.14查得ZE =189.8 節(jié)點區(qū)域系數(shù)ZH,由圖9.48查得ZH=2.46 重合度系數(shù), 由圖9.49查得Z=0.772 螺旋角系數(shù)=0(15)許用接觸能力 試驗齒輪的齒面接觸疲勞極限 壽命系數(shù),由圖9.56查得,工作硬化系數(shù)Z=1尺寸系數(shù),由圖9.57查得 安全系數(shù),由表9.15查得則許用接觸應力?。?6)校核齒面接觸強度 滿足齒面接觸強度(17)計算
21、幾何尺寸 分度圓直徑=m=84mm =m=219mm 標準中心距a=(+)/2=151.5mm嚙合角齒頂高ha3=ha4=ham=3mm齒根高 hf3=hf4=ha*+c*m=1.253=3.75mm齒頂圓直徑da3=d3+2ha3=84+23=90mm da4=d4+2ha4=219+23=225mm齒根圓直徑df3=d3-2hf3=84-23.75=76.5mm df4=d4-2hf4=219-23.75=211.5mm2.7 軸的尺寸設計按許用應力計算l 軸I的設計:(1) 選材由于該軸設計齒輪會刻在軸上做成齒輪軸,所以材料和齒輪選擇一樣的為20CrMoTi。滲碳淬火。查得硬度56-62
22、HRC, 。(2) 初步計算軸徑 據(jù)式19.3取,由表19.3選參數(shù)A=110,得:d1,min=A3P1n1=11037.104576=25.414mm取28mm(3) 軸的結構設計根據(jù)軸上的齒輪、軸承、軸承蓋、圓盤等零件的裝配方向、順序和相互關系,軸上零件的布置方案如下:根據(jù)軸的受力,選取7208C角接觸球軸承,其尺寸為40mm80mm18mm,與其配合軸段的軸徑為40mm,兩端軸承采用軸肩定位。具體方案見零件圖。(4) 軸結構的工藝性取軸端倒角為,按規(guī)定確定各軸肩圓角半徑,鍵槽位于同一軸線上。(5) 按照彎扭合成校核軸的強度 畫軸空間受力圖,將軸作用力分解為垂直面受力和水平面受力,取集中
23、力作用于齒輪和軸承寬度的中點。 軸上受力分析齒輪圓周力: Ft=2T1d1=211779057.40=4104N齒輪徑向力: Fr=Fttanncos=4104tan20cos12.68=1531N齒輪軸向力: Fa=Fttan=4104tan12.68=923N 計算作用于軸上的支反力其中, lAC=43.5mm , lBC=103.5mm , d1=57.40mm水平面內的支反力FHA=103.543.5+103.5Ft=2889.5N , FHB=43.543.5+103.5Ft=1214.5N垂直面內的支反力FVA=1lABFrlBC+Fad12=1258N , FVB=Fr-FVA=
24、273N計算軸的彎矩、并畫彎矩圖計算截面C處的彎矩MH=lACFHA=125693NmmMV1=lACFVA=54723Nmm, MV2=lACFVA-Fad12=28232Nmm分別畫出垂直面和水平面的彎矩圖,求和成彎矩并畫其彎矩圖M1=MH2+MV12=137088NmmM2=MH2+MV22=128824Nmm畫扭矩圖(見后面)校核軸的強度取=0.7c=M12+T20.1d13=8.459MPa-1=180MPa故安全。l 軸II的設計:(1) 選材選擇材料45鋼、調質處理,硬度為217255HBS。由表19.1查得對稱循環(huán)彎曲許用應力。(2) 初步計算軸徑 據(jù)式19.3取,由表19.3
25、選參數(shù)A=110,得: d2,min=A3P2n2=11036.822174.54=33.937mm取40mml 軸的設計:(1) 選材選擇軸材料為45鋼、調質處理,硬度為217255HBS。由表19.1查得對稱循環(huán)彎曲許用應力。(2) 初步計算軸徑據(jù)式19.3取,由表19.3選參數(shù)A=110,得:。d3,min=A3P3n3=11036.55166.87=50.71mm因為軸端開鍵槽,會削弱軸的強度,故將軸徑增加4%5%,取軸的直徑為55mm2.8 聯(lián)軸器的選擇由表18.1得,聯(lián)軸器工作情況系數(shù)為k=1.3,T3=925.58Nm,故Tc=kT3=1.3925.58=1203.254 Nm查
26、機械設計手冊,選擇HL4型聯(lián)軸器,J型軸孔,其公稱轉矩T=1250 Nm,孔徑d3=50mm,與軸配合為H7/r6,聯(lián)軸器軸孔長112mm。2.9 鍵的選擇按軸頸選擇所有的鍵均采用45鋼,p=130MPal 軸:按軸徑=28mm選用A型平鍵,截面尺寸為bh=87mm,鍵長50mm,選用一般鍵聯(lián)接,軸H9,轂JS9。強度校核:,故合格。l 軸:按軸徑=50mm選用A型平鍵,截面尺寸為bh=149mm,鍵長42mm,選用一般鍵聯(lián)接,軸H9,轂JS9。強度校核:,故合格。按軸徑=50mm,選用A型平鍵,截面尺寸為bh=149mm,鍵長22mm,選用一般鍵聯(lián)接,軸H9,轂JS9。強度校核:,不滿足強度
27、條件,因此采用雙鍵。單鍵強度校核:滿足強度條件故合格。l 軸:按軸徑=80mm選用A型平鍵,截面尺寸為bh=2214mm,鍵長36mm,選用一般鍵聯(lián)接,軸H9,轂JS9。強度校核:p1,=4Tdhl=4879.28801436=87.23MPaFs1分析得知,左端軸承被“壓緊”,右端軸承被“放松。由此可得:Fa1=1059.5N , Fa2=136.5N(3) 、計算當量動載荷左端軸承: Fa1C0=1059.525800=0.041由表17.7,用線性插值法可求得:0.4134,故Fa1Fr1=1059.51258=0.84e再由線性插入法,可得:由此可得: P1=fPX1Fr1+Y1Fa1
28、=1994.4N右端軸承: Fa2C0=136.525800=0.0053由表17.7,用線性插值法可得,e=0.12Fa2Fr2=136.5273=0.5e再由線性插值法,得:X2=0.44 , Y2=1.53 由此可得: P2=fPX2Fr2+Y2Fa2=328.9N(4) 、軸承壽命計算因,故按左端軸承計算軸承壽命:Lh=10660nCP=1.8105h2830010=4.8104h故所選軸承7208C合格。l 軸上的軸承:選擇角接觸球軸承7208C。l 軸上的軸承:選擇角接觸球軸承7214C。2.11 箱體及減速器附件說明 箱體說明:箱殼是安裝軸系組件和所有附件的基座,它需具有足夠的強
29、度、剛度和良好的工藝性。箱殼多數(shù)用HT150或HT200灰鑄鐵鑄造而成,易得道美觀的外表,還易于切削。為了保證箱殼有足夠的剛度,常在軸承凸臺上下做出剛性加固筋。當軸承采用潤滑時,箱殼內壁應鑄出較大的倒角,箱殼接觸面上應開出油槽,一邊把運轉時飛濺在箱蓋內表面的油順列而充分的引進軸承。當軸承采用潤滑脂潤滑時,有時也在接合面上開出油槽,以防潤滑油從結合面流出箱外。 箱體底部應鑄出凹入部分,以減少加工面并使支撐凸緣與地量好接觸。 減速器附件說明:1)視孔和視孔蓋箱蓋上一般開有視孔,用來檢查嚙合,潤滑和齒輪損壞情況,并用來加注潤滑油。為了防止污物落入和油滴飛出,視孔須用視孔蓋、墊片和螺釘封死。視孔和視孔
30、蓋的位置和尺寸由查表得到。2)油標 采用油池潤滑傳動件的減速器,不論是在加油還是在工作時,均續(xù)觀察箱內油面高度,以保證箱內油亮適當,為此,需在箱體上便于觀察和油面較穩(wěn)定的地方,裝上油標油標已標準化。3)油塞 在箱體最底部開有放油孔,以排除油污和清洗減速器。放油孔平時用油塞和封油圈封死。油塞用細牙螺紋,材料為235鋼。封油圈可用工業(yè)用革、石棉橡膠紙或耐油橡膠制成。4)吊鉤、吊耳和吊環(huán)螺釘 為了便于搬運減速器,常在箱體上鑄出吊鉤、吊耳或在箱蓋上安裝吊環(huán)螺釘。起調整個減速器時,一般應使用箱體上的吊鉤。對重量不大的中小型減速器,如箱蓋上的吊鉤、吊耳和吊環(huán)螺釘?shù)某叽绺鶕?jù)減速器總重決定,才允許用來起調整個
31、減速器,否則只用來起吊箱蓋。5)定位銷 為了加工時精確地鏜制減速器的軸承座孔,安裝時保證箱蓋與箱體的相互位置,再分箱面凸緣兩端裝置兩個圓錐銷,以便定位。圓錐銷的位置不應該對稱并盡量遠離。直徑可大致取凸緣連接螺栓直徑的一半,長度應大于凸緣的總厚度,使銷釘兩端略伸凸緣以利裝拆。2.12 滾動軸承的外部密封裝置為了防止外界灰塵,水分等進入軸承,并防止軸承潤滑油的泄漏,在透蓋上需加密封裝置。在此,我們用的是氈圈式密封。因為氈圈式密封適用于軸承潤滑脂潤滑,摩擦面速度不超過m/s的場合。第三章 裝配圖設計(一)裝配圖的作用作用:裝配圖表明減速器各零件的結構及其裝配關系,表明減速器整體結構,所有零件的形狀和
32、尺寸,相關零件間的聯(lián)接性質及減速器的工作原理,是減速器裝配、調試、維護等的技術依據(jù),表明減速器各零件的裝配和拆卸的可能性、次序及減速器的調整和使用方法。(二)、減速器裝配圖的繪制1、裝備圖的總體規(guī)劃:(1)、視圖布局:、選擇3個基本視圖,結合必要的剖視、剖面和局部視圖加以補充。、選擇俯視圖作為基本視圖,主視和左視圖表達減速器外形,將減速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裝配關系集中反映在一個基本視圖上。布置視圖時應注意:a、整個圖面應勻稱美觀,并在右下方預留減速器技術特性表、技術要求、標題欄和零件明細表的位置。b、各視圖之間應留適當?shù)某叽鐦俗⒑土慵蛱枠俗⒌奈恢谩#?)、尺寸的標注:、特性尺寸:用于表明減速器
33、的性能、規(guī)格和特征。如傳動零件的中心距及其極限偏差等。、配合尺寸:減速器中有配合要求的零件應標注配合尺寸。如:軸承與軸、軸承外圈與機座、軸與齒輪的配合、聯(lián)軸器與軸等應標注公稱尺寸、配合性質及精度等級。、外形尺寸:減速器的最大長、寬、高外形尺寸表明裝配圖中整體所占空間。、安裝尺寸:減速器箱體底面的長與寬、地腳螺栓的位置、間距及其通孔直徑、外伸軸端的直徑、配合長度及中心高等。(3)、標題欄、序號和明細表:、說明機器或部件的名稱、數(shù)量、比例、材料、標準規(guī)格、標準代號、圖號以及設計者姓名等內容。、裝備圖中每個零件都應編寫序號,并在標題欄的上方用明細表來說明。(4)、技術特性表和技術要求:、技術特性表說
34、明減速器的主要性能參數(shù)、精度等級、表,布置在裝配圖右下方空白處。、技術要求包括減速器裝配前、滾動軸承游隙、傳動接觸斑點、嚙合側隙、箱體與箱蓋接合、減速器的潤滑、試驗、包裝運輸要求。2、繪制過程:(1)、畫三視圖:、繪制裝配圖時注意問題: a先畫中心線,然后由中心向外依次畫出軸、傳動零件、軸承、箱體及其附件。b、先畫輪廓,后畫細節(jié),先用淡線最后加深。c、3個視圖中以俯視圖作基本視圖為主。d、剖視圖的剖面線間距應與零件的大小相協(xié)調,相鄰零件剖面線盡可能取不同。e、對零件剖面寬度的剖視圖,剖面允許涂黑表示。f、同一零件在各視圖上的剖面線方向和間距要一致。、軸系的固定:a、軸向固定:滾動軸承采用軸肩和
35、悶蓋或透蓋,軸套作軸向固定;齒輪同樣。b、周向固定:滾動軸承采用內圈與軸的過渡配合,齒輪與軸除采用過盈配合還采用圓頭普通平鍵。(2)、潤滑與密封、潤滑: 齒輪采用浸油潤滑。當齒輪圓周速度時,圓柱齒輪浸入油的深度約一個齒高,三分之一齒輪半徑,大齒輪的齒頂?shù)接偷酌娴木嚯x3060mm。軸承潤滑采用潤滑脂,潤滑脂的加入量為軸承空隙體積的,采用稠度較小潤滑脂。、密封:防止外界的灰塵、水分等侵入軸承,并阻止?jié)櫥瑒┑穆┦А?、完成裝配圖:(1)、標注尺寸:標注尺寸反映其的特性、配合、外形、安裝尺寸。(2)、零件編號(序號):由重要零件,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編號,并對齊。(3)、技術要求:(4)、審圖(5)、加深第四章 零件圖設計(一) 、零件圖的作用:1、反映設計者的意圖,是設計、生產(chǎn)部門組織設計、生產(chǎn)的重要技術文件。 2、表達機器或部件運載零件的要求,是制造和檢驗零件的依據(jù)。(二) 、零件圖的內容及繪制:1、 選擇和布置視圖:(1)、軸:采用主視圖和剖視圖。主視圖按軸線水平布置,再在鍵槽處的剖面視圖。(2)、齒輪:采用主視圖和側視圖。主視圖按軸線水平布置(全剖),反映基本形狀;側視圖反映輪廓、輻板、鍵槽等。2、 合理標注尺寸及偏差:(1)、軸:徑向尺寸以軸線為基準標注,有配合處徑向尺寸應標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超聲胸水腹水定位技術規(guī)范
- 幼兒心理健康案例與分析
- 好看的版式設計核心要素
- 小學生法制教育主題班會課件
- 高血壓超聲心動圖表現(xiàn)
- 培訓系統(tǒng)軟件的應用與優(yōu)化
- 企業(yè)級碳中和能源數(shù)字化解決方案
- 2025年昌寧縣職業(yè)技術學校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安徽馬鞍山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公考招聘筆試試題(含答案)
- 【武漢】2025年湖北武漢海關所屬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事業(yè)人員9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 江西省金控科技產(chǎn)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筆試試卷附答案
- 2025云南中考歷史真題及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物理試題(含答案)
- DLT 5035-2016 發(fā)電廠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
- 2024年廣東省中考生物+地理試卷(含答案)
- 室外供熱管網(wǎng)設計計算書案例
- 旋轉型灌裝機設計說明書
- 二年級北師大版語文下冊形近字專項復習含答案
- GB4053.4-1983固定式工業(yè)鋼平臺
- 2×1000MW高效清潔燃煤發(fā)電項目建議書寫作模板-
- 熱型連鑄銅合金工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