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插管分級有關文獻_第1頁
氣管插管分級有關文獻_第2頁
氣管插管分級有關文獻_第3頁
氣管插管分級有關文獻_第4頁
氣管插管分級有關文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氣管插管難度分級(2007-06-08 19:27:22) 轉載分類:麻醉全麻中國麻醉與鎮(zhèn)痛雜志2005-01 57患者是否會出現(xiàn)氣管內插管困難, 是麻醉前查體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如果術前能做到精確預測插管困難問題, 就可避免插管困難的誤診率和危險性, 這是麻醉醫(yī)生一直在追求著的目標。本文就近年來有關氣管插管困難的預測方法進行綜述。b1喉鏡顯露分級 /b喉鏡顯露困難(difficult larygoscopy, DL )是氣管插管困難(difficultintubition , DI )的最直接原因,眾多文獻已指出,喉鏡顯露的程度是一項重要的插管困難預測方法。但由于各家對 DI 的定義和標準,

2、尚存在不同的意見,下文將予以具體描述。1.1 Cormack-Lehane 分級( C-L 分級)1984 年 Cormack根據直接喉鏡下喉顯露的情況,提出四級分類法 sup1/sup。C-L1 級:可窺見聲門的大部; C-L2級:僅能窺見聲門的后聯(lián)合,看不到聲門,至多僅在輕壓喉頭時窺見勺狀軟骨;C-L3 級:不能窺見聲門的任何部分,僅能窺見會厭;C-L4 級:不能窺見喉的任何部分。1.2 Wilson分級( W-C-L分級) 1988年 Wilson 對 C-L 分級進行修正,定為五級分類法。 W-C-L1級:能窺見聲門的全部; W-C-L2級:能窺見聲帶的一半;W-C-L3 級:僅能窺見

3、勺狀軟骨; W-C-L4 級同 C-L3級; W-C-L5 級同 C-L4 級sup2/sup。b2氣管插管困難( DI )的單變量預測 /b即采用某一項指標作為DI 的預測方法。2.1 Mallampati氣道分級 (MP分級 )年加拿大學者 Mallampati 創(chuàng)造本法。具體方法:患者端坐,頭取正常中間位,盡量張大口和伸舌(但不發(fā)聲) ,由觀察者平視患者口咽部,以能見到的口咽部結構進行分級。 MP1級:可見腭弓、軟腭和懸雍垂。 MP2級:可見腭弓和軟腭,但懸雍垂被舌根阻擋。 MP3級:僅能見到軟腭 sup3/sup。以后 Samsoon等在 MP分級的基礎上,將不能窺見軟腭定為 MP4級

4、sup4/sup。El-Ganzouri等對 10507 例的研究表明:以 MP3級為界值,制定 C-L3 級和 C-L4級為 DI; MP 對 DI 預測的敏感度( sensitivity, Sens )為 44.7%,特異度( sepcificity,Spec)為 89.0%,陽性預測值(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 ) 為 21 , 陰 性 預 測 值 ( negativepredictivevalue , Npv ) 為96.1%sup5/sup 。2.1.2 Bilgin等對 500 例土耳其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 制定了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者定為 DI 病

5、例:需用特殊設備(例如可塑型管芯、纖維喉鏡等)或喉外部加壓才能插入導管; 需換用更細的導管才能插入; 經技術熟練的住院醫(yī)師試插三次失敗,而需經驗更豐富的高級醫(yī)師才能插入。結果:在500 騫苤泄燦 ?0例出現(xiàn) DI。500 例中,術前判定為MP1級者 391 例, 2 級 58 例, 3 級 51 例。在MP3級 51 例中,實際發(fā)生插管困難者有17 例,即 Sens 為 43,假陰性率(漏診率 false negative proportion, Fnp)為 57%。MP能正確預測 95無插管困難的患者,即 Spec 為 95,假陽性率(誤診率 falsepositiveproportion,

6、Fpp)為 5%sup6/sup 。等于 1998 年提出“零級氣道”的概念,并建議加入 MP分級,使 MP 氣道分級變成 5 級,原有 MP1-4級的診斷標準不變。所謂零級氣道即在 MP分級檢查時,能直接窺見部分會厭。 Ezri 的研究表明 (n=764) :MP0 級的發(fā)生率為1.18%,全部為女性患者(可能與男性與女性之間頸部脂肪分布不同有關),100為 C-L1 級。 MP1級者 C-L2 級和 C-L3 級的發(fā)生率分別為 10.9%和 3.2%。Ezri 指出;對于 C-L1級 MP0級的預測價值高于 MP1級,是 C-L1級的極佳預測指標sup7/sup。MP分級的缺陷在于:多數(shù)研

7、究表明MP對 DI 預測的敏感度和陽性預測價值低、漏診率高,單獨應用不夠理想;客觀性差,觀察者的偏見較大;受病人發(fā)聲的影響,病人發(fā)聲或有發(fā)聲動作時會改善MP分級;不能識別因頭頸活動受限等原因所造成的DI。2.2 頦甲距離( thyromental distance, TMD) 在頭部取最大程度后伸位時,下頜尖端到甲狀結節(jié)的直線距離即為TMD。E1-Ganzouri 對 10507 例的研究表明:TMD6.5cm患者的 5.81 倍。TMD6.0cm對 C-L3 級和 C-L4 級預測的 Sens、Spec、Ppv 和 Npv 分別為 7.0%、99.2%、38.5%和 94.3%。對 C-L4

8、 級預測的 Sens、Spec、Ppv 和 Npv分別為 16.8%、99、15.4%和 99.1%sup5/sup 。說明 TMD6.0對 DL 預測的漏診率高、誤診率較低,僅能預測出 15左右的 DI。 Arne 等對 1200 例的研究發(fā)現(xiàn): TMD6.5cm的 68 例患者中僅 8 例發(fā)生 DI( 指需要采用特殊技術或特殊鏡片才能完成插管 ) ,對 DI 預測的 Sense、Spec、Ppv 和 Npv 分別為 16、 95、12和 96%sup8/sup 。 Bilgin 等對 500 例的研究發(fā)現(xiàn): TMD6cm的 36 例患者中 C-L3 級、 C-L4 級分別為 15 例和 1

9、 例。在 40 例 DI 中有 14 例 TMD6cm。.TMD6cm對 DI 預測的 Sense、Spec、Ppv 和 Npv 分別為 35、 95、 39和 94 sup6/sup。Wong等對例中國婦女(151 例孕婦、260 例非孕婦)的研究發(fā)現(xiàn):TMD7cm,TMD6.5cm和 TMD5.5cm 對 DI(C-L3 級和 C-L4 級 ) 預測的 Sens、Spec、Ppv 和 Npv 分別是100、57、1.8%和 100,100、24.3%、2.3%和 100,72.4%、83.4%、7.5 和 99.4%。 Wong認為 TMD 5.5cm 對中國女性 DL 預測的敏感度、特異

10、度均較高,是較理想的界值,但陽性預測價值仍然很低是其缺陷 sup9/sup 。2.3身高頦甲距離比( ratio of height to thyromental distance, RHTMD)Schmitt 分析不同作者對 TMD的研究結果,推測采用 RHTMD作為 DI 預測指標可能更為科學。經 270 例病人觀察,發(fā)生 DI(指 W-C-L3 級和 W-C-L4 級病人)者有 16 例。發(fā)生 DI 者的平均 TMD為 7.9(SD1.2,R 4.5-12 )cm、RHTMD為 22.1(SD 3.0,R 16.7-39.17) 。 RHTMD和 TMD的 ROC(receiver op

11、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s, 接受者特性曲線 ) 的 AUC(曲線下面積 ) 分別是 0.861(95%CI 0.735,0.987)和 0.812(95%CI 0.677,0.946) 。前者明顯高于后者( P0.007 ),說明 RHTMD對 DI 預測的精確性顯著性高于 TMD。通過 ROC分析 Schmitt 確定 RHTMD的理想界值為 25,對 DI 預測的 Sense 和 Spec 分別為 81和 90; TMD的理想界值是 7cm,預測的 Sense 和 Spec 分別為 81和 73。表明在同樣敏感度時 TMD 的假陽性率較高。 Schmitt

12、認為頸部和下頜骨的長度及軟組織的多少,可因體格和體形的不同而不同,與 TMD相比, RHTMD考慮到了個體差異,所以對 DI 的預測更加精確 sup10/sup 。但是 RHTMD與 TMD一樣,未考慮到導致 DI 的其他因素,與其他指標聯(lián)合應用問題尚待研究。2.4 頦胸距離( sternomental distance ,SMD) 在患者閉口及頭頸最大后伸位時,測定頦結節(jié)到胸骨柄上緣的直線距離, 即為 SMD。Sava 認為 SMD是衡量頭頸活動度的較好指標,通過大量非產科病人(n=507)的研究發(fā)現(xiàn): SMD對 DI 的預測價值優(yōu)于 MP和 TMD,SMD12.5 對 DL 預測的 Sen

13、s 和 Spec 分別為 82.4%和 88.6% sup11/sup 。Ramadhani 對 523 例接受全麻剖宮產患者研究發(fā)現(xiàn):SMD的平均值為 14.28 (SD 1.50 、R 9-20)cm 。C-L1 級和 2 級與 C-L3 級和 4 級的平均 SMD有顯著差異,分別為 14.3 1.49cm 和 13.17 1.547cm。用判別分析和 ROC曲線分析得出預測 DI(C-L3 級和 4 級) 的最佳界值為 SMD13.5cm. 。此界值預測 DI 的 Sens、Spec、Ppv 和 Npv 分別為 66.7%、71.1%、7.6 和 98.4%。如果用 Sava 的界值(

14、TMD 12.5 )預測的特異度會提高 87.3%和 71.1%,陽性預測價值稍有提高 11.1%和 7.6%,但敏感度會明顯降低 44.4%和 66.7%。在臨床實踐中意味著有大量 DI 被漏診。 Ramadhani 認為究竟哪一界值最為合適,尚需更多的流行病學研究; 用 SMD作為 DI 的單一預測指標, 由于未考慮造成 DI 的其它因素,在實際應用中可造成大量漏診和誤診 sup12/sup 。2.5頭頸伸展度( head extension,HE)測量法( W-HE) 讓患者平臥于靠近窗戶的床上(床與窗平行) ,頭部做最大程度后仰, 將一支鉛筆立于患者前額, 并調整鉛筆使之與垂直窗框平行

15、。然后再讓患者做最大程度曲頸,觀察鉛筆向水平窗框移動的角度,即為W-HEsup2/sup 。E1-Ganzouri 等對 10507 例的研究表明: W-HE80的發(fā)生率為 2.2%,對 C-L3 級和 4 級預測的 Sens、 Spec、 Ppv 和 Npv 分別是 10.4%、98.4%、29.5%和 94.4%。對 C-L4 級預測的 Sens、Spec、Ppv 和 Npv分別是 16.8%、97.9%、7.9%和 99.1%sup5/sup 。 Arne 對 1200 例的研究中發(fā)生 DI(標準同文獻 12)者有 50 例; 195 例 W-HE90者中, 27 例發(fā)生 DI。 W-H

16、E90與 DI 有顯著相關性 (P35(kgm2) 皮膚在氣管前軟組織的厚度(聲帶水平) ,同時記錄 TMD、張口度、頸椎活動度、 MP、上切牙突出、頸周徑(在環(huán)狀軟骨水平測量)和睡眠性呼吸暫停(OAS)病史。發(fā)現(xiàn) DI 者( C-L3、4 級)有 9 例,頸前軟組織厚度平均 28mm(SD 2.7mm),而非 DI 者平均 17.5mm,兩者對比有顯著差異( P0.001 )。另外,除頸周徑和 OAS 病史 DI 者與非 DI 者對比有顯著差異外,其余幾項 DI 者與非 DI 者對比無差異。 Eari 建議把超聲檢查頸前軟組織作為病態(tài)肥胖者術前氣道評估的常規(guī),但未確定確切的界值,精確性也未經

17、臨床驗證sup16/sup。結語:由于特殊插管技術層出不窮, 插管失敗和造成嚴重并發(fā)癥的概率日趨降低。但是術前對插管困難的預測和充分準備, 仍然是減少插管意外的根本措施。 不難看出多變量預測較之單變量預測所包含的信息量更大, 精確性明顯提高, 特殊檢查豐富了 DI 的預測手段,但目前研究尚少。要找到對 DI 預測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價值都很理想的預測方法仍需要麻醉學者們的不懈努力。b參考文獻 /b1.Cormack RS, Lehanes J. Difficult tracheal intubation in obstetrics.Anesthesia 1984;39:1105 1111.

18、2.WilsonME, Speiglhalter.Predictingdifficultintubation.Br J Anaesth1988;61:211 6.3.Mallampati SR, Gatt SP. A Clinical sign to predict difficult trachealintubation: a prospective study. Can Anaesth Soc J 1985;32:42934.4.Samsoon GLT, Young TRB. Difficulttrachealintubation:a retrospectivestudy. Anaesth

19、esia 1987;42:48790.5.E1-Ganzouri AR, Robert J, McCarthy RJ, et al. Preoperative airwayassessment: predictive valueofa multivariateriskindex.Anaesth Analg1996;82:1197 204.6.BilginH, Ozyurt G. Screeningtestfor predictingdifficultintubation,a clinicalassessmentinTurkishpatients.AnaesthIntensiveCare1998

20、;26:382 6.7.Ezri T, Warters RD, SzmukP, et al.The incidenceof classzeroairwayand the impact of Mallampati score, age, sex, and body mass index onprecdiction of laryngoscopy grade. Anesth Analg 2001;93:10735.8.Arne J, Descoins P, Fusciardi J, et al.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fordifficult intubation in

21、general and ENT surgery: predictive value of aclinical multivariate risk index. Br J Anaesth 1998;80:140 6.9.Wong SHS, Hung CT. Prevalence and prediction of difficult intubationin Chinese women. Anaesth Intensive Care 1999;27:4952.10.Schmitt HJ, Kirmse M, Radespiel-Troger M. Ratio of patients heightto thyromental distance improves prediction of difficult laryngoscopy.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02;30:7635.11.Sava D. Prediction of difficult tracheal intubation. Br J Anaesth1994;73:149 153.12.Ramadhani SAL, Mohamed L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