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child分級的高hbvdna滴度肝癌介入治療后肝功能損傷程度對比_第1頁
不同child分級的高hbvdna滴度肝癌介入治療后肝功能損傷程度對比_第2頁
不同child分級的高hbvdna滴度肝癌介入治療后肝功能損傷程度對比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不同child分級的高hbvdna滴度肝癌介入治療后肝功能損傷程度對比

在中國,乙狀病毒性肝炎是核電站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超過50%的肝細胞癌患者合并了肝炎。介入治療是無法手術切除的原發(fā)性肝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但由于其可抑制肝臟局部的免疫力,是否加重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從而造成更大的肝臟損傷尚有爭論。Child-paugh分級用于評價肝臟功能已得到廣泛認同,其可從側面了解肝功能的代償潛力。本研究對比不同Child分級的高HBVDNA滴度原發(fā)性肝癌介入治療后肝功能損害情況,為評價肝癌介入治療風險提供理論依據(jù)。1數(shù)據(jù)和方法1.1hbsa+(1)經臨床確診為肝癌;(2)介入治療前乙肝標志物檢測HbsA(+),且HBVDNA≥105copies/mL;(3)腹部超聲或者CT已排除肝硬化。1.2患者性別、年齡及分級選擇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間符合入組標準的初治患者80例?;颊咭话阗Y料:男59例,女21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6.5歲。所有患者均經臨床明確診斷(包括癥狀、體征、腹部強化CT、腫瘤標志物AFP/CA199/CEA等)。將80例患者按Child-paugh分級標準進行分組:ChildA級50例(A級組),ChildB級30例(B級組)。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3志物檢測和肝胰腺指標檢測所有患者治療前均采用血清學酶聯(lián)免疫法進行乙肝標志物檢測和肝功能檢測,包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和膽紅素檢測。介入治療后每周復查肝功能指標,復查4周后,每2月復查1次。1.4肝動脈采血elinger技術兩組均于介入治療前2周開始給予抗乙肝病毒藥物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韋等核酸類似物規(guī)范治療。肝動脈介入栓塞術(TACE)治療方法均采用Seldinger技術,經股動脈穿刺插管,導管置于肝總動脈造影,對比劑總量為30~40mL,流量為4~6mL/s。圖像采集應包括動脈期、實質期及靜脈期。分析造影片表現(xiàn),明確腫瘤部位、大小、數(shù)目及供血動脈后,選擇插管至肝固有動脈或肝右、左動脈支,給予多柔比星灌注化療,隨后注入碘油乳劑栓塞。1.5ctc3.0各分級各病理損害情況將ALT升高超過正常上限(40u/L)定義為肝功能損害,根據(jù)化療藥物毒副反應判定標準(NCI-CTC3.0)對肝功能損害進行分度,0度正常,Ⅰ~Ⅳ度ALT和AST升高分別為高于正常上限的1~2.5倍、2.6~5倍、5.1~20倍及>20倍,Ⅰ~Ⅳ度膽紅素升高分別為高于正常上限的1~1.5倍、1.6~3倍、3.1~10倍及>10倍。介入治療后隨訪6個月。1.6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標準α=0.05。2結果2.1不同chf-b不同分級患者介入治療后2個月和4個月下心功能恢復兩組患者均在介入治療后2周~1個月開始出現(xiàn)肝功能損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大部分ChildA級組患者在介入治療后2個月左右肝功能恢復,而ChildB級組患者則在介入治療4個月左右肝功能恢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2個月功能性健康情況患者心功能損害情況兩組患者介入治療后肝功能的動態(tài)變化數(shù)據(jù)見表1。ChildB級組患者肝功能指標在介入治療后明顯升高,肝功能損害主要為Ⅱ、Ⅲ度損害,差異與ChildA級組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介入治療后2個月ChildA級和B級患者肝功能正常率分別為83%和50%(P<0.01);4個月肝功能正常率分別為88%和67%(P>0.05);6個月肝功能正常率分別為92%和80%(P>0.05)。3不同等級單次給藥后各不同分級患者是否有其不同的指征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比例在50%左右,其中高病毒滴度感染的患者約占50%。介入治療可抑制肝臟的對抗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已有報道化療可以加重乙肝病毒感染的幾率,但是介入治療是否加重乙肝病毒感染的幾率尚有爭論。Lin等報道介入治療前白細胞降低的患者介入治療加重乙肝病毒感染的風險明顯增加。同時也有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高病毒滴度是原發(fā)性肝癌預后不良的獨立預測因素。在我們的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高病毒滴度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接受介入治療后,有一部分患者的病情進行性加重,所以有必要研究這部分群體的臨床特征,為進一步明確高病毒滴度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療指征提供幫助。Child分級是評價肝功能的重要評價系統(tǒng),分為A、B、C三級。C級一般提示肝臟功能較差,不宜進行介入治療。B級患者提示病情持續(xù)加重,往往死于肝功能衰竭或惡病質。我們假設這可能是因為ChildA和B級患者接受介入治療后肝功能損害不同而造成的。本研究中,高病毒滴度的ChildA和B級患者接受介入治療后,B級組患者肝功能損害程度較為顯著,損害程度集中為Ⅱ、Ⅲ度,在介入治療后2個月時損害最為明顯,Ⅱ度以上損害比例達到25%,其原因可能為ChildB級患者肝臟接受介入治療耐受程度差,代償能力差,介入治療損傷和乙肝病毒感染未能控制等。2個月后比例反而降低,分析原因可能為該組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和惡病質的比例增多,隨訪人數(shù)降低造成。ChildA和B級組患者接受介入治療后肝功能損傷的恢復時間和恢復比例有所不同,恢復時間分別集中在介入治療后2個月和4個月。這也提示ChildA級組患者肝功能代償能力較強,對抗介入治療損傷和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較強,所以肝功能恢復較快;而ChildB級組患者不但肝功能恢復時間延后,恢復比例也較低,說明該組患者肝臟功能較差,免疫狀態(tài)低下,介入治療不但不能較好的控制腫瘤的發(fā)展,反而加重乙肝病毒感染,增加了肝衰竭和惡病質的發(fā)生幾率。綜上所述,高HBVDNA滴度的ChildA和B級患者接受介入治療后肝功能損害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