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fù)習(xí):等高線地形圖(講義)解析版_第1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fù)習(xí):等高線地形圖(講義)解析版_第2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fù)習(xí):等高線地形圖(講義)解析版_第3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fù)習(xí):等高線地形圖(講義)解析版_第4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fù)習(xí):等高線地形圖(講義)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02講等高線地形

目錄

01考情透視?目標導(dǎo)航............................................................2

02知識導(dǎo)圖?思維弓|航............................................................3

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3

考點一等高線地形圖......................................................................3

知識點1等高線地形圖..................................................................3

知識點2特殊等高線地形圖.............................................................7

...............................................................................................................................................................................7

知識點1等高線地形圖的計算...........................................................9

知識點2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12

知識點3等高線地形圖的應(yīng)用..........................................................16

易錯提醒..............................................................................19

答題突破地形特征....................................................................20

題型01相對高度計算..................................................................22

題型02陡崖高度的計算...............................................................22

題型03河流流向判讀..................................................................23

題型04閉合等高線判讀...............................................................23

題型05等高線地形圖選點應(yīng)用.........................................................24

題型06等高線地形圖選線應(yīng)用.........................................................24

題型07描述地形特征..................................................................25

考點二地形剖面圖.......................................................................26

知識點1地形剖面圖的繪制............................................................26

知識點2地形剖面圖的判讀...........................................................28

知識點2地形剖面圖的判讀...........................................................28

答題突破等值線的判讀................................................................30

題型01地形剖面圖判讀...............................................................32

題型02通視問題......................................................................33

熱點應(yīng)用..................................................................................35

01湖岸線變化圖的判讀................................................................35

02構(gòu)造等高線與地形等高線的“碰撞”...................................................36

考情清視?目標導(dǎo)航

考點要求考題統(tǒng)計+考點提取

2023江蘇卷,23題,18分,標注陡崖位置及理由,沖積扇的地貌特征及形成條件,沖

積扇區(qū)域建設(shè)鐵路面臨的不利條件

2022湖南卷,6-8題,9分,該地易發(fā)山洪的原因,該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該地形

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間格局有利于當(dāng)?shù)?/p>

等高線地2022江蘇卷,24(2)題,6分,簡述該局部區(qū)域的地勢特征;繪出M河流域與N河流

形圖的判域的分水嶺

讀與應(yīng)用2022遼寧卷,15題,3分,通過等高線判讀出丙氣象站夜間氣溫低的原因

2021湖北卷,18(2)題,6分,結(jié)合等高線地形圖分析建設(shè)該溢流壩的有利條件

2021浙江1月卷,28(1)題,3分,簡述圖示區(qū)域的地形特征

2020山東卷,7題,3分,圖中“魔鬼營地”的位置

2020浙江7月卷,17題,2分,圖H谷地景觀可見于圖I中的位置

地形剖面2023山東卷,18(1)題,3分,補全地形剖面圖

圖的判讀2023湖南卷,19(1)題,4分,補充兩條河流河源段的水位高程變化曲線和圖例

與應(yīng)用2019江蘇卷,6題,2分

命題趨勢:

一般以小區(qū)域等值線圖作為命題載體,從真實生活情境切入,側(cè)重考查等高線地形圖及地形剖面圖

的判讀及應(yīng)用,考查地形對自然現(xiàn)象(如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或?qū)θ祟惢顒拥挠绊?人口

分布、聚落、經(jīng)濟、自然災(zāi)害等)。

大尺度——五大地形類型的判讀: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線稀麻地勢平坦;山

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等高線密集,地勢起伏大;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

下,相對高度較小,地勢起伏和緩;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頂部等高線稀疏,地勢起伏

小;邊緣等高線密集,地勢陡峭;盆地周高中低,內(nèi)部地勢起伏較小,邊緣地勢陡峭;峽谷地形

兩側(cè)高,中部低,等高線密集,地勢陡峭,峽谷兩側(cè)等高線呈對稱分布。判讀

中小尺度——地形部位:山地,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等高線凸向低值為山脊;等高線凸

向高值為山谷;鞍部,兩座山頂之間過渡部分;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

看起止點海拔是否準確;看極值點海

兩點間的相對高度:(n-1)d<AH<(n+1)d;兩點溫差:T差=0.6℃x(H相/100m)判讀

拔是否準確;看地勢起伏是否一致

陡崖的相對高度(H相):(n-1)dwH相<(n+1)d

第一步:將觀測點和被觀測點相連,

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坏雀邊^(qū)巨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如果連線經(jīng)過山峰、山脊,則不可通

小,坡度越??;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等高地視,否則進入第二步;

河流發(fā)育于河谷,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根據(jù)山脊線作河流的分水嶺,確定河流線地形第二步:判斷連線經(jīng)過處坡的類型,

的流域面積;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流速大剖等高線均勻為均勻坡可通視,等高線

形圖

上密下疏為凹坡可通視,等高線上疏

氣候特征應(yīng)結(jié)合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勢高低、坡向(陽坡氣溫高,蒸發(fā)強;陰坡氣溫低,

形下密為凸坡不可通視。

蒸發(fā)弱)等因素

如果比上述情況還復(fù)雜,則繪制地形

選點:大壩應(yīng)建在等高線密集的河流峽谷出口最窄處,應(yīng)避開喀斯特地貌、地質(zhì)斷裂帶等;

剖面圖,等高線密集處畫得陡一些,

庫區(qū)直選在河谷、山谷地區(qū)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港口應(yīng)建在等高線稀疏、等深線

等高線稀疏處畫得緩一些,再連線判

密集的海灣地區(qū),即陸域平坦、港闊水深的避風(fēng)港灣;宿營地選址避開河谷、河邊、陡崖、

斷是否可通視。

陡坡、山頂,適宜選在地勢較高的緩坡或較平坦的鞍部。

選線:交通線一般要求坡度平緩,盡量在等高線之間穿行,線路較短,盡量少占農(nóng)田、少建

應(yīng)用

橋梁,避開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頂?shù)墓?,往往需建盤山公路等;引水線路首先考慮水從

高處往低處流,再結(jié)合距離的遠近確定;輸油、輸氣管道路線盡可能短,盡量避免通過山

脈、大河等

選面:平原宜發(fā)展種植業(yè);山區(qū)宜發(fā)展林業(yè)、畜牧業(yè);工業(yè)區(qū)、居民區(qū)一般選在靠近水源、

交通便利、等高線間距較大的地形平坦開闊處

㈤3

卡點突破語法探究

考點一等高線地形圖

(知識梳理J

知識點1等高線地形圖

一、基本概念

海拔和相對高度

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面上某一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1000米

1500米

一1

500米

I海平面

事實上,海平面是不平的,我國取1952年1月1日-1979年12月31日所測定的黃海平均海水面作為

全國高程的起算面,根據(jù)該高程起算面建立起來的高程系統(tǒng),被稱之為1985國家高程基準。

等高線:是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鄰點所連成閉合曲線。等高線——與海平面平行的平面切過地表與地

面交線的投影。

等高距: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距離。

等高線地形圖:將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鉛垂線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

的比例尺縮繪到圖紙上。

0m等高線常代表海岸線

等高線特征

?同線等高

?同圖等距

?閉合曲線,不相交

?線重必崖

?密陡疏緩

?示坡線指向海拔低的方向

?凸低為脊,凸高為谷

二、大尺度?五大地形類型的判讀

山地:海拔在500高原:海拔500

米以上,相對高度米以上,相對高

大于100米,等高度小,等高線在

線較密集邊緣十分密集,

而頂部明顯稀疏

平原:海拔200丘陵:海拔500

米以下,等高線米以下,相對高

稀稀平直度小于100米,

等高線稀疏

盆地:四周等高線較密集,數(shù)值大;中間等高線較稀疏,數(shù)值小

類型!主要特征

平原海拔TS在20咪以下,等高線稀瑜地勢平坦

,I海拔TS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等高線密集,地勢起伏大。山脈

山地

,處等高線多呈帶狀延伸

丘陵海拔一IS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較小,地勢起僚口緩

I磁多在500米以上,頂部等期稀疏,地勢起伏??;邊緣等高線密集,

同'」地勢闞肖

盆地周高中低,內(nèi)部地勢起伏較小,邊緣地勢陡峭

峽谷I兩側(cè)高,中部低,等高線密集,地勢陡峭;峽谷兩側(cè)等高線呈對稱分布

大陸架是陸地向海洋的自然

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大洋中脊是大洋中新海溝是海洋底部最

一般在200米以內(nèi).海底誕生的地方,火深的地方,最大水

山活動比較強烈.深可達到1萬多米.

大陸坡是大陸架向外

傾斜的陡坡,水深急

劇增至數(shù)千米.

海拔較高

海拔較高,地中間低;

一:四周高,:海拔較低,

面坦蕩或起海拔一般:

500米以:四周山:一般在500深度一

伏不大,邊緣上,地,在200米\坡板塊

嶺環(huán)繞;米以下,地般不超

陡峻以下,地|度繇

勢有起伏,過200

起伏大1面平坦或:

米,富

坡度和緩巨塊碰

起伏?。簼O業(yè)、大博區(qū)

原油氣

資源

平原

三、中小尺度——地形部位及特點

山頂

?等高頻閉合

?中間高四周低

?若數(shù)值往里面減小則為盆地

山脊

?凸低為脊

?山脊線也叫分水線可以推測山脈的大致走向。

?分水嶺是指分隔相鄰兩個流域的山嶺或高地。

流域分水嶺的脊線叫分水線,是相鄰流域的界

線,一般為分水嶺最高點的連線。

山谷

?凸高為谷

?山谷線也叫集水線

?山谷為匯水區(qū),常發(fā)育河流,目河流的流

向與等高線彎曲方向相反。

鞍部

?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

?由一對山脊等高線和一對山谷等高線組成。

或者是兩個山峰等高線中間的部分。山谷

線最高處,山脊線最低處

陡崖

?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

?“線重必崖”

盆地

?閉合曲線,外高內(nèi)低

中小尺度一地形部位及特點

示意圖康iJ粳

1--"—?

等高線特等高線中間等高線凸向低等高線凸向兩座山頂之等高線重合

點局J,四周(氐值為山脊高值為山谷間過渡部分處

地形部位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知識點2特殊等高線地形圖

名稱等高線圖

火山口

急線表現(xiàn)為山

峰頂部大體呈圓

形,火山口處海

拔比周圍低

風(fēng)蝕蘑菇是由風(fēng)蝕柱演變而成的。風(fēng)蝕柱主要發(fā)育在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的基巖地區(qū),經(jīng)過

長期的風(fēng)蝕,形成孤立的柱狀巖石,稱為風(fēng)蝕柱。由于接近地表部分的氣流中含沙量

較多,磨蝕強烈。如再力吐基巖巖性的差異,風(fēng)蝕柱常被蝕成頂部大,基部小,形似

蘑菇的巖石,故稱風(fēng)蝕蘑菇。

風(fēng)蝕簪菇等高線地形圖

在等高線地形圖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處蘑菇石遮擋,用虛線表示,而高處則用

實線表示。如圖中P處即為基部,海拔高度為713m,Q處為蘑菇石頂部,海拔高

度為715m。

特殊等高線地形圖

“岱窗地貌”是2007年8月我國新命名的一種巖石地貌,是沂蒙山區(qū)特有的一種地貌景觀,過去

在地貌上稱之為"方山"。"圉"的頂部平展開闊,鋒巔周圍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面有陡到緩,

遠處觀望,像是戴著平頂帽子的山頭。"圉"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紀石灰?guī)r受了強烈的地殼

切割和抬升運動,經(jīng)過侵蝕、溶蝕、重力崩塌和風(fēng)化等多種外力作用,形成外形呈圓形、山頂平

展,周圍山壁如削、峭壁下陡坡逐漸由陡到緩的地貌形態(tài).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置頂?shù)雀呔€稀疏,

外圍為陡崖(等高線上標有示坡線),向山麓過渡等高線由密集變稀疏。

梯田

梯田一般分布在丘陵地區(qū),

因此等高線海拔不高,密集

處與稀疏處相間分布

新月形沙丘

等高線表現(xiàn)為新月形,坡度

平緩的一側(cè)為迎風(fēng)坡,坡度

陡的一側(cè)為背風(fēng)坡

山前沖積扇

沖積扇的等高線多呈圓弧形,

并上密下疏.多放射性河流或

季節(jié)性河流。等高線通過干河

床時多為"V"字形。

喀斯特地貌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山間洼地以

數(shù)條圓弧形等高線表示,在峰

林頂部和斜坡等高線多以圓形

或橢圓形封閉。

峽谷

兩側(cè)高,中部低,等高線

密集,地勢陡峭;峽谷兩

側(cè)等高線呈對稱分布。

兩山脊間的狹窄部分,是

修建水庫大壩的最好選址。

地上河

在地上河等高線圖中表現(xiàn)

為河道整體部分等高線向

低海拔處凸出,而河床處

等高線則向高海拔處凸出。河流等高我等潛水位城

圖6

地上河也稱懸河,在河流中下游地區(qū),由于地形平坦,水流變緩,加上河道彎曲,水流不

暢,以及中上游來水泥沙含量大等原因,泥沙在河床大量淤積,使河床抬高,人們?yōu)榱朔篮?/p>

而加固加高河堤,從而成為河床底部高于河流兩岸地面的“地上河",如黃河下游、長江荊

江河段等。

知識點1等高線地形圖的計算

(1)計算兩點的相對高度和溫差

①兩點都在等高線:直接讀出兩點的海拔,就可以計算出這兩點的相對高度:

H相=%—£<,

②兩點都不在等高線上:讀取兩點高度時需選取一個高度范圍,采用交叉相減法,可以算出

相對高度的數(shù)值范圍。

如下圖中A、B兩點的相對高度計算:

30矮vH>400米

二交A叉相減

0米VHB>7擊米

200米VH相>400米相對高度范圍

(1)計算兩點的相對高度和溫差

兩點都不在等高線上

兩點間的相對高度:AH=H高-H低

(n-1)d<AH<(n+1)d

注:n為兩點間等高線的球,d為等高距。

可以進一步求出它們的溫度差(高度每增加100m氣溫下降0.6℃)0

TD=30℃-0.6℃T差=0.6℃x(H相/100m)

=28.8℃

(2)估算陡崖高度

首先從圖中讀出在陡崖處重合的等高線中

最大值(H大)、最小值(H小)、等高距d和重

合的等高線的條數(shù)n。200

①陡崖最大海拔(%)

(0,100)

H大W0<H大+d

②陡崖最小海拔(H*小)

(200,400)

H小-d<H最小WH小

③陡崖的相對高度但面

(n-<(n+l)d

位于相鄰兩條數(shù)值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的閉合區(qū)域,在沒有任何前提條件下,閉合等高

線的數(shù)值可以取其相鄰兩條等高線中任何一條等高線的值。

大于大的:相鄰兩條數(shù)值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的閉合等高線如果取了相鄰等高線中的大值,閉合等高線內(nèi)部的取值大于所取的大值

小于小的:相鄰兩條數(shù)值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的閉合等高線如果取了相鄰等高線中的小值,閉合等高線內(nèi)部的取值大于所取的小值

(4)計算坡度大小

展產(chǎn)—垂直相對高度(H)

號篇;實際水平距離(L)

H為兩點相對高度,可由兩點等高線數(shù)值求出;L為兩點實際水平距離,可由圖中

比例尺與兩點的圖上距離算出;a為坡度,可根據(jù)H/L的值從數(shù)學(xué)用表中查出。

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小

(4)計算坡度大小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情況下

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4)計算坡度大小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的情況下

“大就大”,即其他條件相同,

只有1個條件不同則不同的這個

條件大,則坡度就大。

500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D>B

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經(jīng)典高考題)下圖示意某小區(qū)域地圖。圖中等高距為100米,瀑布的落差為72米。據(jù)此完成4?5

題。

1.Q地的海拔可能為(

A.90米

C.340米

2.橋梁附近河岸與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

C.360米D.410米

【答案】LD2.C

【解析】1.根據(jù)圖中山峰的海拔(580米)及圖中等高距(100米),可推知海拔580米山峰外側(cè)的閉合等高

線的數(shù)值為500;結(jié)合河流流經(jīng)地區(qū)是該區(qū)域海拔最低的地區(qū)且兩側(cè)等高線數(shù)值是相等的,可推知Q

地西側(cè)的等高線的數(shù)值為400,則Q地的海拔在400米到500米之間,故選D。

2.根據(jù)瀑布的落差為72米可判斷,瀑布底部的海拔在200米到228米之間,由于圖中橋梁還位于瀑布

的下游,因此橋梁附近河岸的海拔低于瀑布底部的海拔;而瀑布底部與山峰的高差在352米到380米

之間,因此橋梁附近河岸與山峰的高差肯定大于352米,但小于380米,故選項C正確。

知識點2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判斷沔充流向及流域面積(基礎(chǔ))/

判斷河流流向由海拔高處流向低處。發(fā)育于河谷,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判斷流域面積根據(jù)山雌作河流的分水嶺,確定河流的流域面積

判斷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

等高麗秦而可否,麗吳、永礴窗壬富,迂誨題拓晟淳希;

判斷水文修正

河流流量除與降水量有關(guān)外,還與流域面積(集水區(qū)域面積)有關(guān)

(2)結(jié)合地形特征判斷氣候特征及差異

氣候特征應(yīng)結(jié)合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勢高低、坡向(陽

判斷氣候特征

坡氣溫高,蒸發(fā)強;陰坡氣溫低,蒸發(fā)弱)等因素

求出高度差,再用氣溫垂直遞褥。。(計算溫度

氣溫62/100m

判斷氣候差差,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異降水迎風(fēng)坡降水多于背風(fēng)坡

光照陽坡多于阻坡,同一種植被在陽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阻坡

............

(3)根據(jù)等高線的數(shù)值和疏密判斷地勢坡度

根據(jù)等高線數(shù)值判斷地勢高低:

數(shù)值大,即海拔高,地勢高;數(shù)值

小,即海拔低,地勢低。

坡根據(jù)等高線的疏密程度判斷坡度陡緩:

度在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坡

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坡的類型

均勻坡:等高線間隔均勻,上等高線上密下疏為凹坡

下坡度均勻一致等高線上疏下密為凸坡

(4)根據(jù)等高線的數(shù)值和疏密判斷地形和地勢

|判斷地|主要根據(jù)等高麒值的大小來判定。數(shù)值大,地勢高;數(shù)值小,地勢低。若|

勢高低|圖中沒有數(shù)值注記,可根據(jù)示坡線來判斷,示坡線總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宏觀地平原: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線稀疏,且較為平直;丘陵:海拔在500m

|形判讀|以下,相對高度小于200m,等高線稀疏,彎折部階較和緩;山地:海拔在

^500m以上,相對高度大于200m,等粉較密集;高原:海拔高(500m以

|上),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十分密集,在內(nèi)部明顯稀疏;盆地:海拔沒

有一定標準。四周等高線較密集,數(shù)值大;中部等高線較稀疏,數(shù)值小

真題引額J

3.(2023?江蘇卷)某地規(guī)劃的鐵路穿過一沖積扇。下圖為“某地地形及規(guī)劃鐵路位置示意圖”。據(jù)此回答下

列問題。

(2)描述圖中沖積扇的主要地貌特征______,并從物質(zhì)來源、動力機制等角度簡析沖積扇的形成條件

(3)從地貌角度,分析圖中沖積扇區(qū)域建設(shè)鐵路面臨的不利條件。

【答案】⑴等高線重疊(重

合)

(2)呈扇狀;扇頂高,扇緣低(中間高,兩側(cè)低);扇面發(fā)育溝谷,地形起伏大;沉積物由扇頂?shù)缴染?/p>

逐漸變細。

上游有豐富的碎屑物質(zhì),提供物質(zhì)來源;河流出山口后,流速變緩,泥沙大量堆積;扇面受流水侵

蝕,形成溝谷;存在較寬的地形平臺,利于沉積物堆積。

(3)地形起伏大,不利于施工;存在山洪風(fēng)險,威脅鐵路安全;地基物質(zhì)松散,不利于建設(shè)。

【詳解】(1)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圖中中間山峰的北側(cè)有等高線重合(重疊),說明該處有陡崖分布,

根據(jù)圖示信息選擇合適的圖例,標在圖中的對應(yīng)位置,如下圖所示:

(2)根據(jù)所學(xué)知識可知,沖積扇呈現(xiàn)扇形地貌;沖積扇地勢呈現(xiàn)由扇頂?shù)缴染壷饾u降低的趨勢;根據(jù)

圖示信息可知,該沖積扇上有多條河谷存在,地勢起伏較大;沉積物顆粒大小由扇頂?shù)缴染壷饾u變細。

當(dāng)河流流經(jīng)山區(qū),流速較快,搬運能力較強,上游有大量的碎屑物質(zhì),河流攜帶大量泥沙,為沖積扇

提供物質(zhì)來源;當(dāng)河流流出出山口,河流流速降低,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形成沖積扇地貌;當(dāng)?shù)睾?/p>

流較多,沖積扇遭受流水侵蝕,形成大量河谷;沖積扇形成較寬的平臺地貌,為河流沉積提供良好的

沉積環(huán)境。

(3)根據(jù)上題分析可知,該沖積扇有多條河谷發(fā)育,地勢起伏較大,不利于施工;當(dāng)?shù)赜泻恿髁鹘?jīng),

地處山區(qū),有山洪爆發(fā)的可能,影響鐵路安全;沖積扇沉積物較松散,影響鐵路的路基安全。

知識點3等高線地形圖的應(yīng)用

(1)等高線地形圖與工程選址

選點區(qū)位要求圖示

①選在兩側(cè)等高線密集的河流峽谷最窄處(“肚

山大口小”,觸!工程量?。ㄒ蛟撎幹喂こ塘?/p>

露小、造價低、庫區(qū)容量大);

水庫:②應(yīng)避開喀斯特地貌、地質(zhì)斷裂帶,并考鎮(zhèn)民、

壩址生態(tài)等問題

庫直選在河谷、山谷地區(qū),或"口袋”形的洼地或

區(qū)小盆地,以保證有較大的集水面積和庫容

(1)等高線地形圖與工程選址

庫區(qū):“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

①水源充足易于集水。

②集水面積大,庫容量大。

③人口稀少,移民工程量小。

④少淹沒生產(chǎn)設(shè)施等。

壩址:“口袋形"洼地出口處。

圖例環(huán)石林廣刃河流鐵路西城鎮(zhèn)區(qū)

①壩身短,工程量小。IN

在A處,理由是:①峽谷口,工程量少;

②造價低。

②移民少;③不淹沒鐵路。

(1)等高線地形圖與工程選址

選點區(qū)位要求圖示

療養(yǎng)院應(yīng)建在坡度較?。ǖ雀呔€稀疏)、向陽、

背山面水(河、湖、海)、氣候宜人、空氣清新

的地方,且有交通線通過,交通便利處□

野外宿營地應(yīng)避開河谷,閃頁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

發(fā);

宿營地

避開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的傷害;

應(yīng)選在地勢較高的緩坡或較平坦的鞍部宿營

宿營地

(D等高線地形圖與工程選址

選點區(qū)位要求圖示

港口

K機

主導(dǎo)風(fēng)向

?航空港應(yīng)建在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要求地形鐵

平坦開闊、坡度適當(dāng)、易排水;河

?地質(zhì)條件好;

斯空港A

?跑道與盛行風(fēng)向平行;

?氣象條件好,多晴朗天氣;

?與城市保持適當(dāng)?shù)木嚯x等

(1)等高線地形圖與工程選址

甲、乙、丙、丁哪里建港口最適合,理由?

港口(單位:m)

水域條件:

(1)港闊水深,利于航行(等深線密集)。

(2)地處海灣,背風(fēng)避浪。

陸域條件:

⑴地形平坦利于建港(等高線稀疏)。

⑵經(jīng)濟發(fā)達,腹地廣闊。

我國某海灣附近等高線、⑶有大城市為依托。

等深線分布圖

(4)與公路鐵路河流相聯(lián)系,實現(xiàn)海陸聯(lián)運。

⑸基巖海岸,不易淤積。

(2)等高線地形圖在生產(chǎn)實踐中的應(yīng)用

選線區(qū)要求圖示

①選擇坡度平緩、線路平直、彎路較少的線路;

公路

②盡量少過河建橋、盡量少占農(nóng)田,翻山時多通過

選線

公路、鐵鞍部,避開陡崖、陡坡等;

路③陡坡處線路要呈"之"字形彎曲,以降低施工難

度和建設(shè)成本,并保證運行安全;EHF

④通往山頂?shù)墓?,往往需建盤山路等。

首先考慮水從高處往低處流(自流),避免

引水路線通過山脊等障礙,路線盡可能短(圖中①線更

合理)

輸油、輸

路線盡可能短,盡量避免通過山脈、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難度和建設(shè)成本

氣管道

(2)等高線地形圖在生產(chǎn)實踐中的應(yīng)用

選址要求:

(1)盡量與等高線平行,以降低坡度。

(2)陡坡處線路呈"之"字形,以降低坡度。

(3)盡量少過河架橋、少建隧道。

(4)避免垂直穿越多條等高線。

(5)避免通過高寒區(qū)、沙漠區(qū)、沼澤區(qū)、

永久凍土區(qū)和地下溶洞區(qū)等。

(2)等高線地形圖在生產(chǎn)實踐中的應(yīng)用

選面區(qū)位要求圖示

根據(jù)等高線地形圖反映的地形類型、地勢起伏、坡度

陡緩,結(jié)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提出農(nóng)、林、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布

牧、漁業(yè)合理布局的方案。

平原宜發(fā)展種植業(yè);山區(qū)宜發(fā)展林業(yè)、畜牧業(yè);湖、

海、水庫等發(fā)展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HIII—I

多選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線間距較大的地形

平坦開闊處

工業(yè)區(qū)、居工業(yè)區(qū):河流下游、盛行風(fēng)下風(fēng)向

聚落:一般山區(qū)聚落多分布在地勢較低的河谷地帶(地

民區(qū)選址

勢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積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

山區(qū)聚落規(guī)模小、數(shù)量少;平原地區(qū)聚落數(shù)量多、規(guī)

、河流.湖泊

模大(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q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