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語文專項復習:意象、畫面與意境(講義)解析版_第1頁
2025年中考語文專項復習:意象、畫面與意境(講義)解析版_第2頁
2025年中考語文專項復習:意象、畫面與意境(講義)解析版_第3頁
2025年中考語文專項復習:意象、畫面與意境(講義)解析版_第4頁
2025年中考語文專項復習:意象、畫面與意境(講義)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古代詩文閱讀

第01講意象、畫面與意境

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課標要求

?考查形式

>命題趨勢

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考點一詩歌的意象

考點二畫面描繪

考點三詩歌的意境

04題型精研?考向洞悉

題型一詩歌鑒賞選擇題

題型二詩句賞析

?考向01意象識別與情感分析題

?考向02畫面描繪題

>考向03意境概括題

1

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一、課標要求

三個方面七個內容具體要求

欣賞品位與審培養(yǎng)欣賞能力注重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對詩詞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美情趣體會情感價值引導學生體會古代詩詞中蘊含的豐富情感。

理解詞句含義理解古代詩詞中詞句的基本含義,讀懂詩歌的大致內容。

理解與分析把握作品思想內涵深入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主題。

分析藝術手法了解詩歌常見的文學體裁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xiàn)手法。

文化傳承與素體會民族精神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詩詞作品,體會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

養(yǎng)提升提升綜合素養(yǎng)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二、考查形式

類別題型舉例

意象識別與情感分析題這首詩寫出了哪些意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意象作用分析題詩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

畫面描繪題XX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畫面?請發(fā)揮想象,描繪XX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

意境概括題概括詩歌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三、命題趨勢

1.考查形式方面

主觀題比重增加:中考語文詩歌賞析中,主觀題的比重逐漸增加,意象、畫面與意境的考查也多以主

觀題形式出現(xiàn)。

綜合考查增多:將意象、畫面與意境的考查與其他知識點,如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主題思想、詩人的情

感等相結合,進行綜合考查。

2.考查內容方面

2

課外詩歌比重上升:除了對課內經(jīng)典詩歌的考查外,課外詩歌在中考中的比重有所上升,這就要求考

生不僅要熟悉課內詩歌的意象、畫面與意境,還要具備遷移運用的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對課

外詩歌進行準確的賞析,理解其中的意象內涵、描繪畫面和把握意境特點.

關注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命題會更加注重引導考生關注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通過對

詩歌意象、畫面與意境的賞析,體會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內涵。

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3

題型詩歌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1.找出詩歌中的意象。

2.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

3.指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描寫了……意象,組成一幅……的畫面,

營造了……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

情(或:給人……的啟示和思考)。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考點一詩歌的意象

1.定義

意象是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簡單來說,就是詩人用來表達情感的具體事物。例如,

“月亮”這一意象在很多詩歌中常常代表思念之情。

2.意象作用

①營造意境。意象的作用之一是造境,眾多意象組合在一起,渲染了某種氛圍,奠定了感情基調。思

考的著力點在于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

②表情達意「一些傳統(tǒng)意象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出

“詩人的羈旅之苦”,“空城落花”傳達出“作者對國勢衰危的哀嘆”和“一腔的愛國情”。意象在傳達

情感方面的作用由具體詩歌而定。

③襯托人物。一是為人物的活動提供環(huán)境和背景,二是襯托人物節(jié)操或性格。

3.常見意象

送別類:楊柳、長亭、南浦、美酒。

思鄉(xiāng)類:月亮、鴻雁、茄羹妒膾、雙鯉。

愁苦類: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鵑、斜陽

愛情類:紅豆、蓮、連理枝、比翼鳥。

戰(zhàn)爭類:投筆、長城、樓蘭、柳營、請纓、羌笛。

4

閑適類:五柳、東籬、三徑、菊花。

針對訓練

(2024?陜西西安?二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甲】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乙】

己亥雜詩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甲】【乙】兩首詩中都含有“日”的意象,其意蘊有什么不同?

2.畢業(yè)在即,老師想送給同學們一句寄語以激勵大家。請你從以上兩首詩中選擇最恰當?shù)脑娋?,并說明理

由。

【答案】1.【甲】詩中的“日”是指初升的太陽。表現(xiàn)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

【乙】詩中的“日”是黃昏的太陽。表達了作者無盡的離愁和感嘆韶光易逝、國勢衰退的悲涼之情。2.“不

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體現(xiàn)了作者的遠大抱負,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情操。而畢業(yè)在即,

用此句可以來激勵大家要勇于攀登,不怕困難。

【解析】1.本題考查對詩歌意象的正確理解。

根據(jù)甲詩第二句中的“日升”一詞可知,這里說的“日”指的是初升的太陽。聯(lián)系最后兩句可知,詩人不怕那些

浮云遮住自己遠望的眼睛,因為他已經(jīng)站在最高的一層。古人多用“浮云”比喻生活中的奸邪小人。詩人在第

二句中點明“日升”,最后兩句提到了自己不怕那些小人,表達了作者改革的決心與朝氣,對自己和改革的前

途充滿了信心。

根據(jù)乙詩第一句“白日斜”中的“斜”字點明了時間,正是白日西斜的日暮時分,這里的“日”指的落日。作者此

時年老辭官,離開京城,所以詩人借落日表達了自己離開多年生活的京城的惆悵與時光易逝的感慨。同時“白

日斜”也有暗示國家運勢如同白日西斜一般,逐漸衰落,內心因此而愁苦。

2.本題考查對詩歌的個性化解讀。

畢業(yè)在即,作為激勵大家的語句,需要有積極正向的氣勢,其中甲詩更能引導人們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

度。其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意思:我不害怕漂浮的云把眼遮住,當然是因為我身處最高

處。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而

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揭示了登高望遠,就能不畏懼艱難險阻,敢于挑戰(zhàn)一切的哲理。自然用

5

在畢業(yè)季,老師來激勵同學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yǎng)方面,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在困難和阻礙面前,要敢于

堅持自己的觀點和主張。

考點二畫面描繪

一、考點要求

畫面描繪,就是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詩句中展現(xiàn)的畫面。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

生賞析詩歌意境的能力。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沒有意象就沒有意境。體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詩歌的意象來

完成。

二、提問方式

1.展開想象,用形象的語言描繪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2.詩歌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用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描繪。

三、答題思路

1.找全描寫的事物(主要找名詞)。

2.找出事物的修飾語(形容詞、動詞為主,修飾語要找準)。

3.連詞成句描述景物(加修飾語和其他句子成分)。

4.展開聯(lián)想想象豐富句子連綴成畫面(盡量加上人物活動,用生動富有藝術感的語言寫)。

注意:描述畫面不是指翻譯,不一定要按照詩句的順序,同時可以對時間地點人物等進行合理推測想

象,運用修辭或修飾性的句子描述畫面,力求語言優(yōu)美,符合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和詩歌要營造的意境,符

合題目字數(shù)要求。

針對訓練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請簡要分析頷聯(lián)中“征蓬”“歸雁”兩個意象在表情達意方面的效果。

2.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最少用一種修辭手法生動地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所展現(xiàn)的畫面。

【答案】1.詩人以“征蓬”“歸雁”自比,寫出自己好像“征蓬”一樣隨風出了關塞,又好像“歸雁”一般進入胡

天,漂泊不定,孤苦無依,凄涼而悲壯。2.在無邊無際的大漠上,一股狼煙直沖云霄;在如帶的黃河上

空,一輪又大又圓的太陽正孤懸于地平線之上,徐徐下落。

6

【解析】1.本題考查意向的作用。

頷聯(lián)“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的意思是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詩人以“蓬”、

“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翩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

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抑郁和孤寂落

寞。

2.本題考查畫面描繪。根據(jù)詩意,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最少用一種修辭手法描繪出詩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即可。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意: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云霄,黃河邊上落日渾圓。

示例:莽莽大漠,一片蒼茫,遙遠無際。極目遠眺,平靜的像是已經(jīng)靜止了的遠方,那古舊的烽火臺上的

狼煙十分顯眼醒目,如此浩瀚無邊的邊疆大漠上,這本是莊嚴肅穆的烽火,此時看來又是何等的孤寂寥落。

黃河靜靜的流淌著,仿佛一帶而過,長河盡頭,便是那最令人心醉卻也最令人心碎的落日。至塞上,方知

天地寬廣,至塞上,方知生命無際!

考點三詩歌的意境

意境是詩中意與境兩個因素的和諧統(tǒng)一。意是詩人在詩中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所描繪的藝術圖

景。所謂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

術境界。

一、常見題型

1.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二、答題步驟

1.分析形象含義、描摹詩歌圖景。

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寫的意象、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這里有兩個要

點,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

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適當加以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2.概括意境特點。

在描摹出圖景后,結合主旨分析為什么要寫這一形象,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或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

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或雄渾壯闊、高闊遠深,或恬靜優(yōu)美、或蕭瑟凄涼、或生機勃勃、或孤

寂冷清……準確體現(xiàn)其特點和情調。

3.剖析作者思想。

根據(jù)詩歌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為:離愁別緒、羈旅情愁、思鄉(xiāng)懷遠、

閑適恬淡、樂山好水、感時傷世、吊古傷今、憂國憂民、言志抒懷、嘆惋諷諫等。切忌空洞,要答具體。

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哀傷的情懷”是不夠的,還應答出為什么而“哀傷”。

針對訓練

7

(2024?江蘇無錫?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棄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②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咒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備,廬山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醍陌④上三更月。

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

【注】□這首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當時辛棄疾閑居信州,為送別友人李正之入蜀赴任而寫

的。口繡衣:官服。口相如檄:指司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撫巴蜀百姓??阢~醍陌:代指襄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閱讀以上詩詞,回答問題。

(1)面對友人的離別,兩位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有何異同?

(2)小吳選用《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旋律為《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的朗誦配樂,你認為合適嗎?請結

合詞作說明理由。(提示:可從意象、意境、手法等任一角度分析)

歌曲名稱歌詞選段歌曲風格

情感深厚,氣魄

看鐵蹄錚錚/踏遍萬里河山/我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住日月旋轉/愿

《向天再借五百年》宏大

煙火人間/安得太平美滿

【答案】(1)同:都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以及即將與友人分別的安慰與鼓勵,都用積極昂揚的樂觀心態(tài)

取代離愁別緒。

異:辛棄疾寓友情于時事,抒發(fā)詞人熱愛祖國山河、渴望收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信念;王勃則體現(xiàn)出高遠

的志趣和豁達的胸襟。

(2)示例一:合適。上片開頭化用李白“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詩句以及寫“一杯送”“繡衣行客”營造離別的悲

涼氛圍,表達對友人惜別的情誼,與曲風深厚情誼相符。

示例二:合適。下片描寫“荊楚路”的美景,寓情于景,“千古浪”“三更月”“萬里雪”等意象開闊大氣,營造

出豪邁壯美的意境,與曲風宏大的氣魄相符。

【詳解】(1)本題考查詩詞情感分析。

結合《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中的“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可以看出,作者開篇點出李之入蜀與

己之送行,雙雙入題,顯得情親意摯,依依難舍。結合“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可以看出,作者是時

8

45歲,正是“不惑之年”,大有作為的時候。然而“多病”,這一“病''字,包含就多了,更何況“多病”。稼軒正

當中年,而一放就是三年。又正是祖國被侵占的時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驅除外侮,卻非要閑置如此,內憂

外患,不能不“病”。所以他才用“還自嘆”三字領起下面兩種難堪:已是自己閑置生愁,怎當堪用的同志又遭

遠調,離開了中央,這一來抗戰(zhàn)派淘汰將盡矣。所以這種離別,不止友情,更關系國家的命運,才是最大

的痛楚。

結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頸聯(lián)“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可以看出,作者認為,遠離分不開知己,只

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表現(xiàn)友

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恒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fā)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盁o為在歧路,兒

女共沾巾",完全掃除了送別詩“流淚”“傷感”的余習,一反離愁別恨的常調。

由此可概括出,兩詩詞都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即將與友人分別的惜別之情,都不是傷感的,充滿了

離愁別緒的,而是有積極昂揚的樂觀心態(tài)。

不同點在于辛棄疾的詞還與自己的渴望國家統(tǒng)一的志愿結合在一起;王勃則只是表達出送別時的豁達。

(2)本題考查詞的意象、意境、手法賞析。首先明確:合適。然后從任一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意境:作者用“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點出李之入蜀與己之送行,雙雙入題,顯得情親意摯,依依難舍。

“登天”借用李白詩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暗含此行之艱難,表達詞人對朋友及入蜀的擔憂;與曲風深

厚情誼相符。

意象:結合“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備,廬山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鞋陌上三更月”可以看出,作者

勸友人莫要流淚傷心,請用詩寫下一路美好景色:廬山的豐姿,赤壁的激浪,襄陽的明月?!扒G楚路”這一帶

是沒有被敵人占領的,如此美景,宜愛宜惜。愛,就要珍重它;惜,就要保護它。這些南方的美景,豪邁

壯美,意境開闊,與曲風的氣魄宏大相合。

手法:結合“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友人借著這首《喻巴蜀檄》讓金人聞風

心驚。友人文才出眾,希望他大展身手,為國立功建業(yè)。這兩句巧妙地安上了諸葛亮的《出師表》和司馬

相如的《喻巴蜀檄》的典故,寫得氣勢磅礴,不惟文武兼領,且用事恰切,寓意深刻。與曲風宏大的氣魄

相符。

題型精研?考向洞悉?

題型一詩歌鑒賞選擇題

1.【最新中考真題】(2024?內蒙古通遼)東東準備了古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和你一起學習,請

選出理解有誤的一項()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9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A.題目中“酬”是以詩相答的意思。作者在酒宴上收到白居易的贈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遂作此詩

答謝。

B.首聯(lián)中“二十三年”寫出了白居易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作者對白居易屢遭貶謫、懷才不遇的深切同

情。

C.頷聯(lián)借用典故,借“聞笛賦”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借“爛柯人”抒發(fā)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

D.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都表達了詩人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后人常用頸聯(lián)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

物的道理。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詩句內容。

B.首聯(lián)“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中的“二十三年”并非指白居易被貶的時間,而是指作者劉禹錫自

己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之地的時間。這句詩表達的是作者對自己長時間被貶、身世飄零的感慨,而

非對白居易的同情。故B項理解有誤。

故選B。

2.【最新中考真題(2024?湖北武漢)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題。

從軍

【唐】劉庭琦

朔風吹寒塞,胡沙千萬里。

陣云出岱山,孤月生海水。

決勝方求敵,銜恩本輕死。

蕭蕭牧馬鳴,中夜拔劍起。

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通過描繪凜冽的北風和無垠的黃沙來表現(xiàn)邊塞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

B.頷聯(lián)中涌動的層云和孤懸的明月烘托出戰(zhàn)斗場面的宏大與戰(zhàn)況的慘烈。

C.頸聯(lián)通過邊塞將士的主動求戰(zhàn)和舍身忘死來凸顯他們的勇敢與忠誠。

D.尾聯(lián)中將士們保持警覺隨時準備應戰(zhàn)的場景,展現(xiàn)了他們的昂揚斗志。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

B.頷聯(lián)描繪了涌動的層云從岱山升起,孤懸的明月從海上升起的景象。這種景象更多是為了渲染一種壯闊而

神秘的氣氛,描述的是從軍環(huán)境,而非直接展現(xiàn)戰(zhàn)況的慘烈;

故選Bo

10

題型二詩句賞析

A考向01意象識別與情感分析題

【新考法】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秋江送客

【唐】白居易

秋鴻次第過,哀猿朝夕聞。

是日孤舟客,此地亦離群。

濠;蒙潤衣雨,漠漠冒帆云①。

不醉;尋陽酒,煙波愁殺人。

【注釋】冒帆云:指煙像船帆和云朵一樣緩緩向上升起。

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判斷,不無碰的一項是()

A.借“秋鴻”象征離別,用“哀猿”營造哀婉的離別氛圍,為下文抒發(fā)離別之情作鋪墊。

B.作者借景抒情,通過描繪“秋鴻”、“哀猿”、“細雨”、“孤煙”等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由此引發(fā)的喜悅之情。

C.詩中的孤舟客人和離群的環(huán)境,強調了孤獨和別離的情緒。

D.全詩無一“送”字,卻字字繪別景,句句蘊別情。

2.小語同學發(fā)現(xiàn)《黃鶴樓》中“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和本詩的“不醉潺陽酒,煙波愁殺人”都

出現(xiàn)了“煙波”這個意象,請結合這兩首詩歌的內容,分別說說兩首詩中“煙波”這一意象及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答案】1.B2.“煙波”指江面彌漫的霧氣?!饵S鶴樓》中借江面的煙波浩渺烘托出詩人的愁緒或表達

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秋江送客》中則借潺陽江上的縷縷煙波渲染了詩人與友人離別時的傷感氛圍,

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答出任意四點即可)

【解析】L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辨析。

B.有誤,詩中“秋鴻次第過,哀猿朝夕聞”描繪了離別之象和哀傷的氛圍,“濠濠潤衣雨,漠漠冒帆云”描繪的

是細雨打濕衣服、孤煙升起的凄涼景象,“不醉潺陽酒,煙波愁殺人”更是直接表達了憂愁。整首詩表現(xiàn)的是

詩人的離愁別緒,而不是喜悅之情;

故選B。

2.本題考查對比閱讀及詩歌意象情感。

在《黃鶴樓》里,“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日暮”時分本就易引發(fā)愁緒,而眼前浩渺無垠、無

邊無際的“煙波”,即江面上彌漫的霧氣,使詩人的視野變得模糊不清。這種朦朧迷茫的景象,恰似詩人內心

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與尋覓而不得的惆悵心境。詩人站在黃鶴樓上,望著那一片煙波,不知家鄉(xiāng)在何處,心中的

愁緒被這煙波無限放大,烘托出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愁。

在《秋江送客》中,“不醉濟陽酒,煙波愁殺人”,當時詩人正處于秋江送別友人的情境下。濟陽江上的“煙

波”,那緩緩升起、繚繞的霧氣,如同詩人心中因友人即將離去而產(chǎn)生的縷縷哀傷。在這充滿“煙波”的江面

11

上,友人即將遠行,離別的傷感彌漫在空氣中,借“煙波”渲染出詩人與友人分別時濃重的不舍與惆悵之情,

將離別的愁緒具象化,讓讀者更能感同身受。

【易錯易混題】閱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完成下面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詩歌第一句中“楊花落盡”之時正是(時間),而“子規(guī)”的鳴叫聲又有特點。詩人借這兩

個意象,來表達他得知友人降職遠調時的心情。

2.李白詩歌想象奇特的特點在本詩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請結合畫線詩句,說說詩人如何借助擬人修辭實現(xiàn)

奇特想象的。

3.古詩詞中有許多送別詩,下面詩句不呈表達送別之情的一項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B.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C.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答案】1.暮春哀婉凄切擔憂2.示例:詩人將明月人格化,賦予明月以人的情感,

讓明月成為傳遞“愁心”的使者,伴隨友人跨越時空限制,遠行至夜郎以西。既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被貶的深切

同情,又展現(xiàn)了詩人的奇特的想象。3.B

【解析】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詩歌第一句中“楊花落盡”之時,通常正值暮春時節(jié),也就是春季將盡、夏季初臨的時候。楊花在春天盛開,

隨著春季的結束而紛紛落盡,因此“楊花落盡”常被用來象征春天的結束。而“子規(guī)”的鳴叫聲,則具有凄切、

哀傷的特點。子規(guī),即杜鵑鳥,其啼聲哀怨動人,常被文學作品用來表達離愁別緒或哀思之情。

詩人借這兩個意象一暮春時節(jié)的楊花落盡和凄切哀傷的子規(guī)啼鳴,來表達他得知友人降職遠調時的悲傷、

愁苦心情。這種情感與詩歌的主題緊密相連,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巧妙地傳達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

這兩句的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你一直到夜郎以西。詩人將“愁心”這一抽象的

情感與“明月”這一具體的自然景象相結合,通過“寄”這一動作,賦予了愁心以生命力和主動性,仿佛它能夠

被詩人主動寄送出去。這種將抽象情感具象化,并賦予其行動能力的寫法,本身就是一種奇特的想象。然

后,詩人進一步通過擬人修辭,讓“明月”成為了傳遞愁心的使者。在詩中,“明月”不再僅僅是一個無生命的

自然物,而是被賦予了情感和行動的能力,它愿意并且能夠承載詩人的愁心,一路跟隨被貶謫的友人,直

到遙遠的夜郎以西。這種將自然景象人格化的寫法,不僅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也使得詩人的想象更加奇

特和生動。通過這種擬人修辭和奇特想象,詩人不僅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關懷和思念之情,也展現(xiàn)了自己

豁達、超脫的胸懷和對自然景象的深刻理解。這種將抽象情感與自然景象巧妙結合的寫法,正是李白詩歌

中想象奇特特點的生動體現(xiàn)。

12

3.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要求選出不是表達“送別之情”的一句。

A.這句詩通過比喻桃花潭水的深邃來強調汪倫對詩人的深厚情誼,雖然標題是《贈汪倫》,但內容實際上

隱含了離別和送別的情感,因為“送我情”已經(jīng)暗示了離別的場景。

B.這句詩主要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渴望回歸的心情。詩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了春天的景色,而

“明月何時照我還”則直接抒發(fā)了詩人對歸期的期盼。這句詩并沒有直接表達送別之情,而是側重于詩人的思

鄉(xiāng)之情。

C.這句詩是典型的送別詩,通過勸酒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即將遠行的友人的深情厚誼和不舍之情。

故選B。

A考向02畫面描繪題

【易錯易混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詩句“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詩中的“見南山”可否改為“望南山”?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1)描繪了傍晚山色美好、飛鳥結伴投林的景象,這是一幅悠閑恬靜的美好畫卷。

⑵示例1:不可以。“見”指的是無意中看到,“望”是有目的地觀望?!耙姟备鼙憩F(xiàn)悠然我的心境。

示例2:可以。南山和山氣、飛鳥一樣,都是“望”中所得,并不是無意“見”到的?!巴弊植拍芮昂蠼y(tǒng)一。

【詳解】(1)本題考詩歌畫面。答題時注意要依據(jù)詩句展開合理想象,結合詩句意思來分析。

例如:太陽下山了,南山籠罩在漸漸升騰的云氣之中,顯得非常美麗。外出覓食的鳥兒,呼朋引伴,成群

結隊地飛回巢穴。這里描繪了傍晚的景色,飛鳥回巢的恬靜美好畫面。

(2)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境。將“見”改為“望”不好。

“見”字表現(xiàn)了詩人看山不是有意之為,而是采菊時,無意間,山入眼簾,而“采菊”這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

它包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此處用“見”便能與之相照應。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13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請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形象的語言描繪頷聯(lián)所展現(xiàn)的畫面。

2.同樣寫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與本詩中“淺草才能沒馬蹄”抒發(fā)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示例:有幾處早來的黃鶯,爭先恐后地飛到向陽的枝頭上啼鳴;不知是哪家新來的燕子,又在

湖邊不停地銜泥筑巢。2.《春望》中“城春草木深”寫出春天城內草木叢生的景象。詩人以長安城里草

木叢生、人煙稀少來表現(xiàn)國家殘破的景況,表達自己沉痛的心情?!皽\草才能沒馬蹄”寫出春草剛露出,僅能

遮沒馬蹄的早春之景,表達詩人對早春景物的喜愛之情。

【解析】1.本題考查意象、畫面和意境。

首先找出描寫的所有景物:鶯、樹、燕、泥;然后找出這些景物的修飾語(早)鶯、樹(暖)、燕(新)、

泥(春);接著再加上修飾語,重新描述:鶯(早出來的黃鶯)、樹(向陽的樹木)、燕(新來筑巢的燕

子)、泥(春天的泥粒兒);最后發(fā)揮想象,連綴成畫面:幾只早出巢的黃鶯兒爭先恐后地飛到向陽的樹

上去歌唱;不知道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在忙著銜泥筑巢。

2.本題考查詩歌的比較鑒賞。

“城春草木深”借景抒情,寫出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在。

寫出了國破城荒的悲涼景象,表現(xiàn)了作者沉重的心情。

“淺草才能沒馬蹄”,則已經(jīng)是騎馬踏青的早春時節(jié)了,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西子湖畔,與二三友人,信

馬由韁,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該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情呀。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松閑逸的

興致,便不緊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喜愛之情。

A考向03意境概括題

【新考法】(2024?云南文山?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黃鶴樓

[唐]崔顏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O

1.下列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開頭以“費祎登仙”的傳說寫起,增添了神秘色彩,又巧借今昔變化,抒發(fā)了寂寞惆悵之感。

B.頷聯(lián)承接傳說,“悠悠”二字抒發(fā)了歲月不再、世事蒼茫的感慨。

C.頸聯(lián)想象登樓所見的明麗景象。此聯(lián)對仗工整,前后兩句各用一個疊詞,聲調鏗鏘,音韻清朗,富

于音樂美。

D.全詩視野開闊,寫景自然,抒情真摯,為詠黃鶴樓詩作之絕唱,歷來為人傳誦。

2.本詩畫線句與龔自珍《己亥雜詩》中“浩蕩離愁白日斜”都寫到了“日”這個意象,其在詩句中營造的意境

14

和抒發(fā)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1.c2.本詩畫線句中的“日”,營造了夕陽西下、朦朧凄迷的意境,和上文草木茂盛,山川分明

的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烘托出詩人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愁;而《己亥雜詩》中“浩蕩離愁白日斜”營造了夕陽西沉、

暮色蒼茫的意境,烘托出詩人內心的離愁別恨。

【解析】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賞析。

C.有誤,頸聯(lián)實寫詩人登樓時所見的明麗之景,并非想象;故選C。

2.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對比閱讀。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意思是暮色漸漸漫起,哪里是我的家鄉(xiāng)?

“浩蕩離愁白日斜”,意思是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崔穎的《黃鶴樓》中,“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的“日”描繪了夕陽西下的景象。這句詩在詩末,與前面的“晴川歷

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形成鮮明對比。前者描繪的是清晰、明朗的自然景色,而后者則通過“日暮”營

造出一種朦朧、凄迷的氛圍。這種對比烘托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和無法歸去的愁緒。日暮時分,詩人

望著遠方,心中充滿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但不知道何處是歸途,因此倍感惆悵。

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中,“浩蕩離愁白日斜”的“日”則描繪了夕陽西沉、暮色蒼茫的景象。這句詩與詩人的

離愁別緒緊密結合,夕陽的斜照仿佛增加了詩人內心的憂愁。詩人用“浩蕩”來形容自己的離愁,足見其情感

之深。夕陽的余暉與詩人的離愁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蒼茫、悲壯的氛圍。

綜上所述,兩首詩中“日”的意象在營造的意境和抒發(fā)的情感上各有特色。崔穎的《黃鶴樓》通過“日暮”營造

了一種朦朧、凄迷的意境,烘托出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愁;而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則通過“白日斜”營造出一種蒼

茫、悲壯的氛圍,烘托出詩人的離愁別恨。

【新考法】(2024?陜西西安?二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觀察下面兩幅圖畫,哪一幅圖能體現(xiàn)毀取的意境?并簡要說明理由。

甲乙

15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lián)歷來膾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請說說妙在何處。

【答案】L甲圖能體現(xiàn)頷聯(lián)的意境。甲圖描繪了一幅平野開闊、風平浪靜、船帆高懸的景象,能體現(xiàn)“潮

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景象;乙圖兩岸高山峻嶺,江面略窄,與頷聯(lián)意境不符。2.“生”“入”運用擬人

修辭,賦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上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

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及舊事物孕育新事物的生活哲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鼓舞力量。

【解析】1.本題考查圖文轉換。

頷聯(lián)“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意思是: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描繪了

一幅平野開闊、風平浪靜、船帆高懸的景象,觀察兩幅圖,可見,甲圖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

能體現(xiàn)頷聯(lián)的意境。乙圖兩岸高山峻嶺,江面略窄,與頷聯(lián)意境不符。

2.本題考查字詞賞析。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意為:殘夜將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盡,江南已初入春。作者從煉意著眼,

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