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靜脈穿刺.ppt_第1頁
腋靜脈穿刺.ppt_第2頁
腋靜脈穿刺.ppt_第3頁
腋靜脈穿刺.ppt_第4頁
腋靜脈穿刺.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腋靜脈穿刺技術的臨床應用,經(jīng)鎖骨下靜脈植入電極磨損,腋靜脈穿刺的優(yōu)點,腋靜脈穿刺時起搏電極通過鎖骨與第一肋骨的間隙時 距離大,不形成擠壓; 腋靜脈與鎖骨下靜脈交匯處動靜脈距離較遠,誤穿動脈 幾率低, 若損傷腋動脈時,因無骨性組織遮擋,容易壓迫 止血,特別適用血管脆性大的老年人; 穿刺針與胸前壁成一定角度,有肋骨的屏障作用,故穿刺進入胸腔的可能性甚低,不用擔心誤穿胸腔內臟器,遠離胸膜頂,穿刺時比較安全,不易造成氣胸; 電極置入后曲線流暢,靜脈鞘不易與頭臂靜脈(竇)形成硬折;,腋靜脈的解剖(一),腋靜脈是鎖骨下靜脈向外的延續(xù),在鎖骨內側稱為鎖骨下靜脈,出鎖骨稱為腋靜脈,腋靜脈全程均在鎖骨下方的胸廓外經(jīng)過, 通常在大圓肌下緣處, 由肱靜脈內側支延續(xù)而成, 經(jīng)腋腔至第一肋外側緣處移行于鎖骨下靜脈。,腋靜脈的解剖(二),根據(jù)其走行, 以胸小肌上、下緣為標志將其分為三段: 大圓肌腱下緣至胸小肌下緣為第一段,胸小肌上、下緣之間為第二段,胸小肌上緣及第一肋外側緣為第三段,第三段腋靜脈的長度為19. 54. 2 mm,外徑為12. 5 2. 7 mm。第三段腋靜脈位置相對固定, 動靜脈之間有前斜角肌隔開, 之間的距離1015 mm,穿到動脈的機會減少,無伴行的神經(jīng),外徑的尺寸大,第三段表面只有胸大肌的筋膜,沒有胸小肌,因而比較表淺,因此腋靜脈第三段應當是理想的穿刺點。,腋靜脈的穿刺方法(盲穿),Magney等在1993年提出了腋靜脈穿刺的體表定位。 先取兩條線:一條是胸鎖關節(jié)與肩鎖 關節(jié)的連線(A線) , 一條是胸骨角中心 與肩胛骨喙突的連線(B線) ;兩個點分 別是A線的內、中1 /3交點(C點)和B線 的外中1 /3交點(D點) ; 取D點為穿刺點,針尖指向C點,與皮 膚成3045 夾角,在X線引導下,在 C點處刺入靜脈,此點為腋靜脈與鎖骨 下靜脈移行處,深度以鎖骨和第一肋骨 的間隙為準。,經(jīng)靜脈造影腋靜脈穿刺法,Higano等首次報告了通過靜脈造影指導進針途徑和靜脈穿刺鎖骨下和腋靜脈。此后Spencer等及Ramza等應用靜脈造影定位腋靜脈并在靜脈造影指導下通過腋靜脈放置起搏器和ICD電極。,腋靜脈穿刺技術要點,進針點:胸三角溝,根據(jù)造影結果調整高度 進針角度大約4570度 X線透視下穿刺,針尖不能超越第一肋骨內 注射器負壓狀態(tài)下穿刺 一般針尖可以觸到第一肋骨,然后緩慢后退 如需調整針尖方向及角度需退出至皮下 憑手感知道穿刺成功,經(jīng)前臂靜脈注射造影劑行腋靜脈造影經(jīng)驗:,因靜脈血流速度慢,留置針位置盡量高。 造影劑15ml左右,因造影劑較粘稠,可適當稀釋。 盡量快速推注造影劑,推注完后透視,如腋靜脈顯示清晰,立即踩DSA;如腋靜脈顯示不清,再推注20ml生理鹽水,然后再踩DSA。,造影效果不佳,本院腋靜脈穿刺實踐,2009年1月 穿刺14例, 成功12例, 成功率86 2009年2月 穿刺 29例,成功27例, 成功率93 2009年3月 穿刺 39例,成功39例, 成功率100 1月-今 穿刺148例,成功142例,成功率96,并發(fā)癥,氣胸 0例 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