耘人臨帖指導.doc_第1頁
耘人臨帖指導.doc_第2頁
耘人臨帖指導.doc_第3頁
耘人臨帖指導.doc_第4頁
耘人臨帖指導.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書法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必須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尤其是初學階段,要耐得住寂寞。而初學時的臨帖,又是學書者進入書法藝術殿堂的最基本保證。臨帖就是要求學書者從規(guī)矩入手,從古今優(yōu)秀的書法范本入手,通過艱苦的臨帖練習,使初學者從傳統(tǒng)中掌握前人的用筆和結體,使其有法度。趙孟頫說:“臨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蓖ㄟ^臨帖可以了解筆畫肥瘦,間架結構,墨色的濃淡枯潤,運筆的輕重緩急,轉折換鋒,接搭引帶等等,通過臨帖時學書者學得前人筆意。只有通過臨帖才能進入到創(chuàng)作。在繼承的基礎上發(fā)揮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使前人書跡為我所用,也就是常說的“后與古人離”。我們在臨帖時,要從所臨碑帖中汲取傳統(tǒng)中的精華和營養(yǎng),挖掘出精神的本質(zhì)。也就是說,只有通過對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進行臨摹,研究其規(guī)律,讓帖中的筆畫、結體節(jié)度自己的心手,方可跨入書法藝術之門。學習任何東西,總有一個從初級到高級漸進的過程,學習書法藝術也是如此。無論是毛筆還是鋼筆書法,都必須在臨摹好的法帖、范字上下功夫,并先得“形似”。而且實踐證明,追求“形似”,對于初學書法者有很重要的意義。臨帖要從以下八方面中去理解、體會。第一、臨帖要會選帖,它直接關系到學書的走向和深度,甚至成敗,切不可隨便取一本帖,胡亂臨一通。古人云:“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边@是選帖的前提。同時要根據(jù)自身的特點,選擇符合自己審美需求的法帖,你喜歡它說明這種范帖和你有默契相通之處,就會容易入帖,并能較快的掌握范帖。另外,選帖要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選擇筆畫、節(jié)后皆法度嚴謹、規(guī)律性強的范帖。第二、臨帖要“三結合”,即臨帖和讀貼結合,臨帖和摹帖結合,臨帖和背帖結合。讀貼是對范字的觀察、分析和研究,包括讀筆畫,結構及章法等。臨帖前要統(tǒng)讀,對范字的特點有個初步、大體的印象。臨帖過程要邊讀遍臨,看準每個筆畫的位置安排,形態(tài)特點和相應的筆法。其長短、粗細、曲直、斜正、起、行、收的位置,用筆的藏、露、轉、折、提、按、頓、挫、回鋒、出鋒等等都應做到心中有數(shù),筆為心使,下筆方能準確到位。讀貼是臨好帖的前提,只臨不讀的“抄帖”式臨寫是寫不好字的。相對而言,摹帖較容易,習慣上都把它作為初學階段采用的一種方式,如臨帖中適時的進行摹帖,會發(fā)現(xiàn)手下之字和范字的差距,加快、加深對范字的理解和學習。姜夔續(xù)書譜云:“臨帖易得古人筆意,而失古人位置;摹帖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笨梢娔∨R結合,能互取其長,互補其短,促進學書進步。背臨時學書較高階段的一種臨帖,是出帖前的準備。臨帖中結合運用,能檢驗臨帖效果,發(fā)現(xiàn)對范字掌握的不足,加強對范字的記憶和把握,促進臨帖。第三、臨帖要臨一帖專一帖,即臨帖時,把選好的范帖臨好,掌握好了之后再臨習其他范帖,博采眾長;切不可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一帖沒學好即改弦易轍,去學其他字帖,這樣只能學一帖,扔一帖,最后哪一帖也沒有學好。另外,臨帖是要態(tài)度老實,尊重范字。以臨像,臨準為原則,不可把自己的書寫習慣強加于范字之上,對范字進行篡改,這樣只能陷入誤區(qū),導致學書失敗。第四、臨帖要持之以恒。任何學習都是從一點一滴學起,日積月累,積少成多。臨帖更是如此,只有每天堅持臨帖,持之以恒,時間久了,才能學有所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是學不成書法的,最終只能半途而廢,碌碌無為。同時要克服急于求成,驕傲自滿的情緒,以及急功近利的心理,這些都是我們學書的攔路虎。第五、臨帖要和應用結合起來。臨帖是為了掌握書寫技巧,提高書寫能力,以服務于運用為目的的,如果臨帖中注意運用,能促進臨帖。通過運用使我們了解書寫的不足和問題,促使我們臨帖對范字進行再認識,增加學書的動力和目的性。應用又是多方面的,如寫信、寫文章、寫日記,學用結合,形成習慣,日久天長,定會學用合一,既提高了臨帖質(zhì)量,又達到了應用的目的,第六、臨帖首先要追求“形似”。形似雖然只是初級階段,但基本上反映了字的外部形態(tài),臨摹法帖如能達到初步形似,就具備了初步的形態(tài)美。因為供臨寫的法帖,都是經(jīng)過時間考驗,被一致公認的形神兼?zhèn)涞暮米髌贰H绻R寫不能達到形似,扭曲了對象所表現(xiàn)的美,變了形,就失去了字的真實性,所謂“美”也就不存在了。第七、臨帖當然要追求“神似”,但也只有做到了“形似”,才能進一步求得“神似”。不通過“形似”這座橋,是斷然到不了“神似”的?!吧袼啤彼从车模亲值膬?nèi)在的、本質(zhì)的東西,是活的傳神點。在書法學習中,只能通過不斷地提高“形似”,才有可能達到“神似”?!吧袼啤笔恰靶嗡啤绷康姆e累。古人云:“形無纖微之失,則神當自來矣。”這也就是說,為了求得“神似”,在書法臨寫中,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琢磨,在形態(tài)的纖微處做到少失以致不失,這樣就能逐漸地趨于“神似”。宋代畫家文與可擅長畫竹。他不但畫出竹子的生動形態(tài),而且能畫出竹子的神韻。他的體會就是“成竹在胸”。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具有仔細觀察和刻苦練寫的精神。所謂“神來之筆”,必然是這二者的結果,決不可能從偶然中得來。第八、不斷地追求“形似”,可以深化對字的規(guī)律、技法的認識。臨帖學書,起初是不會懂得書寫的規(guī)律的,也不會真正懂得用筆的方法,即使知道一些皮毛,也沒有經(jīng)過實踐的驗證,心中還是無數(shù)。只有在長期追求“形似”的實踐中,才能一步步地領會其中的精神實質(zhì),熟練地掌握技法,并能鑒別優(yōu)劣。至于從臨寫一種帖,擴展到臨寫多種帖,從求得對一種帖的“形似”,到對多種帖的“形似”,進而對各家有所揚棄,達到似又不似的獨創(chuàng)程度,那又是更高的境界了。但是歸根到底,這還是從“形似”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清代劉熙載說:“書要力實而空,然求空必于其實,未有不透紙而能 離紙者也?!边@里所講的“實”,是指字的形質(zhì);“空”是指字的精神。求精神必先求形質(zhì)。他要求人們先老老實實地在“形似”上下苦功,切不可忽視這緊要的第一步。從古至今,臨摹碑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jīng)之路和有效手段。摹帖是初習階段練習基本功的有效方法,它容易得古人書法的體勢結構,但最大的缺點是難以領悟書法的精髓神韻,學習任何一門藝術,其歸根結蒂是要把握藝術的奧妙所在。表現(xiàn)于書法的則是對法則、技巧與氣韻的理解與運用。為有效地彌補“摹帖”的不足而對法則、技巧及氣韻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在初步理解了范帖之后,我們更多的選用“臨帖”的方法。下面我就臨帖的幾種常用的方法,作如下分析,以期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臨摹互補法?!芭R摹互補法”即為用毛筆(硬筆)先摹后臨的方法。 “臨摹互補法”先用硬筆勾摹出范字的“骨架”。然后再用毛筆在“骨架”上“加肉”。其實就是雙鉤法。先摹寫的“骨架”正是結體美觀的硬筆字,再“加肉”而表現(xiàn)出的點畫形態(tài)又是對范字的“再生”過程。這種方法既習了硬筆字,又練了毛筆字。記得那是2002年我在參加全國首屆書法高級師資培訓時,將此法試用于我教的學生進行練習,通過運用此法,我感覺學生們學習書法所取得的進步真的是太大了,證明了它的確是一種既簡單易行又一舉兩得的好方法。而此法運用于我的書法教學已經(jīng)近十年了。在這里我有必要告訴大家兩點要注意的是其一,用硬筆勾摹范字時,必須做到十分準確,并且要按照書寫的順序和要求進行才行。勾描出的字不準確,寫出來自然也就不準確了。其二,摹寫時必須做到墨跡正好壓住勾出的雙線,不可留出空隙,又不能超出雙勾的筆畫線。還有就是這種方法在使用時可以有許多的方式方法。初始用此法時,可以一個字雙勾四遍,待基本熟練后,再采用雙勾和單勾結合,即雙勾一個再單勾一個的方法;然后再采用雙勾一個單勾一個臨寫一個的方法;另外也可以開始挑選一些筆畫較少的字進行練習,待熟練以后再寫筆畫多的字;還可以歸類進行練習,(比如同為獨體字,同為橫向結構,或相同偏旁的字等)。二、實臨法。這是最常用的臨帖法。此法就是將范本放于眼前,用毛筆(硬筆)對照著寫,通過觀察與理解法帖來摹擬范字。開始時可看一筆寫一筆,看一字寫一字;待臨熟了,便可看幾字或幾行而寫之,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對臨。待對范本中每一個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記憶與理解。便可憑印象將全帖寫出來,這就是背臨。臨帖要臨到背臨的程度。實臨法因能充分結合眼手腦且很有效果,所以廣泛地被每一位學書者應用。 三、指臨法(即常說的書空法)。這種方法可用于不具備紙、筆的情況。如在工作的中間休息時火車的路途中,便可運用手指在空中或桌凳等物體上,憑對范字的記憶進行“臨習”或“創(chuàng)作”。就在這種獨特的書法學習中,往往能加深對執(zhí)筆手感與運筆疾緩的理解與把握。這種方法不僅在當代被人采納;就是在清朝時,便有鄭板橋睡覺時用妻體習字的趣史為例,廣為傳頌。 四、心臨法。在腦海里設一張紙、一支筆來臨習范字,也是一種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實這種方法被每一位學書者于無形中運用。當臨習法帖時,先觀范字,加深理解,而臨習落筆之時便在腦海里有對范字“演習”或“放影”的過程,即便是瞬息即逝。這與“意在筆先”的書論不謀而合。其實,在眾多的休息、閑暇之余,我們?nèi)裟苡行Ю谩靶呐R”之法-進步往往會在下一次實臨中顯露出來。 五、意臨法。這是臨習法帖氣韻、意境的方法被眾多書家廣為運用。臨習法書時不求一字一畫肖合形畢,但求整體氣韻生動自然。這是一種帶有創(chuàng)造性的臨習方法,不適于初習者運用。 六、創(chuàng)作臨習法。即“集古字”也可稱為“集字法”。即選取法帖中的字進行“移植創(chuàng)作”,或對聯(lián),或條幅,或扇面能“箭”臨帖與創(chuàng)作之“雙雕”。王羲之行書名帖圣教序便是由僧懷仁集王字而成。這種臨習法能有效消除臨帖乏味的,心理弊病,提高對碑帖的興趣與感知能力是一種于習書者深為喜愛的方法。 二十幾年的書法教學,我總結了臨帖時常存在下列幾個問題,希望大家避免犯類似的錯誤。一是涂描結合,筆畫寫不到位 。臨帖是為了寫字像帖,合乎規(guī)范。但不少初學者一開始臨帖時,常常筆畫寫不到位而后又加以描補,時間一長就會形成靠涂描將筆畫寫到位的壞習慣。學書者要邊臨帖邊體會,第一個字哪里寫得不像,哪個部位臨得不準,第二遍加以改進。在寫字的過程中。要不斷加以分析、改進,力求字如法帖。久而久之,就能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就能一筆到位,不再涂描。二是動手不動腦,似臨實抄。在臨帖時,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景:拿出字帖,一眼帶過,提筆就寫。看似不錯,實則不然,他根本沒有看清字帖中范字的點畫特征,動手卻不動腦,這樣看似臨帖,實際上是在抄帖。這樣寫得再多也無用,因為,抄帖并沒有把字帖上字的筆畫、結構學到手。要克服這個毛病,也并非難事。只要先將字帖中要寫的字仔細地看一看,并記住筆畫和結構的主要特征,做到“形在心中,意在筆先”,下筆臨寫時,才能心中有數(shù),做到心手合一,達到理想的臨寫效果。每寫一遍。都要與字帖對照,找出筆畫、結構好的方面和差距,下一遍臨寫時注意縮小差距。長此以往,進步會更大,抄帖的問題也會得到解決。三是看一筆寫一筆,光臨不背。不少人開始臨帖時,由于對字帖中的字不熟悉,常常是看一筆寫一筆,寫出的字往往結構松散,筆畫孤立,缺乏筆畫間的呼應和氣韻的上下貫通??瑫P畫雖各自獨立,但筆畫之間,還是有聯(lián)系的。比如,一筆寫完再寫下一筆時,筆在空中有個走動的線路,同時形成下一筆逆勢,這個逆勢就是下一筆的藏鋒動作,也叫借勢落筆,可省藏鋒動作,能使筆畫自然協(xié)調(diào)。因此對字帖中較熟悉的字,可先看兩筆或三筆,連續(xù)寫兩筆或三筆,直到過渡到一次就能寫出一個完整的字來。以上所列舉的幾個問題,是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臨帖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在臨帖時還可能會出現(xiàn)其它的問題,只要我們能正確地對待,問題一定能得到圓滿的解決。綜上所述,“臨摹用功,是學書大要”。學書者視臨帖為日課,潛心修研、方法適宜,細心用腦,臨帖遂能事半功倍。要耐得住寂寞,始終保持臨習的興趣,臨帖的功夫是準確性的積累。因為,一些技巧一時寫準確了,但不一定能掌握住,這就需要反復臨寫來鞏固成果。大致說來,臨帖中常遇到如下分心處;或帖中一些高難度的筆畫一時難以寫像;或有某處數(shù)十日不合轍,學書如觸墻壁,仿佛全無進展;或受別人說法或隨流行書風影響,對所臨字帖的合理性產(chǎn)生懷疑;或好高騖遠,淺嘗輒止;或為世事所累、興趣轉移。凡此種種主客觀原因,皆可使臨帖的信念降低,甚至半途而廢。因此,應做到:立志高遠、意志堅強,堅持到底,形成強化訓練的習慣,自我規(guī)定每天必寫的最少字數(shù),無論何種原因決不間斷。長此以往,臨帖便會由“被迫”變成“自覺”。 最后,學書要變通。學書者在臨帖一段時間或臨過幾本帖后,要不滿足于極似原帖,臨寫中要求與原帖有“不同”之處。臨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