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學生隱私權與教師知情權和教育權的沖突及其對策-2019年文檔_第1頁
未成年學生隱私權與教師知情權和教育權的沖突及其對策-2019年文檔_第2頁
未成年學生隱私權與教師知情權和教育權的沖突及其對策-2019年文檔_第3頁
未成年學生隱私權與教師知情權和教育權的沖突及其對策-2019年文檔_第4頁
未成年學生隱私權與教師知情權和教育權的沖突及其對策-2019年文檔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未成年學生隱私權與教師知情權和教育權的沖突及其對策在學校中,未成年學生(以下簡稱學生)隱私權與教師知情權和教育權的沖突現象時有發(fā)生:教師為了管理和教育學生,需要對學生的一些隱私具有一定的知情權, 而學生拒絕教師對其隱私的共享, 教師不知學生隱私的一些內容, 將無法確定問題的性質, 進而影響教師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管理和教育學生。 因此,研究學生隱私權與教師知情權和教育權的沖突及其對策, 無論是在法律規(guī)定的層面, 還是在學校的實踐層面, 都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一、學生隱私權與教師知情權和教育權的概念1 .學生隱私權現代漢語詞典 將隱私視為“不愿告人或不愿公開的個人的事”。學生的隱私是指學生不愿告人

2、或不愿公開的個人的事,包括私人信息秘密和私人生活安寧兩部分。隨著社會發(fā)展, 伴隨著法律日臻完善, 人們的權利日益得到關注和保護,實現了從隱私到隱私權這一質的飛躍。如今,隱私權已經成為大眾耳熟能詳的字眼,但對其概念的界定眾說紛紜。本文將隱私權定義為“公民對自己私人領域事務的控制權”。 同理,學生隱私權是指學生對個人私人領域事務的控制權。學生隱私權的主體是在校的一般未成年學生, 在校的學生如果成為公眾人物, 其在校的一些個人私事已經不是一般意義的私事,而屬于公共領域的一部分,不受隱私權的保護,即不能像普通學生那樣享有完全的隱私權。 學生隱私權的客體是學生在校的私人領域的事務, 具體表現在兩方面:

3、一方面是私人信息秘密權。根據學生的實際,一般包括:( 1)身高、體重、健康狀況、身體缺陷、電話、住址、愛好、信仰;(2)信件、日記、談話內容;( 3)學生的社會關系及其事件;( 4)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校獎懲。另一方面是私生活權,即個人的活動和生活空間免受干擾和侵犯的權利, 包括在校公共場所活動不受非法監(jiān)視、窺視、錄像等和個人的座位、書包及宿舍不受非法侵入、窺視、攝像或騷擾。學生隱私權的內容為控制權,控制權是指對于私人領域事務的自我決定的資格和能力, 不論是對私人信息披露的限制, 還是對他人接近私人空間的限制, 都表現為在這些事務上的決定權。 學生可以將私人事務開放, 使

4、學校、教師、家長、同學和其他人知曉,也可以封閉其私人領域,排除他人或公共權力的介入或支配, 這種選擇的權利是學生對于其自身事務處理的權利。2 . 教師知情權和教育權( 1)教師知情權教師知情權是教師在對學生行使管教權的過程中, 依法所具 有的了解、知悉學生一定個人信息的權利。我國有學者認為,這一權利源于教育的特殊性。 因為教育是一項特殊的活動, 它只有在了解受教育者的一定個人信息的基礎上實施, 才會達到較好的效果。 學生到學校接受教育, 實際上已經默認學校及相關教師對其個人隱私可以進行合理察知。 至于教師應該知曉學生哪些隱私信息, 至今法律沒有明確的界定, 導致教師受傳統(tǒng)師生觀的影響,做出侵犯

5、學生隱私權的違法行為。( 2)教師教育權教師教育權是為了保障學生的受教育權利而被確認的職務上必要的權利,是法律賦予教師的最基本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第 7 條規(guī)定教師有權“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yè)成績”?!敖處熓窃趯W校教育制度的框架內,在和兒童、家長、教師集團、學校設置者等關系中存在的。在這諸種關系中, 教師是受到家長的直接委托 (私立學校的情況下) 、或受到家長的間接委托(公立學校的情況下),乃至受到一般公民的抽象的委托,在學校設置者設立的教育機關中與兒童接觸。教師的教育權,只是在這種制度的制約下才確立的,因而,與其說是權利,不如說是權限”。可見,教師的教育權是帶

6、有義務性的權利, 教師的“教育權利”是等同于“教育權限”的。 教師教育權的行使要以學生的受教育權為出發(fā)點, 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服務,因此,教師必須依法行使教育權,不能為了行使教育權而將教育權凌駕于隱私權之上。 “教師的自由在邏輯上是從屬于兒童的學習自由的”,“我們在說教師的教育自由時, 并非單純是教師自由,而應從兒童的受教育權利的觀點來考 慮。、學生隱私權是一種特殊的隱私權般公民的隱私具有排他性,他人知曉的前提是隱私所有者的自愿告知。但是未成年學生是特殊的群體, 在不違背法律前提 下,學校、相關教師和監(jiān)護人具有先知性和知情權,因此未成年 學生的隱私權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完全的隱私權,不具有完

7、全的排他性,是一種特殊的隱私權。首先,學校和教師具有知情權。從 教育法律關系看,學校和學生之間是一種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 這種法律關系是基于學校的宗旨和任務。要實現預定的教育目 標,學校必須享有對學生的管理權, 故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規(guī)定,學校具有“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對受教育者頒發(fā)相應的學業(yè)證書”的 權利;教師是學生的直接教育者和管理者,因此同樣享有對學生 的教育管理的權利,也是其必須履行的義務。為實現教育的宗旨, 保證教育管理活動達到預期效果,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學校和相關教師在不違背法律的前提下,對學生的一些隱私具有共享權和知情權,如

8、新任教師有權知道學生的學業(yè)情況等。其次,學生隱私權客體的一些內容來源于學校和教師。學校和教師對學生具有教育和管理權, 對學生在品行和學業(yè)方面具有評價 權,學生對這兩方面的信息及其他有關情況具有知情權,學校有告知的義務,因此學校和教師是學生隱私權客體的一些內容的來 源,具有先知性,然后才成為學生隱私權的客體。最后,學生的監(jiān)護人對其隱私具有知情權。我國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護 法 都賦予了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對其“撫養(yǎng)、 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這就在客觀上要求未成年人“應將其日常的行蹤、 受教育情況、 有關個人身體健康與安全、 從事財產性活動的情況等可能對其個人權利與利益的行使、 處分等有關的事務告

9、知其監(jiān)護人, 而其監(jiān)護人也有過問這些事物的權利和義務。 ”同時未成年學生的監(jiān)護人對其在校的情況具有知情權, 學校具有告知未成年學生監(jiān)護人的義務。我國教育法第 29 條第 4 款規(guī)定,學校要履行“以適當方式為受教育者及其監(jiān)護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學業(yè)成績及其他有關情況提供便利”的義務, 這一規(guī)定, 一方面為了保證學生的知情權,實現學生“在品行和學業(yè)上獲得公正評價”權,另一方面也是保證學生監(jiān)護人了解被監(jiān)護人在校的情況, 更好地履行監(jiān)護人的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 這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規(guī)定了受教育者的學業(yè)成績和其他有關情況是學生的隱私,受法律保護。從這項規(guī)定可以看出,未成年學生的監(jiān)護人對其被監(jiān)護人的

10、學業(yè)成績及其他有關情況具有知情權,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不僅不能拒絕監(jiān)護人的知情請求, 而且應為其知情提供便利條件,幫助其行使這項權利。三、學生隱私權與教師知情權和教育權的沖突目前學生隱私權與教師知情權和教育權的沖突主要表現為教師是否可以私拆學生信件或者偷看學生的日記。 我國法律規(guī)定學生的日記、信件屬于個人隱私,受法律保護。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明確規(guī)定: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XX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代為開拆

11、、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如果教師對學生信件、日記沒有知情權, 很難有針對性地正確地教育管理好學生, 這是教師兩難的選擇。四、解決學生隱私權與教師知情權和教育權沖突的對策權利乃法律明定,利益總是依托于權利而存在的,并且通過權利的方式才能實現對利益的確認和救濟。 德國法學家耶林認為“凡依法律歸屬于個人生活之利益 (精神的或物質的) 即為權利, 權利的本質即法律所保護之利益”, 因此利益為權利實質的要素,法律之保護為形式的要素。因此在民事訴訟中,權利紛爭只是訴訟過程的表象,其實質仍然是利益的分配與確定。權利的實質是利益, 當利益發(fā)生沖突時, 在民事司法領域中要求引入利益衡量理論作

12、為法官裁斷案件的方法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 司法實踐對此也有積極的回應。 司法該以一種什么樣的策略來對利益進行取舍與權衡?法國學者弗郎索瓦?惹尼指出: 法官實現這個任務的方法應當是“認識所涉及的利益、 評價這些利益各自的份量、 在正義的天秤上對它們進行衡量, 以便根據某種社會標準去確保其間最為重要的利益的優(yōu)先地位, 最終達到最為可欲的平衡”。 學生隱私權與教師知情權和教育權沖突的表現是教師教育權的實現與學生隱私權的保護的對立, 實質是學生受教育權的實現與學生隱私權的保護的對立, 是學生兩種利益的沖突。 如果教師行使了教育權, 學生受教育權得到了很好的實現,則侵犯了學生的隱私權,反之亦然。因

13、此,筆者認為需要利益均衡理論來平衡學生的受教育權與隱私權這兩種利益。 如果教師有權知情學生信件、 日記等隱私內容, 可以幫助教師確定問題的性質,很好地行使教育權,進而實現學生的受教育權,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但這樣就侵犯了學生隱私權; 如果保護了學生隱私權, 但影響教師教育權行使的質量, 進而可能影響學生受教育權實現的質量, 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學生的兩種利益怎樣平衡?筆者認為,要看哪種選擇對學生發(fā)展更有利。教師知道學生隱私內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 而且即使教師在沒有學生授權下“偷看”學生的日記或信件, 也絕不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偷看”了他的日記或信件, 因為教師知曉學生隱私內容的目的是確定問題是否存在以及問題的性質, 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