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國產(chǎn)接觸網(wǎng)常用零件安裝說明2接觸線吊弦線夾接觸線吊弦線夾 1.用途用于截面積為85120mm2的銅或銅合金接觸導線的懸吊連接。2.重量 0.12kg3.機械性能3.1 最大垂直拉伸荷重為1.3kN。3.2 滑動荷重1.0kN。3.3 緊固力矩為25N.m。4.安裝方法4.1 適當松開螺栓,將線夾牙型卡入接觸導線的線槽內(nèi)擺正。4.2 用扭矩扳手緊固螺栓至25N.m,最后將背母緊固至25N.m。5注意事項5.1 線夾牙型必須卡在接觸線的線槽內(nèi)。5.2 緊固過程中不能咬扣、發(fā)熱。5.3 注意防松螺母的方向性(標記向外)。5.4 螺栓及背母的緊固力矩均應達到25N.m。6使用工具扭矩扳手、手鉗。7檢
2、查維護7.1 定期進行檢查。7.2 螺栓不應有松動現(xiàn)象。7.3 線夾與接觸線夾持應牢固可靠。7.4 吊弦線與線夾之間不應出現(xiàn)嚴重磨損。3承力索吊弦線夾承力索吊弦線夾 1.用途用于承力索與接觸線的懸吊連接。2.規(guī)格型號2.1銅承力索吊弦線夾型號型號 適用線型 L(mm) R (mm) 重量(kg) T1 TJ95 45 6.5 0.10 T2 TJ120TJ127 47 8.0 0.122.2鋼及鋁包鋼承力索吊弦線夾型號型號 適用線型 L(mm) R (mm) 重量(Kg) L1 1113 43 6.5 0.10 L2 1316 47 8.0 0.12 L3 1620 49 10.0 0.143
3、.機械性能3.1 最大垂直拉伸荷重為1.3kN。3.2 滑動荷重1.0kN。3.3 緊固力矩為25N.m。4.安裝方法4.1 適當松開螺栓,將線夾牙型卡入接觸導線的線槽內(nèi)擺正。4.2 用扭矩扳手緊固螺栓至25N.m,最后將背母緊固至25N.m。5注意事項5.1 線夾牙型必須卡在接觸線的線槽內(nèi)。5.2 緊固過程中不能咬扣、發(fā)熱。5.3 注意防松螺母的方向性(標記向外)。5.4 螺栓及背母的緊固力矩均應達到25Nm。6使用工具扭矩扳手、手鉗7檢查維護7.1 定期進行檢查。7.2 螺栓不應有松動現(xiàn)象。7.3 線夾與接觸線夾持應牢固可靠。7.4 吊弦線與線夾之間不應出現(xiàn)嚴重磨損。 4橫承力索線夾橫承力
4、索線夾1.用途用于接觸網(wǎng)軟橫跨中截面積為5080mm2橫承力索上懸掛吊線。2.重量 0.58kg。3.機械性能3.1 滑動荷重9.8kN3.2 最大垂直工作荷重為7.9kN3.3 緊固力矩為44N.m。4.安裝方法4.1 將承力索鑲?cè)刖€夾本體的線槽內(nèi),再將U螺栓跨線穿入本體并壓緊線索;4.2 預緊螺母,再用扭矩扳手交替緊固螺母至44N.m。5.注意事項5.1 緊固時U螺栓應受力均衡,且不能咬扣、發(fā)熱。5.2 注意防松螺母的方向性(標記向外)。6.使用工具扭矩扳手、手鉗。7.檢查維護7.1 定期進行檢查。7.2 檢查本零件與橫承力索之間夾持應牢固,無滑動現(xiàn)象。7.3 檢查U螺栓、螺母應無松動。
5、5雙橫承力索線夾雙橫承力索線夾1.用途用于接觸網(wǎng)軟橫跨中截面積為7080mm2雙橫承力索上懸掛吊線。2.重量 0.71kg3.機械性能3.1 滑動荷重9.8kN3.2 最大垂直工作荷重為7.9kN3.3 緊固力矩為44N.m。4.安裝方法4.1 將兩根平行的承力索鑲?cè)刖€夾本體的兩個線槽內(nèi),4.2 再將U螺栓跨線穿入本體并壓緊線索,4.3 預緊螺母,再用扭矩扳手交替緊固螺母至44N.m。5.注意事項5.1 緊固時U螺栓應受力均衡,且不能咬扣、發(fā)熱。5.2 注意防松螺母的方向性(標記向外)。6.使用工具扭矩扳手、手鉗。7.檢查維護7.1 定期進行檢查。7.2 檢查本零件與橫承力索之間夾持應牢固,無
6、滑動現(xiàn)象。7.3 檢查U螺栓、螺母應無松動。6杵座鞍子杵座鞍子 1.用途適用于接觸網(wǎng)中懸掛截面積為50240mm2的絞線,并與杵頭零件連接。型號 重量(kg) 襯墊 壓塊 適 用 線 型W1.02 無 無 鍍鋅鋼絞線L1.02 鋁 有 鋁絞線、鋼芯鋁絞線或鋁包鋼絞線T1.06 銅 有 硬銅絞線2.機械性能2.1 握緊荷重3.9KN2.2 最大垂直破壞荷重為14.7kN2.3 最大垂直工作荷重為4.9kN3.安裝方法3.1 取下彈性銷,將杵頭穿入球窩內(nèi),插入彈性銷鎖住。3.2 卸下U螺栓,將絞線放入鞍子槽內(nèi)(需要時根據(jù)線型放好相應的襯墊及壓塊)。3.3 再穿入U螺栓,裝好平墊、彈墊并預緊,最后用
7、扭矩扳手交替緊固螺母至25N.m。4.注意事項4.1 杵頭、杵窩應接觸良好。4.2 壓塊應在U螺栓圓弧的中心。4.3 緊固時U螺栓應受力均衡,且不能咬扣、發(fā)熱。4.4 注意防松螺母的方向性(標記向外)。5.使用工具扭矩扳手。6.檢查維護6.1 定期進行檢查。6.2 杵頭、杵窩、彈性銷各位置應準確。6.3 零件與絞線之間應無滑動現(xiàn)象。6.4 U螺栓、螺母應無松動。 彈行銷 U 螺栓墊 圈螺 母壓 塊襯 墊7鉤頭鞍子鉤頭鞍子1.用途適用于接觸網(wǎng)中懸掛截面積為50240mm2的絞線,并與鉸環(huán)零件連接。型號 重量(kg) 襯墊 壓塊 適 用 線 型W 0.755 無 無 鍍鋅鋼絞線L 0.790 鋁
8、有 鋁絞線、鋼芯鋁絞線或鋁包鋼絞線T 0.815 銅 有 硬銅絞線2.機械性能2.1 握緊荷重3.9kN2.2 最大垂直工作荷重為4.9kN3.安裝方法3.1 將鉤頭掛入連接件的閉口環(huán)內(nèi)。3.2 卸下U螺栓,將絞線放入鞍子槽內(nèi)(需要時根據(jù)線型放好相應的襯墊及壓塊)。3.3 再穿入U螺栓,裝好平墊、彈墊并預緊,最后用扭矩扳手交替緊固螺母至25N.m。4.注意事項4.1 壓塊應在U螺栓圓弧的中心。4.2 緊固時U螺栓應受力均衡,且不能咬扣、發(fā)熱。4.3 注意防松螺母的方向性(標記向外)。5.使用工具扭矩扳手。6.檢查維護6.1 定期進行檢查。6.2 鉤頭部分應無變形。6.3 零件與絞線之間應無滑動
9、現(xiàn)象。6.4 U螺栓、螺母應無松動。 壓塊襯墊U螺栓墊圈螺母 8懸吊滑輪懸吊滑輪1.用途用于懸掛直徑不大于19.6mm的承力索。型號 重量(kg) 適 用 線 型 T 1.09 硬銅絞線 L 0.98 鋁絞線、鋼芯鋁絞線或鋁包鋼絞線 G 1.22 鍍鋅鋼絞線2.機械性能垂直破壞荷重18.00kN3.安裝方法3.1 將鉤頭套入定位環(huán)線夾或套管鉸環(huán)的閉口環(huán)內(nèi)。3.2 卸下開口銷、輪軸及輪,將承力索置于框架中間。3.3 再把輪放入框架內(nèi)使承力索卡入輪槽。3.4 最后好裝好輪軸、開口銷,應確保輪軸卡入框架的小孔內(nèi)。4.注意事項4.1 吊勾轉(zhuǎn)動靈活。4.2 輪軸必須卡入框架的小孔內(nèi)。5.使用工具扳手、手
10、鉗6.檢查維護6.1 定期進行檢查。6.2 鉤頭應無變形。6.3 鉤頭上的螺母、開口銷緊固應可靠。6.4 滑輪轉(zhuǎn)動應靈活,且無偏磨、脫槽現(xiàn)象。 9定位環(huán)線夾定位環(huán)線夾 1.用途用于接觸網(wǎng)軟橫跨定位索上安裝定位器或懸吊滑輪。2.重量 0.69kg3.機械性能3.1 滑動荷重4.9kN3.2 最大水平工作荷重為2.5kN3.3 最大垂直工作荷重為4.9kN3.4 緊固力矩為44.0N.m4.安裝方法4.1 先將定位索鑲?cè)刖€夾本體的線槽內(nèi)(與定位器相連時應使閉口環(huán)的缺口避開受力點)。4.2 再將U螺栓跨線穿入本體并壓緊線索,預緊螺母。4.3 再用扭矩扳手交替緊固螺母至44N.m。5.注意事項5.1
11、緊固時U螺栓應受力均衡,且不能咬扣、發(fā)熱。5.2 與定位器相連時應使閉口環(huán)的缺口避開受力點。5.3 注意防松螺母的方向性(標記向外)。6.使用工具扭矩扳手7.檢查維護7.1 定期進行檢查。7.2 檢查本零件與定位索之間夾持應牢固,無滑動現(xiàn)象。7.3 檢查U螺栓、螺母應無松動。7.4 零件與其它件連接部位不應有嚴重磨損。 10定位線夾定位線夾1.用途用于85120mm2截面的銅或銅合金接觸線的定位處,與各種定位器中的定位銷釘套筒相連接。2.重量0.26kg3.機械性能3.1 最大水平工作荷重為2.5kN3.2 滑動荷重不小于1.5kN3.3 緊固力矩為25N.m4.安裝方法4.1 拆下螺栓,將定
12、位銷釘穿入有環(huán)夾板環(huán)內(nèi),把線夾牙型卡人接觸線的線槽內(nèi)。4.2 注意水平荷重方向一定要安裝正確(即有環(huán)夾板要裝在接觸線水平受力方向),并頂緊螺栓。4.3 再用扭矩扳手交替緊固至25N.m,再擰緊背母至25N.m。5.注意事項5.1 線夾牙型必須卡在接觸線的線槽內(nèi)。5.2 緊固過程中不能咬扣、發(fā)熱。5.3 注意防松螺母的方向性(標記向外)。5.4 螺栓及背母的緊固力矩均應達到25Nm。6.使用工具扭矩扳手、手鉗7.檢查維護7.1 定期進行檢查。7.2 螺栓不應有松動現(xiàn)象。7.3 與定位器連接部位應牢固可靠。11支持器支持器1.用途用于定位裝置中固定定位線夾2.規(guī)格353.重量 0.44kg4.機械
13、性能4.1 最大水平工作荷重為2.5kN4.2 滑動荷重不小于4.9kN5.安裝方法5.1 卸下定位銷釘(根據(jù)定位線夾類型確定,也可以不卸),將定位銷釘裝入定位線夾環(huán)內(nèi),再插入支持器本體圓筒內(nèi)并上好開口銷。5.2 將本體套在定位管上。5.3 調(diào)整好定位距離,將頂緊螺栓用扭矩扳手頂緊達44N.m,最后擰緊背母。6.注意事項6.1頂緊螺栓應緊固可靠。6.2開口銷安裝正確。7.使用工具扭矩扳手、扳手、手鉗8.檢查維護8.1定期進行檢查。8.2 零件與定位管之間夾持應牢固,且無轉(zhuǎn)動和滑動現(xiàn)象。8.3 檢查頂緊螺栓應頂緊牢固。8.4 檢查銷釘及開口銷應無異常現(xiàn)象。 12長支持器長支持器1.用途用于定位裝
14、置中固定定位線夾2.規(guī)格 353.重量0.63kg4.機械性能4.1 最大水平工作荷重為2.5kN4.2 滑動荷重不小于4.9kN5.安裝方法5.1 卸下定位銷釘(根據(jù)定位線夾類型確定,也可以不卸),將定位銷釘裝入定位線夾環(huán)內(nèi),再插入支持器本體圓筒內(nèi)并上好開口銷。5.2 將本體套在定位管上。5.3 調(diào)整好定位距離,將頂緊螺栓用扭矩扳手頂緊達44N.m,最后擰緊背母。6.注意事項6.1頂緊螺栓應緊固可靠。6.2開口銷安裝正確。7.使用工具扭矩扳手、扳手、手鉗8.檢查維護8.1 定期進行檢查。8.2 零件與定位管之間夾持應牢固,且無轉(zhuǎn)動和滑動現(xiàn)象。8.3 檢查頂緊螺栓應頂緊牢固。8.4 檢查銷釘及
15、開口銷應無異常現(xiàn)象。 13定位器定位器1.用途用于固定接觸導線位置2.型號、重量機械性能型 號 G1 G2 G3材 質(zhì) Q235A Q235A Q235A重量(kg) 1.38 2.08 2.4L(mm) 745 1000 1200h(mm) 105 150 200最大工作荷重(kN) 1.5 2.5 2.5耐拉伸荷重(kN) 2.5 3.7 3.7耐壓縮荷重(kN) 1.5 2.5 2.53.安裝方法3.1 先把定位線夾用定位銷釘和開口銷與定位器套筒連接為一體。3.2 再把定位器鉤掛于定位環(huán)、長定位環(huán)或定位環(huán)線夾的閉口環(huán)內(nèi)。3.3 按定位線夾的使用方法夾住接觸導線。3.4 調(diào)整定位環(huán)的安裝位
16、置,使接觸導線達到應調(diào)整的位置。4.注意事項定位套筒應與接觸導線相垂直。5.使用工具手鉗、扭矩扳手、扳手6.檢查維護6.1 應定期檢查。6.2 鉤及套筒壓接部位不應有松動現(xiàn)象。6.3 各件連接部位不應有較明顯的磨損情況。 14特型定位器特型定位器1 用途直線及半徑為10004000m曲線的絕緣關(guān)節(jié)中心柱處接觸線定位。2 重量 7.11kg3機械性能破壞荷重不小于3.9kN。4安裝方法一端先與定位線夾連接,將另一端定位鉤從定位環(huán)扁口處掛于定位環(huán)圓環(huán)內(nèi),達到接觸線定位的要求。5檢查維護定期檢查零件的使用情況,各部位是否保持使用條件的要求。 15特型軟定位器特型軟定位器1.用途用于曲線半徑小于100
17、0m的鏈形懸掛絕緣錨段關(guān)節(jié)中心柱處固定接觸導線位置。2.重量8.15kg3.機械性能3.1 最大工作荷重為1.5kN3.2 耐拉伸荷重為2.3kN4.安裝方法4.1 將定位線夾與定位器套筒相連接。4.2 再將定位環(huán)安裝在該定位器另一端50mm處。4.3 按定位線夾的使用方法夾住接觸導線,再用雙股4.0鐵線把定位環(huán)與腕臂連接起來,并調(diào)整距離,達到接觸導線的定位要求。5.注意事項5.1 定位套筒應與接觸導線垂直。5.2 鐵線連接應牢固可靠。5.3 定位環(huán)應距定位器管端頭50mm。6.使用工具扳手、手鉗7.檢查維護定期進行檢查,各連接部位應牢固可靠。 16軟定位器軟定位器1. 用途用于曲線半徑小于8
18、00m中間柱、轉(zhuǎn)換柱處固定接觸導線位置。2. 重量3.07kg3.機械性能3.1 最大工作荷重為2.5kN3.2 耐拉伸荷重為3.7kN4. 安裝方法4.1 將定位線夾與定位器套筒相連接。4.2 再將定位環(huán)安裝在該定位器另一端50mm處。4.3 按定位線夾的使用方法夾住接觸導線,再用雙股4.0鐵線把定位環(huán)與腕臂連接起來,并調(diào)整距離,達到接觸導線的定位要求。5. 注意事項5.1 定位套筒應與接觸導線垂直。5.2 鐵線連接應牢固可靠。5.3 定位環(huán)應距定位器管端頭50mm。6. 使用工具扳手、手鉗7. 檢查維護定期進行檢查,各連接部位應牢固可靠。 17雙耳連接器雙耳連接器1. 用途本零件適用于接觸
19、網(wǎng)中兩單環(huán)零件的連接處。2. 規(guī)格型號型號 銷釘 參考重量(kg)W 無 0.80Y 有 0.953機械性能破壞荷重不小于52.8kN。4安裝方法4.1 雙耳連接器安裝時將兩單耳零件放入雙耳內(nèi)。4.2 一端用螺栓銷連接,另一端用銷釘進行連接。4.3 開口銷的撇開角度不宜小于60。5檢查維護定期檢查零件的運用情況,注意各連接部位是否牢固可靠。18D型連接器型連接器1. 用途本零件適用于接觸網(wǎng)中一單環(huán)、一雙耳零件的連接處。2. 規(guī)格型號型號 襯套 螺栓銷、螺母 開口銷 參考重量(kg)D1 2 各1 2 1.35D2 無 無 1 1.133機械性能破壞荷重不小于52.8kN。4安裝方法4.1 D型
20、連接器的雙耳和單耳與零件的單耳和雙耳安裝好后。4.2 分別用螺栓銷裝配好,擰好螺母。4.3 開口銷的撇開角度不宜小于60。5檢查維護定期檢查零件的運用情況,注意各連接部位是否牢固可靠。 19定位環(huán)定位環(huán)1.用途固定在相應型號的腕臂或定位管上,與帶鉤零件相連接。2.規(guī)格型號、重量型 號 G1 G1.5 G2 T1 T1.5 T2重量(kg) 0.43 0.52 0.64 0.47 0.57 0.713.機械性能3.1 滑動荷重4.9kN3.2 最大水平工作荷重為3.0kN3.3 最大垂直工作荷重為4.9kN3.4 緊固力矩為44N.m4.安裝方法4.1 松開螺母,將兩片抱箍合抱在相應的管子上,穿
21、入螺栓。4.2 將螺栓頭固定在本體的六方窩內(nèi),按先平墊后彈墊的順序放好墊圈并預緊螺母。4.3 調(diào)整好零件在管子上的位置。4.4 交替緊固螺母使零件握緊管子,螺栓的緊固力矩應為44N.m。5.注意事項5.1 安裝后兩片抱箍應基本平行。5.2 安裝時應注意使鉸環(huán)的缺口避開受力點。5.3 緊固過程中不能咬扣、發(fā)熱。5.4 注意防松螺母的方向性(標記朝外)。6.使用工具扭矩扳手、扳手7.檢查維護7.1 定期進行檢查。7.2 零件與管子之間夾持應牢固,且無滑動現(xiàn)象。7.3 螺栓、螺母應無松動。 20長定位環(huán)長定位環(huán)1.用途固定在相應型號的定位管上,與帶鉤零件相連接。2.規(guī)格型號、重量型 號 G1 G1.
22、5 G2 T1 T1.5 T2重量(kg) 0.99 1.11 1.25 1.10 1.22 1.373.機械性能3.1 滑動荷重4.9kN3.2 最大水平工作荷重為2.5kN3.3 緊固力矩為44N.m4.安裝方法4.1 松開螺母,將兩片抱箍合抱在相應的管子上,穿入螺栓。4.2將螺栓頭固定在本體的六方窩內(nèi),按先平墊后彈墊的順序放好墊圈并預緊螺母。4.3 調(diào)整好零件在管子上的位置。4.4 交替緊固螺母使零件握緊管子,螺栓的緊固力矩應為44N.m。5.注意事項5.1 安裝后兩片抱箍應基本平行。5.2 安裝時應注意使鉸環(huán)的缺口避開受力點。5.3 緊固過程中不能咬扣、發(fā)熱。5.4 注意防松螺母的方向
23、性(標記朝外)。6.使用工具扭矩扳手、扳手7.檢查維護7.1 定期進行檢查。7.2 零件與管子之間夾持應牢固,且無滑動現(xiàn)象。7.3 螺栓、螺母應無松動。21套管雙耳套管雙耳1.用途用于固定在60的鋼管上連接單耳型零件。2.重量1.41kg3.機械性能3.1 滑動荷重7.5kN3.2 最大水平工作荷重為5.8kN3.3 最大水平工作荷重為4.9kN4.安裝方法4.1 松開4個M12直螺栓及螺栓銷上的螺母。4.2 將零件套在相應的腕臂管上,調(diào)整兩片抱箍之間的相互位置,使抱箍內(nèi)圓弧與腕臂管密貼,且雙耳端部內(nèi)側(cè)距離不小于1114mm。4.3交替預緊各螺栓,壓平彈簧墊即可,應始終保持雙耳內(nèi)側(cè)基本平行。4
24、.4 再用扭矩扳手交替緊固各螺栓至44N.m,并最少復查一次,保持4個螺母緊固力矩的一致性,最大緊固力矩不超過50N.m。4.5 檢查雙耳內(nèi)側(cè)之間距離應不小于10.5mm。4.6 檢查抱箍上有無異?,F(xiàn)象。4.7 卸下螺栓銷,將連接零件的單耳置于雙耳中間,穿上螺栓銷,再確認單耳能自由轉(zhuǎn)動的情況下,擰上螺母穿上開口銷。5.注意事項5.1 兩抱箍安裝后雙耳應基本平行。5.2 螺栓緊固時應注意受力均衡。5.3緊固過程中不能咬口、發(fā)熱。5.4 注意防松螺母的方向性(標記向外)。6.使用工具扭矩扳手、手鉗。7.檢查維護7.1 定期進行檢查。7.2 抱箍本體應無異常。7.3 套管雙耳與鋼管之間應無滑動現(xiàn)象。
25、7.4 螺母應無松動。22套管鉸環(huán)套管鉸環(huán)1.用途用于固定在60的鋼管上連接鉤頭鞍子或懸吊滑輪。2.重量1.41kg3.機械性能3.1 滑動荷重7.5kN3.2 最大水平工作荷重為5.8kN3.3 最大水平工作荷重為4.9kN4.安裝方法4.1 松開4個M12直螺栓及螺栓銷上的螺母。4.2 將兩片抱箍合抱在腕臂管的安裝位置上,注意應使鉸環(huán)上的缺口避開受力點。4.3 調(diào)整兩片抱箍之間的相互位置,使抱箍內(nèi)圓弧與腕臂管密貼,且雙耳端部內(nèi)側(cè)距離不小于1114mm。4.4交替預緊各螺栓,壓平彈簧墊即可,應始終保持雙耳內(nèi)側(cè)基本平行。4.5 再用扭矩扳手交替緊固各螺栓至44N.m,并最少復查一次,保持4個螺
26、母緊固力矩的一致性,最大緊固力矩不超過50N.m。4.6 檢查雙耳內(nèi)側(cè)之間距離應不小于10.5mm。4.7 檢查抱箍上有無異常現(xiàn)象。4.7 卸下螺栓銷,將連接零件的單耳置于雙耳中間,穿上螺栓銷,再確認單耳能自由轉(zhuǎn)動的情況下,擰上螺母穿上開口銷。5.注意事項5.1 兩抱箍安裝后雙耳應基本平行。5.2 安裝時應注意使鉸環(huán)的缺口避開受力點。5.3 螺栓緊固時應注意受力均衡。5.4緊固過程中不能咬口、發(fā)熱。5.5 注意防松螺母的方向性(標記向外)。6.使用工具扭矩扳手、手鉗。7.檢查維護7.1 定期進行檢查。7.2 抱箍本體應無異常。7.3 套管雙耳與鋼管之間應無滑動現(xiàn)象。7.4 螺母應無松動。23組
27、合承力索座組合承力索座1.用途用于腕臂上固定、支撐承力索。2.重量1.6kg3.機械性能3.1 最大水平工作荷重為5.8kN3.2 最大垂直工作荷重為4.9kN3.3 零件本體與腕臂管之間的滑動荷重不小于9.0kN4.安裝方法4.1 將螺栓及承力索蓋板卸下。4.2 按圖示將承力索座安裝在水平腕臂上,調(diào)整位置使緊固軸與水平面垂直,用扭矩扳手緊固螺栓螺母至44N.m。4.3 卸下承力索壓塊,將承力索置入托線夾相應的線槽內(nèi),蓋上承力索壓塊,擰進緊固軸螺母,緊固力矩為70N.m。5.注意事項5.1 安裝線夾時,應注意承力索的受力方向。5.2 緊固后托線夾應轉(zhuǎn)動靈活。5.3 緊固時螺栓受力應均衡,且不能
28、咬扣、發(fā)熱。6.使用工具扭矩扳手、扳手7.檢查維護7.1 定期進行檢查。7.2 本零件與腕臂之間夾持應牢固,無滑動。7.3 線夾在線索中應無滑動。7.4 線夾部分轉(zhuǎn)動應靈活。7.5 螺栓、螺母應無松動。 6024接觸線接頭線夾接觸線接頭線夾1.用途用于截面積為85120mm2銅或銅合金接觸導線接頭處。2.規(guī)格、重量、機械性能 型號 重量kg 適用線型 滑移荷重kN 最大工作荷重kN 破壞荷重kN通用型 1.04 CTHA85 29.0 17.3 52.5通用型 1.04 CT110 34.0 17.3 52.5通用型 1.04 CTHA120 40.5 17.3 52.53.電氣性能連續(xù)載流量
29、不小于600A,5min載流量不小于800A。接觸電阻不大于0.0001。4.安裝方法4.1 將兩根接觸線的端頭鋸齊。4.2 時當松開螺栓,將兩根接觸線端頭從兩端順牙型槽穿入線夾內(nèi),穿入的長度相等。4.3 同時把與需對接的接觸導線相同型號的均衡導線穿入上邊牙型槽內(nèi)依次預緊螺栓。4.4 再用扭矩扳手從中間對稱向外按順序緊固各螺栓,最少交替三次,4.5最終緊固力矩為44N.m,再擰緊螺母至44N.m。4.6 若接頭處底面不平,應用板挫加以修正。5.注意事項5.1 兩接觸導線端頭之間縫隙不應大于0.5mm。5.2 螺栓及背母的緊固力矩均應達到44N.m。6.使用工具扭矩扳手、銼刀、手鉗7.檢查維護定
30、期對零件工作狀況進行檢查,接頭處縫隙應無變化。 19020025錐套式承力索接頭線夾錐套式承力索接頭線夾1.用途本零件用于GJ100、GJ70、TJ95、TJ120、TJ127承力索鉸線的接頭處。2.規(guī)格、重量、機械性能零件型號 GJ100 GJ70 T95 T120 T127適用范圍 GJ100 GJ70 T95 T120 T127 mm 38 38 38 38 40滑動荷重kN 66 50 32 40 40破壞荷重kN 66 66 66 66 66參考重量kg 0.57 0.57 0.80 0.85 0.853.電氣性能T95型連續(xù)載流量不小于470A,5min載流量不小于660A。T12
31、0型連續(xù)載流量不小于540A,5min載流量不小于760A。4、安裝方法4.1 將承力索扎緊后裁剪。注意:裁線時不要使線頭炸開和變形。4.2 將銅質(zhì)錐套螺栓套入承力索。注意:零件內(nèi)外表應無金屬屑、無毛刺。承力索端頭應平齊、無毛刺、無變形。4.3 將承力索端頭50mm長的外層絞線散開,使楔子插入內(nèi)外層絞線之間,并使楔子大端面與線頭平齊。4.4 將錐筒螺栓推向楔子并軸向壓緊;在錐套螺栓六方端頭的承力索上做好標記。注意:壓緊時嚴禁使用鐵器或手錘擊打零件,并且楔子與承力索之間不能相對滑動。提示:左旋、右旋錐筒螺栓安裝均按以上步驟。4.5 分別卡住左旋、右旋錐套螺栓六方,旋緊接頭本體。注意:緊固時,錐套
32、螺栓、楔子及承力索之間不能相對轉(zhuǎn)動;緊固力矩應為80100N.m;標記位置不能有明顯變化。4.6 檢查錐筒螺栓六方內(nèi)端面與終端雙耳鏍口端面之間的距離不大于6mm。注意:若錐筒六方內(nèi)端面與雙耳螺口端面間距大于6mm,應拆開檢查重新安裝。4.7 在工作張力下,再次進行緊固。二次緊固完后查看接觸線頭露出長度,若有所變化應拆開重做,重復上述步驟,之后做好記錄。5.注意事項5.1 零件中所有配件的型號標記應相同。5.2 零件型號與所用承力索型號應相符。5.3 安裝過程中嚴禁使用鐵器或手錘擊打零件。6.使用工具銼刀、大扳手、扭矩扳手、手鉗、卷尺。7.檢查維護定期對零件工作狀態(tài)進行檢查,雙耳間線頭露出長度應
33、與安裝時一致,無異常,連接件應牢固、可靠。 26接觸線中心錨結(jié)線夾接觸線中心錨結(jié)線夾 1. 用途用于接觸網(wǎng)錨段中心錨結(jié)處,用70mm2錨結(jié)繩錨固85120 mm2銅或銅合金接觸線。2. 重量2.10kg3. 機械性能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不小于15kN滑動荷重22.1 kN緊固力矩為4456N.m4. 安裝方法4.1 壓接中心錨結(jié)繩,錨結(jié)繩在鉗壓管處的外露長度為10mm。4.2 將壓接好的錨結(jié)繩通過銷釘連接至中心錨結(jié)線夾上。4.3 適當松開螺栓,將線夾的牙型卡入接觸線的線槽內(nèi)擺正,并預緊螺栓。4.4 再用扭矩扳手緊固螺栓至4456N.mm,最后擰緊背母至4456N.m。5.注意事項5.1 線夾夾持應
34、牢固可靠。5.2 緊固過程中不能咬扣、發(fā)熱。5.3 注意防松螺母的方向性(標記向外)5.4 螺栓及背母的緊固力矩均應達到44N.m.6.使用工具扭矩扳手、板手7.檢查維護7.1 定期進行檢查。7.2 線夾與接觸線及錨結(jié)繩之間夾持應牢固,無滑動現(xiàn)象。7.3 線夾螺栓、螺母應無松動。 27承力索中心錨結(jié)線夾承力索中心錨結(jié)線夾 1.用途 用于中心錨結(jié)處承力索與中心錨結(jié)繩的連接安裝。2.規(guī)格線夾規(guī)格及承力索與中心錨結(jié)繩安裝時的對應關(guān)系:規(guī) 格 上部(承力索) 下部(中心錨結(jié)繩) T70 TJ70 TJ70 T95 TJ95 TJ70T127 TJ127 TJ70T120 TJ120 TJ70T150
35、TJ150 TJ953.機械性能3.1 起始滑動荷重11kN3.2 螺栓緊固力矩為 44N.m4.安裝方法4.1 檢查零件規(guī)格與所用的承力索和錨結(jié)繩線型是否一致。4.2 將50錨結(jié)繩端部用鐵線扎緊。4.3 卸掉螺母,取下中夾板和下夾板將上夾板及螺栓跨置在相應的承力索上。4.4將中夾板放人螺栓壓住承力索(注意:大圓弧向上,小圓弧向下)。4.5再將下夾板套在螺栓上同時將錨結(jié)繩穿人中夾板和下夾板之間,繩頭最少露出20mm。4.6先在螺栓頭上各上一個螺母預緊,然后擺正錨結(jié)繩使之處于夾板中心,不能扭曲。4.7再用扭矩扳手交替緊固各螺母。緊固的順序為:先緊遠離錨結(jié)繩頭的兩個螺母,后緊靠近錨結(jié)繩頭的兩個螺母
36、;最后保證以四個螺母的緊固力矩均達到 44N.m。5注意事項5.1 線夾與線索夾持應牢固可靠。5.2 放人中夾板時,應注意方向性。5.3 應按順序緊固各螺母,使線夾受力應均衡。5.4 緊固過程中不能咬扣、發(fā)熱。5.5 注意防松螺母的方向性(標記向外)。6使用工具 扭矩扳手、手鉗7檢查維護7.1 定期進行檢查。7.2 線夾與承力索及錨結(jié)繩之間應夾持牢固,無滑動現(xiàn)象。7.3 各螺母應無松動。 28杵座楔型線夾杵座楔型線夾 1.用途用于以截面積為5080mm2的鍍鋅鋼絞線承力索、橫承力索及上、下部定位繩等終端與杵頭型零件連接處。型 號 重 量(kg) 楔 子 適用線型 80 1.09 80 GJ-8
37、0 50 1.11 50 GJ-502.機械性能杵座楔型線夾沿aa軸線的破壞荷重52.8kN。3.安裝方法3.1 將杵座內(nèi)彈性銷取出。3.2 將鋼絞線端頭用鐵線扎緊后,從外殼口沿aa側(cè)穿入。3.3 放入楔子,并將線頭折回由外殼口穿入并拉緊,使線頭露出長度約300500mm。3.4 具體鋼絞線回頭的制作方法按各單位的施工工藝執(zhí)行。3.5 裝入杵頭零件于球窩內(nèi),再將彈性銷壓入。4.注意事項4.1 鉸線受力的一側(cè)應在aa側(cè)穿入。4.2 鉸線應與楔子原則上要密貼。如果不密貼,應先將杵頭零件試裝入球窩內(nèi),如果裝不進去應重新做線索回頭。4.3 杵頭、球窩、彈性銷應接觸良好。5.使用工具手錘、手鉗6.檢查維
38、護6.1 定期進行檢查。6.2 杵頭、球窩、彈性銷之間位置應準確。6.3 零件中線索應無脫出和滑動現(xiàn)象。 30050029雙耳楔型線夾雙耳楔型線夾1.用途用于以截面積為5080mm2的金屬絞線作為承力索、橫承力索、上、下部定位繩及下錨補償繩的終端與單耳或耳環(huán)型零件連接。型 號 重 量(kg) 楔 子 適用線型 80 1.08 80 GJ-80 50 1.10 50 GJ-502.機械性能雙耳楔型線夾沿aa軸線的破壞荷重52.8kN。3.安裝方法3.1 將雙耳中的銷釘取下。3.2 將金屬絞線端頭用鐵線扎緊后,從外殼口沿aa測穿入。3.3 放入楔子,并將線頭折回由外殼口穿入并拉緊,使線頭露出長度約
39、300500mm。3.4 具體鋼絞線回頭的制作方法按各單位的施工工藝執(zhí)行。3.5 用銷釘將其與單耳或耳環(huán)零件相連,最后將銷釘開口銷裝入。4.注意事項4.1 鉸線受力的一側(cè)應在aa側(cè)穿入。4.2 鉸線應與楔子要一周密貼。4.3 銷釘、開口銷應連接可靠。5.使用工具手錘、手鉗6.檢查維護6.1 定期進行檢查。6.2 檢查零件中線索應無脫出和滑動現(xiàn)象。 30錐套式接觸線終端錨固線夾錐套式接觸線終端錨固線夾 1.用途用于截面為85150mm2銅或銅合金接觸導線的終端錨固。2.規(guī)格、重量、機械性能型 號 適用線型 滑動荷重kN 破壞荷重kN 重量kg T85 CT85 29.0 51.9 1.052 T
40、110 CT110 34.0 51.9 1.044 T120 CTHA120 40.5 51.9 1.040 T150 CT150 46.7 51.9 1.0313.安裝方法3.1 將錐筒螺栓及夾線楔子套入接觸線(如圖1)。注意:零件的內(nèi)外表面應無金屬屑、污物及毛刺。接觸導線端頭200mm長度內(nèi)應平齊、無毛刺、變形。3.2 使接觸導線端頭露出夾線楔子大端18mm,將錐筒螺栓推向夾線楔子(如圖2)。注意:夾線楔子四個開槽應均勻合攏。 開槽尺寸不大于2.2mm。 2.2mm槽內(nèi)不能加有任何異物。3.3 將錐筒螺栓與夾線楔子軸向壓緊,再將線夾本體與錐筒螺栓連接。注意:接觸線與夾線楔子之間不能相對軸向
41、滑動。嚴禁使用鐵器或手錘擊打零件。3.4 卡住錐筒螺栓外扁方、卡住線夾本體外扁方,旋緊(如圖3)。注意:緊固時,接觸線、楔子以及錐筒螺栓間不能相對轉(zhuǎn)動。 旋緊時應用力矩扳手,緊固力矩保證80100N.m。 禁止利用雙耳孔間空檔或雙耳圓孔緊固。3.5 旋緊后,接觸線線頭露出雙耳底面的距離5mm(如圖4)。3.6 在工作張力下,再次進行緊固。3.6 二次緊固完后查看接觸線頭露出長度,若有所變化應拆開重做,重復上述步驟,之后做好記錄。4.注意事項4.1 零件中所有配件的型號標記應相同。4.2 零件型號與所用接觸導線型號應相符。4.3 安裝過程中嚴禁使用鐵器或手錘擊打零件。5.使用工具銼刀、大扳手、扭
42、矩扳手、手鉗、卷尺。6.檢查維護定期對零件工作狀態(tài)進行檢查,雙耳間線頭露出長度應與安裝時一致,無異常,連接件應牢固、可靠。 圖1 圖2 圖3 圖431錐套式承力索終端錨固線夾錐套式承力索終端錨固線夾1.用途用于截面為95127mm2硬銅絞線或80100mm2鋼絞線的終端錨固。2.規(guī)格、重量、機械性能型 號 適用線型 滑動荷重kN 破壞荷重kN 重量kg T95 TJ95 32 67 0.91T120 TJ120 40 67 0.93T127 TJ127 40 67 0.93 G80 LXGJ80 50 67 0.89G100 GJ100 67 67 0.873.安裝方法3.1將承力索扎緊后裁剪
43、。注意:裁線時不要使線頭炸開和變形。3.2 將銅質(zhì)錐套螺栓套入承力索。注意:零件內(nèi)外表應無金屬屑、無毛刺。 承力索端頭應平齊、無毛刺、無變形。3.3 將承力索端頭50mm長的外層絞線散開,使楔子插入內(nèi)外層絞線之間,并使楔子大端面與線頭平齊。注意:楔子芯部的鉸線不應有散股現(xiàn)象。 外層絞線應均勻分布在楔子一周。 楔子開槽中不應夾有鉸線或其它異物。3.4 將錐筒螺栓推向楔子并軸向壓緊;在錐套螺栓六方端頭的承力索上做好標記。 注意:壓緊時嚴禁使用鐵器或手錘擊打零件,并且楔子與承力索之間不能相對滑動。3.5 卡住錐套螺栓六方,旋緊終端雙耳。注意:緊固時,錐套螺栓、楔子及承力索之間不能相對轉(zhuǎn)動。 緊固力矩
44、應為80100N.m。 標記位置不能有明顯變化。3.6 檢查錐筒螺栓六方內(nèi)端面與終端雙耳鏍口端面之間的距離不大于6mm。注意:若錐筒六方內(nèi)端面與雙耳螺口端面間距大于6mm,應拆開檢查重新安裝。3.7在工作張力下,再次進行緊固。二次緊固完后查看接觸線頭露出長度,若有所變化應拆開重做,重復上述步驟,之后做好記錄。4.注意事項4.1 零件中所有配件的型號標記應相同。4.2 零件型號與所用承力索型號應相符。4.3 安裝過程中嚴禁使用鐵器或手錘擊打零件。5.使用工具銼刀、大扳手、扭矩扳手、手鉗、卷尺。6.檢查維護定期對零件工作狀態(tài)進行檢查,雙耳間線頭露出長度應與安裝時一致,無異常,連接件應牢固、可靠。
45、32鋁合金補償滑輪組鋁合金補償滑輪組1.用途適用于電氣化鐵路正線或站線接觸網(wǎng)下錨處補償調(diào)整張力。2.規(guī)格、機械性能傳動比 工作荷重kN 破壞荷重kN 傳 動 效 率 重量kg 1:4 19.62 64.75 上升時97下降時98 27.55 1:3 16.68 55.05 上升時97下降時98 22.12 1:2 12.70 43.82 上升時97下降時98 18.843.安裝方法3.1 安裝前檢查滑輪組在運輸或裝卸過程中有無砸傷、變形。緊固件有無松動、脫落,鋁滑輪有無變形,滑輪轉(zhuǎn)動是否靈活不銹鋼絲繩有無砸傷、散股或斷股現(xiàn)象?;喗M規(guī)格是否正確,配套件是否齊全。檢查鋁合金滑輪組規(guī)格型號、傳動比
46、是否符合施工設(shè)計圖紙的要求。3.2 檢查錨柱上安裝的承錨角鋼和線錨角鋼位置是否正確。3.3 檢查連接件是否牢固,線索端距錨柱間預留距離是否合適。3.4 檢查與滑輪連接的雙耳楔型線夾安裝是否可靠,如有松動,應用木錘打緊。3.5 理順鋼絲繩與滑輪之間的纏繞關(guān)系,并使其正確入槽。3.6 將滑輪組與承力索(或接觸線)端相關(guān)零件連接。3.7 將下錨端的連接器、雙環(huán)桿與滑輪裝置連接。3.8 將端部連接器與承錨角鋼相連。3.9 根據(jù)施工設(shè)計中墜砣安裝曲線,調(diào)整動滑輪與定滑輪之間的距離,保證動滑輪能有足夠的位移量。在最高溫度時動滑輪與定滑輪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450mm。3.10 擺正滑輪組,使輪槽中心平面處于
47、鉛垂狀態(tài)。3.11 調(diào)整確定補償繩的長度及與墜砣桿連接的雙耳楔型線夾的位置,并用木錘將鋼絲繩同楔子一起與雙耳外殼打緊,在靠近外殼處將線頭夾子壓扁,鋼絲繩多出部分盤圈后用鐵絲綁上。3.l2 安裝滑輪補償裝置的同時應安裝墜砣限制架,若安裝墜砣限制架暫有困難時,應用4.0鐵線把墜砣串與錨柱固定,防止墜砣串轉(zhuǎn)動,造成補償繩松股和起泡。待墜砣限制架到貨時及時安裝。3.13 在張力狀態(tài)下,檢查滑輪組安裝是否正確、工作是否正常、墜砣串在墜砣限制架之間上下活動是否輕松自如,否則應調(diào)整墜砣限制架的活動孔,以保證墜砣串運動自如。4.注意事項4.1 檢查裝置的規(guī)格型號是否與需安裝的柱型相符。4.2 檢查裝置零件是否
48、齊全;有無砸傷、變形等現(xiàn)象。4.3 檢查滑輪轉(zhuǎn)動是否靈活。5.檢查維護5.1 每年定期檢查。5.2 每兩年為滑輪軸注入潤滑油。5.3 每年冬季最低溫度,夏季最高溫度時觀察一次墜砣串與墜砣抱箍在限制架中所處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5.4 夏季最高溫度時觀察滑輪與定滑輪之間的距離是否滿足安裝的要求。5.5 檢查各終端錨固線夾有無滑移。5.6 檢查線索及滑輪磨損情況。5.7 檢查螺栓、螺母有無松動。 33棘輪下錨裝置棘輪下錨裝置 1.用途用于全補償簡單鏈型懸掛在橫腹桿式鋼筋混凝土支柱或鋼支柱上全補償棘輪下錨張力補償裝置。2.規(guī)格規(guī) 格 下錨方式 適用支柱類型 距軌面高度m 重量 kgCH60 承力索下錨
49、 H60 7.83 121CH170 承力索下錨 H170 7.83 156XH60 接觸線下錨 H60 6.54 55XH170 接觸線下錨 H170 6.54 753.機械性能接觸線額定張力為13kN;;承為索額定張力為17kN;棘輪公稱傳動比為1:3 ;棘輪最大工作荷重20KN4.安裝前的檢查4.1 根據(jù)施工圖確定所要安裝的柱型及安裝代號。4.2 根據(jù)柱型檢查棘輪下錨的型號是否符合。4.3 檢查棘輪下錨零件是否齊全,有無砸傷、缺損、變形等現(xiàn)象。4.4 棘輪本體轉(zhuǎn)動是否靈活。5安裝5.1 分別將棘輪承錨底座框架及棘輪線錨底座框架頂裝在支柱安裝代號指定的高度。5.2 大輪不銹鋼絲繩沿順時針方
50、向纏繞3 4圈,小輪不銹鋼絲繩沿逆時針方向纏繞34圈,注意纏繞時各圈之間不得疊壓,然后將繩頭楔緊。5.3 將棘輪本體上的框架掛在棘輪連接架的掛鉤上,同時通過螺栓將棘輪本體安裝在棘輪承錨底座框架或棘輪線錨底座框架上,擰緊長螺栓下部螺母,并穿上開口銷。5.4 棘輪水平不銹鋼絲繩通過均衡梁與絕緣子、接地跳線固定板、單聯(lián)碗頭掛板、終端錨固線夾、承力索或接觸線相連。5.5 按要求高度安裝墜砣限制架。5.6 棘輪垂直不銹鋼絲繩通過雙耳楔型線夾相連,調(diào)整雙耳楔型線夾使墜砣桿達到墜砣安裝曲線的位置,同時雙耳楔型線夾的楔子,在靠近外殼端頭部將線頭夾子壓扁,將多余的不銹鋼絲繩盤圈后用鐵絲綁上,以不影響墜砣移動為準
51、。5.7 按安裝代號要求的高度,對棘輪承錨底座框架、棘輪線錨底座框架進行調(diào)整,并緊固各螺栓,保證棘輪連接架轉(zhuǎn)動靈活,保證棘輪中心平面與連接架在同一鉛垂面內(nèi)。5.8 安裝墜砣及墜砣抱箍。5.9在水平上調(diào)整棘輪固定支架的位置,使承力索棘輪與接觸線棘輪的水平距離為100120mm。5.10調(diào)整抱箍、導管、調(diào)節(jié)板,使導管處于垂直狀態(tài),并在抱箍耳環(huán)中心位置,保證墜砣串及抱箍在導管上的移動自如、靈活。5.11 緊固各螺栓,其緊固力矩分別為:M12螺母的緊固力矩為44N.m。Ml6螺母的緊固力矩為70N.m。M20 螺母的緊固力矩為130N.m。5.12 在張力狀態(tài)下,對下錨裝置進行全面檢查,安裝應正確無誤
52、,墜砣串及抱箍在導管上的移動應自如、靈活,墜砣安裝應符合安裝曲線。5.13 對所有連接螺栓再次緊固,保證達到緊固力矩要求。6使用工具 大繩、手錘、手鉗、扳手、扭矩扳手7.檢查維護7.1 每年為棘輪軸注人鈣基潤滑油(GB491)一次。7.2 定期檢查下錨裝置各部連接是否可靠、有無位移,檢查輪體補償繩及其它相對運動部分是否產(chǎn)生位移、轉(zhuǎn)動是否靈活、有無影響使用的磨損現(xiàn)象,并確定裝置能否正常工作。7.3 定期檢查下錨裝置各部連接螺栓是否可靠,有無松動現(xiàn)象,必要時可將所有螺母按緊固力矩要求再次緊固。7.4 每年最高溫度、最低溫度時要觀察墜砣串及抱箍在墜砣限制架上所處的位置是否符合墜砣安裝曲線的要求。補償
53、尺寸不符合墜砣安裝曲線的要求時,應及時進行調(diào)整。接觸導線承力索34旋轉(zhuǎn)腕臂底座旋轉(zhuǎn)腕臂底座1. 用途適用于接觸網(wǎng)中在混凝土柱預留孔處固定支撐絕緣腕臂。2. 規(guī)格型號型 號 支柱類型 L mm 參考重量 kg 38 H38 390 5.48 78 H78、H60 540 5.963機械性能破壞荷重不小于14.7kN。4安裝方法零件按要求安裝方向?qū)手еA留孔,螺栓由鐵道側(cè)向田野側(cè)穿過零件底座和支柱,戴好平墊,擰上螺母予緊,然后,用扭矩扳手上、下交替緊固螺母到70N.m。5使用工具扭矩扳手6檢查維護定期檢查零件的運用情況,螺栓有天松動,各連接部位應牢固可靠。35特型旋轉(zhuǎn)腕臂底座特型旋轉(zhuǎn)腕臂底座1.
54、 用途本零件適用于接觸網(wǎng)中與底座槽鋼連接支撐絕緣腕臂。2. 重量3.02kg3機械性能破壞荷重不小于14.7kN。4安裝方法將零件按旋轉(zhuǎn)雙耳向上的方向與底座槽鋼連接好,用扭矩扳手兩邊交替緊固,達到70N.m,然后將背母按同樣要求緊固。5. 使用工具扭矩扳手、扳手6檢查維護定期檢查零件的運用情況,螺栓有天松動,各連接部位應牢固可靠。36接觸線電連接線夾(斜型)接觸線電連接線夾(斜型)1.用途用于85120mm2銅接觸導線及銅合金接觸導線與95mm2、120mm2軟銅絞線的電連接處。2.規(guī)格零件型號 適用線型 電聯(lián)接線類型 重量(kg) T-1a CT110、CT120、CTHA120 TRJ95
55、 0.79 T-1b CT110、CT120、CTHA120 TRJ120 0.82 T-2 CT85 TRJ95 0.803.機械性能滑動荷重:線夾與軟銅絞線壓接處6.9kN,線夾與接觸導線之間4.0kN。握緊荷重:不小于2.0kN。緊固力矩為44N.m。4.電氣性能T-1a、T-2型連續(xù)載流量不小于470A,5min載流量不小于660A。T-1b型連續(xù)載流量不小于540A,5min載流量不小于760A。5.壓接及安裝方法5.1 電連接線與壓線夾板壓接連接。壓接前應將電連線端部剪切平整,各股線齊頭,清洗干靜后完全插入至底部,方能壓接,壓接六方長度不小于40mm,壓接六方對邊距為19mm。若工
56、廠壓接,壓力不小于100t;若現(xiàn)場壓接,使用專用機械壓接鉗,分4道從壓線夾板壓線孔底部位置向端部依次壓接,六方各角應對齊,4道壓接后應復壓一次。5.2 與接觸導線連接時,適當松開螺栓將線夾牙尖卡入接觸導線溝槽內(nèi),按先中間后兩端的順序用扭矩扳手交替緊固螺栓達到44N.m。6.注意事項6.1 線夾牙型應卡在接觸導線的線槽內(nèi)。6.2 電連接線壓接應牢固可靠。6.3 鉸線不應有散股現(xiàn)象。6.4 螺栓及背母的緊固力矩應達到44N.m。6.5 注意防松螺母的方向性(標記向外)。7. 使用工具機械壓接鉗、扭矩扳手、扳手8. 檢查維護定期進行檢查,各連接部位應牢固可靠。 37電連接線夾(長方型)電連接線夾(長
57、方型) 1.用途用于銅鉸線及軟銅絞線、鋁絞線、鋼芯鋁絞線及鋁包鋼絞線的電連接。2.規(guī)格型號 Ramm Rbmm 本體材料 適 用 范 圍 接觸電阻 參考重量kgT95 6.5 7.2 QA19-4 TJ95或TRJ95與TRJ95 0.000019 0.48T120 7.0 7.2 QA19-4 TJ120與TRJ95 0.000015 0.46T127 8.0 7.2 QA19-4 TJ127與TRJ95 0.000015 0.42K70B 5.5 8.0 QA19-4 GJ70與TRJ120 0.00018 0.48K100B 6.5 8.0 QA19-4 GJ100與TRJ120 0.0
58、0013 0.40T95B 7.2 8.0 QA19-4 TJ95與TRJ120 0.000019 0.42T120B 7.2 7.2 QA19-4 TJ120或TRJ120與TRJ120 0.000015 0.44T127B 8.0 8.0 QA19-4 TJ127與TRJ120 0.000015 0.42TL120A 8.0 7.2 T2、L3 GLJC120/35與TRJ95 0.000023 0.40TL120B 8.0 8.0 T2、L3 GLJC120/35與TRJ120 0.000023 0.37TL30B 5.5 7.2 T2、L3 LBGJ70、GLZE30/50、LBGJ9
59、0與TRJ95 0.000078 0.413.機械性能滑動荷重4.0kN緊固力矩為25N.m4.電氣性能銅質(zhì)電連接線夾連續(xù)載流量不小于540A,5min載流量不小于760A。銅鋁過渡電連接線夾連續(xù)載流量不小于160A,5min載流量不小于230A。5.安裝方法將兩根電連接絞線分別裝入線夾本體間相應的圓弧槽內(nèi),用扭矩扳手交替緊固螺栓至25N.m,再擰緊背母至25N.m。6.注意事項6.1 鉸線不應有散股現(xiàn)象。6.2 螺栓及背母的緊固力矩應達到25N.m。7. 使用工具扭矩扳手8. 檢查維護定期進行檢查,各連接部位應牢固可靠。 38彈簧補償器彈簧補償器 1、用途:該彈簧補償器用于鐵道電氣化接觸網(wǎng)系
60、統(tǒng)中軟橫跨定位繩的拉力補償。型彈簧補償器用于五股道及五股道以下軟橫跨上下部定位繩的拉力補償使用,型用彈簧補償器用于五股道以上軟橫跨上下部定位繩的拉力補償使用。2、重量: 8kg。3、性能:彈簧補償器的預緊力: 型:1kN 型:3kN彈簧補償器的工作負荷: 型:2kN 型:4.5kN彈簧補償器的最大工作荷重: 型:3.5kN 型:6kN4、安裝前的檢查:該彈簧補償器在安裝前必須對補償器各部進行檢查,零件是否齊全,螺母是否緊固螺栓有無松動動現(xiàn)象。5、安裝:5.1 安裝時注意補償器的固定端板一頭需朝鋼柱方向。5.2 固定端板一頭與軟橫跨固定底座連接,活動端與鋼雙耳連接器及杵頭懸式絕緣子連接。5.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餐飲業(y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合同
- 小米c面試題及答案
- 市容環(huán)衛(wèi)外包方案
- 輕工產(chǎn)品倉儲倉單質(zhì)押擔保協(xié)議
- 汽車售后服務(wù)網(wǎng)點車輛訂購及維修服務(wù)合同
- 社區(qū)改造設(shè)計建筑方案
- 生態(tài)造林工程投標方案
- 黨章知識課件
- 數(shù)學小升初面試題及答案
- 體育協(xié)會換屆方案
- 橡膠制品在電力電氣行業(yè)中的應用研究
- 《動態(tài)流量平衡閥》課件
- 跨境電商的法規(guī)和政策解讀與分析
- 電子科技大學《移動通信原理》第七章IS95及其增強移
-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培訓專題講座
- 7個生活中溝通成功案例 3篇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對比閱讀6篇(含答案)
- 汽車制造質(zhì)量管理與控制課件:零部件開發(fā)階段的質(zhì)量管理
- -2024屆高考英語二輪復習:讀后續(xù)寫適用句型-定語從句課件
- 糧油、調(diào)料配送投標方案(技術(shù)標)
- 板式換熱器、半容積式換熱器換熱器面積計算表(自動計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