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科團隊結題報告(張幼琴)_第1頁
1學科團隊結題報告(張幼琴)_第2頁
1學科團隊結題報告(張幼琴)_第3頁
1學科團隊結題報告(張幼琴)_第4頁
1學科團隊結題報告(張幼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學科團隊引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實踐研究結題報告省市柯橋區(qū)柯橋小學課題組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學科教學團隊和教研組、備課組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它又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因為它類似于一種民間組織,隊員之間不是因為學校組織的安排,而是因為自覺自愿,因為一樣的志趣,因為教學的理想共同走到一起,所以它比教研組、備課組更有親和力、凝聚力。團隊成員之間是同事又是朋友,所以教學研究更自主、更自覺,成員之間更團結、更默契?!皩W科教學研究團隊”秉著守住自己、借鑒別人、奉獻全部的宗旨,打破了教研組和備課組單純以學科為單位的組織體系,致力于教師教學個性的揚與優(yōu)化。改進傳統(tǒng)校本研訓的模式,建立教師學科團隊,有利于通過各種途

2、徑促進教師之間的團隊合作互動與交流,促使教師群體素質的再提高;有利于通過構建相應的平臺,充分發(fā)揮學科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更能豐富教師隊伍建設的理論,解決骨干教師建設與培養(yǎng)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的問題?;谏鲜銮闆r,我校提出本課題,旨在立足于小學學科教學,以解決課堂教學活動中發(fā)生的真實問題為對象,以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和示效能發(fā)揮為研究主體,通過團隊部的實踐反思、同伴合作、專業(yè)引領等有效形式,將教學、研究、培訓有機整合,使探究、合作、反思、資源共享為主要特征,把學校各學科骨干教師隊伍建設成為實踐型、研究型的學習共同體。并以該團隊建設的操作策略,以與團隊的整體示效能,

3、帶動和輻射全校教師群體的研訓活動,推動學校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水平??聵蛐W歷來十分關注教師隊伍的全面優(yōu)化和師資力量的和諧提升,多年來,學校以創(chuàng)新、前沿的校本教研理念,被評為“省首批校本教研示學?!?、“省教科研先進集體”、“2012市教科研先進集體”,多次獲得縣優(yōu)秀備課組。 在積累長期以來校本教研經(jīng)驗和文化的同時,在百年老校的文化浸潤和感召下,柯橋小學蟄伏著一大批個性鮮明、特長多樣、風格迥異的“先鋒派”教師,他們有著自己的教育理想、人生目標、情感價值的追求,自2008學年起傾情組建了“學科教學研究團隊”,主要基于教師的理想回歸、教學風格打造、情感價值再現(xiàn),以課堂為平臺,以“學術研究”為志趣,讓教師們

4、在輕松實踐與自由探究中尋覓人生的幸福知音。團隊教師們輪班上課、交流反思、互議寫文,在寬松、自由的交流空間中, “學科教學研究團隊”的活力被激發(fā)了,“學科教學團隊”的風格在活動中得到提煉,團隊活動與備課組活動、教研組活動、課題組活動有效對接,全面提升全體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以學科團隊抱團組稿編輯生本課堂???期,以鮮明的個性得到著名特級教師周一貫老師和縣各兄弟學校的好評。二、課題界定學科團隊:以教學風格為紐帶,由個性和知識方面比較相似的教師跨年級跨學科自由組合,并推薦多年來所帶班級學科教學質量優(yōu)秀、學生滿意度高、課堂教學風格鮮明的“先鋒派教師”為團隊的帶頭人,被命名為“*老師學科教學研究團隊”。

5、目前,我校相繼形成“發(fā)建等語文教學研究團隊”、“柴向陽等語文教學研究團隊”、“幼琴等語文教學研究團隊”、“周國萍等語文教學研究團隊”、“金紅梅等數(shù)學教學研究團隊”、“車貞美等數(shù)學教學研究團隊”、“萍等數(shù)學教學研究團隊”、“周俊友書法教學研究團隊”、“敏樂音樂教學研究團隊”、“俞東林美術教學研究團隊”、“穎等英語教學研究團隊”、“馬瑛等科學教學研究團隊”、 “許國琴等綜合實踐教學研究團隊”、“優(yōu)琴等英語教學研究團隊”、 “酈彩仙等語文教學研究團隊”、“燕等語文教學研究團隊”和“陸歡君等體育教學研究團隊”等15個風格各異的教學團隊。三、課題研究的容與目標研究容:以“守住自己的,借鑒別人的”的為指導

6、思想,鼓勵教師自發(fā)自覺組建“學科團隊”,在團隊的研究中,發(fā)展個性,提升專業(yè)技能。以“學科教學研究團隊”完善校本培訓模式,從文本細讀、課堂對話、學習管理、教學寫作(課堂記錄、故事言說、隨筆撰寫)、課程設計、課堂觀察(聽課評課)等方面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預期目標:以組合“學科團隊”的方式,實現(xiàn)教師發(fā)展由傳統(tǒng)的“被動式”向“主動式”發(fā)展,由“獨立式”向“團隊式”發(fā)展,整體提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水平。通過團隊發(fā)展,來培養(yǎng)一批有個性有特長的名師。然后在此基礎上,賦予“學科團隊”新的思維,使團隊的獨立性、研究性、實踐性和行政的服務性得到更全面體現(xiàn)。此外,嘗試“學科團隊”的“跨邊界”性和異質性,增強研究的開放性、

7、互融性。四、課題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經(jīng)驗總結法。五、課題研究的過程課題持續(xù)研究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從組建“學科團隊”開始,運用各種機制引導教師由傳統(tǒng)的“被動式”向“主動式”發(fā)展,由“獨立式”向“團隊式”發(fā)展,整體提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水平,主要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階段:1團隊逐步組建階段(2008年底至2013年12月)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發(fā)現(xiàn)學校里一些教學經(jīng)驗豐富,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在教師中具有較高的威望的優(yōu)秀教師,不管他們有沒有榮譽,有沒有頭銜,只要工作能力強,教學效果好,得到全體教學信任的就行。然后通過他們讓其他教師自覺地加入到他們的團隊中。2008年10月,首先成立了三個團隊:“發(fā)建

8、語文學科教學團隊” 、“柴向陽語文學科教學團隊” 、“金紅梅數(shù)學學科教學團隊”。2009年1月,又成立了七個學科教學團隊:“幼琴語文學科教學團隊” 、“車貞美數(shù)學學科教學團隊”、 “萍數(shù)學學科教學團隊”、 “穎英語學科教學團隊”、 “敏樂音樂學科教學團隊” 、“俞東林美術學科教學團隊” 、“周俊友書法學科教學團隊”。2010年5月,又成立了三個學科教學團隊:“陸歡君體育學科教學團隊”“馬瑛科學學科教學團隊”“周國萍語文學科教學團隊”。2012年,我們又成立了“優(yōu)琴英語學科教學團隊”、“陸歡君體育學科教學團隊”,2013年成立了“胡建紅科學學科教學團隊”和“高煥明數(shù)學學科教學團隊”。至此,我校的

9、學科教學團隊研究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各學科團隊互相聽課、評課,為青年教師診課、磨課,教研氛圍相當濃厚。2團隊研究階段(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以“學科團隊”為載體,相繼開展“團隊賽課”、“團隊寫作”、“團隊課堂觀察”、“團隊課堂教學專場”等團隊研課活動。各團隊在研究課堂教學,提高學科質量的基礎上,根據(jù)每個團隊的特點開始各自的主題研究。如“發(fā)建語文學科團隊”的“漢字文化”,“金紅梅數(shù)學學科團隊”以“課堂觀察”研究數(shù)學“生本課堂”,“柴向陽語文學科教學團隊”的“探究生本課堂123模式”,“幼琴語文學科團隊”“課堂作業(yè)隨堂化”為專題,“周俊友書法學科團隊”嘗試“書法走課制”,“穎英語學科

10、團隊”重點研究“怎樣讓復習輕負高效”,“陸歡君體育學科團隊”的“體育模塊教學”等。各學科教學團隊圍繞自己的研究主題開展相應的團隊研究活動。3成果推介階段(2014年至今)我校以學科團隊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研究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其中有個別團隊的教學改進、課堂改革成果顯著,在區(qū)外得到肯定,學校積極為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搭建平臺進行成果推介。2011年,學校邀請區(qū)外學科教研員、專家為語、數(shù)、英、科學科團隊老師診課,打磨各個團隊的風格;2012年“金秋柯小”教科節(jié)以學科團隊為單位開展“團隊賽課”,每個團隊通過集體備課、磨課、上課、議課,以展示各個團隊的教學風格;2013年,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小學語文教師編輯

11、部走進我校,“幼琴語文學科團隊”的幼琴和酈彩仙老師以“辯課”夸父追日形式展示課堂;2013年,學校又為幼琴語文學科團隊、紀君美術學科團隊搭建了“市幼琴生本課堂教研專場”和“市紀君美術生本課堂教研專場”兩個平臺,在市級層面抱團展示了這兩個團隊教師在教學改進和課堂教學方面。2014年,學校獲得柯橋區(qū)優(yōu)秀教科研先進單位、校本教研特色單位,并做為先進單位在大會上做代表發(fā)言,得到全區(qū)中小學教科研領導的肯定。六、課題研究的成果一系列的行動研究軌跡記錄了我們對“學科團隊”教研機制的探索過程,我們的學科團隊具有以下特性:1.研究性:能根據(jù)教學中遇到的共性問題,確立團隊近期和長期的研究主題,每個團隊一學年須申報

12、一個縣級以上課題(教改項目),緊緊圍繞本團隊研究課題開展研討活動,保證課題研究有實效。教師的個人研究課題題應與團隊研究的方向一致。 2.過程性:團隊教師的研究過程就是教師個人提高的過程。每學期團隊須開展一次教學研討活動,或主題教研,或團隊賽課,或課題研討等?;顒右兄黝},要能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團隊負責人須在校園園“校本團隊”版塊中建立本學科團隊的網(wǎng)頁,并與時把團隊活動過程中的材料、圖片、信息上傳、更新,發(fā)揮團隊引領作用。3.學科性:學科團隊的研究主題、容、過程等,都應體現(xiàn)鮮明的學科特點,要研究本學科教學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把提高團隊成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作為團隊研究工作的重要目標。4

13、.自主性:在同學科團隊組合的基礎上,更鼓勵老師們跨學科的團隊組全,以此實現(xiàn)學科交融,挖掘每個老師的在知識。每一學期,團隊負責人可根據(jù)本團隊的研究主題自主選擇、申請、經(jīng)校長室批準后,組織團隊教師外出學習考察一次,活動后每位團隊老師上交學習反思與體會文章,由團隊負責人整理、組稿上傳至本團隊網(wǎng)頁,實現(xiàn)資源共享。5.實效性:使學科團隊建設成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種有效形式,提高研究的質量和效益。每學期團隊成員可合作撰寫案例、論文,整理研究課例等,組織一組較高質量的稿件向??菊n堂或各類教育教學刊物投稿,努力用教科研成果反映我們的研究。本課題實施幾年來,在打造優(yōu)秀教研團隊、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形成學校校

14、本研訓特色三方面產(chǎn)生了一些積極影響:1打造優(yōu)秀教研團隊學科團隊以抱團研究的形式,集合了老師們的優(yōu)勢,彰顯了學科教學的特色,形成了我校百花齊放的優(yōu)勢學科教學、特色課堂改進。幼琴語文學科團隊:課堂作業(yè)“隨堂化”幼琴語文教學研究團隊一開始以“課堂作業(yè)隨堂化”教學改進為研究課題,團隊帶頭人幼琴老師是學校教科室主任,她發(fā)動整個團隊老師組成了“研究團隊”,引領大家以“課堂作業(yè)隨堂化”為重點開展研究活動,“課堂作業(yè)隨堂化“成為其團隊教師課堂教學的標簽。2013年3月,市幼琴小學語文課堂作業(yè)隨堂化教研專場在柯橋小學舉行,其團隊的幼琴老師與詩文老師共同執(zhí)教了“隨堂作業(yè)”視角下的公開課,幼琴老師作了教改報道,得到

15、特級教師、市小語教研員莫國夫的肯定,幼琴語文團隊逐漸形成了鮮明的課堂特色,團隊老師多次在區(qū)市級公開課、研訓活動中亮相。2013年6月,幼琴語文團隊的幼琴老師和酈彩仙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師“辯課進校園”活動中同課異構夸父追日,教學實錄全文刊載。優(yōu)琴英語學科團隊:英語教學金牌團隊2011年12月,柯橋小學若棋等同學獲“魯外杯”縣小學生英語口語團體優(yōu)勝獎,個人一等獎;2012年5月,朱莉等同學獲縣首屆小學生英語閱讀比賽團體優(yōu)勝獎,四名學生獲個人一等獎2013年12月,王涵之、包依寧等同學獲“魯外杯”縣小學生英語口語團體優(yōu)勝獎,分獲個人講故事、即興會話一等獎。這輝煌的“五個團體優(yōu)勝獎”背后是“優(yōu)琴英語教學

16、團隊”的艱辛付出,她們6個人,摒棄“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勢,擰成一股繩,共同探索課堂教學改良,精心創(chuàng)設英語文化氛圍。2012區(qū)規(guī)劃課題英語階段性“生本口語”評價、2013市教改項目以“習慣”促進小學生英語聽讀作業(yè)的有效落實、2014區(qū)教改項目以微信平臺拓展小學英語課程資源的實踐研究等研究,把英語課堂教學與“云課堂”、“微課程”對接,從課堂的“小老師”到課堂外的“小考官”,從校園的“英語周”到校園外的“微課程”,在英語學科中實施“翻轉課堂”,教學質量全區(qū)領先。體藝團隊:名師工作室成績斐然3年前,我校體育老師陸歡君老師眼光獨到,玩起了校園足球,“綠茵小子”足球隊隨之誕生,陸歡君老師、足球教練王彥培和

17、學校體育教師組成“陸歡君足球小子俱樂部”,帶著柯小男甲足球隊,征南闖北,把柯橋區(qū)校園足球聯(lián)賽冠軍、市青少年足球錦標賽冠軍、省校園足球聯(lián)賽(寧紹舟賽區(qū))冠軍、省校園足球聯(lián)賽一等獎統(tǒng)統(tǒng)拿了個遍。此外“敏樂音樂名師工作室”的老師們帶領“快樂音符”舞蹈團的孩子,原創(chuàng)茴香豆、觸摸春天等四個舞蹈,先后在省、全國藝術舞臺上展演,均獲得一等獎。由中國書協(xié)會員、柯橋區(qū)書協(xié)副主席周俊友老師領銜的“周俊友書法名師工作室”,以太陽花美術工作室為基地、悉心培養(yǎng)了一大批美術特長生的“俞東林美術名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青年教師。學校成熟一個,發(fā)展一個,掛牌一個,推介一個。今年2月,“婁華軍藝工作室”、“徐芳

18、書法工作室”、“王國森三棋工作室”、“軻弦樂工作室”、“祁芳芳舞蹈工作室”、“朱玲戲曲工作室”、“金月飛合唱工作室”、“章曉明口琴工作室”均掛牌成立。這些名師工作室相繼成立,學校的體藝特色也逐漸綻放光彩。2012年后,省體育特色學校、省校園足球聯(lián)賽寧紹舟賽區(qū)冠軍、省中小學舞蹈節(jié)一等獎、縣“六一”文藝匯演一等獎、縣田徑運動會團體第二、縣圍棋比賽團體第一近年多來,柯橋小學在體藝上創(chuàng)造了舞蹈、器樂、美術、書法、足球、田徑、乒乓球、圍棋、信息學、航模,以與畢業(yè)班寫作、數(shù)學、英語縣級競賽全部團體冠軍(一等獎)的優(yōu)異成績。“金紅梅等數(shù)學教學研究團隊”被評為2009市先進教研團隊,“幼琴等語文教學研究團隊”

19、、 “俞東林美術教學研究團隊”、 “優(yōu)琴等英語教學研究團隊”等8個團隊先后被評為縣優(yōu)秀教研團隊。2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課題研究在改變教師教學理念、行走方式,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課堂觀察我們的團隊有一樣學科的,也有不同學科的,以一樣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的老師組合在一起,走進同一年級,以師生之間的觀點對話,學生之間的獨立學習、合作學習、隨堂作業(yè)以與學生走進課堂和走出課堂的變化為觀察視點,走近學生,開展以關注學生的“學”為觀察點的“課堂觀察”。團隊寫作以校本團隊形式組稿,突顯“學科團隊”主題的校刊生本課堂已編輯六期,匯集展示了4年來我們在學科團隊方面的探索和收獲,是我們課題研究的陣地

20、,也是各個學科團隊在課堂教學、課題研究方面的成果展示和推介。此外,在團隊進行課堂研究的同時,我們也重視理論層面提煉,學校搭建平臺促進學科團隊老師合作寫作,如“學科團隊最有創(chuàng)意和最有實效的案例評比”,“觀課議課出精彩”的老師評課稿評比,團隊老師“課堂觀察”評比,畢業(yè)班有效復習金點子評比等,推動老師們在團隊研訓活動后主動寫作,積累成功個案。團隊賽課每年的“金秋柯小”教科節(jié)各學科團隊將舉行“團隊賽課”活動。每個學科團隊一起磨課程、磨學生、磨風格,在以團隊上課、說課、議課的形式在教科節(jié)展示不同團隊的教學風格。課題研究每個學科團隊圍繞學?!吧菊n堂”的主課題尋找適合自己團隊的研究視角成立子課題,如高煥明

21、數(shù)學學科研究團隊以“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法數(shù)學生本課堂嘗試研究”為主題改革課堂結構,燕語文學科研究團隊以“中段學生小組合作方式研究”為視角改革語文課堂,俞東林美術學科研究團隊以“美術作業(yè)隨堂化探究”改革美術課堂,胡建紅科學研究團隊以“科學學科中學生長時性探究”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這些課題以團隊的形式開展、深入,改變了老師們以往單兵獨進的教研方式,使老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得以提升?!皩W科團隊”的校本研訓方式促進了老師們以“改課”提升自己的業(yè)務能力,一方面成長了一批縣市乃至省、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名教師,另一方面以備課組、學科團隊抱團發(fā)展的的師資隊伍得到整體提升。2013年學校幼琴老師代表省參加全國課堂教學大獎賽,

22、獲一等獎;紀君老師獲得市學科帶頭人稱號,小學語文教師“辯課進校園”走進我校,展示了酈彩仙等10位語文老師在“生本課堂”中的探究體會;應邀選送高煥明、春芳等老師去、蕭山執(zhí)教數(shù)學生本課堂公開課,選送余萍等英語老師去執(zhí)教英語生本課堂公開課,選送朱婭娜等去新昌執(zhí)教“師生共讀”公開課,贏得各方贊譽;周國萍獲中央電教館錄像課比賽三等獎,詩文、煒棟、董燕等獲“論壇杯”全國生本課堂大獎賽一、二等獎,洪志明、高煥明等老師論文第二屆“長三角地區(qū)”科研論文二等獎、省論文比賽一、三等獎。學校的“幼琴語文教學研究團隊”、“優(yōu)琴英語教學研究團隊”在市級教研活動中公開展示,團隊老師抱團講座、上課、互動、研討;五年級語文備課

23、組、高段數(shù)學備課組被評為柯橋區(qū)優(yōu)秀備課組,“周俊友書法名師工作室”、“俞東林美術名師工作室”、“敏樂音樂名師工作室”等藝術學科團隊更是在省外獲得盛譽。這些成功背后是我?!皩W科團隊”特色校本研訓的成果。3形成校本研訓特色近幾年來,我校堅持“學科團隊”校本化研訓模式,學校涵品質、社會美譽度、家長信任度不斷提升。僅2013年,晚報整版報道柯橋小學名校創(chuàng)建成果“一體兩翼三支點”,教育專訪我校洪志明校長,封面人物“生本教育”的播種者,全國核心期刊小學語文教師刊載我校10000余字生本課堂改革成果與研究課實錄,縣報專題報道全國課堂教學一等獎的“底氣”柯橋小學“生本課堂”,晚報專題報導百年名校錘煉金牌名師追尋柯橋區(qū)柯橋小學教師成長軌跡。學校先后被評為市柯橋區(qū)教科研先進單位、校本培訓先進單位、校本研訓基地學校,201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