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鳳凰古城建筑特點2014011673_第1頁
淺談鳳凰古城建筑特點2014011673_第2頁
淺談鳳凰古城建筑特點2014011673_第3頁
淺談鳳凰古城建筑特點2014011673_第4頁
淺談鳳凰古城建筑特點201401167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鳳凰古城建筑特點2014011673羅毅晗鳳凰,一個令無數(shù)人心馳神往的美麗的地方。在那里有古老、散發(fā)著書香的建筑,有著日夜守護這座小城的古老的城墻,更有懷抱古城的美麗的沱江。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英杰輩出,當我們的雙腳踩在有著古樸的歷史底蘊的石板上時,我們的思緒不自覺地回到過去,在充滿人文色彩的建筑中去深刻領略古城的厚重和深沉。在 2012 年的時候我曾有幸前往鳳凰一覽鳳凰古城的風貌,那里風景優(yōu)美,讓我更加欣賞的是風土人情,當時沒有火車或者其他交通工具能夠前往那個地方,因此只有坐大巴前往,一路十分顛簸,一路上受到地方人的照顧十分的多,夜晚,南方長城城門口總是會有街頭唱歌的人,一 high

2、 就是到凌晨,一副生機勃勃的樣子。鳳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 年,歷經(jīng) 300 年風雨滄桑,古貌猶存。現(xiàn)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筑,無不具古城特色。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qū),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巖砌成的城墻佇立在岸 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 銹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 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里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 道。鳳凰古城自古以來就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 地區(qū)。明始設五寨長官司,清置鳳凰廳,以境內的鳳 凰

3、山而得名。1913年改為鳳凰縣。2001年獲中華人民 共和國國務院特批,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鳳凰古城由于地處偏遠,所以至今為止,各種古建 筑都保存的比較完整,加之本縣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 有譽滿天下的奇梁洞;震驚世界的中國南方長城;有三潭書院,天星山古戰(zhàn)場;還有民族風情很濃的苗寨,烏巢河天下第一大石橋等,都是理想的旅游勝境。沈從文故居世人知道鳳凰,了解鳳凰,是從沈從文開始的。1902 年 12 月 28 日,沈從文先生誕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從文先生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貴州提督)于同治五年( 1866 年)購買舊民宅拆除后興建的,是一座火磚封砌的平房建

4、筑。四合院分前后兩進,中有方塊紅石鋪成的天井,兩邊是廂房,大小共11 間。房屋系穿斗式木結構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墻封砌。馬頭墻裝飾的鰲頭,鏤花的門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濃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沈從文故居于1991 年被列為省人民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現(xiàn)陳列有沈老的遺墨、遺稿、遺物和遺像,成為鳳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觀之一。2006 年 05 月 25 日,湖南省鳳凰縣的沈從文故居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這是一棟已有百余年歷史的清朝晚期建筑,分為前后兩進,中間一個小天井,左右配以古色古香的 廂房,給人一種精巧秀麗的感覺。那飛檐矗立的屋 架和灰色牢實的墻體結

5、結實實的融為一體,顯得如 此協(xié)調,那蒼老陳舊的板壁和剝蝕脫落的門窗,顯 示房屋的陳舊與古老。據(jù)傳,當年沈從文的祖父辭 官回歸故里,在中營街的中段買下了這塊地皮,修 建了這座四合院式的樓房。從沈從文的祖父到沈從 文這一代,前后經(jīng)歷了三代,風雨滄桑幾十年,也 曾顯赫一時。時過境遷,昔日的輝煌與榮耀,已成 過眼煙云。如今已是人去樓空。思慕故人,不禁令 人凄然淚下。但可喜的是,這原屬故主的古老樓房, 建成了沈從來生平事跡的展覽室。每天到沈從文故居游覽觀光的人絡繹不絕,游人如織,無形中給人一種莫大的鼓舞和欣慰。鳳凰古城朝陽宮(陳家祠堂)朝陽宮,也稱陳家祠堂,是鳳凰古城中至今保持最完整的一座近代仿古建筑的

6、宗祠杰作。朝陽宮位于古城北西側,建于民國四年(1915 年 ) ,由鄉(xiāng)紳也是被譽為“湘西王的陳渠珍之兄陳開炳、陳開藩發(fā)動族人捐資所建,1923 年,時任湘西巡防各軍統(tǒng)領的陳渠珍將其擴建完善,成為陳氏族人聚會看戲或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朝陽宮占地540 平方米,大門為紫紅色磚墻牌樓,高8 米有余,大門兩傍鐫有對聯(lián)“瑞鳥起蓬蒿, 翼搏云天高萬里;嘉賓蒞邊隅,眼觀樓閣總多情?!眱蓚燃t墻上還有山水花鳥浮雕12 幅,構圖別致,寓意深遠。人大門往里走,回首可見一木樓式古戲臺,臺上正中題日: “觀古鑒今”,臺兩側圓柱上懸掛一副對聯(lián):“數(shù)尺地方可家可國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賢有愚有神仙?!奔刃?,又真切。戲臺正壁彩

7、繪福綠壽三星,作戲臺天幕,九格井藻,正中一格彩繪蟠龍,其余八格彩繪三國演義中的“古城會 、“三戰(zhàn)呂布 等戲劇人物八幅,一幅一典,藻井周臺前為一天井石坪,以紅砂石塊鋪成,可容納數(shù)百人看戲聚會。石坪兩側是長長的木樓紅柵欄游廊,正北為紫紅砂石砌成的扇形臺階,沿臺階抬級而上,便可進入屋頂為硬山式小青瓦的正殿。正殿為三間木房,雕梁畫棟,紅柱碧瓦,前面檐柱與金柱之間開設走廊,明間內檐開設圓形月拱大門,拱門四周為冰紋花格,其它次間也全是花格通風木窗,窗外走廊設有1 米多高的木琢柵欄,典雅精致。正殿左右兩廁各建兩層三間木結構包廂一棟,各寬10.4 米,進深2.4 米,下層空曠,供看戲避風雨,上層才為包廂,前面

8、裝有欄桿,內裝板壁,高O.8 米,方便座客觀戲。整個建筑重檐青瓦,飛檐翹角,檐下斗拱三層,正脊兩端有鴟吻,正中有彩色葫蘆寶頂,布局對稱合理,堪稱建筑精品。平時多在此演出古典戲曲,陽戲、儺堂戲、辰河高腔等,鑼鼓絲竹與胡琴燈影中,令人恍若隔世。沈從文、黃永玉及很多文化名人都曾來這里觀賞過。二、南方長城中國南方長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 (公元1554年) 竣工于明天啟三年(公元1622年)長城南起與銅仁交 界的亭子關,北到吉首的喜鵲營,其中大部分在鳳凰 縣境內貫穿而過,大致經(jīng)過新鳳凰營、阿拉營、古雙 營、得勝營、鎮(zhèn)溪營、振武營。全長 190公里左右, 被稱為“苗疆萬里墻”,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浩大的古

9、建筑之一。南方長城沿城墻每三五里便設有邊關、營盤和哨卡, 以防苗民起義。如:亭子關、烏巢關、阿拉關、靖邊 關等,如今這一線還依稀可見碉堡、炮臺和邊墻。它 把湘西苗疆南北隔離開,以北為“化外之民”的“生 界”規(guī)定“苗不出境,漢不入帽”,禁止了苗 、漢的 貿易和文化交往。南長城共有1300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用的由汛 堡、碉樓、屯卡、哨臺、炮臺、關門,僅鳳凰縣境 內就有800多座。當時的駐兵一般約 4000-5000人, 最多時曾增到7000人左右。城墻高約3米,底寬2 米,墻頂端寬1米,繞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險峻的 山脊上。當?shù)氐牡孛惨虼硕蠖家耘谂_、哨、卡、堡、碉、關、營來命名,如:亭子關、烏巢

10、關、阿 拉關、靖邊關等。也許由于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軍事實力不如北方少 數(shù)民族強大,苗疆長城也就沒有修筑得像北方長城 那樣雄偉壯大,所用石塊只有北方長城的1/10到1/6大小。明清以來,苗疆長城上的石塊不斷地被 當?shù)厝瞬鹑ソǚ?、壘坎。今天我們只能看到時斷時 續(xù)的城墻和一些保存完好的城堡。苗疆長城到底還 保存了多少,目前還沒有人沿線調查統(tǒng)計過。根據(jù) 鳳凰縣委宣傳部干部楊志勇的回憶,他小時候的廖 家橋鎮(zhèn)就有邊墻,并有東、西、南三個城門。在修 建房屋、水庫和渠道時就地取材,到 20世紀80年 代時已經(jīng)拆毀得差不多了。其他地方的保護狀況也 是如此,因此南長城大多是殘缺的。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形式多種 多樣,殿堂、樓閣、亭、廊、臺榭、廟、臺、塔、 影壁、坊表各種建筑藝術爭奇斗艷,使得我國的古 代建筑異常豐富、瑰麗。建筑其最初出現(xiàn)的原因在 于滿足人類特定的需求特別是對于物質的需求,因 為某種特殊的目的才創(chuàng)造出了建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