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品德與社會》課程中歷史文化內容教學的有效策略.doc_第1頁
講座《品德與社會》課程中歷史文化內容教學的有效策略.doc_第2頁
講座《品德與社會》課程中歷史文化內容教學的有效策略.doc_第3頁
講座《品德與社會》課程中歷史文化內容教學的有效策略.doc_第4頁
講座《品德與社會》課程中歷史文化內容教學的有效策略.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講座稿品德與社會課程中歷史文化內容教學的有效策略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學 鄭桂春品社課程中的歷史與文化教學內容是學生聯(lián)系過去、現(xiàn)在以及未來的橋梁,我們的教學要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認識自身,思考歷史對于個人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在體驗歷史情感中逐漸建構個人的道德。一、品社課程教師在歷史與文化內容教學中易陷入的誤區(qū)1.偏重歷史知識的教學;2.教學目標定位求大、求全;3.教學內容不能貼近學生的生活現(xiàn)實。二、品社課程中歷史與文化內容教學的內容處理的原則 1.單元意識各版本的教材都以單元的形式呈現(xiàn),單元下分為不同的主題。每一個主題包含著相對完整的歷史時期的內容體系,因而也蘊含著相對獨立的教育價值。如果單從一個主題入手開展教學,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以及教學的前后銜接上都容易出現(xiàn)偏差。教師如果能站在單元教學的高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和總結。揭示單元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對每一主題的教學目標進行準確定位,然后開展教學,就可以達到突出重點,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人教版品德與社會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包括第1課偉大的先人、第2課我國的國寶、第3課我們的國粹,共3個主題。教材的編寫沒有按照歷史發(fā)展的時間順序、一人一事的敘述方式,而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理解能力,選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內容揭示我國幾千年歷史的古代文明。教師站在單元教學的高度,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分析和總結。揭示單元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一線”“兩面”“兩點”?!耙痪€”:以中國古代歷史朝代為一條時間的主線。使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皟擅妗保涸谌祟悮v史的發(fā)展時間的主線上,突出兩個方面的輝煌,即長城和孔子,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和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了解中國文化對世界的發(fā)展和人類的生活作出的巨大貢獻?!皟牲c”:中國的漢字和中醫(yī)藥是中國古老文化成就的重要代表,中華民族用漢字記錄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中醫(yī)是我們祖先在大自然斗爭中,創(chuàng)造的中國特有的醫(yī)學,他們都是中華文明智慧的結晶,也在世界文明發(fā)展進程中作出巨大的貢獻。2.整體入手,點上深入,強調感受和體會。教學中教師應該首先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建一個宏觀的歷史框架,把握了整個歷史的結構之后再選擇一個易于啟發(fā)學生情感的點重點渲染(可根據(jù)課程的內容和重點,選擇歷史上比較有影響的事件和人物),對學生而言會更加有意義,更加容易理解。如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主題2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最先從林則徐與虎門銷煙說起。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是中華民族近百年來苦難和屈辱的開端,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開始。本課使學生通過學習,對中國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和掠奪的這段屈辱歷史的原因以及由此造成的嚴重后果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了解林則徐等民族英雄反抗外來侵略者的事跡,體會中國人民禁煙的決心和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意志。如果僅敘述一個事件過程,學生得到的是知識的表述,是過程的演繹,是史實的鋪陳,不能形成分析和認識的智慧。如果通過過程的敘述,讓學生分析戰(zhàn)爭爆發(fā)的主、客觀原因,分析中國戰(zhàn)敗的主客觀因素,得到因果關系的認識和追因尋果的分析方法的訓練;這樣,知識變成技能訓練的方法和手段。超出了小學階段學生認識能力,并且與品社課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的學科目標不符。如果教師把鴉片戰(zhàn)爭放到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觀察,鴉片給中國特別是中國人民帶來的危害上加以放大,教師補充一些當時中英貿(mào)易的資料,英國為什么要把鴉片運到中國來?使學生對帝國主義的貪婪與卑鄙本質有所了解。啟發(fā)學生從禍國、殃民兩個方面介紹鴉片對我國的危害。重點環(huán)節(jié),可以再給學生一點兒時間要讓學生充分、全面地發(fā)言。三、品社課程中歷史與文化內容教學的方式方法歷史與文化內容的教學最主要的就是要把歷史知識的教學變?yōu)闅v史知識的教育,把純粹的歷史史實,變成帶有情感的知識。1.教學中要注意學習主體的參與,形成學生對歷史事件的主觀判斷課標中談到:學生的品德和社會性發(fā)展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我們的教學面對的是小學生,但需要肯定的是,他們對歷史事件同樣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即使有時純粹只是一種情緒的表現(xiàn),那也是對歷史的一種判斷,教師應為學生搭設交流的平臺,讓學生評說歷史、闡述觀點。如人教版品德與社會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3我們的國粹第2課時,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中醫(yī)醫(yī)療方法,感受中醫(yī)藥的神奇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勵學生傳承中醫(yī)藥學?;顒樱嘿N近學生生活的中醫(yī)按摩眼保健操。(1)強調做眼保健操的注意事項。(2)小游戲:尋找眼保健操中的穴位?;顒有〗Y:同學們對眼保健操的穴位還真是非常熟悉,希望同學們以后按照要求認真地做好眼保健操,有效地利用中醫(yī)的按摩方法來保護好你們的視力?;顒樱和ㄟ^小組合作學習,從中醫(yī)藥學的起源、療效方面感知中醫(yī)藥的神奇。小組合作學習:閱讀資料2,閱讀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你獲得的知識。(資料2內容:中醫(yī)主要治療方法的起源、中醫(yī)治療小故事。)2.教學過程要做到使學生與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對話要讓歷史人物感動學生,教師首先要建立起自己與歷史人物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走進歷史人物的精神世界,通過自己的感悟引導學生感悟歷史人物的魅力。其次還要注意,歷史是由千千萬萬普通人造就的,我們要讓學生感受歷史人物的光輝。如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主題2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旨在引導學生了解“百日維新”、“辛亥革命”、“五四運動”這幾個歷史事件及代表人物。知道以康有為、譚嗣同、孫中山及愛國學生為代表的愛國志士為挽救國家所付出的努力和代價,進而增強學生敬佩革命先輩的情感。教師確立了敬佩革命先輩的愛國精神,樹立奮發(fā)圖強的愛國志向的教學目標。教學中以譚嗣同為代表的維新派勇士身上所體現(xiàn)的愛國精神既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之一,也是當代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學生應該傳承和發(fā)揚的。因此,為了突出教學重點,我以問題:“譚嗣同為什么能逃走卻不走呢?”請學生討論,并在此基礎上播放譚嗣同被捕前后的電影片段和他臨刑前所說的一段話,通過他的一言一行,引導學生真切感受他決心以死來殉變法事業(yè),用自己的犧牲去向封建頑固勢力作最后一次反抗,用自己的死喚起后人崛起的舍身報國的英雄氣概和愛國情懷,體會愛國志士勇于探索、不畏強暴,不畏挫折,為了挽救民族危亡,敢于拋頭顱、灑熱血,不惜流血犧牲的精神以及為了拯救國家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價,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奮發(fā)有為、立志為國的民族責任感。 3.教學過程要注意學生情感的激發(fā)情感的激發(fā)是衡量品德教育成功與否的一個內在標準,在對歷史內容品德教學的評價中,同樣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狀況,要看學生能否因學習而激發(fā)起民族的自豪感、責任感、使命感。品德教材歷史內容知識點繁雜,教師容易在目標的定位上出現(xiàn)求大、求多、求全的毛病,造成教學不深刻、走過場,沒有深入領會歷史的價值本質。教學中應明確教材中的歷史內容并不是學生必須系統(tǒng)掌握接受的知識,歷史內容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根據(jù)情感線索來確定課時目標。強調借助歷史知識加深對當今社會生活的認識。如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主題2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下的一目“艱苦卓絕的28年”,感受紅軍克服千難萬險、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感受軍民魚水情,體會毛主席正確的領導和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激發(fā)對黨和紅軍的熱愛與敬佩之情。本課教學中,長征經(jīng)歷的重要地區(qū)、事件不必要要求學生掌握。而是選取典型事件,用飛奪瀘定橋為例給以證明長征路線要根據(jù)對敵我戰(zhàn)場上的瞬息變化的情況作出決策。用四渡赤水戰(zhàn)役揭示毛澤東高超的用兵智慧。最后引導學生總結紅軍長征勝利的原因,升華情感,激發(fā)對黨和紅軍的熱愛之情。4.教學內容和設計要貼近學生生活。教材從歷史同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和歷史對現(xiàn)代社會的影響和啟迪角度來取材并展開敘述,而不完全拘泥于歷史學科本身的系統(tǒng)性和順序性。以人教版教材為例,文化史的內容都是服從品社學科“綜合性”的特點,歷史的內容只是學生理解今天生活的一個參照,是連接學生對現(xiàn)代生活認識的憑借,原則是從兒童的生活現(xiàn)實和生活需要出發(fā),強調借助歷史知識加深對當今社會生活的認識。舉例: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上第二單元不能忘記的屈辱破碎的山河按照課程標準所追求的基本理念體現(xiàn)課程內容與兒童的世界之間的建構關系,追求現(xiàn)實與歷史之間的聯(lián)結。透過歷史理解現(xiàn)在,通過現(xiàn)在認識過去。(一)撫今追昔1同學們,十一黃金周我班有不少同學到香港澳門旅游觀光,大家不約而同地在紫荊花、金蓮花雕塑下紛紛拍照紀念。那你們知道這兩座雕塑有什么意義嗎?2.香港澳門為什么都要叫特別行政區(qū)呢?在它們回歸前又是怎樣的呢?【設計意圖:從學生生活入手,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教師要有意識為高年級學生創(chuàng)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情景?!矿w現(xiàn)當代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都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的一切。讓學生清楚地感受到社會的發(fā)展與變化。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是歷史教學的基礎。要讓兒童感受歷史,就要立足學生的現(xiàn)有經(jīng)驗,調動學生已有的情感回憶,進行道德情感的遷移。歷史教育內容只有走進孩子們的生命和心靈,才能體現(xiàn)其德育的功能。因此,在教學時要借助教材中同樣有著生命和心靈的人,去找到走進學生心靈的通道,讓歷史來到兒童眼前,讓學生直面歷史、解讀歷史。5.教學過程要創(chuàng)設情境,讓歷史“活起來”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歷史場景,在具體的情境中蘊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學生對原有認知的挑戰(zhàn),圍繞教師設計的有意義的問題展開探究活動,從而提升情感體驗,形成價值觀。如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主題1不能忘記的屈辱根據(jù)教材呈現(xiàn)的內容,確定以下幾個關注點:關注一:圓明園的“與眾不同”。(運用對比的方法啟發(fā)學生思考)關注二:法國作家雨果的話(讓學生明白為什么發(fā)出這樣的感慨?)關注三:學生日記(突出時間事件歷史責任)關注四:國寶回歸(引發(fā)思考:國寶回歸的傷痛)關注五:活動體驗(課前參觀體驗作為學習資源,課后活動體驗學習拓展)學生了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毀滅過程,使學生體會到喪權辱國帶來的屈辱,對文化遺產(chǎn)毀滅及流失的惋惜之情,牢記“勿忘國恥”。探討圓明園文物的回歸,體會國家強大的尊嚴。1.以大水法十二生肖獸首為例,思考文物的去向(課件出示:十二生肖獸首圖片,給學生直觀感受)2.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文物追索,每件文物的回歸都能提醒我們國家要強大,提醒我們難忘那份“痛”!思考:該不該高價買回文物,說出理由教學預設 指導策略非常支持 傾聽理由,并舉例引導:自家被強盜搶走的東西,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