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水利工程(圖片) 芍陂芍陂是古代淮河流域較早興建的一座大型蓄水灌溉工程,位于今安徽壽縣安豐城南,又叫安豐塘,是公元前6世紀末楚國令尹孫叔敖領導修筑的。水庫巧妙地利用了當?shù)貣|、南、西三面較高,北面低洼的地勢狀況,利用天然湖泊在四周筑堤,引水經(jīng)白芍亭東積而成湖。水經(jīng)注?肥水注說陂堤長二、三百里, 陂有五門,吐納川流.說明可能已有閘門設施。東漢時可灌田萬頃。由于芍陂及附近其他陂塘的興建,水稻種植得到很大發(fā)展,使這一帶富庶起來。 (2)引漳十二渠戰(zhàn)國初期,各諸侯國變法圖強,大力發(fā)展農(nóng)業(yè)。魏國要地鄴(今河北臨漳縣西南四十里鄴鎮(zhèn))位于太行山東部沖積平原上。漳水從此地流過,雨季時河水宣泄不暢,常泛濫成災。魏文侯(公元前446- 前397年在位)時李悝等推行變法,在公元前422年任西門豹為鄴令。西門豹沉重打擊了當?shù)亓蛹澓团坠唇Y玩弄的借水災向百姓勒索錢財、殘殺少女的 河伯娶婦 迷信活動,領導百姓在漳河上修建了12道低滾水壩,開鑿了12條大渠,引水灌溉漳河右岸土地。水經(jīng)注?濁漳水注載: 一源分為十二流,皆懸水門。以水閘調節(jié)水量,變水害為水利。經(jīng)過大約100年,魏襄王時任史起為鄴令,又大興引漳灌鄴工程,將大片鹽堿地變成水稻田,使魏國河內地區(qū)更加富庶。 (3)都江堰都江堰在四川灌縣,是舉世聞名的古老而宏偉的灌溉工程。堰古稱 湔堋 、 湔堰 、 都安大堰 等,宋代才有人始稱 都江堰 ,取名于成都江(即 都江 ),指過成都的府河及錦江。 都江堰是秦昭王(公元前306- 前251年)時蜀郡守李冰領導人民修筑的。渠首堰工在今灌縣旁的岷江上,渠道遍布成都平原各縣。從1949年以前的工程布局可看出,它是由分水工程(分水魚嘴)、開鑿工程(寶瓶口)、閘壩工程(人字堤、百丈堤、內外金剛堤和飛沙堰)三部分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在灌縣西北岷江江心洲筑成的分水魚嘴,把岷江分為內外二江,西面的外江為岷江正流,沿江筑有堤坊;東面的內江是引水于渠,由寶瓶口控制引水流量的大小,流入成都平原上密布的農(nóng)田灌渠。百丈堤起到導流和護岸的作用。 寶瓶口可能是在早于李冰二、三百年的蜀相開明所修工程的基礎上,劈開玉壘山建成的渠首工程。寶瓶口左岸是玉壘山,右岸為離堆。現(xiàn)寬20米,高40米,長80米,可使足夠的內江水量由此流入灌渠體系。 閘壩工程包括調節(jié)內江水量的溢洪道 飛沙堰 和一整套閘壩設施。飛沙堰長約180米,堰身的高度可使汛期入內江的洪水和大量沙石由堰頂泄入外江,即所謂 低作堰 ;人字堤護岸兼溢流,可以補飛沙堰溢洪之不足。 工程規(guī)劃相當完善,分水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三項主要工程聯(lián)合運用,互相配合,一般可保證大水時二江分流比例為內四外六,洪水不致沖入內江成災;枯水時二江分流比例為內六外四,足敷灌溉之用。 魚嘴和堤防的修筑都是就地取材,用當?shù)厥a(chǎn)的竹子編成巨大的竹籠,裝填卵石,沉積堆迭而成,施工簡便,節(jié)省費用,工效顯宏。 據(jù)華陽國志?蜀志載,在分水魚嘴附近曾立三石人于岷江、外江、內江水中,起著水尺的作用,以量水位的高低,從而測定內江的進水流量,及時進行調節(jié),使 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1974年和1975年,在外江曾先后掘得石人二枚。另載李冰作石犀5枚,其二深埋于內江,以作為都江堰歲修 深淘灘 的控制高程,使河床有一定的深度和過水斷面,以保證河床可以安全通過較大的洪水流量。 姚漢源對此說有疑,見姚著中國水利史綱要,水利電力出版社 1987年版第 47 頁注(一)。 都江堰的規(guī)劃、設計和施工,都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創(chuàng)造性。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大約300萬畝良田得到灌溉。水經(jīng)?江水注稱: 蜀人旱則借以為溉,雨則不遏其流。故記曰: 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活野千里,世號陸海,謂之天府也. (4)鄭國渠鄭國渠是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在關中引涇水興修的大型灌溉工程,是由原籍韓國的一位名叫鄭國的水工設計領導為秦國開鑿的。渠首在仲山西麓瓠口(今陜西涇陽縣西北50里的谷口),引涇水東流注入洛水,全長300多里,用了十多年時間才完工,工程十分壯觀。 鄭國渠的設計體現(xiàn)了較高的水流水文學知識。谷口是涇水進入渭北平原的一個峽口,東面是廣闊的平原,地形西北略高,東南稍低。渠首選在這里,使整個水利工程自然形成一個全部自流灌溉系統(tǒng)。引水口選在谷口涇河凹岸稍偏下游處,正是河流流速最大的地方,增大了渠道的進水量,并使水中大量富有肥效的細泥也進入渠道以進行 糞灌 (淤灌)。引水口處上層由凸岸流向凹岸的水流和下層由凹岸流向凸岸的水流形成的橫向環(huán)流,既在上層增大了引水口的進水量,又在下層使較重的粗沙沖向凸岸,避免了粗沙入渠堵塞渠道。 據(jù)史記?河渠書稱,鄭國渠的修建, 溉澤鹵之地四萬余頃,收皆畝一鐘.涇水泥沙含量大,引用灌溉,其淤泥可作為肥料。秦畝1畝等于今0。288市畝,四萬余頃秦畝合今115萬市畝。渭北平原遠古為通海湖泊,土帶鹵性,引渠水淤灌壓堿可成為良田。1鐘為秦六斛四斗,即640秦升,合今2。2石,即200多斤。這使 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 史記?河渠書。 2。運河工程春秋戰(zhàn)國時期開鑿了很多運河。魏在黃河以南的滎陽(今河南鄭州西北),楚在漢水和云夢諸湖泊,吳在江淮太湖,齊在山東淄、濟等地,都開有運河以通水運。其中最著名的是邗溝一荷水和鴻溝。 (1)邗溝- 荷水邗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條有確切開鑿年代記載的大運河。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北上爭霸,首先要創(chuàng)造交通運輸條件,便在邗地(今江蘇揚州東南)筑城,南接長江,向北利用各湖泊河道疏通開鑿,在今淮安東北入淮水。后來屢經(jīng)改道整修,一直是溝通江淮的主要運河。 開邗溝后3年,吳又繼續(xù)向北開鑿,在 商魯之間 開了一條運河,名荷水,使沂水(泗水支流)、古濟水相連通。于是吳兵船只便可從長江出發(fā),由邗溝北上經(jīng)泗水,再由荷水通濟水至黃河。 (2)鴻溝- 戰(zhàn)國中期,魏占據(jù)了今河南省東北大部。為稱霸中原,魏惠王(公元前370- 前319年在位)九年(公元前362年)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為加強與宋(今河南商丘)、鄭(今河南新鄭)、陳(今河南淮陽)、蔡(今安徽鳳臺)等地的聯(lián)系,于次年開鑿鴻溝。從河南滎澤引黃河水入圃田澤(今中牟縣西),再向東開至大梁城北。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40年)再由大梁城北繼續(xù)東開,并向南轉。 鴻溝向東一支后稱(古作)渠,下游至彭城(今徐州)入泗,由春秋鄭地通曹、宋等地;水之南為睢水,自浚儀縣由鴻溝分出,東流入泗,經(jīng)宋、楚地;鴻溝南支西漢時名狼湯渠,南至陳縣以南入穎水,魏惠王時陳屬楚。 當時鴻溝運渠最為重要,地處中原,四通八達,沿運道有許多城市。大梁、滎陽等地,秦漢時為東西方向糧食水運輸送的要地。 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包含了測量、選線、規(guī)劃、施工等一系列技術問題。管子?度地對水利工程技術經(jīng)驗作了概括。文稱: 夫水之性,以高走下則疾,至于漂石;而下向高,即流而不行。 它還對水流受阻產(chǎn)生的水文現(xiàn)象和水力現(xiàn)象作了觀察描述,為運用水流規(guī)律治理水害提供了理論根據(jù)。關于渠首工程位置的選擇,文中提出了 高其上,領瓴之 的原則,就是要抬高上游水位,以便讓水順利流入于渠。它還具體說明: 尺有十分之,三里滿四十九者,水可走也。 即在3里長距離內,渠底若能降落四十九寸,相當于11000的坡度,即可保證渠水暢流無阻。這是非常寶貴的修渠經(jīng)驗。 3。堤防工程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yōu)榱朔乐魏樗邳S河邊修建了不少堤防工程,這些工程還兼作御敵防犯或進攻鄰國之用。 在堤防修筑的實踐中,人們逐漸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知識。韓非子?喻老說: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 ,指出了動物穿穴造成滲漏和大堤潰決的危害。 考工記?匠人和管子?度地還記載了堤防設計、施工、保護的技術問題。如關于堤防橫斷面的形狀,度地篇指出要 大其下,小其上 ,這種形狀既可保證不致產(chǎn)生滑坡,也符合水的側壓上小下大的規(guī)律。匠人篇更具體說: 凡為防,廣與崇方,其參分去一,大防外。 鄭玄注曰: 崇,高也。方,猶等也。者,薄其上。 就是說堤防的頂寬為底寬的三分之二; 大防外 可使大防受力后具有更高的穩(wěn)定性,這與現(xiàn)代 重力壩 的原理是相符的。 關于堤防施工的時間,文中指出宜在 春三月,天地干燥,山川涸落,故事已,新事未起 之時進行。管子還提出,大堤上要 樹以荊棘,以固其地,雜之以柏楊,以備決水.4。城市和宮室的規(guī)劃設計考工記中對城市和宮室規(guī)劃設計的準則作了初步的總結。在考工記?匠人中記述天子都城的制度是: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jīng)九緯,經(jīng)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現(xiàn)已挖掘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城市遺址,如晉國侯馬、古晉城、燕國下都、趙國邯鄲的規(guī)劃方式,基本相同,都采取方形城郭、正角交叉街道的方式。 禮記中記述周代的 五門 (皋門、應門、路門、庫門、雉門)和 三朝 (大朝、外朝、內寢)的制度,在后世的宮殿、寺廟和住宅的規(guī)劃中,都有很大的影響。 考工記和禮記中還有關于城市與宮殿建筑的記述。如關于糧倉和城的圍墻,考工記指出: 倉城,逆墻六分.(qn)為圓形谷倉,(lio)為古代一種小屋。這里說在建筑倉、城時,圍墻的截面應呈底寬于頂?shù)男螤睿涓吲c外的比例應為61,以保證墻體能夠抵抗住谷粒等儲存物的側壓力。 1978年在河北平山縣戰(zhàn)國時代的中山國中山王墓出土了一塊金銀錯兆域圖 銅版,是一幅為建筑中山王和王后陵墓群而作的總體規(guī)劃設計平面圖。 兆域圖 長94厘米,寬48厘米,大約是按1500的比例繪制的。 墓主人中山王的埋葬時間在公元前310年左右。圖版的中心部分東西方向排置三個各 方二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鄭州房屋收費管理辦法
- 綏化浴池節(jié)能管理辦法
- 道具專項采購管理辦法
- 肺功能不全教學課件
- 手工裝裱培訓課件
- 肝膿腫護理教學課件
- 高淳區(qū)初二數(shù)學試卷
- 東師附中初一數(shù)學試卷
- 固安縣小升初數(shù)學試卷
- 商場裝修管理培訓課件
- 醫(yī)藥代表關鍵客戶管理策略
- 2025年人教版小學小升初科學模擬試卷(含答案解析)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qū)2025年中考英語一模試卷(含筆試答案無聽力答案、原文及音頻)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綜合設施管理(IFM)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營運客車安全例行檢查規(guī)范
- 出口空運知識培訓課件
- 小學少先隊輔導員培訓
- 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研究-全面剖析
-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知識培訓
- 2025年改性無水硫酸鈣晶須市場調研報告
- 《DNS域名解析原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