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視角看人生_第1頁
哲學視角看人生_第2頁
哲學視角看人生_第3頁
哲學視角看人生_第4頁
哲學視角看人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哲學視角看人生 俞吾金 浙江蕭山人,哲學博士,復(fù)旦大學國外馬克思主義 和國外思潮研究中心 (國家985重點研究基地)主任、復(fù)旦大學當 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主任、復(fù)旦大 學學位委員會副主席暨人文社科學部主席、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 國務(wù)院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主要研究外國哲學和國外馬克思主 義,在已出版的科研成果中,有11項獲得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 一等獎。 我國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曾說過,哲學就是對人生意義的探究。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就像流星從天際劃過。 怎樣使自己短暫的人生獲得意義?換言之,怎樣使自己不虛度此 生?是我們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應(yīng)該思索的問題。正如古希臘哲學 家蘇格拉底所說,未經(jīng)反省的人生是可悲的。我們應(yīng)該學會反省 自己的人生,使它變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選擇怎樣的人生 生命的價值就在于它是短暫的,正因此,它才值得每個人珍 惜。人生三岔路口需要行路者做出準確的選擇,而準確的選擇需 要眼光,這種眼光則來自哲學。 我曾經(jīng)在課堂上問學生:“你們能說出幾個父系祖先的姓名? ”一般大家只知道自己父親、祖父的姓名,對曾祖父的姓名已經(jīng) 茫然無知了。我把這種狀態(tài)稱作“有姓名的匿名狀態(tài)”。意思是說, 盡管先輩們都有自己的姓名,但既然已被自己的后輩所遺忘,所 以他們實際上處于“無名”的狀態(tài)之中。 在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墓碑上,刻著如下兩句話: 在這里,偉大導師將流芳百世, 青年人啊,要想想怎樣使自己英名永存! 生命在時間的長河悄悄展開,也在時間的長河悄悄消逝。尤 其是在網(wǎng)絡(luò)和信息化時代,大家都在為生計而奔忙,但我以為, 有必要勻出半天時間,把手機、電話、電腦都關(guān)了,坐下來認真思 考一下:人活在世界上的意義是什么?怎樣度過未來的歲月?無 論如何,我們應(yīng)該從那種得過且過、渾渾噩噩的生活方式中超拔 出來,對生命和人生采取自覺反思的態(tài)度。 生命是短暫的,也是珍貴的,正是這一點引起了無數(shù)文人墨 客的感慨和遐想。其實,生命之所以珍貴,正因為它是短暫的。按 照黑格爾的觀點,人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已與死亡相伴隨了。在 自然界里,一塊石頭之所以能無限地存在下去,正因為它是沒有 生命的。凡有生命的存在物必定會死亡。在這個意義上,有生命 的個體去追求長生不老,就好比堂吉訶德要向風車挑戰(zhàn)一樣,因 為除非他是無機物,比如一塊石頭,否則,他就會死亡。死亡是無 可避免的結(jié)果,是任何個體都必定會遭遇到的結(jié)局。 其實,只要深入地加以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長生不老正是無聊、 單調(diào)、荒謬的同義詞。不然,在古代的神話傳說中,為什么會有那 么多仙女寧可從天宮里逃出來,到凡間去過普通人的短促的生活? 法國哲學家薩特的情婦波伏娃曾經(jīng)出版過一部小說人都是要死 的,小說的主角雷蒙福斯卡感到人生短促,無法在短暫的有生 之年中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因而渴望自己能長生不老。一個偶然 的機會,他從一個老乞丐手里獲得了來自埃及的不死藥,服用后 打算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后來卻因自己最愛的女人變老和死 去而陷入絕望之中。他試圖通過各種方式取消自己的生命,然而, 無論是他迎著子彈奔過去,還是從高高的城墻上跳下去,他都無 法舍棄自己的生命。由此,福斯卡意識到,生命的價值就在于它 是短暫的,永生非但不是對生命的獎勵,反而是對生命的懲罰。 由此可見,正因為人生是短暫的,它才值得每個人珍惜。記得 黑格爾曾經(jīng)說過:轉(zhuǎn)瞬即逝的玫瑰并不遜于萬古長存的山嶺。雖 然玫瑰生存的時間非常短促,但它火一般的生命和鮮艷亮麗的色 彩,與冷漠的山嶺比較起來,更令我們羨慕。如何使自己短促的 人生綻放出美麗的火花?如何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跡,讓同時 代人和后人牢牢地記住自己的名字?這正是每個人都應(yīng)該思索 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無所事事的人生乃是對生命的褻瀆。實 際上,人生不但是短促的,而且也是由一系列三岔路口構(gòu)成的, 每個路口都需要行路者做出準確的選擇,而準確的選擇需要眼光, 這種眼光則來自哲學。 從哲學上看,對于涉世未深的青年人來說,首先要確立的是 正確的人生觀。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其小者不能奪也。 ”孟子 所謂“大者”,就是一個人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也就是我們 所說的人生觀。事實上,一個人只有確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才能 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但在重大事情上 堅持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而且在日常瑣事上也能做到坦蕩慎獨。在 孟子看來,是否堅持正確的做人原則,正是君子與小人的分界線。 從詞源上考察,哲學就是“愛智慧”的意思,但哲學認同的“智慧” 始終蘊含著人生觀或道德觀的維度。有的人拋開這個維度來談智 慧,智慧就很容易蛻變?yōu)殛幹\詭計或“厚黑學”。由此可見,在每 個人的生活道路上,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是何等重要。深入的考 察表明,當前流行的人生觀主要有以下四種不同的類型: 一是小市民式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是:其 一,時時處處為自己和小家庭謀取利益,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乃 是這種人生觀的座右銘。信奉這種人生觀的人通常把自己視為至 高無上的目的,把他人視為實現(xiàn)自己目的的手段。法國皇帝路易 十五的名言“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說出了這類人的共同心聲。 其二,用自私自利的觀念去闡釋并評價周圍的一切現(xiàn)象。這類人 就像馬克思批評的那個腳上長著雞眼、站在路邊的粗漢,他把自 己的雞眼作為評判路人善惡的標準。在他看來,凡是踩到他雞眼 的人都是世界上最可惡、最卑鄙的人。其三,由于只看到自己鼻 子底下的利益,這類人永遠處于“小肚雞腸”的狀態(tài)中。就像契訶 夫筆下的那個小職員,由于打噴嚏而把唾沫濺到上司的臉上,從 此一直處于惶惶不安的狀態(tài)中。 二是得過且過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是:其 一,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和抱負,就像一條小船,沒有槳、沒有櫓, 也沒有羅盤,只是隨波逐流而已。擁有這種人生觀的人就像普希 金筆下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把“無所事事”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其 二,只有權(quán)利意識,沒有相應(yīng)的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比如,時下 青年人中有一小部分人之所以背上了“啃老族”的惡名,因為他們 不求進取,沒有承擔起自己應(yīng)盡的義務(wù)和責任。推而廣之,在社 會公共生活中,他們也完全缺乏相應(yīng)的擔當意識。從哲學上看, 人之所以與事物不同,就在于人是可能性的動物,而可能性正是 通過人對未來的規(guī)劃而得以展開的。因此,一個沒有抱負、從不 規(guī)劃未來的人,他的人生只能是一個空殼,一個沒有任何意義的 抽象符號。 三是悲觀脆弱的人生觀。從哲學上看,這樣的人生觀缺乏對 挫折的承受和回應(yīng)的能力。契訶夫在一篇題為如何防止自殺的 短文中曾經(jīng)啟示我們,一個人在生活道路上遭遇到任何挫折乃至 打擊時,應(yīng)該設(shè)想出更糟糕、更痛苦的結(jié)局。這樣一來,精神上和 心理上的壓力就會緩解,生命的承受力和韌性就會增加。 四是有抱負、有責任、有氣節(jié)的人生觀。我把它作為積極 的、應(yīng)該加以提倡和弘揚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 三個方面:其一,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抱其一,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抱負負、有追求。、有追求。在中國古代社 會里,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抱負是“三立”,即立德、立功和立言。立德 是成為道德上的楷模,立功是為國家社稷建立事功,立言則是著 書立說。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李清照 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顯示出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偉大抱 負。從哲學上看,一個有抱負、有追求的人生才是有高度的人生。 假如一個人只為自己而活著,那么他的快樂必定是自私的,他的 幸福也必定是沒有根基的。其二,在其二,在處處理人理人際際關(guān)系關(guān)系時時具有擔當意具有擔當意 識識和和責責任意任意識識。 。其實, “人”字就是一撇一捺,頂天立地地站在那里, 這表明人之為人的關(guān)鍵在于其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顧炎武說: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一個“責”字充分傳達出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 的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其三,在生死考其三,在生死考驗驗面前保持自己的氣面前保持自己的氣節(jié)節(jié)。 。 在這方面,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的名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令人肅然起敬,而岳飛留下的滿江紅更是氣貫長 虹、豪情滿懷,今天讀來,仍然令人感到蕩氣回腸。 確立適當?shù)闹鞠?必須先確立志向,然后才有可能實現(xiàn)這一志向。只有正確地 認識自己,才能確立起適合于自己的志向。 中國古人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 ” 充分表明了志向的重要性。如果說,每個人在思想上都有自己的 高度的話,那么,這個高度絕不可能超出他自己確定的志向。易 言之,每個人的思想高度都是由他的志向的高度決定的。我認為, 在探索人生與志向的關(guān)系時,以下三點是值得注意的: 一是確立志向是人生中最緊要的事情。既然人的思想高度取 決于他志向的高度,沒有志向的人便等于放棄了自己的人生。在 南方古猿的演化過程中,假如從未有過從自然界里抬起自己高貴 頭顱的愿望和志向,它們是絕不可能轉(zhuǎn)化為直立行走的人類的, 或許人類至今還像鱷魚一樣在沼澤地里爬行。歷史和實踐都表明, 必須先確立志向,然后才有可能實現(xiàn)這一志向。拿破侖就曾說過: 一個不想當將軍的士兵絕不是好的士兵,因為一定的人生道路總 是由相應(yīng)的志向塑造出來的。 翻開中國歷史,同樣能夠發(fā)現(xiàn),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無不少有 大志。當年輕的項羽看見秦始皇的車隊經(jīng)過時,脫口說道:“彼可 取而代之。 ”秦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陳勝年輕時已有遠大的志向, 當同伴們對他的志向表示不解時,他嘆息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哉! ” 二是要追問:我們應(yīng)該確立什么樣的志向?有人把賺錢、成 為億萬富翁、過名車別墅的生活理解為自己的志向。其實,只要 他從事的經(jīng)濟活動和其他活動是合法的,這樣的志向也是無可厚 非的。然而,從更高的標準出發(fā),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志向和歡樂畢 竟是“自私的”。我們可以比較一下,馬克思在17歲那年寫下的 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一文中已經(jīng)確立了遠大的志向: “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 哲學家、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 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 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 我們的事業(yè)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fā)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 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這是何等遠大的志向和何等高尚的情操!后來,馬克思在柏 林大學攻讀哲學時一度陷入“志向危機”。通過深入的反思,他很 快就告別了迷惘,確立了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而奮斗終生的偉大 目標和志向。馬克思去世后,他的遺骸被埋葬在倫敦的梅格特公 墓中,墓碑上鐫刻著馬克思的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 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 ”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游 客絡(luò)繹不絕地去瞻仰馬克思的墓地,他們對馬克思的人格和靈魂 都懷著深深的敬意。 三是堅持志向的適度性。志向并不是越高越合理,而是因人 而異的,即不同層次的人擁有不同層次的志向,決不能劃一而論。 具體地說,在人的才華與志向的關(guān)系上,存在著以下三種不同的 情形: 其一,志向大于才其一,志向大于才華華。 。古人所說的“志大才疏”就屬于這種情 形。 后漢書孔融傳曾經(jīng)批評孔融“志大才疏”;同樣地, 三國志 也指責袁紹“志大才疏”。在日常生活中,這類人是觸目可見的, 除了留下一些話柄和笑料,他們并不能對人類歷史產(chǎn)生積極的影 響。 其二,志向小于才其二,志向小于才華華。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梢园l(fā)現(xiàn)這樣的 情形,即有些人很有才華,但志向卻定得很低。如前所述,人的一 生是按照其志向而展開的。如果立志很低,其行為和行為的結(jié)果 就會處于更低的層次上。說得不客氣一點,這類人完全是在浪費 自己的才華或天賦。 其三,志向與才其三,志向與才華華相當。相當。打個比喻,志向就像蘋果樹結(jié)出的蘋 果,才華就像一個人的彈跳能力。如果一個人的彈跳能力很弱而 蘋果所在的位置很高,那就是前面說的第一種情況,即“志大才 疏”;如果一個人的彈跳能力很強而蘋果所在位置很低,那就是前 面說的第二種情況,即“志小才大”;如果一個人的彈跳能力的強 度與蘋果所在位置的高度正好相稱,他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彈跳)就 能把蘋果摘下來。那就是我們正在談?wù)摰牡谌N情況,即“志向 與才華相當”。 這就啟示我們,志向應(yīng)該具有適度性。志向太高,怎么努力 也實現(xiàn)不了,必定會產(chǎn)生沮喪情緒;反之,志向太低,無需努力就 能加以實現(xiàn),又會浪費才華。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每個人都應(yīng)該 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才華來確立自己的志向。我國古人說:“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古希臘的德爾斐神廟門前也鐫刻著 “認識你自己” 的箴言。可見,正確地了解并評價自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只有 正確地認識自己,才能確立起適合于自己的志向。 活出自己的境界 每個人都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中:一個是日常生活的世界, 另一個是安頓靈魂的世界。只有以超功利的方式進入后一個世界, 領(lǐng)悟生的真正意義,前一個世界才會被火炬所照亮,變得更美好。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中:一個是日常生活的 世界。用古人的話來說,每天起床就會遇到“柴米油鹽醬醋茶”的 問題。其實,大部分人一生的時間大多消耗在謀生的勞動中。這 個世界是人類生存的基礎(chǔ),是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另一個是安 頓靈魂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人們不得不像后期印象派畫家高 更一樣,在一幅關(guān)于塔希提人生活的繪畫中追問自己:我們來自 何處?我們是誰?我們打算到哪里去?假如以我們更熟悉的方 式來提問,那就是:為什么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人生的意義 和價值究竟是什么? 比較起來,前一個世界就像一條黑暗的、沒有盡頭的隧道,人 們在里面摸索著往前走;后一個世界就像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 它照亮了黑暗的隧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遭遇到的絕大部分人 都很現(xiàn)實,他們幾乎只生活在一個世界,即日常生活的世界中, 就像司馬遷所說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偶爾,當他們從事宗教信仰活動時,才試圖去叩開另一個世界安 頓靈魂的世界的大門。然而,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根深蒂固的傳 統(tǒng)實用理性的傳統(tǒng)仍然牢牢地束縛著當代中國人的思想。 “無事不 登三寶殿”這句諺語表明,與其說普通人是在 “拜佛”,不如說他 們是在“用佛”??傊?,普通人把后一個世界理解為前一個世界的 延伸,而從未意識到這兩個世界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因而始終 停留在佛教所說的“無明”狀態(tài)中。事實上,只有以超功利的方式 進入后一個世界,通過認真的反思,領(lǐng)悟了生的真正意義,前一 個世界才會被火炬所照亮,才會變得美好起來。要言之,一個人 的思想只有自覺地、超功利地居留在后一個世界中,他的人生才 能活出高度、活出境界來。 眾所周知,通向后一個世界的“洛西南特”(堂吉訶德的坐騎) 主要是藝術(shù)、倫理、宗教和哲學。當人們擺脫日常生活中的種種 欲求,自覺地接觸并深入到這些學科中時,不但他們的修養(yǎng)會發(fā) 生重大的變化,而且他們的思想境界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大幅 度的提升。而正因為有了思想境界的大幅度提升,康德才有可能 提出下面這樣的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